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人生欲获幸福,便要相守相知——婚姻的幸福就是他越来越爱你(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 作者:万俟兰

第17章 人生欲获幸福,便要相守相知——婚姻的幸福就是他越来越爱你(3)

  §第五节 争吵,要有度

  因为个性和脾气的差异,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难免会经历一些感情的挣扎,甚至有时会爆发激烈的争吵。他们都是从年轻走过来的,在还没学会宽容对方的时候,争吵自然在所难免。

  都知道林徽因心直口快,有人说她是刀子嘴豆腐心,而梁思成善于沉默,被亲戚称做“烟囱”,但再好的脾气也有爆发的时候,再好的烟囱也会有堵塞的时候。有人说,他们俩都爱面子,如果遇到别人在旁边时,他们居然会改用英语继续争吵。

  争吵,似乎是夫妻的必修课。

  吵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或许是对这两个人都有深刻的了解,梁启超在他们结婚时曾如此写信:“你们俩从前都有小孩子脾气,爱吵嘴,现在完全成人了,希望全变成大人样子,处处互相体贴,造成终身和睦安乐的基础。”梁启超告诉他们俩,成家之后都要变得成熟,不要再像小孩子那样吵来吵去,老人家真是用心良苦。

  根据记载,林徽因和梁思成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别大的争吵,事后梁思成乘火车去外地出差了,而林徽因却为此痛哭了很长时间,一天只睡了三四个小时。最后的结局是梁思成在火车上连发了两封电报和一封信,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日子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

  当时林徽因对沈从文说:“在夫妇之间为着相爱纠纷自然痛苦,不过那种痛苦也是夹着极端丰富的幸福在内的……冷漠不关心的夫妇结合才是真正的悲剧。”她认为夫妻争吵是因为彼此有爱,彼此在乎对方,有争吵的爱才是真的爱,而两个人如果没感觉了,自然不会争吵,两个人不在乎彼此了,也自然不会争吵。

  显然,林徽因把握住了夫妻间争吵的“度”,没让其任意泛滥成灾、一发而不可收拾。当然,争吵中必须有一个率先作出妥协。

  争吵的确是痛苦的,梁思成曾给大姐梁思顺写过信,倾诉争吵后的痛苦:“今年思成和徽因已在佛家的地狱里呆了好几个月。他们要闯过刀山剑林,这种人间地狱比真正地狱里的十三拷问室还要可怕。但是如果能改过自新,惩罚之后便是天堂……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在不断再生的循环之中。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一生中要经过几次天堂和几次地狱。”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过话又说回来,哪对夫妻没争吵过呢?

  好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个金岳霖,每当他们夫妇发生争吵,金都会去从中说和,调解他们的“纷争”。

  有一个好邻居也很重要,他(她)能够在二人争吵的时候出现,有时确实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避免两人长时间的“死嗑”。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间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很多夫妻就是这么争争吵吵地过了一辈子的,争吵已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说中也有夫妻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和睦相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彼此之间从不争吵,如果真有这样的夫妻,我想那也只是凤毛麟角吧。我们都是寻常百姓,争吵总是难免的。

  爱尔兰著名女作家伏尼契在《牛虻》中说:“争吵是生活中的盐。”如果生活中少了这“盐”,可能会变得索然寡味。但争吵归争吵,若是一味地吵下去恐怕也不好,所以还是要把握好争吵的度,见好就收,这样才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把握好“度”,才不会让争吵泛滥成灾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夫妻争吵的“度”呢?

  我们都知道,争吵都是因思想分歧、想法见解不同而发生,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会引发规模不小的争吵,遇到问题时又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不然就不会吵起来了。当我们各执己见时,又总是希望对方放弃自己的看法及做法,顺从自己的意思,或者顺从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在这个过程当中,又总是批评或者指责对方的“不是”。所以,争吵也是要“约法三章”的,不然一发而不可收拾,小事闹大,彼此伤了感情,就不值得了。故而,应该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至少有一方要先妥协下来,发泄也好,折腾也好,总要有个头,毕竟日子还要过,两个人还要在一起生活。

  不少人认为,眼前这个男子是自己看走眼了,从而在争吵过程中或过后会萌生出离婚或分手的念头,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想法。他现在的好与坏都是你当初认可了的,之前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是人家的优点,而相处时间久了,可能看到较多的却是人家的缺点了,所以左看不舒服,右看也不舒服,你不舒服,他也舒服不到哪儿去,所以就要争吵。你即使与他分开了,再选择一个你觉得比他强的,同样还要经历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出现了问题,凡事都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否则就是换了神仙与我们一同过日子,也还是避免不了争吵。

  我们要明白,争吵只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明白了这个宗旨,才不至于因争吵使两个人闹得关系破裂,也没必要非得争个雌雄与输赢,占了上风又如何,毕竟那个人是你最亲近的人,可能还是陪你一生最长时间的人,所以适时停止争吵,和谐才是结局。

  莫揭“伤疤”,不要扩大“打击面”

  争吵切忌攻击对方的弱点和“软肋”,吵得再狠也不要去揭对方的“伤疤”,更不能波及到对方的长辈与其他不相关的人,肆意扩大“打击面”,你树立的“敌人”越多,越难收拾局面,到最后“擦屁股”的还是你自己,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战场上尚且如此,何况是夫妻呢?最好不要动手,始终遵循“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双方本来只是争吵,有人嫌不过瘾,就大打出手,那是最没素质的低端动作,打就逾越了争吵的范畴,是毫无意义的。

  所有的争吵无非是想让对方“服从”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与目的是不相称的,目的是让对方“服从”,采取的方式是争吵,而争吵的结果往往是扩大分歧,或者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新的分歧,对方反而更不会“服从”你。所以争吵也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像林徽因与梁思成,碍于面子的缘故,用英文争吵,也是不错的调解争吵口味的方式,脱离了原来的语境,或许争吵只是一种调节生活的润滑剂而已。

  最好不要用类似“你算什么男子汉,对家里的事太不关心了!”这样的语气,结果他通常不会“苟同”你,如果换成“你对家里的事比以前关心多了,如果你能再多关心点儿,我就更显得年轻了”,或者“亲爱的,你已经很爱我们的家了,但如果更爱一点,说不定我们的家庭生活会更加和谐,你的事业会做得更好,老婆我也会变得更年轻”,这样既批评又鼓励的方法往往会使对方很高兴地接受你,“服从”你。

  有时,我们会信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格言,但夫妻间却有点例外,因为家是个讲爱的地方,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或许你在理,但方式却不一定对,或者不利于家庭的和谐,不利于把握争吵的度。

  当然,我们需要宽容对方的“过错”,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对方感到惭愧,他自己就会改了。还有,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我们认为会伤面子的人面前争吵,也是要把握的原则。还有像林徽因家的情况,找个可靠的邻居或者朋友,这个人可以在我们争吵时充当调解员,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令二人重归于好。

  俗话说:“谁家的烟囱都冒烟。”再恩爱的夫妻,相互间也难免发生争吵。在家庭中出现夫妻争吵本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争吵的度,不要令感情罅隙日益加深。让争吵成为加深夫妻感情的催化剂,幸福就可以自动“续期”。

  【静思小语】

  再恩爱的夫妻,相互间也难免发生争吵。在家庭中出现夫妻争吵本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争吵的度,不要令感情罅隙日益加深。让争吵成为加深夫妻感情的催化剂,幸福就可以自动“续期”。

  §第六节 爱,是两个人同视一个方向

  幸福的夫妻不是互相对视,而是两人同视一个方向,有共同的事业和爱好,共同的朋友,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一股股清新的风,让夫妻二人始终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共同的方向,让你们走得更远

  林洙在《困惑的大匠梁思成》中写道:众多兄弟姐妹里,梁启超最寄望于思成,从学业、婚姻到谋职,无不一一给予入微的关怀、照顾。思成结婚前夕,梁启超致信说:“你们若在教堂行礼,思成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国习惯叫做‘思成梁启超’,表示你以长子资格继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誉。”(梁启超:《手迹》)而且,梁启超还是开明的。梁思成具备多方面发展潜能,梁启超没有规定儿子一定要走哪条路,只是不希望他再做政治家。

  当林徽因与梁思成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专业选择问题。林徽因由于受到欧洲所见所闻的影响,她告诉梁思成,以后准备学习建筑。这让梁思成感到很意外,在当时的环境下,他觉得眼前这个清秀、文弱的女孩子选择“建筑”是个意外。梁思成问:“建筑?你是说house(房子),还是building(建筑物)?”

  林徽因笑道:“更准确地说,应该是architecture(建筑学)吧!”林徽因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她的状态影响到了梁思成,他就这样糊里糊涂地选择了建筑学专业。

  梁思成后来说:“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林徽因在面临诸多诱惑的情况下,能够与梁思成度过一生的幸福时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共同的事业,他们除了用深情的目光相互送情外,更多时候,是在注视同一个方向。所以,在他们结婚20周年家庭聚会时,林徽因的一个压轴节目是做了一个关于宋代都城的建筑学术报告,这放在一般人身上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共同航行,让你们无比默契

  林徽因把梁思成推上了一条轨道,他们俩沿着相同的方向共同航行。他们一起出国,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由于该大学建筑系里不收女生,于是林徽因选了与建筑有很大关联的美术系,而梁思成念了建筑系。这样一来梁思成学了建筑也相当于她学了,她也可以相对自由地去旁听建筑学方面的课程,自己又学了美术,真的是一举多得。

  在美国的求学过程中,林徽因意外断了经济后援,于是不想继续学习了,打算马上回国,自谋生路。梁启超说:“徽因留学总要以和你同时归国为度。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与思成书》)

  几天后梁启超就着手兑现,致信问梁思成:“林徽因留学费用还能支撑多少时间,立刻回告,以便筹款及时寄到。”当时,梁家的经济也很困难,梁启超准备动用股票利息解难,甚至说了这样的话:“只好对付一天是一天,明年再说明年的。”由此可见,梁启超早已把林徽因提前纳为家庭的一员,对徽因多了一份舐犊之情。在给海外子女的信中他牵挂着孩子们:“思成、徽因性情皆近狷急,我深怕他们受此刺激后,于身体上精神上皆生不良的影响。他们总要努力震摄自己,免令老人担心才好。”(《给孩子们书》)

  梁林的婚姻俨然天作之合,梁启超等父辈是他们强有力的支柱,不光是他,林徽因的母亲与他们看的也是同一个方向。

  林徽因的母亲看到梁思成待人谦和、彬彬有礼,自然很喜欢他,所以每当梁思成来看林徽因时,她总是特别吩咐家里的专业厨师多精心准备几个小菜,很是看好他们。

  这俩人承载着家长的祝福,加之出身教育与文化构成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可谓志趣相投。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合其实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因为他们身后有着庞大的推动力,从各方面看,他们都在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较早的生活方式的趋同,培养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度。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 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万俟兰作品集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