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汉高祖刘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1章 兵家之神(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汉高祖刘邦》 作者:何君

第11章 兵家之神(2)

  萧何说:“诸将易得,失去不足惜,得到不足喜。至于韩信,国士无双。大王如果希望久居汉中,不想再东取关中,安定天下,韩信的去留,则无关紧要,大王也不必重用韩信。如果大王要跟项王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够为你夺取天下。大王如果还不重用韩信为破楚大元帅,我等情愿送回官爵,回归故里,当一个耕田老农,以免将来成为项王俘虏!”

  刘邦说:“你只听韩信一言半语,只看到他某一方面的才能,便认定他可为大将。我是吃干饭的?有大将不用?选择大将,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国家的安危,三军的存亡,完全仰仗一人,如果一时轻信,用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为大将,几十万大兵归他指挥,数十员将领听他约束,这是什么样的重任?我拜韩信为将,真能下三秦,破项羽,定天下,这算你举荐的功劳;如果韩信能言不能行,只会纸上谈兵,临事胆怯,逢战败退,不光我们都要当俘虏,还会招致数十万生灵无辜死亡!我之所以到现在不敢轻易重用韩信,其道理就在这里!我知道这个韩信,他母亲死了不能安埋,实在是无谋之辈;他寄食南昌亭长,乞食漂母,实在是无能之人;他甘受胯下之辱,市井之人都认为他胆小怕事,这是他没有勇气;他在楚数年,只当上一个执戟郎,实属无用之物。无谋、无能、无勇、无用之人,怎么能为大将?古人说得好:‘有之于中必形于外。’若有具体表现,方可取信于人。只听他的空口虚言,恐怕难以作为依据。丞相要三思啊!我也是为国着想,哪里单单是为了我自己。”

  谁说刘邦平庸无能,他有自己用人的规矩。

  萧何也是铁嘴,说:“真如大王所言,好像言之成据。但是,依我看来,恐怕未必如此!孔子在陈国、蔡国被人所困,不是他无能;孔子在匡被人所围,不是无勇;最后,他不得不去创办私学,不是他无用。韩信乞食受辱,君子生不逢时,不是无用;他事楚几年,只当上一个执戟郎,实在是未遇其主。我等与韩信深入交谈和讨论,洞见肺腑,他的确是天下奇才,绝不是纸上谈兵之辈。我等日夜不安,冒死恳请大王破格加以重用!”

  刘邦并不生气,只说:“今天太晚了,你们回去休息一夜,明天我们再议。”

  萧何回去,又对韩信说明日汉王开会,拜贤公为大将!告辞而回。

  韩信独居室内,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心想:“萧何如此爱贤,为国不遗余力,可是汉王屡次不用,只不过嫌我家贫身贱……”

  韩信心情久久难平!

  正在此时,侍候下人来告:“丞相来见贤士。”

  韩信忙整衣出迎。

  两人入座,韩信问:“丞相此时尚未就寝?”

  萧何说:“心中系着国家大事,哪里能高枕安卧。今有一事,还想听闻。贤士在楚,范增极能知人善任,那时必然荐举,贤公必有良策,一向未闻谈及。”

  韩信说:“范增极为知己,曾经屡次推举,但霸王不听。汉王出咸阳,归汉中,烧栈道,我曾给项王上了一表,可是霸王不用吾计。”韩信接着将表文复诵一遍。

  萧何听完,大惊:“假使项羽依贤公之奏,我等终身不得出汉中一步了。西楚天下,必然坚如磐石。”

  韩信说:“项王不用我的计谋,但是彼时我并没有离楚归汉之意。后来听说范增被陈平赚出咸阳出使彭城,临行之时,专门奏请三件事:一是不能放汉王去汉中;二是不可离开咸阳;三是重用韩信,否则,必杀之。我知道项王决不会重用我,恐怕被范增设谋陷害,所以,决心背楚归汉,必无他意。丞相深夜来此叩问此事,必然是夜静之时,恐怕我是范增心腹,又见昨日匹马逃亡,专来汉中打听虚实,传给范增,所以丞相深夜来问。丞相昼夜为国,竭忠尽智,既然有此疑心,我有一物,献给贤公,保管汉王释去嫌疑,免去丞相苦谏之苦。”

  萧何感到奇怪,忙问:“将军有何妙物,请赐一观。”

  韩信从书囊之中,细心取出张良荐书,递与萧何。

  萧何接书在手,于灯下细看之后,惊骇不已,拜伏于地说:“贤公到此许久,为何不肯拿出张良荐书?我终日苦谏,费尽心力!汉王见到此书决不会再有犹豫!”

  韩信说:“我出身微贱,唯恐初投汉王,未有寸功,丞相恐不信任。所以暂时隐瞒子房先生荐书,待丞相竭力举荐,我也有机会表露薄才,然后才敢将荐书奉上,丞相之心才能释然。”

  萧何再拜:“贤公真是天下豪杰,所作所为与寻常不同。我更觉得将军雄才,决不相舍。”

  次日,萧何去见刘邦,将张良荐书献上。

  刘邦接书观看,惊问:“韩信既然有张良荐书,为何不早早拿出来呢?”

  萧何将一应情况详细告知。

  刘邦说:“丞相屡次举荐,未敢准信,不想子房先生也有书举荐,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韩信确有雄才大略。我见事不明,久逆爱卿忠爱之意。我今日知过。今日即拜韩信为大将,略表我的歉意。”

  萧何说:“我等为国荐贤,不是一己之私。今日依据张良举荐之书,大王方知我等不是滥举。但是如果拜韩信为将,恐怕最终还是留不住韩信。”

  刘邦说:“拜将恐轻韩信,拜为大将,重加封赏,韩信总可留了吧!”

  萧何说:“拜为大将,韩信可留,但是大王如何举行拜将之礼?”

  刘邦说:“马上召来,当面加封即可,这又何必多问?”

  萧何说:“大王这样不合礼数,拜人为大将,就像呼唤婴儿,大王以为封大将,赐重赏,已经足够,但是在我看来,韩信仍然不可久留。”

  “丞相看怎样行?”

  萧何说:“大王如果欲拜韩信为大将,必须选择良辰吉日,设坛祭告天地,斋戒三日,方显拜大将的隆重。”

  刘邦准奏,命萧何具体办理。

  萧何经过多日精心策划,给刘邦上奏图本,其文说:

  坛高三丈,象征天地人三才;坛宽二十四丈,象征二十四节气。坛中间,排列二十五人,各穿黄衣,手持黄幡、豹尾、斧钺、金戈等器具,按中央戊己土之意,成为勾陈之像;坛东面排列二十五人,各穿青衣,手持青旗,为东方甲乙木,成青龙之状;坛西面排列二十五人,各穿白衣,手执白旗,为西方庚辛金,成白虎之状;坛南面排列二十五人,各穿红衣,手执红旗,为南方丙丁火,成朱雀之状;坛北面排列二十五人,各穿黑衣,手执黑旗,为北方壬癸水,为玄武之状。坛分三层,各层都要准备祭器、祝文。坛四周排列执杂色旗三百六十五人,排成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杂色旗之外,排立七十二人,务必高大魁梧之士,各执剑戟,按七十二候排列。坛前,自北到南,左右排列文臣武将,中间筑成黄土通道,直到坛下。四面树立四面镇静牌,每牌之下,一员牙将带领,后列二十名甲士,如有喧哗乱队之人,即时擒拿,军法从事。

  刘邦看完图本大喜,派专人负责监造,限期完成。这是萧何要树立韩信的威风,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十分庄重的仪式。萧何为了韩信,真是煞费苦心。诸将听说汉王筑坛拜大将,人人揣摩自己能拜为大将,疑议不定。特别是那些跟着刘邦一直奋战的将领,更是认为非己莫属。

  樊哙扬言说:“我与汉王沛、丰起兵,攻入关中,救驾鸿门,随军汉中,可谓功勋卓著,同甘共苦,今日筑坛拜将,舍我其谁?”心中喜气洋洋。

  诸将议论说:“听说萧相国举荐大将,但是不知何人,如果以起事功臣来看,不过樊哙、周勃、滕公几个人而已,大概不会超出这几位。”

  坛场如期修筑完毕,汉王按萧何意见,传令3日之内不判刑,不杀牲,不饮酒,不食荤,届时清宫除道,百官都要到场听令。

  至期,汉王刘邦起驾,直到相府,传令韩信上车。诸将听说拜韩信为大将,“一军皆惊”。

  经过萧何等人的全力维持,韩信终于登上了拜将台。韩信登台一层,都要由太史向天宣读祝文。三层台阶,三道祝文,仪式十分隆重。仪式完毕,刘邦拜韩信为破楚大将军。

  韩信终于由一个饿夫,成为了三军统帅。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担负起了统一天下的重任,立即准备东征事宜。为了师出有名,韩信上了一表:

  伏观时局变化,仰视圣德宏威;大王退居汉中,为王巴、蜀,实为明王之举。但是大王欲图天下,此地绝非久留之地,理当准备东征事宜。项羽实属暴秦之余孽,楚人之独夫:谪迁诸侯,放弑义帝,逆天篡位,建都彭城;诛子婴于轵道,坑降卒于新安,屠戮咸阳百姓,焚烧秦国宫室……项羽大失天下心,激起天怨人怒!大王乃天生圣贤之主,正该仗义正名,涤除残暴,救万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王师一出,百姓必将箪食壶浆,楚兵必将倒戈卸甲,三秦可以传檄而定,六国可以不战而取。此乃一统山河,万世帝业。恭请大王德民宽仁,兴神武之师,创万世基业。

  下臣韩信,诚惶诚恐之至,恳请大王传令:兴仁师,发义兵,雪左迁汉中之耻,复为王关中之约……

  刘邦看了韩信表章,大喜,立即封樊哙为先锋,曹参为军正,殷盖为监军,准备大驾亲征。韩信来到教场,只见队伍不严整,士卒不齐备,将佐不知阵法,不明进退;军营安排,杂乱不齐,未得向背。

  韩信早有准备,按照自己的方法训练全体兵将。有的士兵不服指挥,韩信下令斩首示众,从此全军肃然,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韩信训练20余日后,决定举行一个阅兵式,上表请刘邦校场阅兵。刘邦看到阅兵表演,大吃一惊,如此短短时间,队伍发生如此变化,心中大喜过望。

  阅兵完毕,队伍列队听令。

  韩信全副披挂,向前上奏刘邦说:“下臣身着甲胄,不便施礼,今有章奉上,望大王下诏告示三军。”

  刘邦早已看过,即命一个善读之人当众宣布,其文略云:

  西楚霸王项籍上违天命,放弑义帝,下虐其民,残杀百姓,恶贯满盈,天人共愤。朕先入关中,当为关中之王,但是反而因功获罪,被贬到汉中之地,实在是忍无可忍。破楚大将军韩信,各位大小将领,各队军士,征讨逆楚,义不容辞。大将韩信,代命行诛,不用奏请,大家都要听从指挥。向前一步,英勇杀敌,立功重奖;后退半步,贪生怕死,犯过重罚……

  三军将士听罢,无不心惊胆战!

  韩信遂派军正曹参分发军规,各营悬挂,三军将士务必反复学习,其内容如下:

  (一)闻鼓不进,鸣金不退,旗举不正,旗倒不扶,叫做悖军,犯者斩首;

  (二)呼名不应,点视不到,违期不到,动作乖戾,叫做慢军,犯者斩首;

  (三)夜间警报,懒惰不传,更鼓违倒,号令不明,叫做懈军,犯者斩首;

  (四)口出怨言,不敬主将,不听号令,蛮横不化,叫做横军,犯者斩首;

  (五)哄堂狂笑,蔑视规约,突驰军门,肆无忌惮,叫做轻军,犯者斩首;

  (六)弓弩断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敝,叫做欺军,犯者斩首;

  (七)传播谣言,装神弄鬼,借梦放毒,相信邪说,叫做妖军,犯者斩首;

  (八)尖舌利齿,搬弄是非,挑拨吏士,制造矛盾,叫做谤军,犯者斩首;

  (九)殴打百姓,侵虐人民,调戏他人,奸淫妇女,叫做奸军,犯者斩首;

  (十)盗窃财物,据为己有,夺人首级,据为己功,叫做盗军,犯者斩首;

  (十一)私进要地,私问将领,打探机密,欲行不轨,叫做探军,犯者斩首;

  (十二)将知其谋,兵知其令,漏泄外人,敌人知之,叫做背军,犯者斩首;

  (十三)调用之时,闭口不答,低眉弄眼,面有难色,叫做恨军,犯者斩首;

  (十四)队伍行进,插前越后,高声喧哗,不服禁训,叫做乱军,犯者斩首;

  (十五)诈伤诈病,逃避征战,捏伤装死,逃避战斗,叫做诈军,犯者斩首;

  (十六)主掌钱粮,徇私舞弊,任人唯亲,士卒结怨,叫做弊军,犯者斩首;

  (十七)观敌不审,探贼不详,虚报军情,贻误战机,叫做误军,违者斩首。

  韩信从此当上了兴汉灭楚大元帅,有了纵横驰骋的战场,有了登台亮相的舞台。他不负重托,指挥千军万马,攻必克,战必取,百战不殆,被誉为“兵家之神”,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WwW/xiaoshuotxt.N 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何君作品集
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