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家100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8章 日本文学代表作家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作者:高强

第28章 日本文学代表作家

  背景简介1868年,明治政府推行资本主义现代化,从技术、制度等各个方面学习欧美,甚至直接引进。在此之前,日本曾尝试过对各个学科着作的引进和翻译,这对日本近代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启蒙作用。

  为防止文人对统治阶级进行抨击,政府对文学作品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致使许多作家遭受苦难。处于日本文学核心地位的通俗小说,虽然有所改进,但仍无法摆脱封建思想,不贴近生活,使得日本文学的活力日益丧失。而当时作家的地位十分卑微,甚至与娼妓并列,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连自保都困难,何谈进步。所以明治维新后,在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日本的文学艺术方面仍处于滞后状态。

  明治维新后,随着西方文学的引入,日本社会对文学的看法开始改变,并掀起了一股文学热潮。此后,日本作家根据对西方作品的研究和对本国文化的反思,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系统,进而有了自己的文学特色。

  主要作家

  90.紫式部(约978-约1016)

  紫式部出生于一个文人贵族世家,姓藤原,本名不详。受家庭影响,紫式部从小便学习汉学、佛典,精通音律。1002年,紫式部嫁给了懂得欣赏她的才华的藤原宣孝,婚后生活较为和谐。但两年后,藤原宣孝便去世了。

  1005年,紫式部奉诏侍奉天皇的中宫(藤原道长之长女)藤原彰子,为其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诗作,深得天皇和藤原彰子的赏识。在此期间,紫式部根据对皇室生活和宫廷内幕的了解,开始创作《源氏物语》。

  八年的宫廷生活后,紫式部于1013年离开宫廷。

  紫式部的作品特点

  作品对生活中的场景、气氛有着精确的把握,并善于对此进行渲染烘托,并对当时的日本礼仪和用语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活,刻画细致生动。

  紫式部的代表作《源氏物语》

  源氏是天皇宠妃的儿子,但因为后宫的阴险,源氏出生后不久母亲便去世了,为了保住源氏的命,天皇将其降为臣籍。长大后的源氏靠着不凡的相貌和出众的才华过着风流放荡的生活。因为源氏处处留情,在党派相争的过程中,他被发现与敌对党派忠臣的女人发生关系,遂被驱逐出宫,过了一段贫困的生活。后来因为辅佐朝廷,又被召了回去,过上了奢华的生活。

  放浪形骸的过程中,源氏终于为自己的乱伦而感到羞愧,并且深爱的女人紫姬也在此时早逝,这给了源氏沉重的打击。源氏就此出家,并在几年后去世。

  源氏的儿子夕雾为人严谨,爱上了表姐云居雁,但云居雁的父亲一心送女儿入宫,拒绝了夕雾的求婚。在外祖母的撮合下,他终于与云居雁喜结连理,此后,又与寡居的公主结合。

  源氏的另一个儿子薰因为心上人早逝,而想借八亲王的私生女浮舟填补心中的空白。但浮舟却被诱奸,意识到自身的不洁后,浮舟选择了出家,虽然薰一再捎信求见,但两个人始终都没有再见面。

  这部近百万字的史诗作品,横跨四代天皇七十余年的历史,涉及的人物多达四百多位。小说详尽地揭示了日本贵族的生活,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

  91.芥川龙之介(1892-1927)

  1892年3月1日,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本姓新原,是一个送奶工人的儿子。母亲在生下他八个月后突然精神失常,龙之介被舅舅芥川一家收为养子,改姓为芥川。此后,芥川龙之介在与疯母相伴的十年中,没有得到一点母爱,这件事给芥川龙之介的一生投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芥川家是武士家族,文学、演艺、美术是武士弟子必修科目。而且,养父也偏爱文艺,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芥川龙之介培养起了他的艺术素养和文学气质。

  芥川龙之介自幼身体孱弱,性格懦怯,在上小学和府立中学时经常受同学欺负,养成了孤独癖。这期间的芥川龙之介唯独对小说感兴趣,并与同学组织文学社团,创办小杂志。此后,芥川龙之介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第一高等学校文科。上学期间芥川龙之介广泛地涉猎文学和历史书籍,十分钟爱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并积极参加各种课外读书会、文学研究会,参观画展,听音乐会,培养了极高的文学素养。

  芥川龙之介以全班第二的成绩毕业,顺利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大二时,芥川龙之介恋上了生父家的小保姆,但遭到养父母的反对。芥川龙之介认为养父母是出于对他的自私的爱,才反对的。他的初恋就此以失败告终。这件事给芥川龙之介带来两点强烈的影响:他认为人都是丑恶的,利己主义的,因此,他的厌世情绪愈加强烈;助长了他孤独的癖性。为回避现实,芥川龙之介沉迷于书海,企图以此来忘记自己的痛苦。

  当时日本许多文学家的作品都趋于唯美、象征,使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这大大刺激了芥川龙之介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在经过一年的酝酿后,芥川龙之介于1914年发表了处女作《老年》,同年还发表了《青年与死》等作品,迈出了步入文坛的第一步。

  在校期间,芥川龙之介的养父和生父的事业纷纷遭遇失败,生活的重担落到了芥川龙之介的身上,他要靠预支稿费才能维持正常生活。但不久后,生活却再次给予他一次重击:姐夫家因失火而倾家荡产,背负高利贷的姐夫绝望自杀,而那笔高利贷落到了芥川龙之介的身上。沉重的生活负担,使芥川龙之介心力交瘁,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不得不靠安眠药入睡,又因为过量服用安眠药而造成了幻想症,食欲缺乏,患上了胃病。

  1916年,芥川龙之介发表了《芋粥》《手绢》等作品,并出版了第一部创作集《罗生门》,但并没有受到重视,他也没有想过去当一名专业的作家。大学毕业后,芥川龙之介在海军学校做了一名教员。任教期间,芥川龙之介在《新思潮》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鼻子》。这篇小说受到夏目漱石的赞赏,他还给芥川龙之介写了一封鼓励信。得到夏目漱石的鼓励,芥川龙之介坚定了当作家的信心。三年后,芥川龙之介辞去教职,来到每日新闻社任职,曾以大阪每日新闻视察员的身份来中国旅行四个月,先后游览上海、南京、长沙、北京等地,回国后发表《上海游记》和《江南游记》等。

  芥川龙之介生活在昭和末期到大正时期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充满了动荡,社会闭塞却又有开放的迹象。同时,身为作家,芥川龙之介对人民的苦楚和社会的丑恶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他曾对马克思主义抱有希望,但同时,他又不相信社会制度终将会有所改革。同时,他的家庭和人生经历也使他十分苦恼。这一系列的矛盾和苦恼,使得芥川龙之介晚年颇受折磨。

  1927年,在创作随想集《侏儒的话》(未完)中,芥川龙之介的绝望而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7月24日,悲观绝望的芥川龙之介服下致命的安眠药,留下了一封遗书后,便离开了人世。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特点

  芥川龙之介选择历史小说的形式来实现自己文艺追求的目标。作品在野史、神话、传说,乃至史诗中寻找材料,并将其想表达的观念融入历史的素材里。这一做法并非憧憬或怀念过往,而是借助历史的舞台,展现现代的事,对现实和人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在从古典文献中挖掘艺术生命的同时,芥川龙之介还从西方的造型美术和文艺,加深对西方文学艺术的理解。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对立的文艺精神和技法,并将西方文学精练的心理描写,运用到历史题材中,又保持近代文学的架构,形成了独有的文学风格。

  作品结构简洁,又不失故事的完整性传统。在表现事物时,从不使用未经锤炼的语言,而是精心选择最适当的语言,以收到最佳的表现效果。同时,在选创作文体时,绝不死板,而是根据题材来进行选择,兼用古典文体与近代文体,并保持其完整性。

  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罗生门》

  小说讲述了在战乱时期被主人赶出家门的仆人,因为饥饿而面临着是当强盗还是就这么饿死两种选择。当他来到罗生门,这个堆放死尸的地方时,他想从这些死人身上搜一些钱财以渡过难关。此时,他看到一个老妪在拔死人的头发,虽然老妪用“都是为了生存啊”为自己辩解,但仆人仍对她感到厌恶。然而最后他也感到老妪说得有理,便抢了老妪的衣服逃走了。

  芥川龙之介借用了《今昔物语》第二十九卷的艺术材料,然后运用奇特的思想表达方法,将主人公仆人前后的思想和行为,开头的憎恶老妪拔死人头发以谋生的正义感,到后来为了谋生而剥老妪衣服的恶行并列起来,在引起善恶变化的条件下观照其合理性与非合理性。

  小说将现代社会的“现实场”放置在日本的历史之中,通过细致地描写仆人和老妪的心理过程,来揭示人在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中所流露的不安定心绪,同时在对人的自私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情况下,将矛盾的并存绝对化,达到以冷眼的旁观者观照混乱与无序的社会上的利己主义的目的。

  92.川端康成(1899-1972)

  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出生在大阪。川端康成幼年时,父母因患肺结核相继去世,川端康成由祖父母抚养,姐姐则寄宿在姨夫家里。祖父母对川端康成十分溺爱,以至他整天被关在阴湿的农舍里。但不久,祖母、姐姐、祖父又相继去世。这段经历在川端康成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使他对生命和死亡感到虚幻而又畏惧。致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川端康成只有沉迷于书海,来摆脱现实的苦闷。

  十七岁时,川端康成给《文章世界》写小品,并入选了该杂志投票选举的“十二秀才”。次年,川端康成考入第一高等学校,开始接触日本文坛和俄国文学。毕业后,川端康成进入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参与复刊《新思潮》(第六次)杂志,并在该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处女作《招魂节一景》。大学期间,川端康成除了写小说之外,更多的是写文学评论和文艺时评。在《文章俱乐部》列举的新晋作家中,川端康成名列第一。不久,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他正式登上了文坛。

  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等青年作家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但川端康成并不接受新感觉派的文学思想,不久便离开了新感觉派,寻求适合他的文学道路。

  1926年,川端康成出版了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此后,川端康成又转向新心理主义,从意识流上寻找出路。为此他学习了乔伊斯的意识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于五年后,出版了日本文坛最早出现的新心理主义的作品《水晶幻想》。虽然有所成就,但在这些年的研究中,川端康成开始怀疑西方式的小说对日本人是否合适,并对此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吸收西方文学的技巧、表述方法和理念的同时也开始注意日本化。

  战争期间,川端康成创作了《花的圆舞曲》《母亲的初恋》,及自传体小说。在乱世中,川端康成一心研读《源氏物语》,以忘却战争的纷扰。而对古典文学的钻研,也使川端康成将文学创作的重点转向了日本本土。

  在结合西方的经验和日本化后,川端康成创作了他的巅峰之作《雪国》。此后,随着川端康成对文学理论的探索和创造力的发挥,接连创作出了获得巨大成就的作品,如《千羽鹤》《古都》等。

  1957年,川端康成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此后,川端康成先后荣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1969年,因“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诺贝尔基金会授予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管自杀死亡。

  川端康成的作品特点

  作品将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意识相融合,并结合了日本的写实主义和东方精神主义。同时,在严谨而工整的文学结构中,融入了意识流的写作方式,使作品涉及的范围更广,但其文学结构也对意识流进行了限制,使之不游离于主体线索之外。作品将自然描写和人的心理分析相结合,并使两者互为表现。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

  小说中,出身贫苦的主人公在伊豆旅行时,与身为舞女的女主人公之间产生了一种自然而高尚的感情。两个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进行了坦率的交流。舞女对主人公的体贴,让主人公感到了生活的温暖。在交往中,舞女受人歧视的悲惨生活,也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

  小说通过两个人的交往,描画了一个在悲惨处境中,由于人们相互抚慰而形成的空灵美好境界。

  《雪国》

  主人公驹子出身悲惨,很小便沦落风尘,接触到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在不幸的生活中挣扎过活。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为此她勤学技艺。在温泉旅馆时,驹子结识了从东京来的纨绔子弟岛村。在岛村身上,驹子注入了她最真挚的爱。但岛村对她则没有特殊的感情,将与她的露水姻缘当成一种买卖。而驹子的经历使她对爱的理解产生了偏颇,形成了一种病态的爱,以致在丈夫去世之时,仍不闻不顾,坚持送岛村踏上离开的火车。

  小说凄美地展现了一种令人心酸的爱情悲剧,人物和场景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无,在朦胧中展示事件,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美的境界。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高强作品集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家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