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登上帝位(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作者:辛欣

第38章 登上帝位(5)

  为了完全封锁汉水北岸,曹操向襄樊送出大量援军。立义将军庞德早于侯音之乱时便隶属曹仁的麾下,汝南太守满宠此时也率兵前来樊城助守。第三批,也是最主要的一批援军,则由左将军于禁统领,一共有七支部队约三万人,驻军于汉水河岸,以防敌军登陆。

  于禁是当时除了诸曹夏侯之外,跟随曹操最久,也最得曹操信任的将领。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新任兖州太守时,于禁便拜入其麾下,从陶谦、吕布、张绣、袁绍一路打过来,以治军严谨、执法严格著称。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于禁已经在曹操手下打了整整二十七年工,官拜左将军,假节钺,为诸将之首,是名副其实的\"金领\",曹操在自己身体不适之际,派于禁率精锐救援襄樊,所托付的责任之重可想而知。

  然而所谓天意弄人,这位百战宿将一世之威名,注定要丧在这滔滔汉水的洪流之中。

  八月,襄樊地区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连绵十余天不止,结果造成汉水暴涨,樊城四周变成了一片水乡泽国。

  于禁虽然身经百战,但在荆州作战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对于天气的变化无法及时掌握,他的军队原本驻扎在河边浅滩,结果军营一下子被大水给冲垮了,于禁只好率残军逃到高处。

  另一方面,洪水却给了关羽舰队横行无忌的空间,他直接把船驶入洪水灾区,对在高地上没有食物、军备和帐篷的曹军发动猛烈攻击,在万般无奈之下,于禁只好作出他军旅生涯中最沉重也是最屈辱的决定--投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一段被描写成\"水淹七军\",成为关羽最耀眼的战绩。总的来说,\"演义\"所描述的大体上符合史实,只是细节存在出入。最大的出入便是,之所以水淹七军,是由于汉水暴涨所致,属于自然灾害,而非关羽的人谋。

  与于禁的变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刚归降曹操不久的庞德庞令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硬汉,死战到底,最后箭矢用尽,带着几名死士想乘小船突围,可惜技术太差,小船反而被弄翻,最终被关羽所擒。

  庞德被押回蜀军大营时,立而不跪。关羽起了爱才的念头,便说:\"你家兄弟(庞柔)如今在我大哥手下做事,不如你也跳槽吧。\"

  谁知庞德却破口大骂:\"小子(竖子),让你大爷我投降门都没有!魏王有雄兵百万,威震天下,刘备只不过是个庸才,怎么敌得过魏王?我宁当个国家之鬼,也不做贼将,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关羽大怒,将庞德斩杀。

  庞德的\"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与严颜的\"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大致相同,都是宁死不屈的意思。与严颜一样,庞德是个值得尊敬的人,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

  回头再说曹操。

  于禁的投降,对于曹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这不但是极其严重的军事挫败,更是人与人之间将近三十年时间所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友情的瓦解。

  在短短的八个月内,曹魏丧失了第二个重要统帅,三万精兵遭俘,曹操所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也向关羽投降。

  当时唯一的后备部队是临时从汉中抽调过来的徐晃军,屯驻于宛城,那是一支由预备役组成的部队,是名副其实的菜鸟军团,上了战场只有当靶子的份。眼下樊城内只剩数千人把守,粮尽援绝不说,洪水猛烈,关羽的舰队甚至可以直接开到城楼前,攻城都不用搭梯子。

  曹仁和满宠虽然溺死了一头倒霉的白马,表达誓死守城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士兵的士气,然而在那种恶劣局势之下,恐怕也没几个人会相信一头死马能带来什么好运。

  这还不算什么,更糟糕的是,关羽的这场空前大胜触发了某种骨牌效应,那些潜在的反曹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来,和关羽连成一气。例如河南的孙狼(的确叫这名字)便率众在司隶陆浑起兵叛变,接受关羽的印绶。司隶郏县也有类似的势力,严重影响到曹魏在河南地区的防务。另外在曹操的首府邺城,则发生了神秘而又诡异的\"魏讽案\"。

  魏讽是一位背景神秘的人物,他的父祖不详,连出身籍贯都有争议,但他却平步青云,担任魏国相国钟繇的长史。据说他是当时的名嘴,口才绝佳,很有领袖的魅力,在邺城士大夫圈中集结成一股力量。

  于禁投降之后,九月,魏讽企图连合长乐卫尉陈祎袭击邺城造反,但陈祎却在最后关头倒戈,向曹丕告密,致使魏讽的阴谋功败垂成,与其党羽一并被曹丕处决。

  \"魏讽案\"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发生在曹魏的心脏地带,不仅主谋魏讽高居权力核心,涉案人员也不乏一些权贵子弟。这里面包括黄门侍郎刘廙的弟弟刘伟、已故破羌将军张绣的儿子张泉、已故侍中王粲的两个儿子,还有当代大儒宋忠的儿子等等,涉案被处决的人数众说纷纭,有说数十人,也有说数千人,总之是一笔糊涂账。

  假设死者达数千人之众,那么这有可能是汉末以来,涉案人数最多、性质最恶劣的一宗谋反案。当然,也并不排除有冤杀的可能。

  之所以说此案神秘而又诡异,是因为整起案件的来龙去脉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有说这是曹丕为了顺利即位所发动的大清洗,也有说魏讽是在和关羽遥相呼应。

  针对后一种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除了魏讽自己以外,所有留下名字的涉案人员,都曾在荆州待过:刘廙和王粲都是年少就到荆州避难,张绣曾是刘表的爪牙,宋忠则是土生土长的荆州人,他们的儿子、兄弟都在荆州生活,随后才迁居北方。

  这群年轻的\"荆归派\"对于荆州,自然比对曹魏有更深厚的感情,因此当关羽率兵北上时,他们趁机响应作乱也不算意外。当然,在史无明载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只能是臆测,作不得准。

  不过唯一能确定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关羽大破曹军,威震华夏,刘备集团的声势也如汉水的水位一样,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当时成都小朝廷内肯定到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气氛,襄樊一地已经是囊中之物,接下来,他们的目标将是三辅、南阳,甚至是许都。

  然而,就在不久之后,无情的现实告诉了他们一个真理:盲目出击,往往没有好果子吃。

  将星陨落

  建安二十四年,岁次己亥,闰十月。

  对于关羽而言,时令进入秋季,战事依旧相当顺利。虽然洪水逐渐消退,但樊城的城墙已经被泡软,城破指日可待。而另外一边,江东方面原本一脸\"不服气\"的吕蒙,听说最近身体不太好,已经返回建业养病了,换上来一个叫陆逊的年轻人代理汉昌太守的位置,一上任就写来一封马屁十足的信,想来不是什么大人物。

  好吧,既然江东不足为惧,那么江陵就没必要让那么多军队驻守,调几个营来北边帮着打樊城不是很好吗?还有留守后方的糜芳与士仁两个小王八蛋,事情怎么都办不好,等前线搞定了,回去一定要打他们的屁股……

  这一切简直太顺利了!

  或许关羽某天一觉醒来时会灵光一现:俺老关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还没打得这么顺利过,顺利得不像是真的……

  没错,这一切本来就不是真的,地球人都知道。

  于禁投降两个月后,曹操终于拖着老病的身躯来到洛阳,面对来自关羽的威胁。一票智囊们鼓噪的杂音,几乎将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淹没。

  曹操想将献帝迁离许都,马上有人反对,说这样会打击士气。有人劝他亲征,但也有人告诉他不必亲征,要对部下有信心。曹操最后只能做两件事情:一是继续调动援军,二是亲自来到洛阳南边不远的摩陂,为襄樊困局遥做声势。仅此而已。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一封公文跨过淮水送到了曹操的面前,公文主旨栏写着\"求和、称藩\",文末盖着\"汉讨虏将军孙权\"的大印,公文的保密等级是\"绝密\"。

  事态出现这样的转机,对于曹操来说并不意外。

  蒋济和司马懿很早就作出了判断,\"孙刘连盟\"外表所包裹的只是一层脆弱的糖衣,随着刘备集团的不断壮大、关羽的逐渐北上,孙权图谋荆州的动机就会越来越明显,他不希望看到皇帝真的落入刘备之手,更不可能抵挡后防空虚的荆州所带来的巨大诱惑。

  眼下孙权的这封信,表面上看,是在向帝国中央称臣请降,并以讨伐关羽作为称臣的见面礼,实质上却是告诉曹操:你被关羽打得满地找牙,我现在替你报仇,顺便收回荆州,你可别在我背后使坏。

  曹操\"大体上\"同意了孙权的请求,他让孙权当车骑将军,假节,另外送上那个致命的头衔:荆州牧。

  当然,像曹操这种政治老手不会看不出来,孙权所谓的\"请降\",不过是想借\"孙曹联手\"之机,将荆州占为己有。于是曹操在\"联吴\"的同时,另外还动了一点手脚--他将这件事泄露给了关羽。

  曹操的算盘其实很简单,根据董昭的意见,如果放任孙权得了荆州,对曹操一点好处都没有,而把这个讯息泄露出去,让关羽撤军和孙权拼个你死我活,不但解了襄樊之围,曹军更可坐收渔翁之利。即便以短期来看,让樊城围城中的军士知道情况有变,至少也能鼓舞一下士气。

  董昭最后又作出判断:关羽为人逞强好胜,一定不会选择\"马上撤退\"这个最好也是唯一的策略。

  什么是政治?这就是政治。

  于是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猎杀关羽的大阵正式启动。

w w w. xiao shuotxt. n et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辛欣作品集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