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曹操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善用奇兵:出奇制胜的用兵方略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曹操全传》 作者:雅瑟

第7章 善用奇兵:出奇制胜的用兵方略

  一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破任城

  暗渡陈仓的意思是进行正面佯攻,利用敌方已决定固守的时机,暗地里悄俏迂回到敌人后方偷袭,出奇制胜。

  曹操征缴黄巾军的时候。有一次,他的人马把张燕、唐周的黄巾军围困在任城城内,准备调集强兵悍将,将对手一举歼灭。没想到这块骨头,咬得住,可惜咽不下,卡在喉咙里,反倒让曹操骑虎难下了。

  黄巾军的军师唐周对张燕说:“任城城高壕深,易守难攻,再加上我方粮草储备丰富,兵多将广,9万大军,丝毫未损。曹操虽有10万大军,势力与我们不相上下,就算把我们团团围住,也奈何我们不得。只要我们坚守不出,拖垮对方。等到数月之后,他们的给养难以为继,到那时,他们就会士气低落,毫无斗志。我们趁机再杀将出去,一定能大获全胜。”

  张燕非常赞同这一建议。于是,传令将士,严守城池,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军法处置。曹操兴师动众,大兵远道而来,苦战十几天,不仅没有攻破城地,反而损兵折将,死伤无数。张燕、唐周看在眼里,心中暗暗得意,不由得暗自佩服自己的妙计。一天,唐周正在品茶读书,忽然有人来报,说:“曹操的大队人马正在运土填河,不知曹操这奸贼又在搞什么诡计?”

  唐周听后大为吃惊,顾不得多想,急忙邀了张燕亲自到北城墙上查看,果然见那曹兵三五成群,挑担提筐,把黄土填进护城河里。只是护城河水流很急,一筐土倒进去,马上便被冲得无影无踪。曹兵虽然众多,却是毫无成效。

  唐周笑着说:“精卫填海,无济于事。”然后附在张燕耳边言语一番。张燕闻听后大喜,连称“妙计,妙计”。到了深夜,张燕挑选数十名善水的的兵卒,悄悄从城墙顺绳向下,手持挠钩,潜入河中,把刚刚填进去的新土,用挠钩一搭,纷纷坠下,顺水流走。霎时,曹兵白日所费心力全部付之流水了。次日一早,二人再登城观看,果见河床如旧,那曹兵又如昨日,往来担土,亦如昨日。唐周冷冷一笑道:“曹操就是把泰山搬来,又有何用?我们只管养精蓄锐,准备出城破敌便是了!”如此一连数日,曹兵白天填上,黄巾军晚上就把它扒开。这样一来,曹兵只是白费了许多力气,对护城河没有一丝影响。

  这一日,曹操亲临护城河边,面容严肃,亲自擂鼓助威,令军卒涉水过河。张燕急令部下放箭,曹兵倒下几个,余者纷纷退回。曹操无奈,只得下令停止进攻,仍让士卒担土填河。唐周笑道:“曹贼计穷。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

  谁知到了半夜,唐周却被满城杀声惊醒。亲兵来报,说曹兵已经入城。唐周不相信,难道曹兵长了翅膀不成?急忙提了佩剑,出来一看,果见曹兵正从南城如潮水般涌来,担枪持戟,呐喊震天,灯笼火把,照得全城白昼一般。

  原来,数日来的担土填河、是涉水攻城,不过是曹操在明修栈道,麻痹黄巾军罢了,目的是使其防备懈怠。曹操却暗渡陈仓,命进攻南城的曹仁的部下每人备谷草一束。待至半夜三更,便挑选几个善水的官兵,潜入护城河内,把一根根竹竿、木棒,横七竖八地胡乱插在护城河中;又令军卒从南城上游,把谷草连续抛下。谷草顺水漂流,被竹竿、木棒阻挡住,霎时便筑起一道浮桥。曹操令许褚、典韦的500军士,悄无声息地跨过浮桥,架起云梯,爬上城头。

  黄巾守城官兵睡梦正甜,灾祸降至而浑然不觉,一时如砍瓜切菜,被杀得一干二净。许褚、典韦占了南城,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曹仁大队人马一涌而入,呐喊厮杀,向北推进。此时张燕还在衙中酣睡,听说南城被陷,曹军入城,知道大势已去,急忙出衙上马,带了部下亲兵,打开北门,放下吊桥,冲出城来。众军将见主将离去,果然是兵败如山倒,一齐弃城而逃。曹操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什,一举攻破了任城。

  曹操知道敌军城厚壕深,粮草充足,一时难以攻下,而自己远道而来,若与敌军相持,自己粮草战线太长,于己不利。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一面迷惑敌人,一面为最终的战斗做准备,最终一蹴而就。

  曹操为什么在明知硬攻无法攻破城池的情况下,仍然让少量军士攻伐不止呢?况且暗渡陈仓的计策也在井井有条地进行中,这样是不是有些多此一举了?其实不然,要不是正面攻城以分散敌军注意力,暗渡陈仓之计必然令人生疑。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暗渡陈仓,须有明修栈道来分散对手的注意力。这就是为什么一向以熟读兵法著称的曹操,也会出正面攻城这样的“昏招”的原因。

  二 浑水摸鱼 曹操妙计方出逃

  浑水摸鱼的原意是将水搅混,使鱼看不清去向,再趁势将鱼捉住。后来人们就把它演变为利用对手混乱迷惘,毫无主见之机,从中渔利的谋略,运用于军事,就是一种乱中取胜的计谋。

  浑水摸鱼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形势已是“混水”,这时只要抓住时机,趁机“摸鱼”就行了;另一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精心谋划。因为客观上形势还比较明朗,还是“清水”,不好下手。这时需要主动把“清水”搅浑,然后趁机“摸鱼”。多用于后者。

  浑水摸鱼,是利用混乱时机,趁机摆脱困境的一种技巧。曹操一生经历大小战事无数,也曾数次历险,幸亏曹操有急智,每每化险为夷。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第二次东征讨伐陶谦。大军进入徐州后,吕布钻了一个空子,乘曹操后方空虚之机,率兵占领了濮阳。曹操听说之后,只得急忙回师濮阳。来到濮阳城外后,城中有一位田姓的大户,给曹操送来封密信,信中说:“吕布进城后,烧系掠夺,残暴不仁,老百姓非常痛恨,请曹公今夜攻城,本人愿作内应。”还约定了攻城的暗号。曹操见信后非常高兴,认为上天要助他灭吕布。

  晚上,曹操带着人马悄悄靠近濮阳城。到了约定时间,果然顺利进入城中。哪知田氏与曹操联络之事早已被吕布知晓。吕布将计就计,在城内设下埋伏,准备伏击曹操。曹操的兵马一直冲到城中心,竟没有遇见一个人。曹操何等聪明,知道中计了,心中叫苦不迭。慌忙拨马退兵,企图逃出城去。可为时巳晚,只听一声炮响,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燃起冲天大火,各处伏兵一齐冲杀过来,曹操一行兵马全被冲散,各自逃命去了。

  曹操单人独骑急忙向东城门冲杀,正行进时,火光中正撞见吕布跃马而来。曹操一看,知道难以躲避,便急中生智,索性放慢马步,低着头继续向前走。吕布赶到曹操跟前,手持方天画戟,敲着曹操的头盔,厉声问道:“曹操在哪里?”曹操半掩着脸,假装非常害怕,哆哆嗦嗦地随手一指说:“那边有个骑着黄马的人,他就是曹操。”吕布信以为真,催马疾驰而去,曹操乘机逃出城外。

  天黑人杂,曹操用浑水摸鱼的手段死里逃生,算是保全了一条性命。其实,这不是他唯一的一次浑水摸鱼,他西征马超时,也曾有相似的经历。

  曹操西征马超,不想被马超取了长安。钟繇退守潼关,急忙送信给曹操。曹操让曹洪、徐晃守潼关,谁知曹洪不堪忍受敌军骂阵,出关杀敌。不想中了敌人奸计,失了潼关。

  曹洪丢失了潼关,奔来拜见曹操。曹操本要杀了曹洪。众官为曹洪求情,才免于一死。

  曹操率军直逼潼关。曹仁说:“可先安下寨栅,然后打关也不晚。”曹操命令砍伐树木,立起排栅,分为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渊,曹操居中寨。第二天,曹操气势汹汹杀奔潼关,不想被马超杀得大败。

  曹操慌忙回逃,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听后马上脱下红袍扔掉。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连忙用刀把胡子削去大半。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走了。后人有诗说:

  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曹操正仓皇逃命,不想被马超追上。曹操吓得马鞭都扔了,幸好曹洪杀出,拦住马超,曹操才逃了性命。曹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回合,刀法渐乱,眼看不能抵挡。这时,夏侯渊率数十骑赶到。马超独自一人,恐怕寡不敌众,被他们暗算,便拨马而回。曹操回寨,叹着气说:“我若杀了曹洪,今日必然死在马超手里!”于是重赏了曹洪。并收拾残部,命令各军坚守寨栅,不许出战。

  曹操两次运用浑水摸鱼逃得性命,而且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乱局势下,又逐个把军阀像抓鱼一般一一剪除,可谓浑水摸鱼的高手。

  这样看来,浑水摸鱼即可攻,作为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的手段。也可守,作为保全自身的逃生之计,不失为一个进退有余的绝妙计策。

  三 偷梁换柱 诱敌出山歼敌军

  偷梁换柱,原意指暗中偷换或抽去房屋的粱柱,房屋就会失去支撑而坍塌。其实质就是偷偷换掉事物的内容、本质,而只是保留外表蒙骗别人的做法,运用此计常常能收到一击必中的奇效。

  曹操在任济南国相时,经过多方侦察,基本上掌握了济南王刘康在南面群山中秘密训练军队,阴谋篡位的证据。出于全盘考虑,曹操没有惊动他们,而是一直盘算怎样将叛军一举歼灭。手下将士、官员也说出了好几套方案,曹操都不是很满意。

  这天他正在紧皱双眉,伏案沉思破敌之策。忽然,差役押了一个百姓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上前禀报说:“这个人非要进南山,说是去砍柴。我们见他言辞闪烁,神色可疑,所以押来相府,请国相亲自处置。”

  曹操没有说话,而是上下打量了此人一番。只见他虽然一副普通百姓的打扮,却不似他们粗壮有力,眉宇间倒透出一丝狡黠。就断定他绝非普通百姓,有可能是联络叛军的人。

  于是,目光中立刻露出一股凛然杀气,神情严肃地盯着那人,半晌不言不语。那人抬眼偷偷望了曹操一眼,见了曹操凛然正气、神情威严,不由心中一阵发毛,脸色顿时大变。他的手还不由自主,有意无意地去触摸衣服的下摆。曹操猛地一拍案几,怒喝道:“站起来!”

  那人吓得一阵哆嗦,慌忙爬起身来。曹操回身从墙上抽出大刀,一步跨到那人面前,忽地伸出手去,抓住他的衣角,大刀一挥,哧地一声割了一块衣服下来,拿在手中,转身回到书案旁。那人吓得瘫在地上,口中连连哭求:“小人该死……国相爷饶命…… 我说实话……”

  曹操并不去搭理他,而是把衣角抖开,见里面有一幅黄绫,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曹操见上面写着:赵虎、张豹二位将军,我们的行动一定要保密,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现在国相曹操又四处侦察,想寻找我们的蛛丝马迹,所以你们的行动一定要慎重,以免暴露行迹。什么时候采取行动,我再另行通知。

  下面还盖着济南王的虎头金印。曹操看了一会,沉思良久,忽然眼光一亮,心生一计。只见他走到送信人前,厉声喝问道:“你究竟是何人?快说实话,方可饶你一命!”

  “小人姓陆名元。”

  “现居何职?”

  “济南王府长史。”

  “你去过南山吗?”

  “没有。”

  “真的没有?”

  “小人不敢撒谎,真的没去过。以前常去的那人因犯了事被关押起来。事情又紧急,王爷才命我前去南山的。”

  “你认识赵虎、张豹两人吗?”

  “不认识。”

  “真的?”

  “小人不敢说谎!王爷从不让南山中的人入城,怕暴露了行动。”

  曹操探明了虚实,就大喝一声:“押起来!”差役过来,给他戴上枷杠,关进了府衙大牢。

  原来,曹操看到这份信,觉得可以借这封信大做文章,偷梁换柱,骗过山中将领,再伺机行事。

  于是,曹操招集官员商议,说:“现在形势非常危急,战事一触即发。我们可以把赵、张的人马诓下山,一举全歼。”众人连声称妙。

  曹操命人模仿刘康的字体,另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赵、张二位将军,近来国相曹操派人四处探听消息,还暗中调兵遣将,整顿军马,行动非常可疑,恐怕我们的行动已经泄露。因此,我意在早发,你们马上整备军马,×日×时出山……”又仿刻了刘康的金印,押在尾后。认真检查,看不出半点破绽,就把曹操的堂妹夫任峻叫来,令他扮做王府长史陆元,进南山送信去了。

  赵、张二将接到这封信,丝毫没有怀疑,便按照日期准时率军队下山,结果中了曹操的埋伏,军队悉数被歼灭。

  曹操能够在局势僵持不下时,敏锐捕捉机会,略施计谋就轻松歼灭敌人,可见他早期熟读的兵法谋略,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他以后的军事行动大有帮助。

  四 背水一战 十面埋伏胜袁绍

  曹操曾将“背水一战”和“十面埋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将士们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战斗力,一举大败袁绍。

  所谓的“十面埋伏”,就是将自己占优势的兵力分成多路,分头埋伏,布成口袋阵,然后再佯败诱敌,将敌人诱至包围圈中,务求彻底消灭的一种计谋。背水一战的策略,实际上是斩断自己的退路,使人产生危机感,以此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

  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后,迅速整顿军马,渡过黄河,紧追袁绍。袁绍认为自己仍然据有大片土地,不甘心失败,为报仇雪耻,又召集河北四州之兵,在仓亭扎寨,准备与曹操决一死战。

  袁、曹两军对峙,摆开阵势,开始厮杀。第一次交锋,曹军的徐晃军团出战,部将史涣死于袁绍第三子袁尚的利箭之下。

  曹操未曾破袁军却先失去了大将史涣,心中好不烦闷,知道不能硬拼。就对众谋士说:“像这样对阵相互厮杀,何时才是个头啊?这样消耗下去,对我军不利啊”

  谋士程昱献计道:“昔日秦末楚汉相争,高祖皇帝运用十面埋伏之计,使项羽自刎乌江。我们何不效法古人?”

  曹操说:“希望先生详细讲一讲。”

  程昱说:“将我军退至黄河边上,背水为阵,伏兵十队,引诱袁绍追赶我军。”

  左右大惊道:“这样一来,我军岂不是太危险了?”

  程昱笑着分析说:“兵法上讲,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军没有退路,众将士必然死战以求生,如此,我军可稳胜袁绍。”

  曹操认为程昱的计谋可行,就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刻将全军分为左右各五队。左列,一队夏侯惇,二队张辽,三队李典,四队乐进,五队夏侯渊;右列:一队曹洪,二队张郃,三队徐晃,四队于禁,五队高览,许褚为中军先锋。

  第二天,左右十队人马先行,预先埋伏起来。到了半夜,曹操同许褚率军前进,佯装偷袭袁军大寨。

  袁绍早有防备,见曹操率军前来,大笑着说:“曹操这下跑不掉了。”下令所有五寨人马,全力迎战许褚大军。许褚一战即退,佯败而逃。袁绍率军追赶,喊杀之声不绝。等到天亮,袁绍将许褚逼到河边。眼看曹军已无退路,曹操大喊:“后有追兵,前面是大河,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大家不如决一死战,反有生路!”曹军闻听,士气大振,一齐奋力向袁军冲杀过去。许褚一马当先,挥刀斩杀袁军十来个将领。

  袁军大乱,只好撤退。退了一段路,一声战鼓响,左边夏侯渊、右边高览两支兵马冲出,袁绍带领三个儿子一个外甥,死命冲出一条血路。

  又跑了十来里,左边乐进、右边于禁杀出,杀得袁军尸横遍野。又跑了数里,左边李典、右边徐晃两支人马截杀过来,袁绍父子胆战心惊,奔入寨门,令军队埋锅造饭,准备迎敌。正要吃时,左边张辽、右边张郃,径直前来冲寨。袁绍慌忙上马,率部奔向仓亭,人困马乏,正要休息。不料后面曹操率大军赶来,袁绍拼命逃离。正走间,右边曹洪、左边夏侯敦,挡住去路。袁绍大叫:“如果不拼死一战,我们都要给活捉了!”奋力冲杀一阵,侥幸逃出重围。

  袁绍抱住儿子们大哭一场,长叹道:“我经历战事数十次,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狼狈的!”说完,命令部将回各地整顿军务,自己带着袁尚到冀州养病去了。

  经此一役,曹军声威大震,趁机一鼓作气,屡屡北进,终于打败了强大的袁绍,为统一北方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曹操将自己置于“死地”,从而爆发出超乎寻常的能量。然后又派人先行埋伏,劫杀敌军,最终大败袁绍军团。何谓“死地”?《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有“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曹操把自己比如绝境,使得曹军不得不拼死作战,不仅避免了由佯败变成真败的可能,而且预先埋伏好的十队人马给紧追不舍的袁军以迎头痛击,紧紫地扎住了“袋口”。

  曹操深知袁绍会轻敌冒进,所以以此来激励士气,使将士们团结奋斗,共同求生。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对于既定目标的实现,往往有奇特的效果。

  五 巧借时机 浇水成冰筑土城

  天下计谋用之不尽,有些是精心安排,步步构思而得;有些却是因时而动,巧妙利用天时地利的神来之作。曹操也曾按照隐士娄子伯的妙计巧借天时,浇水筑城,威震马超。

  汉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密谋用衣袋诏策动群臣除掉曹操,马腾也参与了行动。不想行动被曹操发觉,一怒之下杀了所有参与的朝廷大臣,其中包括马腾。其子马超为报杀父之仇,调集人马,在渭水岸边与曹操军队进行对峙。

  马超屯兵渭口,不分昼夜,前后夹击。曹操在渭河内将船筏锁连成一片,建成三条浮桥,一直连接到南岸。曹仁在河边筑起大营,并将粮草车辆串连在一起,作为抵御马超兵团的屏障。

  马超得到消息,便叫军士每人各拿一束干草,带着火种,准备火攻曹营。于是和韩遂的人马一道,奋力杀到曹营跟前,堆积干草,放起大火。火势越来越猛,曹兵难以抵挡。车辆、浮桥当即被烧得面目全非,此役操兵被大得打败而逃。

  西凉军团一出马就表现不俗,使得曹操无法建营搭寨,心中十分忧虑。荀攸提议说:“我军可以运来渭河沙土,筑起土城,依城固守。”

  曹操依计行事,拨出3万军士,担土筑城。马超听说后,便派庞德、马岱各引500军马,前来搔扰;况且沙土无法牢固粘结,筑起的城很不结实,很容易坍塌,曹操一时之间无计可施。

  此时已到深秋十月,天气突然变冷,温度急速下降。加上连日来阴云密布,给曹军的筑城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曹操正在寨中苦思冥想如何筑城,兵士忽然来报,说有一位老人前来面见丞相,有要事相告,曹操将其请入帐中。只见他鹤骨松姿,容貌苍古。曹操询问后才得知,他姓娄名圭字子伯,道号“梦梅居士”,是京兆人,常年隐居在终南山。

  曹操向来对隐士贤人尊敬有加。此时正是无计可施之时,更是以客礼相待,并诚心向娄子伯请教破敌之策。娄子伯说:“丞相想跨渭河安营扎寨,一夜之间便可乘时筑起。”曹操说:“我们已筑过多次,河边全是沙地,地基不实,总是筑垒不成啊,还望隐士赐教。”娄子伯大笑着说:“丞相向来用兵如神,难道不知道要利用天时?如今连日阴云密布,寒风劲吹,必然滴水成冰,水土相混后坚硬无比。所以,今晚风起之后,让兵士运土泼水,待到天明,土城肯定就会大功告成。”曹操恍然大悟,连声称妙,正要吩咐厚赏娄子伯,娄子伯坚辞不受而去。

  第二天晚上,北风大作。曹操尽驱兵士担沙土泼水,沙土和冰一起冻住,随筑随冻,城墙很快就筑起来了。到了天明,土城果然建成了,曹操心中好不欢喜。

  西凉探子报知马超,马超领兵前来观看,心中大惊,怀疑有神仙相助。次日,召集大军鸣鼓而进。曹操亲自乘马出营,只有许褚一人随后。曹操扬鞭大声对西凉军团说:“曹孟德单骑至此,请马超出来答话。”马超乘马挺枪而出。曹操说:“你欺我曹寨建不成,今天一夜就已筑成,你还有什么话说,何不早早投降。”马超替父报仇心切,拍马杀来,幸好许褚挡住,曹操才得以安然回营。

  曹操根据娄子伯的建议,顺应天时,浇水成冰而筑城,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利用天时的例子。曹操据此得止住战争颓势,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最后利用反间计终于赶走了马超。曹操自己虽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幸而他善于用人的一贯做法弥补了他的缺点,终于有人看到了对曹军有利的天时,并向曹操提出了合理建议,使曹操有机会扭转战局。

  善于运用计谋的人,可以将有利条件,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综合运用,从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给对手予以心理和实际上的打击。

  在赢得胜利的三大因素中,天时是最能体现将领临阵指挥能力的突出一点,因为“人和”是平时一贯行事方式决定了的,至于“地利”,双方交战的场地也是客观情况,不能改变,唯有这“天时” 是最游移不定的,往往稍纵即逝。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想在激烈的斗争中永远处于不败的地位,就要时刻把握战机,采取行动,获得优势,赢取成功。

  六 出奇制胜 暗藏奇兵败张绣

  一个杰出的战略家,往往能够出奇制胜,一招制敌,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什么?其实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绕过纷繁的枝节,直取敌人要害,干净利落地达到目的。曹操极善用兵,其对敌策略之多,常常让人难以招架。常常也能出奇制胜,有效地对付敌人。

  曹操南征张绣,本想用声东击西的计谋进攻南阳城,不想被贾诩识破,将计就计,将曹操兵马打得大败。曹操退出南阳后,张绣便写了一封密信,让人速速送给刘表,与刘表相约:刘表在南阳的安众埋伏下兵马,截住曹操的退路,自己随后带着军队赶来。两路会合,前后夹击,定能一举歼灭曹操的军队。

  刘表接到张绣的来信后,认为是个除掉曹操的好机会。马上派兵占领了安众,并依据险要的地形,布下了数万伏兵,只等刘表前来会合。

  曹操不愧为三国时有名的军事其才,他也看中了这块险要之地。从战略上讲,此处对刘表来说是易守难攻。正因为如此,曹操料定刘表在此处必然会疏于戒备。

  于是,曹操连夜在此地凿险开道,也暗暗埋伏兵马。等到天刚刚亮时,张绣带着军队赶来,准备会同刘表,前后夹击曹操。曹军却一声炮响,从背后杀出,将刘表和前来会合的张绣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曹操出奇制胜,一举摆脱了困境,并大胜而归。

  曹操在实施此计过程中的高明之处还表现为:当张绣的追兵已经出发,而荀彧又派人通知曹操,刘表已带军队任安营扎寨时,曹操仍不肯过早暴露凭险作战的意图。这其中一方面是要通过施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激发将士拼死一战的勇气;另一方面是故意放慢行军速度,专等张绣的追兵快要到的时候,才迅速采取漏夜凿险布兵的行动。因为,如果先与刘表的军队接触,待张绣率兵感到,反而会陷入前后受敌的窘境。

  由于计划隐蔽,刘表、张绣都没有察觉,时机又把握得相当准确。所以,最终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刘表因此还大为懊丧地说:“又中了曹操的奸计!”而曹操得以从容回到许都。他将此计对荀彧等人说了以后,众人都大为赞叹,连连称赞丞相善于用兵。

  善出奇者,在于他能为众人之所不能,别人没能做到的,他能做到,这就是“绝招”。可以说,谁有绝招,谁就最有可能置人于死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河水在不停地流动,当你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到的已不是原来的水流,流速、水温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常出奇,常创新,才能永远屹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处理情况的办法也要随之而变,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取胜他人。出奇制胜的力量源泉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能创出非同一般的招法,取得非同般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能以奇制胜,当然好,运用得巧,用得好,可获大利;但考虑不周,运用不好,奇兵不奇,反会弄巧成拙。因此在运用出奇制胜原则时,此问题不能不注意风险。

  大抵用兵皆有奇正。在军事行动中,如果把常规的兵法运用看作“正”,把不循常理的计谋视为“奇”,奇正就要运用得当,该正则正,该奇就奇。奇正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出奇制胜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挥作用,需要考虑各方面的条件,不能顾此失彼。因为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再能出奇制胜的策略也会被多数人掌握,难以发挥奇效。所以,只有使常规和奇谋相辅相成,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其实“出奇”的策略两种可能的结果: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也有可能导致彻底的惨败,可谓失败与成功有时仅一步之遥。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出奇在许多地方或情况下是带有冒险性的,但正是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反差,才体现出它的魅力。所以,出奇制胜的决策者必定也是非同一般的英雄人物。曹操在败军之际还能出此奇谋,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最高明的行动是走敌人不曾走的路,最高明的计谋是执行敌人认为不可能的计划,这才是出奇制胜的关键所在。

  七 关门抓贼 步步紧逼捉吕布

  吕布虎踞曹操的东面,对曹操构成极大的威胁,曹操一直都在谋划如何除掉吕布。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兴兵进攻吕布占据的下邳。

  程昱建议说:“吕布现在仅有下邳一城,我们不能逼得太紧。否则,他一定会和我们决一死战,若不胜,则必定投靠袁术。如果吕布和袁术结合到一起,那我们就难办了。”曹操点头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程昱早有计谋,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可以用“关门捉贼”之计,一定可以打败吕布。先派一员大将,守住通往淮南的要道,切断吕布和袁术的联系,防止吕布投靠袁术。同时也应加强对山东尚存的臧霸、孙观之徒的防范,防止他们前来捣乱,然后我军就可以放心地攻打下邳了。”

  曹操对程昱的建议非常满意,于是派刚刚来投靠的刘备带领孙乾、关羽、张飞等将士守住通往淮南的道路,自己亲自带兵攻打下邳。

  曹军很快就把下邳围得水泄不通。面对曹操一日紧似一日的攻城,无奈之下,吕布派密使郭汜、王楷化装出城,向袁术求援。袁术说:“吕布先前杀死我的使者,毁掉婚约,现在又来求我,我不会上当的。”郭汜连忙解释说:“过去的事都是因为中了曹操的奸计,现我家将军已准备把女儿送来作人质。”袁术反问道:“如果吕布不是被曹操攻得太急,他会同意把女儿送来吗?”

  王楷看袁术不愿出兵,只因对他没有什么切身利益相关,于是赶紧接过来说:“您如果不发兵相救,唇亡齿寒,对您也不会有什么好处的。”袁术本来不肯答应,但听了王楷的这句话,袁术感到了一丝忧虑。他终于答应吕布先送女儿来作人质,然后发兵。

  郭汜、王楷不敢停歇,立刻回到下邳,将情况向吕布一一汇报。吕布决定亲自送女儿出城。第二天深夜,吕布把女儿用锦缎包好,外面又护上一层甲,绑到背上。然后,又对妻子严氏说:“你们放心在城里等着,我很快就会带援军回来,把你们救出去。”说完提戟上马,冲出城门,径直向淮南奔去。

  谁知走了时间不长,便被关羽、张飞拦住了去路。交战了几个回合后,吕布无心恋战,只好另择一条路,向前奔去。不想,又被刘备、孙乾拦住厮杀了一番,吕布虽是英勇,无奈有女儿背在身上,只怕给伤着,也就不敢硬冲,看看实在是突不出去,只好又退回下邳。

  下邳城被紧紧地围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自知无法突围,又无计可施。只好整日与妻妾饮酒消愁,空耗时日。吕布的消极行为,使他的部将大为不满。他们看着一天少于一天的粮食和恐慌不安的兵士,几个人便商议说:“吕布只知道和妻妾饮酒消愁,视我们如同草芥,我们不如生擒了他,开城投降曹操。”众人都表示同意,并和曹操取得了联系。

  曹操知道城里有了内应,心中暗喜。第二天一早,更是下令加紧攻城,这样以来,可激化吕布和属下的矛盾,使内应尽早行动。

  吕布见城外喊声震天,攻势极猛,便亲自上城楼镇守。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曹操的军队才稍稍减弱了攻势,吕布得以在城楼上少憩,不想在椅子上睡着了,宋宪、魏续趁机把他紧紧捆住。然后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很快,曹军就占领了整个下邳。

  曹操用关门捉贼之计,先把吕布的后路一一堵死,使其没有退路。然后围城,消磨吕布的意志,扰乱其军心。最终攻破了下邳,在白门楼上斩了吕布、陈宫。然后出榜安民,得胜回许都去了。

  在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关门捉贼之计的运用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小至将一两个敌人引进房间,来个地地道道的“关门捉贼”;大至分散孤立的敌人成师、成团地分割包围,切断敌人的援军,断绝敌人的退路。关起门来打狗,紧扎口袋歼敌,往往屡试不爽。

  八 假痴不癫 掩人耳目夺邺城

  官渡之战,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曹操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气势上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于是,趁势决定一鼓作气打过黄河去。袁绍不得不退回河北,又气又急,不久染病身亡。曹操发兵攻打河北,首当其冲的是冀州重镇邺城,邺城是袁绍的老巢,墙厚壕深,防守严密。曹兵攻来后,袁军退守城中,曹兵趁机将其团团围住。但却攻打了十几天没有什么进展。

  曹操心中无比烦恼、一筹莫展,他知道时间一长军心必定受到极大影响,必须赶快想办法才行,于是召集众人前来商议如何破城。众人议论纷纷却没有良策,正在这时,只见谋士许攸捻须而笑,对曹操说:“明公,如今秋雨连绵,漳河水暴涨,水大浪急。我们何不用漳河的水来淹邺城呢?”曹操听后连连称妙,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他转念一想,如果大张旗鼓去挖沟决堤,会把敌军逼得太急,难免不出城与自己决一死战,倒不如先掩人耳目,不要惊动敌军。于是立刻派兵士在城外挖沟,并吩咐兵士们一定不能挖的太深太宽,以免敌军起疑心。

  邺城的守城官是老谋深算的审配,他知道城中粮多兵精,而曹操劳师远征。若自己坚守不出,时间一长,曹兵自会退去,所以乐得每日看书清闲。这一天,忽然听探子报告说,曹兵正在城外挖沟,心中不免大吃一惊。他马上意识到,这必定是曹操要引漳河的水来淹城。于是,快步跑到城墙上察看情况,他看到曹军三三两两在城墙外有说有笑、不紧不慢地挖沟,而且挖的沟又浅又窄。这样的沟就是灌满水也对邺城形不成威胁,审配心里的一块石心终于落了地。他暗中嘲笑曹操,心想挖这种浅沟根本起不了作用,绝不可能威胁到邺城的安全。于是,便不再理会,只是吩咐兵士注意探查,随时汇报,便径直回府去了。一连几天,兵士们都是一样的报告,审配也懒得听了。

  但是,等到水沟快要完成的当天晚上,曹操却突然加派人手,足足有10倍于白天的兵力,努力把那些浅沟加宽加深。等到天快亮的时候,沟已挖到2丈多深了,曹操一看,非常满意。就下令将漳河的水引来,洪水很快将邺城围了起来。由于城中没有防备,所以刹那间水就淹进了邺城,导致城内积水非常深,再加上邺城被围多日,人心浮动,百姓们争相逃命。城内的将士也都惶惶不可终日,无心守城。

  此时,恰好城内有一个叫审荣的人,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封密信,表示他愿意作内应,帮助曹操攻下邺城。曹操见到来信非常高兴,并与审荣约定好了攻城时间。

  到了约定的日期,曹操到得城下,果然有人打开城门。曹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进了城,最终大获全胜。

  许攸的水淹邺城之计,不能不说是一个良策。但是狡诈的曹操更将自己的智谋发挥到极致。他把这一计策和假痴不癫一起使用。故意制造假象,掩人耳目,转移了审配的视线,使他疏于防范。这样以来,却又锦上添花,显得更加高明。

  故意制造假象这一计谋,尤其在军事、游说等方面,非常有用。为了转移对方的视线,游说者可以采用制造假象的方法来纠缠、迷惑对方,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人运用。当对方提出令自己不能接受的要求之后,或是为了使对方转移目标,放弃原有的立场和要求,自己便故意误解对方的意思,歪曲对方的意愿,而在这个时候,对方就会立即加以澄清和修正,似乎无意之间承担着向游说者说明情况的义务,否则交谈就不能顺利进行。

  这样一来,对方交谈的重点便自然面然地由游说者提出要求和条件,转到向游说者澄清和说明自身情况上去,以消除游说者的误解。其实这种误解是游说者有意制造出来,让对方消耗精力和转移目标的。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假痴不癞”的最高境界,若能有意力坚持自己的糊涂,扰乱对方的视听。才能做到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无谋而谋、无为而为的智慧和谋略。

  以“假痴”迷惑、欺骗对手,以“不癫”暗中为将来的对决准备,寻找决策,出其不意将对手一举歼灭。“假痴不癫”实为一条屡试不爽的妙计。

  九 以静制动 顺水推舟败刘备

  用计的目的是为了击败敌人,所以,与敌交战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曹操在这方面向来是赢家。

  曹操料到刘备是一大威胁,于是亲自统二十万大军去打刘备。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至,咔嚓一声,将自己军中的一面牙旗吹倒。曹操紧急下令让军士停下,叫来左右大臣武将,问大家这是什么征兆。

  荀彧问:“风从哪个方向刮过来的,又是把哪种颜色的旗吹断的啊?”曹操告诉他: “刮的是东南风,吹折了角上的青红色的牙旗。”于是荀彧对曹操说:“此不主别事,必定是今夜刘备要来劫寨。”曹操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忽然,毛玠急急忙进来禀报:“刚才一阵东南风刮过,吹折了青红牙旗一面。主公以为主何吉凶?”曹操反问道:“你以为如何?”毛玠说:“我认为今夜刘备肯定来劫寨。”

  曹操于是对众将士、谋臣说:“既然上天都要提醒我们,那我们今晚要做好防备了。”于是分兵九队,只留一队向前虚扎营寨,余众八面埋伏。

  是夜,月色微明,万籁俱寂。玄德为左路,张飞为右路,分兵两队向曹营进发;只留下孙乾防守小沛。

  张飞自以为得计,于是贸然领轻骑在前,冲入操寨。但是,曹营内人少马稀,气氛不对。忽然,四周火光冲天,一片喊打喊杀之声。张飞知道中了曹操的奸计,急忙逃出寨外。却见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路军马一起冲杀过来。

  张飞左冲右突却无法脱身,再加上他所领的军兵大都原是曹操手下降军,见张飞大势已去,纷纷重新投降了曹操。张飞奋勇冲杀,对着徐晃的军队大杀一阵,后面乐进又赶来。张飞最终杀条血路突围,点查人马,只有数十骑而已。

  想逃回小沛吧,曹兵已经堵住了去路;想去投徐州、下邳,又怕路上曹军截住去路,难以脱身。最后没有办法,只得向芒砀山逃去。

  再说刘备引兵前去劫寨,快到寨门时,忽然喊声大震,后面冲出一队军马,把刘备的人马一分为二,首尾不能呼应,夏侯惇又赶来相助。刘备不敌,突围而走,夏侯渊又从后面追来。刘备回头一看,只有三十多人跟随。情知小沛、徐州都不能前往。正发愁不知往哪里去,忽然想起了袁绍曾对他说过:“如果在别处感到不如意,随时可以来找我。”

  刘备于是顺着大路往青州而去,不想路上又被李典劫杀一番。真可谓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刘备在未得到徐庶和诸葛亮辅佐之前,和曹操交战几乎是屡战屡败。要不是有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多次拼死保护,刘备早就不知死了多少次了。沛城一战,曹操一眼就能看出来刘备用计劫营,再联想到刘备后来被陆逊火烧连营,看来刘备的用兵水平太低,无法和曹操相比。

  其实,曹操早就知道刘备会来劫营,绝不是因为旗被大风吹断才知道的,而是根据用兵之法和当时的形势推断出来的,但他正好利用这一现象鼓舞全军士气。

  细细分析,虽然刘备的兵力在徐州成犄角之势,可以呼应。但以曹军二十万大军压顶之势,刘备要想取胜,只有趁夜偷袭,因为人数相比太悬殊。再加上以少应多的战役都应该速战速决,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否则,等二十万大军完成布署,分割刘备势力。那就不好办了,这样一想,刘备会当夜偷袭曹寨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曹操能推测出刘备劫营也就顺理成章。

  曹操之所以取得这次胜利,是他充分看透并利用了刘备的计谋,顺水推舟,使刘备在得意中失败。

  在军事上,对比曹操和刘备,后者不如前者。但是,当后来刘备获得了孔明辅佐之后,二人配合做战,可谓天衣无缝。曹操与之交战也是连连失利,可见智谋对战局的影响是最大的。

  无论如何,曹操在这一战中,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把世人皆称为英雄的刘备赶走,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天才。

  在人与人之间的斗智中,各方的心智水平的高低并无很大的区别。有所差别的是,看谁能把握时机,把握战局,才能掌握主动。在任何情况下,竞争的条件都在变化,关键是谁能看清条件变化,并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变应变取得最终胜利。所谓以静制动,并不是不变,而是在对方变化中瞄准机会,突然由静而动,制胜对方。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雅瑟作品集
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曹操全传乔布斯全传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民国枭雄杜月笙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