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刘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斩蛇起义(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刘邦》 作者:张文洲

第17章 斩蛇起义(1)

  第二章 斩蛇起义

  就在那个月夜,刘邦斩蛇之举衍化成两龙之战。传说,刘邦离开死蛇之后,死蛇之地就传出老妪的哭声,声音凄惨。见到路人,老妪便向其哭诉缘由:我儿是白帝子,化蛇当道,被赤帝子斩死。

  在一条坎坷不平的乡间土路上,走来了一队没精打采的远行者。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留有短须的男子,看上去有四十多岁,岁月并没有磨蚀他特有的英俊,只是倦意与愁容使他略显缺少豪气,倒是他腰间斜佩的长剑衬出几分大丈夫的威武。

  后面一字排开,走着三十几位男子。这些人衣衫褴褛,双臂被缚,脚步沉重。

  在他们两侧有五六位持枪拿刀的人,这几位嘴里不停地吆喝着:

  “快走,再慢腾腾地走,老子就不客气了。”

  “这样拖拖拉拉,什么时候到咸阳骊山?如果不按期到骊山,老子还得为你们把命搭进去。”

  “走吧!走吧!能快点就快点。”走在前面的人说话了,声音温和,但透露出无奈的心情。

  走在前面的人就是泗水亭长刘邦,走在后面的是一队囚徒和几个押解的官兵。

  秦二世元年,秦廷颁布了一项诏令:各郡县遣送罪徒,到骊山修筑始皇陵墓。

  大举用兵与大兴土木,秦朝劳动力锐减,劳动力短缺的严酷现实,使秦朝统治者想到了关在监狱中吃白饭的囚犯,于是在全国通向骊山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囚徒大军。

  囚徒远移,必有押送者,刘邦就摊上了这份苦差事。

  沛县县令接到诏书,便命刘邦带队押解囚徒前往骊山。

  刘邦实在不愿接这份苦差事,谁知道这帮家伙在路上会干出什么事情来,再说,刘邦也去了一次咸阳,对再次去咸阳附近的骊山也就失去了兴趣。

  刘邦曾就此事埋怨过萧何:为何不从中说服,沛县这么大,这么多亭长,派谁去不行啊!

  命令难违,刘邦还是硬着头皮上路了。

  果不出刘邦所料,这帮囚徒刚出沛县县境就出事了。

  在囚徒里,除个别杀人越货的强盗外,大多是交不起苛捐杂税的贫苦百姓。

  故乡难离。离开妻儿老小,前去骊山,且很可能有去无回,人心思逃。

  刚出沛县县境就有人乘机逃走了。

  刘邦防不胜防,逃跑的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到了晚问,更是无法控制。

  压,压不得。压急了,这伙人可能与刘邦拼命。哄,不管事,任凭刘邦口干舌燥地讲利害,人家还是牵挂自己的家人。

  刘邦左右为难,痛苦不堪。

  如果囚徒不能按期到达骊山,或者不能按原有人数到达骊山,依秦律,囚徒与刘邦的命运只有一个:被斩首。

  刘邦一边走,一边思前想后,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紧张。

  走到一个大泽边,刘邦想歇歇脚。

  “别走了,大伙歇歇脚力。”刘邦不无烦躁地下了命令。

  众囚徒一屁股坐在地上,沉默不语。

  “几位,喝点酒吧,这酒可解乏。”

  这一句呼喊从远处传来。

  刘邦向远处一看,乐了。

  原来泽中有一小亭,这小亭是个小酒馆。

  嗜酒如命的刘邦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尤其是在心绪不佳的时候。

  刘邦不敢离开众囚徒,只得呼店家拿过酒肉,席地而饮。这一饮不要紧,刘邦喝了个痛快淋漓,浑天黑地。

  喝到日落西山,刘邦也没上路的意思。

  刘邦乐了,众囚徒也高兴万分。“不走正好,咱喝不上酒,可也能好好松松筋骨。”众囚徒暗自高兴。

  夜幕降临了,刘邦用袖口抹了抹嘴,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刘邦睁着醉意朦胧的双眼,看着囚徒,突然,刘邦说出了令众人惊讶的话语:

  “你们若至骊山,必充当苦役,看来难免一死。”

  说到此,刘邦顿了顿,提高了嗓门,接着又说:

  “我今天豁出去了,把你们全部释放,给你们一条出路。”

  显然,刘邦是借着酒气,才说出了这番话。

  众囚徒听完刘邦的话,先是愣神,继而如喜从天降一般乐坏了。一个个感激涕零,连忙跪倒,叩头称谢。顿时,响起一片头触地的声音。

  刘邦替众囚徒一一解开捆绑着的双臂,然后,一挥手,高喊道:

  “大家回家吧,这里离沛县不算远。”

  在刘邦的声音里,充斥着豪迈的大丈夫气。

  众囚徒转身就走,可刚走几步,都不约而同地站住了。

  人心换人心:众囚徒想到了刘邦。

  “还傻呆着干什么?还不快走!”刘邦说。

  众人中有一人答话了:

  “刘公不忍我等送死,慨然释放,此恩此德,誓不忘怀,可刘公该如何回县交待?我等不放心呀!”

  刘邦听后哈哈大笑,不无感激地说:

  “你们尽管去吧,我只能远走他乡了,回县只能寻死,我怎能愚蠢到这种地步。”

  有恩不报非君子,见情不动非丈夫。

  见救命恩人如此豪侠仗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情冲击着众人。

  眼泪顺着众囚徒的脸颊淌下来。

  “我们几个人愿跟随刘公,保卫刘公,同生死,共患难。”十几条汉子向刘邦表示了誓死相随的决心。

  听到此话,刘邦也激动万分,用哽噎的声音对众人说:

  “大家愿走愿留,我刘邦都欢迎。”说到此,刘邦看了看刚才说话的那十几个人,接着说:

  “有几位朋友想留下来,我也是感激不尽,日后,我们就是患难与共的朋友了。”说完,刘邦用手使劲地一一拍了拍那十几个人的肩膀。那情景很有些悲壮色彩。

  于是,十几个人留了下来,其他人对刘邦千恩万谢,匆匆而去……

  在这个普通的月夜,刘邦作出了不同寻常的举动,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面对险境,不计后果,当机立断。此等胆魄非常人所有。

  大丈夫做事一人当,为朋友两肋插刀,刘邦的行侠仗义的品行在这个月夜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当刘邦决定放走众囚徒的那一刻起,就从心理上与行动上割断了与秦朝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刘邦也断绝了在秦朝的统治下个人命运顺利发展的希望。刘邦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找一个新的空间。这为刘邦日后反秦并能成为大器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当然,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过程是艰难的。

  刘邦首先遇到的是生存危机。生存之地在哪里?

  月亮爬上中天,四周除了偶尔传来蛐蛐声外,十分静谧。刘邦站在那里,不断地问自己:到哪去?到哪里去?

  “此地不可久留,先离开这里再说。”刘邦暗自打定了主意。

  想到此,刘邦一挥手,带着十几个义无反顾的朋友上路。

  刘邦知道走大路是危险的,容易被官府得知。天下路千万条,不能走大路就找小道。

  说来也巧,刘邦一行没有走多远就发现在大泽中有一条不知通向何处的小道。慌不择路,刘邦没加思索带着众人闯了进去。

  小道因多日没过行人,荆草丛生,又有泥洼,尽管月挂中天,但视线多受限制,刘邦暗暗叫苦。但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贸然前行。

  突然,走在前面人急步返回来,还没有等到刘邦开口问原因,那人先开口了:

  “刘公,不好了,前……前面,发现一条大蛇当道,足有好几丈长,我们还是原路返回,另找别的路。”

  未等刘邦回话,这个惊魂未定的人低头自语:

  “妈呀,吓死我了。”

  此时,刘邦的醉意尚未消失,借着酒劲,一边用手拍着胸脯,一边高声说:

  “什么?大丈夫行路还怕一条蛇!”.

  说完,刘邦贸然前走。走出几十步后,果然有一条粗大的长蛇横卧在路上。

  刘邦全然没有退缩,抽出长剑,手起剑落,把大蛇劈为两截。

  “哈哈哈……,一条小爬虫,敢挡壮士路,真是找死!”话音未落,刘邦将两截蛇身踢向路旁。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文洲作品集
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