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艺妓卷》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8章 王朝云,天涯何处无芳草(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艺妓卷》 作者:纳兰秋

第18章 王朝云,天涯何处无芳草(2)

  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长久的在一起?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可是却永远也得不到答案。也许这个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因为感情就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情。

  王弗走了,王闰之也走了,苏轼的一片心也跟随她们而去。

  他开始看破红尘,沉迷于佛学。

  可是,他本来就是一个多情的男子,而爱情又是世间最捉摸不定的东西,不是你说想要就能要的,也不是你说想不要就可以不要的。

  爱情来了,谁也挡不住。

  一个叫王朝云的女子走进了苏轼的生命,苏轼对爱情绝望的心死灰复燃。

  没错,就是那个“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王朝云。说来奇怪,苏轼似乎与王姓女子特别有缘,王弗、王闰之,现在是王朝云。

  想来好笑,大学的时候朋友失恋,安慰他曰:“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一直以为这两句诗是连在一起的,都是苏轼写的,后来才知道,苏轼只写了前面一句,后面一句不知道是谁添上的,堪称绝配,纳兰秋真是佩服。苏轼的意思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王朝云这样的“芳草”与他朝夕相处。

  苏轼是怎么遇见王朝云的呢?

  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春天里的一个闲暇之日,苏轼与妻子王闰之去西湖游玩。中午在湖边酒楼里用膳,席间有舞女助兴。苏轼对风尘女并不怎么感冒,只随她们去,直至最后一位舞女犹抱琵琶半遮面,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香,沁入苏轼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其音如天籁,其舞如清风,其色如天仙。

  她就是王朝云了。五岁的时候被狠心的父母卖给大户人家刘员外家做童养媳,王朝云的未婚夫是一个弱智,根本不知道如何怜惜女子,要跟这样的人渡过一生,王朝云想也不敢想。她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她就想着如何逃出刘家。可是,刘家把她看管的很严,几次出逃都被抓了回来,抓回来后就被刘家鞭打一顿,她的身子布满了伤痕。尽管如此,王朝云并不死心,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出逃。老天有眼,在一次主人举办寿宴的时候,王朝云趁混乱之际,终于从虎口里逃了出来。

  逃是逃出来了,怎么为生呢?此时的王朝云已经十五岁,凭借几分姿色,最后沦落风尘。但是她只卖艺不卖身,这是她从未打破的原则。

  苏轼被王朝云的曼妙的舞姿所吸引,面对一桌丰盛的佳肴无动于衷,王朝云舞毕,他毫不掩饰的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两相宜。”

  细心的王闰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做出一个决定。

  几日后,王弗暗中把王朝云买下,遣人送来给苏轼当丫环,苏轼笑纳之,那一年,苏轼刚好是四十岁的中年男子。

  在苏轼和王闰之共同调教之下,王朝云从一个懵懂的少女成长为人见人爱的“如夫人”。

  不可否认,苏轼与王朝云,较之与王闰之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尤为难得的是,聪明伶俐的王朝云很懂苏轼的心思,简直就是苏轼肚子里的蛔虫。有一次,苏轼在庭院里散步,突然问他旁边的丫环:“你们有谁知道我肚子里有什么?”一个丫环说:“一肚子的文章。”苏轼摇摇头。另外一个丫环接着说:“一肚子的学识。”苏轼又摇摇头。这时候,王朝云笑着说:“苏大学士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果然笑了,夸她:“知我者,唯朝云也。”

  原来,那天苏轼因为心直口快得罪了几个权贵,他们联名向皇帝打小报告,说苏轼的不是,皇上找苏轼问话,苏轼心里郁闷着呢。而王朝云的一句恰到好处的幽默化解了苏轼肚子里的怨气,这样可心的女子,谁不怜惜呢。

  王朝云天生一副美妙的歌喉,再加之天资聪颖,苏轼每做一首诗词,她都能够很快唱出来。苏家常常可以听见动听的歌声,每当这个时候,也是苏轼最开心的时候,即便在朝廷发生了什么不快的事,这时候也烟消云散了。

  而王闰之看到苏轼开心的笑容,并没有一点醋意,能为苏轼找到王朝云这样一个女子,她也感到很欣慰。

  临终前把王朝云叫到跟前,再三嘱托她,无论苏轼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离开他。她含泪答应。王闰之走后,王朝云实践了她的诺言,无论苏轼富贵或者潦倒,她都对他不离不弃。

  苏轼晚年仕途不顺,王朝云这样一个可人儿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他什么都跟她说,高兴也好悲伤也罢,他都愿意跟她分享,因为她理解他,直到他心中的苦。她是医治他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他赞美她“天女维摩”。

  可是,美好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一场苦难悄悄的来临。

  有个叫王安石的人搞了一次变革,叫王安石变法。北宋自太祖建朝,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富庶,文明昌隆,老百姓安居乐业。但盛世危言绝不是空穴来风。官僚机构膨胀,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国家虽处太平盛世,但极贫积弱已让有识之士痛彻心肺。这一切如果得不到改变,大宋王朝终免不了丧亡。

  最后挽救危亡的重任落到了王安石的肩头。王安石顶住强大的压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王安石确实是一个不朽的人物,他的变法也暂时的缓解了北宋中后期的颓势,但不可否认,王安石的急功冒进,使得改革派的队伍里鱼龙混杂,做出了不少伤害百姓,有违国体的事体。一方面王安石为了国富民强而呕心沥血,另一方面投机分子希望能从剧烈的变革中获得暴利,后者玷污了前者的良苦用心,更破坏了改革者的声誉。

  巨大的阻力从四面八方涌来,王安石成了孤家寡人。原本反对变法的越来越强烈了,认为王安石的改革祸国殃民;混在改革队伍里的投机分子与王安石改革的初衷渐行渐远,他们打着改革变法的旗帜,排斥异己,清除政敌,使变法成了一场血腥的杀戮。

  苏轼对这场声势浩大的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在他的眼里,王安石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政治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生的富裕,但他忽视了投机取巧的人大大超过真心变法的人。很多人混入变法的队伍,为的是获得更大的权力,以便谋取更丰厚的利益,这些人的险恶用心致使王安石的变法大打折扣。苏轼埋怨王安石用人不明,使原本一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改革变味了。

  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晚年的苏轼被贬到更加遥远的惠州。

  贬谪,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情调,生命可能在贬谪的过程中破茧成蝶,完成最后的羽化。贬谪又是一种跌落,从庙堂到江湖的跌落,从此再也不为家国计了,只剩下一身青影,仗剑天涯。

  贬谪是一种生活味道,沧桑和悲凉是它的主旋律,苏轼在这样的乐曲中,既沉醉又痛苦,既彷徨也清醒,既失落也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希望在向他招手。或许,这种贬谪的生活一直到死都不会结束,因为这条曲线过于悠长,说不定哪一刻就会终止到某一点上,那一点是生活的终点,却不是生命的终点,只是结束了沧桑,却没有结束希望。

  幸好,他还有一个贴心的女子陪着他,与他一起分享贬谪的快乐与痛苦。

  很多丫环都不愿意跟苏轼去遥远的惠州,苏轼遣散了她们,轮到王朝云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对她说,你还是走吧,那里是一个荒芜之地。

  王朝云说,即使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你,我也要陪着你。因为我答应过闰之姐姐,我不能违背我的诺言。更重要的是,有你在我的身边,吃什么样的苦都是一种幸福。

  苏轼还能说什么呢,多么深明大义的女子,苏轼差点老泪纵横。

  就这样,只有她,王朝云,一如既往的跟着他,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的来到了当时可以称之为天涯海角的惠州。

  可以说,如果没有王朝云的陪伴,苏轼晚年的生活一定要凄苦寂寞的多,因为有了王朝云,他依然有歌声,有笑语。

  惠州的日子是拮据的,王朝云将便宜五花肉 切成大块,用葱姜垫锅底,加上酒、糖、酱油 ,用水在文火上慢焖三十分钟,这就是著名的“东坡肉”。她知道,苏轼就好这一口。她以前不知道做东坡肉,在苏轼的调教下,很快就学会了。

  王朝云在惠州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之后身体一直不适,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转,终于在三十四岁那年带着牵挂溘然长逝了。死之前,她紧紧握住苏轼的手,不愿松开,她含泪劝说苏轼不要难过,人生本该如此,有他伴她走过这么多年,她很知足。

  王朝云的手逐渐变冷,最后从他的手中滑落,他知道她去了。

  他想哭,可是却哭不出来,他痛苦到了极致。

  后来,苏轼把王朝云葬在惠州西湖,墓边筑“六如亭”, 又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熟悉的景物唤回那已远逝的时日。然而,落花不再上枝头,空悲切。双鸿远游,失伴成只。多少个日子,他都恍惚看见王朝云袅袅娜娜的向他走来,山青水绿,烟波岚影,牵着她的手,漫步湖堤、泛舟波上。

  从此,苏轼心如死水,未再续娶,五年后,他也跟着王朝云的脚步,离开了。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纳兰秋作品集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疯狂的玫瑰:历代后妃的争权夺爱之路世上没有好老板情说历代非常女性:艺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