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稳健踏实(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作者:叶永烈

第22章 稳健踏实(1)

  陈云的结论,即“生产1300万吨钢”,扎扎实实,充分体现了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维方式。陈云被称为“务实派”,他的算细账、定指标的讲话,可以说是他“务实”精神的写照。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就在陈云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不久,处在政治巅峰上的他,便遇到了麻烦。

  陈云早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就支持毛泽东,此后他和毛泽东一直在政治上紧密地合作。正因为这样,毛泽东把主管财经的重任压在陈云肩上。

  但是,毛泽东和陈云之间,在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上,逐渐产生了不同看法……

  事情是从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引起的。这篇社论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意见写的,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

  社论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曰“反冒进”。社论反对急躁冒进,后来也就被称之为“反冒进”。社论指出,当前一方面存在右倾保守思想,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偏向。

  社论又指出,急躁情绪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是存在于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于上面各系统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

  社论还指出,在反对保守思想的时候,也不应当忽略或放松对急躁冒进倾向的反对。

  只有既反对了右倾保守思想,又反对了急躁冒进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前进。

  1958年1月11日晚,毛泽东在广西南宁会议上,尖锐地批判了《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

  毛泽东说:

  这篇社论既要反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好像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

  毛泽东很严肃地指出:

  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一泄气,不得了。

  毛泽东还在载有这篇社论的报纸上加了这样的批注:

  庸俗辩证法,庸俗马克思主义,尖锐地针对我!

  事态变得非常严重。这就不能不追溯《人民日报》这篇社论的来历……

  这篇社论,确实是根据1956年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写的。当时,毛泽东不在北京,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要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会议的精神,代《人民日报》写一篇社论。

  社论写好之后,曾送刘少奇、周恩来审阅。

  就在这时,毛泽东回到了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连忙把社论也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在社论的清样上批了三个字:“不看了。”

  这样,社论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社论发表之后,当时,毛泽东没有说什么。其实,毛泽东所批的“不看了”,只是“引而不发”罢了。

  直到过了一年多,在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批评了“反冒进”。毛泽东说:

  “‘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扫掉了促进委员会。”

  毛泽东所谓的“促进委员会”,是针对“反冒进”而言的。毛泽东称,那些“反冒进”的人可以组成一个“促退小组”。他说:

  “但共产党总的方针是促进而不是促退。共产党应该是促进委员会,只有国民党才是促退委员会。”

  于是,也就追溯到那次由刘少奇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其实,早在1956年春天,周恩来就提醒大家:“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

  那是因为中共在“经济专家”陈云的苦心经营下,经过三年恢复经济,然后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上有了相当的发展。1956年初,在毛泽东提出反对“右倾保守”的口号后,经济上开始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

  作为财经工作的主管,陈云向来务实,他支持周恩来。陈云说:“建设只能与国家财力相适应。”

  李先念也表示同意。

  这样,在那次政治局会议上,就提出了既要反保守,又要反冒进。其实,政治局不得不提“反保守”,是因为不能不照顾毛泽东的意见;至于“反冒进”,这才是他们的本意。

  也正因为这样,那篇《人民日报》社论成了毛泽东所说的“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毛泽东的“反反冒进”

  毛泽东和陈云之间,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产生严重的分歧,其实是不难理解的。

  这诚如邓小平所言:“总起来说,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

  1957年,毛泽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反右派运动”。

  在1958年,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高举起“三面红旗”。

  陈云是个务实派。他多年主管经济,深知只有脚踏实地,方可稳步前进。

  这样,毛泽东和陈云之间产生不同看法是不可避免的。尽管陈云对毛泽东向来尊重,即便陈云为人小心谨慎,也无法逃脱毛泽东对他的批评。

  毛泽东对陈云的批评,最初就是从“反冒进”开始的。

  尽管毛泽东在1956年6月一眼就看出《人民日报》那篇社论违反了他的看法,但是他不便马上开展批判。因为那时中共“八大”即将召开,正在大谈反对个人崇拜。他知道,一旦批评那篇社论,马上就牵涉到那次刘少奇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社论的清样上只写了“不看了”三个字。

  可是,毛泽东一直记着“反冒进”这笔账,一直记着那篇违反他的意旨的《人民日报》社论。

  1957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的通知》。

  这个小组由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黄克诚五人组成,以陈云为组长。

  终于,在“反右派运动”的高潮中,在1957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开始点名批判“反冒进”。用他的话来说,这叫“反反冒进”!

  毛泽东逐渐加大了他的“反反冒进”的力度。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南宁会议”。“南宁会议”的主题,便是“反反冒进”,亦即批判右倾保守。

  会议印发了22个参考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人民日报》1956年6月20日社论。

  毛泽东约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到会,陈云称病,没有去南宁。

  会议期间,毛泽东很称赞柯庆施195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上海市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即《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这一报告,是当时担任柯庆施政治秘书的张春桥起草的。毛泽东号召:“大家都要学习柯老。”其实,当时柯庆施不过56岁而已,毛泽东已尊称他为“柯老”了!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柯老”很注意看风向,“紧跟”毛泽东,所以很得毛泽东喜欢。

  在南宁,1月16日,毛泽东在大会上拿出柯庆施的报告,当众问周恩来:“恩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

  周恩来只得答:“写不出来。”

  毛泽东便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

  毛泽东此言,使周恩来好尴尬!

  当时,曾出现一个重要的动向,毛泽东有意让柯庆施取代周恩来,出任国务院总理!

  毛泽东说出这话,表明他的“反反冒进”是冲着周恩来而来的。

  刘少奇连忙打圆场,作了解释,说毛泽东的批评,是“针对管经济的几个同志”。

  不言而喻,“管经济的几个同志”,也就是指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那五个人,亦即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黄克诚。

  于是,管经济的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都感到了压力。李先念甚至睡不好觉,吃安眠药。

  不过,在1月17日晚,当毛泽东约“管经济”的李富春、李先念和薄一波三人谈话时,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打开天窗说亮话,说“批评主要是对陈云同志的”。

  这样,毛泽东才把他的“反反冒进”的“底牌”透露了出来,即“主要是对陈云同志的”,当然也包括周恩来以及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

  离右派只差“50米”

  此后不久,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根据“南宁会议”的精神发表社论,提出了国民经济“全面大跃进”的口号。

  社论指出:“我们的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面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

  翌日,《人民日报》又发社论《鼓起干劲,力争上游》,明确指出:“名为反冒进,实为反跃进。”

  这一句话,点出了毛泽东“反反冒进”的实质。因为毛泽东当时正要发动“大跃进”,而“反冒进”实为“反跃进”,毛泽东怎可不反?

  毛泽东非常欣赏“跃进”一词,他在见到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首次出现“跃进”一词时,曾在一封信中这么写道:

  (发明“跃进”这个词的人)其功不在禹下。如果要颁发博士头衔的话,我建议第一号博士赠予发明这个伟大口号的那一位(或者几位)科学家。

  后来,毛泽东在给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自从“跃进”这个口号提出以后,反冒进论者闭口无言了,“冒进”可反(冒进即“左”倾机会主义的代名词),当然可以振振有词。跃进呢?那就不同,不好反了。要反那就立刻把自己抛到一个很不光彩的地位上去了。

  1958年2月18日,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陈云出席会议,不得不在会议上作检查。

  据周恩来当时的秘书范若愚回忆,周恩来也要在会上作检查。周恩来知道,他正面临着柯庆施可能取代他的局面。

  周恩来显得心情很沉重,他说一句,秘书记一句,检查自己“犯了反冒进的错误”。这份检查要印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传阅。

  范若愚记得,当周恩来向他口授检查之际:

  陈云同志给他打来电话。陈云同志讲的什么,我只听到一两句。周恩来同志讲的话,我当然听清了。打完电话之后,他就说得很慢了,有时甚至五六分钟说不出一句来。这时,我意识到,在反冒进这个问题上,他内心有矛盾,因而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他想说的话……

  就在周恩来写检查的时候,陈云也在写检查。两人都在违心地写检查,所以陈云的电话使周恩来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这一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把“反冒进”跟右派联系在一起。

  毛泽东说,“反冒进”的人说1956年是冒进,右派攻击1956年是“全面冒进”,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毛泽东向周恩来、陈云发出了警告:“右派把你们一抛,抛得跟他们相距不远,大概50米远……”

  这就是说陈云“右倾”,跟“右派们”相距不远,只差“50米”了!

  就是在这次会上,陈云不得不作了检查。

  陈云说:“对于当时‘反冒进’的那个方针性错误,我负主要的责任。”

  陈云为“反冒进”承担了主要责任。

  就在陈云作检查时,毛泽东插话,提及了“右派分子”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

  章伯钧在1957年“大鸣大放”时,曾抱怨国务院开会总是拿出成品。你既然已经出了成品,还叫人讨论什么?为此,章伯钧建议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变成“政治设计院”,便于大家在设计时提出意见。

  这时,毛泽东说:

  政治设计院究竟在哪里?章伯钧说国务院都是拿成品,他不满意,他要有权参与设计。我们政治局委员可不可以有权参与设计?过去这个五年计划,实际上是无权参与设计。

  我是主席,也没有参与设计。每年的年度计划,总是请你签字,叫作强迫签字。我有个办法,不看。你强迫我嘛,我事先没有预闻,事先没有接触嘛。老是在国务院讨论,总是拿不出来。

  千呼万唤不出来,为什么不出来呢?说没有搞好,等到梳妆打扮一跑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行,时间迟了!这事实上是一种封锁。

  毛泽东这段话,很严厉地批评了陈云。毛泽东的意思是说,你陈云主管经济,我是主席,却“没有参与设计”!你对我实行“封锁”!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出了他的这么一番“雄心壮志”:

  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因为我和波立特、高兰同志谈过两次话,我问过他们国家的情况,他们说,现在英国年产钢2000万吨,再过15年,可能爬到3000万吨。中国呢?再过15年,可能是4000万吨,岂不超过英国了吗?

  毛泽东在国际会议上捅出这么一番话,仿佛宣告要与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展开竞赛:

  你赫鲁晓夫领导苏联在15年内超过美国,那我毛泽东领导中国在15年内超过英国!

  毛泽东从不具体管经济,真可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毛泽东以诗人的浪漫气质,要在中国发动一场“大跃进”了!

  毛泽东提出,要“一天等于20年”!

  毛泽东急于求成。他回国之后,于1958年4月15日,写下这么一段话:“10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10年可以赶上美国,说‘2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5~7年余地的。‘15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仍不变。”

  这就是说,毛泽东把原本对世界宣布的“15年赶上英国”,又改为“10年赶上英国”。

  才过了两个月,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写道:“赶超英国,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要2年到3年,2年是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把赶超英国,一下子从15年改为2年!这不能不说是“大跃进”。

  怎样赶上英国呢?

  毛泽东认为,工业“以钢为纲”,钢铁产量是赶超英国的主要标志。于是,毛泽东要当时的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写出报告。

  当时,英国钢的年产量为2200万吨。

  王鹤寿经过“务虚”,起初提出1962年中国钢的年产量为1500万吨。

  后来,“解放”了思想,提出在1962年可以“争取钢的年产量为2000万吨”。

  毛泽东见到报告,称赞这是“一首抒情诗”!

  不过,毛泽东仍对这首“抒情诗”不满足,他给钢铁计划“加码”:

  到1962年,钢年产量的“第一方案”为2500万吨,而“第二方案”则为3000万吨!

  这样,比王鹤寿最初提出的已经很大胆的产量,整整翻了一番!

  既然定下了1962年的中国钢产量为3000万吨,那么1958年的钢产量应该是多少呢?

  1958年8月21日,陈云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陈云是这样说的:

  “6月19日晚上开各大区协作会议以前,主席在北京游泳池(笔者注:指北京中南海毛泽东住处游泳池)召集中央一些同志开会,王鹤寿也参加了。主席问他,去年是530,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

  “所以,是6月19号才决定搞1100。”

  由于最高领袖下决心要把钢产量“翻一番”,陈云也无奈,冶金工业部部长也只得照办。

www-xiaoshuotxt-nET_T_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永烈作品集
江青传中学生必读名家:一百个问号之后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奇怪的“病号”白衣侦探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哭鼻子大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邓小平改变中国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小灵通三游未来她,一个弱女子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陈伯达传出没风波里钱学森传蹦蹦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