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名人之死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章 名宿悲歌——中国历史上文臣之死(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名人之死大全集》 作者:水中鱼

第8章 名宿悲歌——中国历史上文臣之死(2)

  商鞅以功高,任秦相。史书称: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鞅怕人谋刺,每出门皆置卫士十余车,带甲束戈,如临大敌。如果保卫工作有一点欠缺,他就不敢出门。这时有一贤士名叫赵良,特来求见商鞅,并向他指出:“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峻刑,是积怨蓄祸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于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翕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蓄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损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鞅此时正处于权势顶峰,对这些逆耳忠言哪里听得进去?于是,就派把人赵良赶了出来。

  就在赵良劝谏五个月后,秦孝公死去,太子驷继承王位,即秦惠文王。时刻伺机反扑的旧贵族们,以公子虔为首,乘机进行报复,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在贵族们的多方煽动下,以谋反的罪名派军队去商邑逮捕商鞅。商鞅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带着一家人逃跑,一直逃到关下,想找个旅店住宿,旅店主人却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下的法律是,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要受连坐的罪。”商鞅这时方才有所醒悟,叹息道:“哎,我实行的法令竟然流弊到这种程度了!”

  商鞅走投无路,只得逃奔魏国。魏国人对商鞅深怀仇恨,说他是魏国之仇、秦国之贼,不许他入境。商鞅只得再潜回秦国境内。依靠封邑之徒属发兵北出击郑,尚作困兽之斗,意欲绝境求生。秦即发兵进攻商鞅,商鞅兵败被捕,遭车裂酷刑而死,全家则被株连族灭。

  商鞅的悲剧充满了历史的浓重感和宿命感。他执掌秦国朝政19年,这才有了繁华富庶、气势如虹的强秦;才有了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才有了历代王朝沿用的秦汉制度、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国传统。而他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也是以生命维护了变法的尊严。

  吕不韦:积怨太深,饮鸩而亡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悼死在魏国,运回国葬在芷阳。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前258年,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入质于赵的秦国王孙子楚,认为子楚“奇货可居”,于是他就去拜访子楚,给予重金资助,并拿出千金西入咸阳,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安国君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吕不韦选取了一个漂亮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赵姬一起同居,直到她怀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于是吕不韦就献出了这个女子。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到12个月之后,生下儿子赵政。子楚就立此赵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派王齮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就和吕不韦密谋,拿出重金送给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这才得以顺利回国。

  安国君继秦王位,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于是子楚继位,他就是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立赵姬为王后,子嬴政(嬴政即赵政,因回到秦国,所以恢复本姓)为嗣子,进封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就死去了,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当时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眼看着秦王政越来越大,但太后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把嫪毐举荐给赵太后,成为赵太后的男宠。

  这时朝政大权依然掌握在赵太后和丞相吕不韦手中,他们同嫪毐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专权弄国,根本不把嬴政放在眼里。嬴政自然对吕不韦这种贪得无厌的私欲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怨恨之情。

  前238年,嬴政22岁,在旧都雍城举行了加冕典礼,从此可以亲自处理朝政。这对吕不韦来说很不利,他就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利用嬴政不在咸阳的机会,怂恿嫪毐发动叛乱。嬴政听到嫪毐叛乱,决定将计就计,命令吕不韦带兵去平定叛乱。吕不韦虽然知道这是秦王要他们两败俱伤,但又没有理由拒绝接受命令,只好带兵前往。谁料叛军不堪一击,咸阳一战,叛军便被杀了数百人,余者四散奔逃。没过几天,嫪毐便被抓住押解到咸阳,并且施以车裂之刑,他的父族、母族和妻族也受到株连。

  嬴政知道嫪毐的叛乱与吕不韦有关,便派人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清事实后,嬴政本想杀了吕不韦,但念他扶助父亲和自己登上王位有功,动了恻隐之心,就只罢免了他丞相的职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可吕不韦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表面上在洛阳闲居,实际上仍然同六国诸侯保持着密切联系,企图借助外国的力量东山再起。嬴政听说后勃然大怒,把吕不韦迁到了蜀郡,随即赐毒酒让吕不韦自尽了。

  杨修之死:口无遮拦把命丧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219年被曹操杀害。

  三国时的杨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9岁时,一个叫孔君平的客人来拜见其父杨彪。当时杨彪不在家,杨修又是砌茶又是让座,还端上一盘水果,俨然一家之主。孔君平便拿起一颗杨梅打趣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杨修不高兴了,马上反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其敏捷的才思让以才见长的孔君平目瞪口呆。

  杨修跟随曹操后,有一次曹操建造花园,落成时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后一言不发地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见了,告诉工匠们说:“门里一个活,就是阔。丞相是嫌园门太宽大了!”工匠们马上修改。之后,曹操对园门很满意,一问原来是杨修明白他的意思,心里甚是嫉恨杨修的才华。有段时间,曹操曾为曹丕和曹植两人谁来继承魏王一事颇为犹豫。当时杨修在曹植手下做事,为了提高曹植的竞争力,杨修给曹植模拟了十几个国事军事类的问答题,告诉他说,如果曹操问到类似的问题,可以依此作答。后来曹操果然问起曹植相关的问题,曹植不慌不忙,把事先背下的答案一点不漏地背了出来。曹操知道曹植平时对军事国事并不关心,现在见他对答如流,心中自然非常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身边的人,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又告诉了曹操。曹操对这种作弊行为非常生气。

  还有一次,为了测试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曹操让两人各自从邺城门外出,同时吩咐守门人,不要让他二人通行。曹丕先出发,受到守门人的阻拦,只好退了回来。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讨教方法。杨修说:“如果守门人阻挡,你跟他们说:‘我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挡者斩。’”曹植果然顺利通过了邺城门。这事让曹操知道后心中很恼火,觉得这个杨修太不知道收敛了。

  219年,曹操进军蜀军镇守的定军山,不曾想连吃败仗。当时进又不能,退又怕刘备耻笑,一时犹豫不定。吃饭时,曹操见碗中有一块鸡肋,不由得沉思不语。这时正好有士兵来问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

  杨修知道口令是“鸡肋”后,就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军士们很奇怪,问他如何知道魏军要回师,杨修说:“我是从今夜口令,知道魏王退兵的决定。所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像我们现在的处境,进不能胜,退恐人笑。这样继续留在这里毫无意义,不如早归。你等着吧,魏王班师就在这几天。”

  这话一传两传就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原本就嫉恨杨修的才华,现在又见杨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恼羞成怒,就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

  杨修死的罪名现在已经不得而知,然而曹操真的只是因为杨修恃才傲物,嫉恨杨修之才而杀掉他的吗?按理说,曹操手下,谋士能臣犹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胆有谋的程昱等等,这些人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远过于杨修,却没有一个因为有才而遭曹操忌杀的。单是“恃才傲物”也不会被杀,像庞德在马超手下就已经具勇名,他的亲哥哥又在刘备手下为官,曹操一样用他和曹仁一起对付关羽。如此看来,杨修的死因比较复杂,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政治上的两大因素。首先,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其次,杨彪(杨修的父亲)、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政治观念上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和曹操等人的政治观点不同,所以杨修才遭忌恨,最终被曹操找了个借口杀死了。

  南北朝第一谋臣崔浩:国史之狱惨遭灭族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曾祖崔悦,为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其父崔宏,号称冀州神童,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书,赐爵白马公。而崔浩比他父亲更有才华,是南北朝时期第一流军事谋略家。深为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说这类人比起将领容易善终,然而,其死事却惨极人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崔浩虽才华出众,见识过人,为北魏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立下大功;但当时鲜卑贵族的势力还非常强大,他们不能容忍汉人大族来分享权力,同自己平起平坐。对于皇帝宠信的汉人,他们偏偏要加以排挤打击。崔浩是当时最受皇帝宠信和地位最高的汉人,自然成了鲜卑贵族排挤打击的主要目标。而崔浩对鲜卑贵族也不客气,在讨论军国大计时,与他们分庭抗礼,有时说话还很尖刻;他还企图恢复汉人门阀士族的社会地位,“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表弟卢玄劝阻他说:“创立制度、建立事业,各有其时,乐意去做的能有几人?应当三思而后行。”但崔浩不从,从而得罪了众多的鲜卑贵族。

  崔浩之弟崔恬嫁女儿给王慧龙,王氏是太原大族,世代遗传“齇鼻”(大酒糟鼻子),在江东被称为“齇王”。崔浩见王慧龙时,一看到他的齇鼻,就说:“的确是王家男儿,真是贵种!”又多次对朝中的鲜卑诸公称赞他长得俊美。司徒长孙嵩听了很不高兴,就向太武帝告状,说王慧龙是从南方归降的,崔浩叹服南人,是“有讪鄙国化之意”。太武帝大怒,把崔浩传来训斥,崔浩脱帽叩头,自责了一番才得到宽恕。太子拓跋晃监国时,崔浩自恃才略及为魏主所宠任,专制朝权。这也是导致他悲剧的原因之一。崔浩曾经一次就推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人士数十人,皆起家为郡守。太子对崔浩说:“先前征召的人士,也都是州郡上乘之选,任职已久,他们的勤劳尚未得到应有的酬答,应该先补为郡守县令,而刚刚征召的人士则应该先代替他们担任郎吏。况且郡守县令治理民众,必须任用有经验的人。”崔浩固执己见,最终把他推荐的人派出去任职。当时,中书侍郎高允知道后说:“崔公恐怕不能幸免了!”

  事情的结局竟然被高允不幸而言中。给崔浩带来杀身之祸的直接原因,是《国书》事件。崔浩奉命主编北魏的官修史书《国书》,编成以后,手下一些溜须拍马之徒,不仅大肆夸奖,而且建议把《国书》以及崔浩自注的《五经》刻成石碑,树立在通衢大道,以供百姓阅读。崔浩自负才能过人,就表示同意。当时监国的太子谥号恭宗的拓跋晃也表示赞赏。就花钱三百万,办成了这件事。石碑刻成以后,轰动一时,阅读过的人都赞赏史书修得好。但是,因为史官的直笔传统,将北魏前代皇帝的秘事和不光彩事都如实记录下来,引起鲜卑族人的不满,也让崔浩的仇家抓住了把柄,北魏世祖拓跋焘闻讯大为震怒,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崔浩被捕后,承认自己曾经接受过贿赂。其实他对自己所犯何罪也不明白,太武帝亲自审讯他时,他惶惑不能应对。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六月,太武帝诛杀崔浩。当他被囚在槛车中送往城南行刑时,“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同时,秘书郎吏以下也都被杀,而清河崔氏同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史称“国史之狱”。北方士族在“国史之狱”中遭到了沉重打击。宋人刘攽等说:“拓跋氏乘后燕之衰,蚕食并、冀,暴师喋血三十余年,而中国略定。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他们指出鲜卑贵族与赵魏大族的矛盾,是颇有见地的,而立有大功,本深受太武帝宠信的崔浩被诛正是这种矛盾的牺牲品,“国史之狱”只不过是一个契机罢了。

  隋朝名臣高颎:短命王朝的悲剧人物

  高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隋代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是辅佐隋文帝杨坚登上帝位的第一功臣。就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竟以忠信而获罪,屈死于猜忌、毁谤、谗言之下,被害于荒淫无道的暴君之手,成为历史上一位悲剧人物。高颎死后不久,短命的隋王朝也很快被农民起义的汹涌巨浪所吞没了。

  隋初时期,杨坚和高颎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但是,随着立太子一事的发展,这种关系却越来越淡了。高颎被杀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他卷入了皇帝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中,隋炀帝执政以后,他不得不死。

  杨坚皇后独孤氏性格悍妒,在独孤后时期杨坚不曾与其他女人生育儿女。嫡子五人: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就连杨坚亦以嫡子五人外再无庶子为荣,以为内无萧墙之忧了;偏偏就是这一母生的五兄弟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而高颎千不该、万不该也卷入这个漩涡中。高颎是杨坚的得力助手,官至左仆射,杨坚曾以高颎的赐姓独孤,称呼高颎为“独孤公”,以太子杨勇女嫁高颎之子,宠遇不可谓不深。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水中鱼作品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做人不要太老实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理财课口才大全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