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建藩北国 (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 作者:杨林

第3章 建藩北国 (2)

  朱元璋这段矫情的小品终于演完,但他不可能想到,此时膝下七子当中会有一人,三十五年后居然重演了一场几乎完全相似的把戏。

  直到进行登极准备的时候,朱元璋才想起儿子们还没有名字,于是决定为自己戎马倥偬中出生的七个儿子正式取名。他在祭告太庙文中写道:

  维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礼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次曰樉、曰、曰棣、曰、曰桢、曰榑。

  七岁的朱棣和他的几个兄弟这时才有了正式的名字。这“棣”字是指一种蔷薇科的落叶灌木,春天开金黄色花。《诗经》中有“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之句,这“威仪棣棣”,大约便是朱元璋为其子的命名之意吧。

  朱元璋在为儿子们取名的同时,还制定了为后世子孙取名的一套规则。他的每一个儿子都作为一支,每一支都拟定了二十字辈分,作为一世,名字中的另一个字则临时确定。明皇朝这种宗室命名规则在史书中有详细记载:帝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为一世。以某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则临时定议,以为二字,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如燕王位下二十字则曰: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静、迪、先、遒。

  名字的下一个字要按五行相转,周而复始地循环,意在传之永久。但人们后来看到的却是,朱元璋为子孙们拟定的二十个字仅仅用了一半,玉牒谱系便随着他所建立的大明皇朝的寿终正寝而无以为继了。

  受封燕王

  皇子们的正式命名给应天城内的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何况这一年的除旧布新又迥别于往年。在阵阵爆竹声中,一个新的皇朝——明朝诞生了。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皇城内举行了极为隆重而繁缛的登极仪式。朱元璋正式登极称帝,建元洪武,并册封正妻马氏为皇后,长子朱标为太子。登极和册封仪式完毕后,朱棣先同几个兄弟一起去拜贺母后马氏,然后再去拜贺长兄太子朱标。拜贺仪式是礼臣们事先安排好的。一片礼乐声中,由二哥朱樉代表大家背诵一段贺词:小弟樉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宝册,不胜忻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

  这种拜贺仪式看上去就像是一种虔诚的表演,但是素来在一起嬉戏玩耍、相处无间的小兄弟们,从此开始有了明确的身份之别。

  作为明帝国的开创者,朱元璋本是一个极富谋略的政治家。在元失其驭、四方鼎沸的形势下,他以凤阳皇觉寺中的一个穷和尚,不失大乱之机,经百战而后竟为天下之主。但在分封诸子的问题上,他的政治远见却受蔽于强烈的宗法意识。他以为,周天子大封诸侯,所以行之久远;秦始皇废而不行,很快便致亡国。特别是鉴于宋、元末年宗王衰弱,帝室危难之秋缺少屏护的教训,这位乱世英雄越发感到,只有将儿子们封以爵号,分镇诸国,才能形成一道拱卫天子的屏藩,以保证朱氏天下万世一系。

  以宗室力量来钳制朝中官僚系统的权臣,屏御外乱,正是中国君主治下经常使用的政治方略。首次封藩的安排,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

  (1370年)四月初三大宴群臣时提出的。其时功臣尚未封赏,自己那些并无尺寸之功的儿子们却要被封到各地当藩王,为了不使天下人感到他私心太重,朱元璋特意向大臣们表白说:“朕以皇

  天眷佑,才得以平定海内。然而天下之大,必树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如今诸子已渐年长,应该封以爵号,分镇诸国。这并非朕私庇自己的儿子,而是遵循古代先哲的榜样,为求长治久安之计。”

  “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乃天下万世之公议。”华盖殿中,群臣异口同声地响应。册封诸王的诏谕,据说出自当时以文章名世的王祎之笔。因为这些诏谕被指定为朱氏子弟学习政务的教材,其中许多句子朱棣是可以成诵的:

  朕荷天地百神之灵,祖宗之福,起自布衣,艰难创业。惟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应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固内外之势者。

  众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友之厚。古今通谊,

  朕何敢私?尚赖中外臣邻,相与维持,弼成政化。故

  诏示,咸使闻知。

  四月初七,朝鼓重重地响过三声,皇宫中显出不同于平常的庄重肃穆的气氛。

  明代皇帝的衮服《帝宣十王》

  仪式执事人一清早便各就其位,隆重的封藩仪式开始了。奉天殿内悄然无声,端正地摆着五座宝册案,殿前,东侧摆着十座宝册亭。鼓声中,朱元璋身着衮冕登上奉天殿中的御座。鞭炮一响,司辰官报告典礼

  时辰已到,朱棣和即将受封的诸王一起,在四位引礼官带领下走进奉天门的东门,

  到奉天殿前跪了下来,在乐声中向父皇行礼。承制官从殿内捧出制书,由殿中门走出,站定后高声宣制:“封皇子樉为秦王,为晋王,棣为燕王,为吴王,桢为楚王,榑为齐王,梓为潭王,杞为赵王,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宣毕,诸王俯伏在地,再向御座行礼,随后便依次进入殿内接受金册和金宝。首先是朱樉,然后是朱,第三个便是朱棣了。

  奉天殿中过分的严肃淹没了应有的喜庆,一切都是依照固定程式进行的。朱棣很希望像秦王那样第一个接受册宝,但他更羡慕像大哥那样在前两年被封为太子,父皇和百官只为他一人举行典礼。他知道,封了太子将来是要做皇帝的,而藩王不过永远是藩王罢了。正在遐想,引礼官已经走到他面前。朱棣在乐声中被引至御座前的拜位跪下——上面是父皇,父皇身边是长兄太子。读册官开始宣读金册上的文字:君天下者,必建屏翰。然居位受福,国于一方,并简在帝心。第四子棣,今命尔为燕王,永镇北平,岂易事哉?朕起农民,与群雄并驱,艰苦百端,志在奉天地、享神祇。张皇师旅,伐罪吊民,时刻弗怠,以成大业。今尔有国,当恪敬守礼,祀其宗社山川,谨兵卫,恤下民,必尽其道。体朕训言,尚其慎之。

  诸王的册文,除去名讳、封王和封国不同,其余文字都是相同的。

  左丞相李善长将金册、金宝一一捧到朱棣手中。他庄重地接过来,交给身边的内侍,然后向着御座伏拜下去。礼毕,朱棣再由引礼官引领出奉天殿,两名内侍把册宝放在册宝亭的盘匣内,退立于丹陛之东。朱棣站在殿前,说不清此刻的心情怎样。好几天之前,皇子们便反复演习今天要举行的仪式,今天天没亮,他们就被带到宫墙外等候了。此时他感到有些疲惫,很想舒动一下筋骨,哪怕是仰望一眼大殿顶上无际的长天也好,但他不能,因为这会被父皇指责为失礼。忽然,他听到赞礼官一声什么呼喊,那是周王、楚王接受册宝的仪式也结束了。他与诸王随同抬着册宝亭的内侍,由东陛下殿,走出奉天东门。

  朱棣得到的所谓金册,实际上只是两片金页,上下有孔,用红绦联缀在一起,开合如同书本。册文均以楷体书写,镌在金册上。册盘用木刻成,上面有一条用 浑金沥粉描绘的蟠龙,外面用红罗销金夹袱包裹着。金宝就是一方金印,正面用篆书刻着“燕王之宝”,上面饰以龟纽。金宝放在饰金木箧中,外面也覆着红罗销金夹袱。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林作品集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