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祸起荆州(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作者:辛欣

第22章 祸起荆州(4)

  刘备原本就不是一个喜欢摆谱的人,当时的境遇多半也让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于是便开始积极造访隆中,或许其间错过几次和诸葛亮的会面(在没有手机的时代,这非常合理),但两人应该也有过几次较为深入的交谈。

  慢慢地,刘备发现这个年轻人虽然自负,却没有其他经学士人的腐儒气息,他很少把\"子曰孟云\"挂在嘴边,谈的多是行政法治、组织管理的硬道理,虽然听起来经验稍显不足,但缜密的逻辑思维却往往能切中要害,看到了许多刘备打滚多年也没发现的盲点。

  当然,两人一见面就大谈国事倒也未必,也许之前会唠些家长里短,喝点小酒,扯点闲篇儿来缓和气氛也说不定。

  总之,刘备与诸葛亮是越谈越投机,在一次交流中,刘备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心中所有的彷徨化成一个问题。而诸葛亮仿佛也已经等待了许久,马上给了刘备一个答案。

  那便是闻名千古的\"隆中对\"。

  隆中对策

  问问题是一门学问,从问题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发问者的水平和层次。层次高的发问者能直击议题的核心,所要求的答案必是整个议题的关键,即\"题眼\"。层次低的发问者,不是问出蠢问题,便是没有问题。

  当时刘备是这么问的:

  \"如今汉室衰败,奸臣曹操掌权,皇权被架空,我刘备希望能为天下伸张大义,可惜人笨计拙,搞得今天这么狼狈,虽然我还没完全放弃希望,但却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希望先生给点提示。\"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或许我们可以将刘备向诸葛亮的提问,与当年孙策向张纮的提问做一个比对。

  当年孙坚战死,孙策才十六岁,没有名气,也没有势力,甚至连一兵一卒都没有,他跑去见广陵名士张纮,单刀直入地问:

  \"如今天下大乱,所有人都拥兵自重,没一个能站出来扶危济乱的。我年纪虽小,但想继承先父的志向。我想先去找袁术讨回先父的部队,然后去丹阳投靠舅舅吴景,收合部众,接着向东占据吴郡、会稽两郡,为父亲报仇,最后做个朝廷外藩,您觉得如何?\"

  张纮摸着孙策的头说:\"你既然能继承父亲的武勇,前进丹阳,占据吴、会后,应该要继续发展,一统荆、扬二州,盘踞长江,匡辅朝廷,这是如同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业,又岂止是一个外藩能比?不要太小看自己哟!\"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发现对于天下大势的观察,四十六岁的刘备远不及当年只有十六岁的孙策。

  当时孙策虽然连毛都还没长齐,却已经能准确地评估自己手上的筹码(父亲旧部、舅舅吴景在丹阳的兵力),锁定了第一敌人(吴郡、会稽的割据势力),并做出一个长远的目标(朝廷外藩)。

  但反观刘备,对于未来发展方针却是完全没有主见,只能泛泛地说\"欲信大义于天下\",但这个\"大义\"究竟是要北伐曹操,或是割地为藩,刘备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是层次的问题了。当然,也不排除刘备故意不把话说透,有心考校一下面前这位后辈的可能。

  不过,诸葛亮就是喜欢刘备的这个调调儿,他微微一笑,开始了那段留名青史的长篇大论:

  \"自从董卓以来,天下大乱,当初曹操相较于袁绍,名望低而势力弱,如今曹操能消灭袁绍,以弱克强,这不只是天时,更是人谋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如今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不可能直接对抗。东方孙家坐领江东已经三代,平民和地方士族都为其所用,因此只能将他们作为盟友,不能为敌。荆州位于汉水、江东、巴蜀之间,为战略要地,但其所有者不能守地,是上天要送给将军的礼物。西方益州富庶而险要,但统治者刘璋软弱无能,北方汉中又有张鲁压迫,州中智谋之士必然渴望明主领导。将军既有皇室血统,信义之名天下所知,麾下各地英雄聚集,若能占有荆、益两州,联结西戎、南蛮、孙权势力,一旦北方曹操独强的局面有变,就可以派一支部队从荆州直趋南阳、洛阳,将军则率益州精锐亲征关中地区。到那时,百姓必然夹道欢迎,如此一来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后世对于\"隆中对\"的讨论有很多,传统上认为这段对话是诸葛亮伟大的见解,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发展的总纲领。

  但也有论者认为\"隆中对\"其实没什么了不起,横跨荆益、对抗曹操这种策略,鲁肃老早就对孙权讲过了,更何况当时天下大势明摆着就只剩下荆州和益州两块地盘,提出\"隆中对\"也只是理所当然而已。

  当然,就内容而言,诸葛亮的\"隆中对\"与鲁肃的\"榻上策\"确实雷同,但要说\"隆中对\"内容是\"理所当然\",这无疑是后见之明。

  图谋天下并不是打电子游戏,刘备或诸葛亮不可能动动鼠标就知道孙权的身旁都是一群智力在九十以上的天才,而聚集在刘璋身旁的却是连七十都不到的蠢材。在相同的背景之下,任何一个有理性的参谋,都可能会做出\"江东主少国疑,正是东征之机\",或\"曹操征战多年,兵困马乏,北伐必胜\"之类错误的建议。

  笔者认为,\"隆中对\"所建议的方向,与刘备或是当时大多数荆州人士的想法正好相反,说得通俗点,这是策划达人诸葛亮专门针对刘备这位VIP客户量身定做的发展规划。

  首先,关于曹操,那是个一日不死,刘备便一日无法安睡的人物。建安十二年初,刘备极力谋求与刘表合作北伐,即便后来功亏一篑,他仍然对刘表表示将来还有机会。可见在建安十二年底,刘备仍是将\"与荆州合力北伐\"作为优先考量的目标。

  面对刘备的雄心壮志,诸葛亮开门便浇上一盆冷水,他告诉刘备:人家曹操现在不是你想动就动得了的,将来也不是,必须要等到\"天下有变\"时,才是北伐的机会。

  什么是\"天下有变\"时?可能是曹操死掉,或曹氏搞内斗,也可能是东吴攻打曹操,总之那是将来的事,这里不做讨论。

  其次,关于孙权,江东孙家与荆州刘表已结怨三代,双方互有征伐,孙策和孙权屡次出兵江夏,而刘表与黄祖也曾数次派军进攻柴桑,在襄阳小朝廷保守的对外策略中,东进似乎比北进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刘备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刘表与孙家的战争,但在荆州待得久了,或多或少也会将孙家视为第二敌人,因此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第二段中又提醒刘备:江东孙家你也不要去考虑了,人家强者如云,不是你可以贪图的,不过好处是我老哥在那儿当机要,所以你要是聘请我做你的参谋,就有机会和江东拉上关系。

  至于西边的益州,到目前为止都处于一种\"闷声发大财\"的情形。前益州牧刘焉入主益州要比刘表入主荆州早了三年,早期两家还有些过节,但刘备来到荆州后双方就没有太多的接触了。

  刘备双眼紧盯着曹操,大概压根儿就没想过巴蜀之事,于是诸葛亮特别提醒他:据\"路边社\"消息称,益州权力结构相当复杂,有很多实力很强的投机者准备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要是将军能和他们搭上线,未来将有无限的可能。

  \"隆中对\"中最重要的一点,即诸葛亮点出了刘备\"帝室之胄\"的特殊身份,这是刘备奋斗了大半辈子也没有仔细想过的点子。尽管皇室血统在这个时候还有多少卖点不得而知,而且刘备所谓的\"宗室血统\"追溯起来过于久远,几乎可以归入\"假冒伪劣\"的行列,但这至少是一个不会扣分的策略,在形象塑造上多少也有些正面的助益。

  总体来说,\"隆中对\"中\"北退、东和、西进\"的发展方针,与刘备在荆州多年所制定的\"北进、东防、西不理\"方针是完全相反的,这也突显出诸葛亮相较于其他荆州士人而言高人一等的洞察力。至于诸葛亮究竟是不是向鲁肃借作业来抄,这就不是历史资料所能解释的了。

  然而话又说回来,面对这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政策纲领,刘备有办法立刻接受吗?

  笔者认为是没有,至少在短时间内没有。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精彩演说后,虽然当场说了个\"好\"字,但心里恐怕还在犹疑不定。虽然这些话听起来蛮有道理,但刘备八成会想:\"这疯疯癫癫的小子,真的靠得住吗?不打曹操改打刘璋,这种忘恩负义的馊主意亏你也能想得出来!你以为取一个州就是在地图上往那个州插上自己的军旗吗?我看你连益州怎么走都不知道,还敢夸口攻打益州?\"

  也就是说,刘备一开始对这个所谓的\"隆中对\"并没有往心里去,至少是充满了疑问的。

  于是刘备带着一肚子的问号回到了樊城。面对襄阳的刘表,他并没有做下手的准备,面对北方的曹操,他又感到束手无策,只能每天在樊城中开开座谈会,搞搞party,广邀地方人士,看看可不可以从讨论中找到一些启示。

  再说诸葛亮。

  从那天刘备离去时的表情,他大概也看出刘备并没有真的相信他,他清楚对于刘备这种实务派来说,\"隆中对\"的内容太不切合实际,太像纸上谈兵了,顶多让他有点印象,还不能将他心目中的五盏灯全部点亮。

  当时时序已进入建安十三年,北方传来曹操在邺城凿玄武池训练水师的消息,诸葛亮明白时间已所剩无几,他不能再待在隆中等待刘备的下一次拜访,他决定主动出击,给慢半拍的刘大叔好好地上一课。

  那天大约也是个座谈会,由刘备亲自主持,诸葛亮报名参加,却连贵宾席也没捞到,只好在众多来宾中静静地坐着、听着。

  散会后,也不知道谁那么手欠,塞给刘备一条牦牛尾巴,刚好唤起了刘备小时候编草鞋时的回忆。于是刘备沉浸其中,自顾自地编起牛尾巴来,连现场还有一个人没走都不知道。

  没走的诸葛亮和沉浸在手工编织快感当中的刘备,就这么僵持了起来。最终,诸葛亮打破僵局,上前对刘备说:\"刘将军上次来到寒舍,跟我说你胸怀大志,原来就是编牛尾啊!\"

  刘备愣了一下,抬头一看原来是诸葛亮,赶紧把牛尾丢到一边,尴尬地笑道:\"说的什么话,我也就是借此来缓解一下心里的压力而已。\"

  诸葛亮也是一笑,开门见山问刘备:\"将军,你认为镇南将军刘表,比得上曹操吗?\"

  刘备摇了摇头:\"当然比不上。\"

  诸葛亮又问:\"那将军自己和曹操相比,又是如何?\"

  刘备诚实答道:\"还是比不上。\"

  诸葛亮一拍大腿:\"这就对了!既然都比不上曹操,将军却企图以手上数千人的军队备战,难道就不能想点别的办法吗?\"

  刘备\"啧\"了一声,问:\"我也很伤脑筋啊,你有什么好方法?\"

  诸葛亮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弧度:\"其实荆州的人口不少,但大多是外地移民,有户籍的人太少,所以,如果只按户籍征兵,一定会造成民怨,而且数量有限。将军不妨建议刘表,令荆州的游户自行呈报户口,如此便能增加兵源,充实兵力。\"

  这个务实又立竿见影的\"结毦策\",其实比较符合诸葛亮日后施政的风格,而这也正是刘备眼下最需要的。

  之后,刘备依策照办,没过多久果然增添了不少人马。他这才了解到眼前这位年轻人并非\"纸上谈兵\"之辈,而是有着相当扎实的行政概念和手段的能人,而这也正是刘备集团长久以来所欠缺的。

  于是,刘备马上以贵宾的待遇将诸葛亮纳入帐下,两人一老一少整天腻在一起讲悄悄话,结果害得原本与他形影不离的关羽跟张飞吃起醋来,对诸葛亮说了一些颇为不敬的言词。

  刘备郑重地告诫关、张二人:\"我有孔明在身边,就像鱼儿有水一样,你们最好不要再唧唧歪歪。\"

  \"隆中对\"与\"结毦策\"分别记载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与晋人鱼豢所著的《魏略》,两段记载相互冲突,连裴松之都感到不可思议。

  尽管如此,建安十二年底到十三年初,年轻的诸葛亮从刘备帐下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也为原本武勇豪迈、阳刚有余的刘备阵营增添了一丝理性、稳重的气息。

  以诸葛亮的加入为分水岭,刘备集团从此由一支战斗团队转变成为一支政治团队,而刘备的传奇,也由此展开了与以往迥然不同的下半章。

  出山一计

  就在刘备和诸葛亮整天在樊城\"如鱼得水\"的时候,襄阳城中的权力风暴随着刘表病情的恶化愈刮愈烈。

  刘表的次子刘琮娶了蔡家的女孩为妻,搭上了荆州亲曹派这条线,全力排挤他的大哥刘琦。面对老弟的节节进逼,刘琦感到束手无策,放眼襄樊一带他所熟悉的人物,有点本事又敢不买亲曹派账的,好像也就只剩下那个叫诸葛亮的小子了。

  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和刘表是老朋友,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与刘表又是连襟儿(都娶了蔡家的女儿),因此诸葛亮和刘琦应很早就认识,对刘、蔡两家的烂账也应该略知一二,再加上眼下诸葛亮是刘备跟前的大红人,于是刘琦便整天缠着诸葛亮问保命之计,或多或少也是想和刘备集团拉近些关系。

  诸葛亮初时并不愿回答刘琦的问题。事实上,对于\"隆中对\"的第一步\"取荆州\"来说,刘琦实在是一头自己送上门来的肥羊,刘备大可以透过刘琦一扫亲曹派势力,成为荆州的太上皇,诸葛亮大概也就这一点向刘备劝谏多次,但刘备显然还不能接受这么阴险的手段,迟迟不愿答应。

  面对刘琦的死缠烂打,诸葛亮最后只好给他一个简单的意见:远离襄阳,请调驻外。

  有趣的是,这是诸葛亮出走隆中加入刘备阵营后,所献出的(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计,而这第一计,竟然是帮助人家处理家务事,着实令人哭笑不得。

  过了几天,刘琦兴冲冲地来到樊城找诸葛亮,说:\"诸葛先生,你的计策真是妙,我已经拿到驻外的派令了,你看。\"说着,将手中的派令一展,上头写着四个大字:\"江夏太守\"。

  诸葛亮差点没把口中茶水给喷出来,他不可置信地看着对方,问:\"刘大公子,你知道前任江夏太守黄祖是怎么死的吗?\"

  刘琦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然了,上个月江东孙权进攻江夏,黄太守战死,夏口城也被攻破……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说:\"好,这样你还不算太白痴,那你自己掂量一下,你带兵打仗的本事,是否强过黄祖?胜得过孙权吗?\"

  刘琦脸红了一下:\"当然强不过,我又没带兵打过仗。\"

  诸葛亮一拍手:\"这就对了,你现在去接江夏太守的缺,要是孙家又打来,你力战不屈,斩!要是你战败退走,那就是丧师败军,斩!要是你打算用外交手段和孙家改善关系,那就是通敌叛国,斩!你唯一的生机就是打败孙权,不过,我看你也就别抱什么希望了,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冒出来。\"

  刘琦一听心顿时沉入谷底,哭丧着脸说:\"那我不是死定了?当初是你叫我自请驻外的,怎么会搞成这样?\"

  诸葛亮叹了口气道:\"我是说你可以请调去零陵、武陵之类的偏远地区,呼吸点新鲜空气,打打太极拳,搞搞琴棋书画,养老嘛!天晓得你会把自己送到一级战区去。这下好了,人笨真是连神仙都没招。\"

  刘琦哭求:\"诸葛先生,快救救我啊,你足智多谋,一定有办法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辛欣作品集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