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唐太宗李世民》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6章 天可汗(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唐太宗李世民》 作者:何君

第26章 天可汗(1)

  经过唐太宗的安民、抚民措施,唐朝的国力日益强盛。在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团结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策,用较少的武力,取得中华帝国空前的大统一。

  从古至今,华夏民族就是不同民族的共同体。

  秦王朝长期居住西方,与戎狄杂居,身上流着不同民族的血;大唐王朝,有案可查,铁证如山,他的血管中不断流进鲜卑等民族的血液。中华民族是不同民族的统一体,兄弟之间难免打斗,难免要争吃争穿,争江山夺社稷。正因为“争”,发展更快。物竞天择,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不绝!

  “争”是一种必然;“和”也是一种必然。唐太宗被全中国民众尊为“天可汗”,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早已融为一体的形象说明。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定鼎中华版图。然而,正如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二年所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余年,使国家疲惫不堪,收获却很小。现在我以德安抚边疆各民族,使边远穷乏之地的人都成了我的臣民。”

  唐太宗建立的唐帝国,和汉武帝时的汉帝国,有明显的区别:汉帝国经历文景之治四十多年,国家已经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汉武帝的统一战争,却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果武帝处在文帝时代,按武帝的所作所为,不是建立旷世之功,而是招致亡国之祸。汉武帝的功业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取得的,且到了晚年,他也意识到滥用兵力给国家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更使汉武帝的盛世成为西汉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

  唐太宗则不同,他既要实行文景之治,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又要实现汉武帝统一全国,君临天下的宏图大业。如果他像汉文帝、汉景帝那样只求安宁,发展经济的话,那么,由于边疆各族的侵扰,发展经济的愿望不能实现,要想安宁也只能是空想。因为唐太宗接到的是一个烂摊子,天下大乱,诸侯分裂,外族入侵,要统一天下,消灭割据,击败外来的侵略,必须有汉武帝那样的雄才大略,但他没有文、景时期的经济基础,这一切都跟汉武帝时期不一样,都必须靠自己创造。这两项伟大的事业就落在了唐太宗李世民身上。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帝国的版图东西九千多里,南北一万多里,东到大海,西到焉耆,北抵大漠,南尽林邑。这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唐太宗是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的奠基者,境内各民族对唐太宗非常尊敬,尊他为天可汗、天至尊。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唐太宗采取了多种少数民族策略。

  和亲是唐朝的少数民族策略之一。

  婚姻是联系家族与家族,部族与部族的纽带。作为国家,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通过联姻来扩大自己集团的政治势力。

  和亲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对边疆各族首领的一种常用的和平政策,但是,不同时期的和亲政策意义不同。汉初匈奴强大,汉帝国为了赢得稳定内部、发展经济的时间,被迫采用和亲政策,缓解匈奴的南侵。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到汉元帝,匈奴开始南侵,才有王昭君下嫁匈奴的故事。

  汉代和亲大多是被迫的。而唐代的和亲,则是在唐帝国君临天下,综合国力非常强大的情况下进行的,表现了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唐太宗对和亲有一段论述:“北狄世代入侵中原,破坏生产,现今薛延陀强悍,一定要早做决断,我已经想了好久,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挑选精兵十万把这些人全部歼灭,荡除凶源,百年不会再有祸患;二是如果他们提出要求,可以和亲。我是天下苍生的父母,如果此举对天下有利,何惜一女?”

  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大臣们的普遍赞同。

  唐太宗认为:北方民族有妻子当家的风俗,我大唐公主到了北方,生了儿子,就是大唐的外孙,不会侵略中国。汉代和亲是北方君主勒索中国;唐太宗时的和亲则是:对唐而言,是对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恩赐,少数民族首领以娶唐公主为荣,为了娶到唐公主,他们用很重的聘金。

  贞观十六年,薛延陀遣使用马五万匹,驼一万峰,羊十万只向唐太宗请婚。

  唐太宗频频下嫁公主与宗女: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率部来降,太宗以皇妹南阳长公主与之为妻,并委以要职;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吐谷浑可汗诺渴钵请婚,太宗以弘化公主下嫁;

  唐太宗还应允了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和乙毗射匮可汗及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等的请婚要求。

  唐太宗对内附的少数民族将领也用联姻方式加以抚慰,他们中间有:

  突厥族的执失思力尚(娶公主为尚)娶九江公主;

  铁勒族的契苾何力娶临洮县主;

  突厥族的阿史那忠娶定襄县主……

  值得一提的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和亲。松赞干布平定了叛乱,统一了吐蕃国,对藏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崇尚唐朝的风俗和文化,于贞观八年遣使入唐,贞观十年上表请婚,贞观十四年太宗允婚,许宗女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为妻。

  贞观十五年,太宗封吐蕃特使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并配婚琅邪公主外孙女段氏,另派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带大量的唐朝书籍、工艺品、衣物、食物、医药、种子等到吐蕃。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并给公主修筑城郭宫室,自己改穿汉装。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西藏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公主除带了很多内地的种子和工匠外,还输入了内地的冶金、农具制造、纺织、建筑、制陶、碾米、酿酒、造纸、制墨等技术。

  藏民们在汉族工匠的帮助下学会了内地技术。

  相传山南地区的牛耕是文成公主教的,日喀则的铜匠奉文成公主为祖师。

  文成公主的侍女也成了纺丝织布的能手。文成公主教会了藏民们修房子、织绸缎、用碗等。

  文成公主还把内地的音乐带到了西藏。

  文成公主还帮助松赞干布创造了历法和文字。

  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40年,促进了藏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吐蕃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陈陶《陇西行》语)。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朝贺,上表称婿,献金鹅一只,高七尺。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松赞干布派使者吊唁,献金银珠宝15种。高宗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改封賨王,赐各色绢帛3000段。松赞干布死后,高宗派使者到拉萨吊祭。

  羁縻政策是唐朝又一成功的少数民族政策。

  拴马的绳子叫羁,拴牛的绳子叫縻,羁縻合用是牵制、笼络的意思。唐太宗的羁縻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善待少数民族首领,在少数民族地区设州和府。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平定突厥后,突厥表示内附,内迁10万户突厥人入中原,其中1万户定居在长安,挑选了部分人担任武职,任五品以上的将军,中郎将有100多人,约占朝廷武官的一半。

  阿史那思摩被赐姓李,叫李思摩,发誓效忠唐王朝。契苾何力是铁勒族人,回乡省亲,被扣留,他割掉自己的耳朵,表示对唐的忠心不二。薛延陀真珠可汗认为自己的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杀中国人成百上千,一定要遭到报复,但唐太宗反把他当自己的儿子看待,他感恩不尽。唐太宗给内附的突厥人分配肥沃的土地,使他们年年丰收,六畜兴旺,穿上了丝绸,抛弃了毡裘,吃上了粮食,抛弃了打猎。

  唐太宗统一边疆后,突厥除了部分内迁中原外,其余住在原地,唐太宗在这些地方设羁縻州县。在突厥边区设顺、佐、化、长四个都督府,在颉利所辖区设六个州,以定襄、云中两都督府统辖六州,任命本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封阿尼那苏泥为怀德那王、北宁州都督;封突利可汗为北平郡王、右武侯大将军、顺州都督;封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封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赐为虢州刺史,后又封为正三品右卫大将军。

  由于善待失败和旧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各地首领纷纷来附,突利的弟弟欲谷来,本想逃走,但听说唐太宗以礼待人,就归降了太宗。

  在北方取得经验,羁縻政策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部落。

  贞观年间,西方、北方、南方数以百计的种族,唐太宗设置州府,并赐予名爵和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封当地首领为羁縻州长官。如在铁勒部设府七州,都督刺史均由当地首领担任。在单于台设燕然都护府,管辖回纥、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思结六府和浑斛恭阿跃、契丹、奚结、思结别部等七州,西北地区纳入大唐的版图之内。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何君作品集
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