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曹操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8章 外刚内勇:敢想敢做永不后悔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曹操全传》 作者:雅瑟

第18章 外刚内勇:敢想敢做永不后悔

  一 言出必行 曹操义对陈宫辛毗

  古语说的好: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说的是人要守信用。作为一国之主,一军之帅,都必须以坚守信用为根本。曹操虽有奸雄之称,但他同样有守信的一面,虽然有时也免不了带有某种强烈的目的性,但他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处事作风还是给他增加了不少的光彩。

  但是曹操毕竟不是慈善家,在曹操攻下下邳城,擒获陈宫时,他非常敬佩陈宫,可惜陈宫在曹操起事之初时弃他而去,陈宫被抓后,一心求死。曹操答应陈宫会好好对待他的家人,之后掩泪处死了他。曹操此举自有他的深意,一方面是为了显示自己宽大的胸襟,对自己的对手施以恩惠,让天下贤士咸服;另一方面也是借此向世人表明:曹操一诺千金,是遵守信用之人。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拉拢更多的有识之士。

  曹操一生奸诈,此行举不胜举,但其守信用的时候还是占大多数的。辛毗是三国时期韬略极深的人,在曹操剿灭北方袁氏势力等军事、政治重大决策方面功不可没。

  辛毗最初跟着哥哥辛评在袁绍帐下效力。曹操任司空时,曾征召辛毗,辛毗没有应征,等到袁尚在平原郡攻打他哥哥袁谭的时候,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讲和。

  当时曹操正要征讨荆州,驻扎在西平县。辛毗见到曹操后转达袁谭求和之意,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几天以后,曹操又想反悔,想先平定荆州,不准备接受袁谭的求和,而想使袁谭、袁尚自相残杀。

  于是,曹操摆酒设宴,辛毗善于察言观色,他看到曹操神色不对,知道事情有变化,对郭嘉说起此事。郭嘉禀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袁谭可以信任吗?是否一定可以打败袁尚呢?”

  辛毗回答说:“您不要问他们是不是真的要投降,只应当研究当前的形势。袁氏本来是兄弟互相攻伐,不认为别人能在他们中间插手,只认为天下可由他们自己定夺。现在有了向您求救的一天,一切由此可知。袁尚眼见袁谭困顿但却迟迟不能攻下,这说明他也已经精疲力尽了。在外边被别人打败,在内部谋臣被诛灭,兄弟之间互相争斗,土地一分为二,连年争战,就连士兵的铠甲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加上旱灾蝗害、饥饿和灾荒一起发生,国家粮仓里也没有粮食,行人没有携带的干粮,上天报以天灾,下面人事困顿,百姓不论愚蠢还是聪明,都已经知道袁氏最终会分崩离析,这正是上天要灭亡袁尚的时候。兵法上说,即使用再坚硬的石头垒成的城墙加上百万士兵,如果没有粮食,也是守不住城的。现在如果前去攻打邺城,袁尚不返回救援,邺城就不能自己守护。若返回救援,那么袁谭会从后面追击。凭借您的武威,对付走向穷途末路的敌人,打击疲弊无力的贼寇,和疾风扫除秋天的落叶没有两样。上天把袁尚交给您消灭,您却不攻取而去攻打荆州。荆州物产丰富人民安乐,郡国上下没有空子可钻。仲虺说过:‘攻取乱国,欺侮行将灭亡之国。’现在二袁不努力考虑长远利益而把精力消耗在内部互相争斗上,可算是乱子;家中的人没有吃的,行路的人没有干粮,可算是行将灭亡了。他们过了早上不考虑晚上怎么过,百姓的生活难以为继,却不去安抚他们,您还想等到以后,以后可能会丰收,又可能会自知灭亡而改过自新,提高道德修养,那就会丧失得以用兵的最重要的条件了。现在趁着他请求救援的机会去安抚百姓,这是获利最大的时候。况且四方的敌人,没有比河北的袁氏集团更强大的了;要是黄河以北平定了,那么您就会军威大盛而天下震动,统一天下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辛毗这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曹操连声说:“说得好。”于是答应和袁谭讲和,去讨代袁尚。

  第二年攻打邺城,攻下邺城,在皇帝面前保举辛毗为议郎。算是对辛毗的报答。

  曹操一开始答应接受投降,虽有过短暂的动摇,但最后还是在辛毗的劝说下遵守承诺,下定决心,攻取河北,表明他在处事上善断多谋的特色。

  言出必行,这才有成大事的气概,曹操言出必行,虽然多出于笼络人心的考虑,但毕竟形成了事实上的遵守诺言,还是值得肯定的。

  二 安身立命 定兖州打下根基

  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有一个牢固的安身之所。出可以闯天下,入可以保自身,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对于胸怀大志的曹操来讲,急切地需要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陈留起兵讨伐董卓时,他连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后来才拥有了兖州,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扩张地盘。后来为报父仇而攻打徐州,吕布乘虚袭兖州。濮阳、鄄城、东阿、范县同时告急。

  曹操采纳郭嘉意见,卖人情给刘备,从徐州撤兵退守,徐州太守陶谦死,刘备不费吹灰之力任徐州牧。曹操非常气恼,即传部队,起兵攻取徐州。

  曹操的谋士荀彧不同意这种做法,对曹操提出建议:“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命萧何镇守关中;光武帝经营河北,令寇恂据守河内。这都是先深根固本,然后再进而夺取天下的好策略。这样以来,进可以战胜敌人,退可以保守根本,所以虽然他们也有困难和失败的时候,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大业。

  将军本来是在兖州起兵的,兖州是天下的要冲之地,现在虽然有些残破,但还可以据以自保,这里就是将军的关中、河内,不能不首先加以平定。现在我们已经打败了李封和薛兰,如果再分兵向东攻打陈宫,使陈宫无法西顾,就可以利用时机抢收粮食,积储军粮,一举就可以打败吕布。这样,就可以南结刘繇,一起讨伐袁术,把势力发展到淮河、泗水一带。如果放弃吕布不打,东攻徐州,留守的兵力多了,则前方兵力不足,留守的兵力少了,则无法固保后方。

  假如吕布乘机来攻伐抢掠,兖州就有失掉的危险,而徐州又一时拿不下来,将军将到哪里去立足呢?”

  荀彧不愧是曹操的“张子房”,在曹操就要踏上歧路时,给他指明了方向。

  荀彧的这一段话,包含三个关系霸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

  首先,要得天下得有自己的根据地。第二,根据地位置非常重要。第三,不要树敌众多,避免两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消灭敌人。古往今来,成就帝业的人没有一个可以离开这三个条件。

  荀彧这一番分析,不仅是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也是曹操整个行动的纲领,对曹操事业的成败起到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巨大作用。

  如果放弃东征吕布,就等于让敌人有了喘息之机,不仅以前的心血白白浪费,待对方缓过劲儿之后,他必然要报复你。吕布有万夫不挡之勇,加上陈宫足智多谋,兖州很有可能保不住。

  而徐州牧陶谦临终之时,知道曹操不会善罢干休,定会趁势起兵来夺,就把徐州牧之位让给了刘备。刘备为皇亲贵胄。坐镇徐州,名正言顺,曹操去进攻,师出无名而又劳师远来。况且刘备当时虽然四处漂泊不定,手下也有万余士兵和几员虎将,也不好对付,徐州不一定攻得下。

  再把兖州和徐州作一比较,兖州地处中原,人口众多,战略要地,历来兵家必争。控制此地,东西南北各路军阀的联络将被割断,而曹军却可以主动四处出击,逐个击破,徐州与兖州难以相提并论。所以即便是拿下徐州而失掉了兖州,却是非常不划算。

  曹操认真考虑了荀彧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徐州的打算,先在兖州安身立命,以谋深远。

  果然,不久,吕布、陈宫率兵万余人来攻曹操。曹操早有准备,设下疑兵,大败吕布,吕布退往定陶。这次曹操下定决心要把对方置于死地,以绝后患,亲率大军紧紧追赶。经过激战,将定陶攻下。吕布见大势已去,带着残兵败将向徐州投奔刘备去了。曹操因此收复了兖州的郡县,使曹操得以继续经营兖州。

  吕布战败后,张邈跟着吕布逃向徐州,让他的弟弟张超带着家属据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八月,曹操兵围雍丘。十月,朝廷见曹操实际上已完全控制了兖州,正式任命他为兖州牧,这时距离他代理这个职务已经有三年多了。这样,曹操在名义上也得到了承认。

  十二月,曹操攻下雍丘,张超自杀,张邈一家全被曹操杀掉。张邈在得知雍丘被围后,曾到袁术处搬救兵,半路上被部下杀死。至此,兖州全部平定。

  经过一年多的征伐,曹操终于巩固了自己在兖州的地位,并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有了一块进可攻、退可守,名副其实的根据地。这就为他以后不断向周边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 权衡利弊 曹丞相果断东征

  成功的一大秘诀,当然是勇往直前,有一种奋发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但做事只凭向前冲的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思考的空间。学会权衡利弊,把利害关系作为行事的指南,利大于弊则可行,弊大于利则不行,总之,凡事要学会掌握轻重缓急。曹操驱逐吕布,而又进攻陶谦就是这种策略的一个反映。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春,曹操驻兵鄄城。鄄城是当时黄河边上的一个军事基地,曹操任兖州牧后,将治所从昌邑迁到这里。正好此时刘表逼近了袁术的南阳城,并切断了南阳城的粮道。袁术便率军进入兖州陈留,驻兵封丘。黑山军和匈奴于夫罗的残部也投靠了袁术。袁术派部将刘详驻守封丘东北的匡亭,曹操立刻带兵从鄄城南下攻打刘详。

  袁术非常清楚,匡亭一失,封丘不保,于是亲自率兵援救刘详。两军交战,袁术被打得大败,不得已而弃匡亭退守封丘。曹军一鼓作气继续要围攻封丘,袁术自料难以抵抗,不等曹军合围,即连忙放弃封丘逃往襄邑。曹操仍然尾追不舍,到了太寿,决开河渠要水淹袁术军团。袁术只得继续逃往宁陵。曹操决计要一杠子打死对手,于是死死咬住不放,袁术被曹军追得不得已继续逃跑。就这样,一直逃到九江郡才算停下来。

  这一仗,曹操抓住有利战机,连续作战,克服困难。在对我军有利的情况下,不断扩大战果,将袁术赶到远离兖州的地方,解除了兖州南面的一大威胁。到了夏天,曹操率军回到定陶。

  紧接着,曹操经过权衡,连续出拳,发动了攻击徐州牧陶谦的战役。陶谦,字恭祖,丹阳人。历任卢县令、幽州刺史、议郎等职。后因参与镇压徐州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徐州刺史。董卓掌权时,他未参加关东联军的行动,因此被董卓任命为徐州牧。

  曹操进攻陶谦,是经过仔细权衡的慎重决定:

  其一,在公孙瓒和袁术两人同袁绍的矛盾中,陶谦支持公孙瓒和袁术,并曾派兵配合公孙瓒攻打袁绍。曹操既然和袁绍联盟,并率军刚刚打败了共同的敌人袁术,再把矛头对准另一个共同敌人陶谦,既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团结了袁绍。况且,这一时期河北地区的黑山农民起义军又活跃起来,于毒曾率兵数万人攻占冀州的治所邺城,并杀死魏郡太守。刘石等人率领的起义军及张燕率领的黑山军也活动频繁,匈奴、乌桓也一度进犯,袁绍忙于应付,无暇南顾,因此攻打陶谦的责任,自然就落到了曹操一人肩上。

  其二,曹操有着极强的利己主义,所以他肯定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徐州紧靠兖州,与青州一样从东面、东北面对兖州形成了包围之势。陶谦、田楷、刘备等人不仅对袁绍构成威胁,同时也给曹操形成了压力。甚至到后来,这种威胁还变成了直接的进犯和掠夺。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五月,下邳人阙宣聚众数千人造反,自称天子。陶谦曾与阙宣联合,发兵攻击兖州,攻占了华县和费县,掠夺了任城。

  三是曹操一心要向陶谦索报杀父之仇,曹操的父亲曹嵩之死与陶谦有关系。

  综合考虑,为了维护与袁绍的联盟,同时也为了保护兖州的利益,又有着替父报仇的正当旗号,曹操于是决定果断出兵陶谦,给予狠狠打击。

  曹操第一次大规模进攻陶谦,一鼓作气攻下了大片的城池,进抵彭城。陶谦带兵前来应战,却被曹操打得大败,损失了上万士兵。曹操带着强烈的复仇之心和树威立信的心态,疯狂杀戮,连平民百姓也不放过。有男女数万人(一说数十万人)被无辜杀害,尸体倒伏在流经彭城的泗水之中,河水都被尸体阻塞了。当初洛阳、长安一带遭遇董卓之乱,有不少人跑来徐州避难,结果在这场战乱中惨遭杀害。

  曹操这次东征,得到了袁绍的支持。袁绍还派出部队前来会同曹操作战,其中朱灵率兵三营,在作战中立有战功。

  战斗结束,诸将都一一返回河北,只有朱灵留在了曹操身边,说:“我见过的人多了,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曹公,曹公真是一个明主啊!现在我好不容易遇上了,哪能轻易离开呢?”和他一起留下的还有他的部下将士。后来朱灵成为曹操的重要将领,名位仅次于徐晃等人。官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

  四 努力进取 不图安逸始称雄

  人最怕不思进取,对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居功自傲。殊不知,干事业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固步自封不仅事业不能进一步扩大,就连原来的底子也会被败坏干净。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大都败在“急于称王称霸”上面,远的不说,与曹操同时代的袁术就因为获得了传国玉玺而急着称帝,结果早早被排除在权力之争以外。

  正面的例子也不乏其人,曹操算是一个。面对万人称颂的局面,且又大权在握,难得他没有动摇,终于开曹魏一朝。历史证明,凡积极进取者,后来居上,终成大业;凡胸无大志,只想做“土皇帝”、贪图安逸的人,必定会一败涂地,大事不成。

  与曹操同时期的另一人刘表,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豪强,其“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可谓外表俊伟,可惜虚有其表。

  他曾占有湖北、湖南等大片的地方。对中原的军阀混战,持观望态度。后为荆州牧,所居地区相对破坏较小。再加上中原人前来避难的非常多,其中就有诸葛亮等一批有才能的人。这都是他举大事的有利因素,可惜他无进取之心。

  司马彪《战略》中记载:刘表初入荆州时,当时江南有些刘姓宗室据兵谋反,刘表用蒯越之计,“示之以和”,骗来这些人,“皆斩之”。世人常说“杀降不祥”,而且他的这一举动也彻底向世人表白,他是个志无远虑的碌碌之辈。

  曹操则不然,他胸有远略,思路清晰,总想着有朝一日大权在握,连皇帝也要畏惧自己三分,他的所作所为也是按照这一想法逐渐进行的。

  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攻入长安后,想联合刘表为外援。便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这时,曹操趁机将汉献帝迎到许县,并以许县为都城,实现了初步掌权。

  刘表一方面向皇帝纳贡,同时又与北方的袁绍相勾结,从而周旋于董卓旧部、袁绍、曹操这三大势力之间,自以为游刃有余。他手下的治中邓羲劝刘表不要这样做,刘表不听。他这样回答邓羲:“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大义矣。治中独何怪乎?”

  后来,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围之连年不下。后张羡病死,其子张怿继承了他的位子。刘表随即攻打张怿,胜了。于是刘表“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刘表自以为势力强大,无人敢惹,于是就安心地当他的一方诸侯了。在这一点上,曹操却不满足于比他聪明且有远见得多。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峙时,袁绍曾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答应了却不派兵去,但也不帮助曹操,“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中立态度。

  这些举动都表现了刘表消极保守自己的一方土地,无所作为,胸无大志的心态。与曹操相比,曹操的政治眼光和进取之心远远高于他。

  事实上,刘表的中立自保,也不能成全其基业。荆州地大民丰,谁都想据为己有,又兼之处于曹操、孙权、刘备势力的交接之处,谁都有吞并的想法,想脱身相互争夺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在袁、曹官渡相对峙时,刘表手下的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就指出过:“豪强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

  最终,刘表死后,其子刘琮被迫投降了曹操。

  从刘表的必然结局,我们应该看出:为人者,不能光有其表,而没有其实。要勇于进取,有远大志向,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安逸,要居安思危。

  反观曹操一生,他确实是这样做的,因为曹氏的江山是靠曹操一城一池、不断进取打下来的。曹操亲冒矢石,出没军阵,逐灭群雄,虽有实力定鼎新朝,却坚持不称帝,实是不易。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袁绍虎视四州,强盛没人敢与之对敌。太祖运筹演谋,用兵海内,采用申不害、商鞅的法令政策,运用韩信、白起出奇制胜的策略,按人的不同才能,授与不同官职,克制感情,不念旧恶,终于掌握国家大权,完成宏大事业。这实在是和他明察秋毫,谋略出众分不开的。真可称之为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实际上,曹操一直都在表白自己不想称帝,私下里认为,只有掌握大权才是顶顶重要的。况且,当曹操举起兴兵讨董卓的义旗时,汉朝皇帝已经没有一块可以任由他发号施令的国土了,皇帝不过是权臣手中的争来争去的棋子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曹丕所建立的魏国,实际上是靠曹操戎马一生,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汉献帝若没了曹操,还能做几十年名义上的天子吗?

www.xiaOShuOtxT.Net Txt 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雅瑟作品集
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民国枭雄杜月笙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乔布斯全传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曹操全传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