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唐太宗李世民》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1章 丝绸之路(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唐太宗李世民》 作者:何君

第31章 丝绸之路(2)

  李靖安定好吐谷浑的人民,便亲率大军回国。

  太宗考虑到慕容顺毕竟久在内地为人质,还没有树立威信,难以服众,命李大亮率精兵数千支持慕容顺。由于吐谷浑人对慕容顺也没有什么好感,到处起来反对他,最后被他的部下所杀,众人拥立慕容顺之子诺曷钵为吐谷浑王。诺曷钵年幼,不懂如何治国,出现了大臣争权的混乱局面。太宗得知后命侯君集率军平定吐谷浑内乱,太宗先下旨抚谕劝解,有哪派不听命令者,就出动大军讨伐,侯君集和李大亮合兵一处,终于平息了吐谷浑混乱的局势。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三月,诺曷钵遣使到长安,请求颁赐历法,用唐朝年号。为了表示对唐朝忠顺之心,诺曷钵又要求派子弟入侍长安。太宗—一答应,并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诺曷钵亲自入长安朝见太宗,献牛马羊万头,表示对大唐的感谢。不久,又请求与唐通婚,太宗封宗室女为弘化公主,嫁于诺曷钵,命淮阳郡王李道明与右武卫将军慕容宝为使,护送公主成亲。吐谷浑大相欲作乱,图谋劫持公主与诺曷钵,不曾想阴谋泄露,大相欲逃往吐蕃,还未来得及离开吐谷浑就被唐朝出兵镇压。从此,吐谷浑归顺于大唐,年年遣使朝贡。大唐对吐谷浑取得的胜利,保证了河西走廊交通的通畅,同时又对吐蕃势力的扩张暂时地起到了遏制作用。由于吐谷浑内部矛盾重重,伏允不知整顿内部,反而屡次向大唐挑衅,最后失败自然是难免的了。

  唐太宗统一吐谷浑,为打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威胁最大的是高昌,高昌不但阻隔着丝绸之路,而且还和西突厥互相勾结,掠夺唐的边疆地区,扫平高昌就可以一举两得,所以进军高昌就成为唐朝接下来的目标。

  高昌主要活动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他们农业和放牧并重,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境内土地肥沃,谷麦一年可以两熟,盛产葡萄和各种水果。他们占领着通向天山南北的出口,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道。自汉以来,由于和西亚的通商,使丝绸之路繁荣起来,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西北的游牧民族,都积极争夺并经营这一军事及贸易交通要道。

  高昌同样对丝绸之路无比重视,当时统治高昌的是麴氏王朝,他们都是汉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几代的迁移和流浪,在今天山南北定居下来,并长期统治着这里。他们沿用的是汉族的礼制,官制也是沿用汉族的官制。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比邻国的水平高。就连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也与中原基本相似。

  唐初高昌和唐朝的关系还算比较融洽,当时在位的高昌王是麹伯雅。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麹伯雅死后,其子麹文泰继位。当时唐高祖为表示对邻国的友好,曾派使者前去吊唁,高昌也向唐朝贡献过拂菻狗,两国之间互相往来,没有战事。太宗登基后,高昌为表示祝贺,还上贡玄狐裘,太宗非常高兴,也回赠厚礼。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朝以绝对优势战胜了东突厥,高昌归附唐朝,麹文泰亲自到长安朝见太宗,太宗以国家最高的礼仪予以接待,其妻宇文氏请求加入唐朝宗籍,太宗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封为常乐公主,赐姓李。后来,由于吐谷浑和西突厥迅速崛起,使丝绸之路被阻隔。高昌便又向西突厥称臣,并且垄断了通往西域的商路,损害了唐王朝的利益。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通过焉耆重新开辟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高昌很不高兴,认为唐朝在故意和高昌作对,因为隋末动乱,西域与内地另一通道闭塞,西域朝贡者皆经高昌进入内地,这样就给高昌带来许多经济利益。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焉耆王龙突骑支要向唐朝进贡物品,请求开通另一条通道,以方便各国和内地的贸易。太宗同意了这个请求,也想遏制一下高昌。高昌王麹文泰听到竟有此事,非常恼怒,高昌王麹文泰深知仅凭本国力量不足以抗衡唐朝,于是与反对唐朝的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结盟,派兵进攻焉耆(今新疆焉晋西南)国。麹文泰之所以恼怒,是因为这一条道如果开通,天山以南各国将不再经高昌到内地,其经济利益会受到很大损害,也影响到过境贸易。从此以后,凡西域朝贡者途经该国,都遭到掠夺,使丝绸之路中的这个交通中转站不大通畅。伊吾(今新疆哈密)是唐朝的属国,高昌与西突厥专门进攻伊吾,掠其人口财物,只要是臣属于唐的国家,高昌和西突厥就进行侵略。

  太宗对此极其愤怒,下书谴责麹文泰,要其派心腹大臣阿史那矩派到长安解释清楚,麹文泰却毫不理会,只派来一个一般的使者。太宗对其使者说:“高昌数年以来,拒不朝贡,所置官员称号,与天朝相同,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我的使者在高昌听到麹文泰说:‘鹰高飞于天,雉低伏于蒿草,猫在厅堂游转,鼠深藏于洞穴,各得其所,岂有不能生存的道理!’又遣使对薛延陀(此时薛延陀还未灭亡)说:‘既然你们也称可汗,那就与天子一样,何必见到唐朝使者行拜见之礼!’高昌逆我天威,不扫平你国,别国也会群起仿效。”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十二月,太宗任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准备出击高昌。

  高昌王麹文泰听说唐起兵来攻,悠闲地对部下说:“唐离高昌七千里,流沙无人烟处就长达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大军还未到达,就先死过半。秦陇之北,城邑萧条,还没有隋时繁荣。现在攻我高昌,发兵多粮食供应不上,发兵三万以下,我的兵力足以战胜,以逸待劳,坐收其弊。若屯兵城下,不过二十日,粮尽必然逃跑,我出兵追赶,必获全胜。”

  不几日,探马来报,说唐军已经成功穿越沙漠,驻扎在碛口。麹文泰没想到唐军会如此迅速,连惊带吓,旧病复发,不等唐军攻到,已经撒手西归了。麹文泰之子麹智盛继承王位,准备为父亲举行葬礼,唐朝探马来报,到时候高昌军队和政府要员都集中在那里。诸将认为应该趁他们聚集之时,消灭他们。

  侯君集说:“因高昌无礼,天子才派我前来讨伐其罪,现乘人之丧而偷袭,不是问罪的军队。”于是他命唐军擂鼓以告知唐军的到来,到达田城。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宣谕圣旨,令其投降。

  麹智盛却不识时务,侯君集命令攻城,不到半日便攻破了城池。城中男女老少七千余口,全部被俘,侯君集下令不准虐待俘虏。

  随后,侯君集又命中郎将辛獠儿为先锋,马上赶到高昌都城,把高昌团团围起来。晚间辛獠儿便率军赶到高昌都城之下,将高昌的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高昌王眼看无法抵挡,无奈之下致书侯君集说:“先王得罪天子,上天已惩罚了他,已经身故。我继位不久,没做对不起天子的事情,还请尚书怜悯并详察。”

  侯君集回信:“如果你真能悔过,我也不难为你,只要你率百官到军门投降,我便从轻处理。”

  麹智盛是个没有主意的人,许多大臣都劝他不要出降,坚守城池,西突厥一定会派兵增援,他犹豫不决。侯君集在城外等候出降,但已过约定的时辰,却不见半个人影。侯君集大怒,下令立即攻城,他们用飞石攻城,城中人均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侯君集命令做巢车,居高临下,俯射城中。城内无法抵抗,只好投降。唐军一鼓作气攻下二十二城,得到8046户,人口17700,土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太宗听到捷报,非常高兴,对征战的每位士兵都给予了奖赏。还对大臣说,有君集这样的人才,何愁边疆不定,我可以高枕无忧了。太宗在高昌设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州下设立属县。

  太宗将高昌纳入唐朝版图,并派兵驻守在那里,有效地确保了中西交通要道的畅通与安全。防止像以前一样,唐军一来,各国都纷纷臣服,唐军一走,跟着就又都各自为政,不能使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第二可以防止西突厥联络西域各国卷土重来。

  太宗在高昌设置州县,建立安西都护府,永久地把高昌纳入了大唐的版图,为和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太宗此举意义非同一般,成了以后统一西域的中转站。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何君作品集
唐太宗李世民汉高祖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