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小说 > 《回到明朝当王爷》在线阅读 > 正文 [db:分卷] 中国历史上不可理喻的若干片段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回到明朝当王爷》 作者:月关

中国历史上不可理喻的若干片段

小.说。t。xt-天/堂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句话很形象的阐明了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我们不妨顺势发挥一下,把这句话嫁接到历史中去,就会觉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是日子长了,什么样的事都能发生。其中就有一些事情,让人看了无比郁闷,直接激发了人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冲动,大概所谓的以史为镜,就是这么个意思吧。(以下事件人物按时间顺序排列,随时补充)
    一、汉武帝灭自己三族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执政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唱“失我祁连山,妇女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宇内竟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征和二年的某一天,勤加修炼的汉武帝突然作了一个噩梦,梦见许多木头人拿棍子打自己,惊醒后便得了重病。病中的汉武帝认为自己道术功力深厚,区区木头人怎么会轻而易举的闯进梦中行凶呢,于是坚定的认为这是有人行使巫术造成的,于是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江充本着“谁敢影响皇帝一阵子,我便影响他一辈子”的方针,在宫中大肆搜捕恐怖组织,先后处死了为首的几个恐怖分子头目:丞相公孙贺、武帝内侄卫元、武帝女儿诸邑公主。后来江充为了进一步肃清恐怖主义影响,采取顺藤摸瓜战术,竟然不负众望的查出了原来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竟然是皇后和太子!不甘屈辱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发兵捕斩江充,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闻讯大怒,立马派兵讨伐太子,结果太子兵败被杀,皇后上吊自缢,自己的皇孙也赔进去了三个,使得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肃杀景象之下。
    人们都说疏不间亲,又云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神经错乱的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也的确算是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看来一个帝王统治时间过于长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很难说是值得幸运的事情。
    二、晋武帝立白痴当太子
    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孙皓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一口气解决了一万多名青年女子在后宫就业的问题。在皇帝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之中,争相奢侈——你用蜡烛当柴禾,我就用蜂蜜刷锅(这锅刷的,还不如不刷呢);你香料涂墙,我就用赤石脂涂墙(看来我们现在家居装修业落后人家1700年啊),一个比一个能拉动内需。晋武帝坐着羊车广施恩泽几年后,觉得应该选继承人了,于是大笔一挥,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做的够荒唐,因为连大臣们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如假包换的智障青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呢。于是群臣上书劝谏的不少,更有一个大臣借着酒劲上殿,哭爹喊娘的指着皇帝宝座连说可惜。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头头是道,大放宽心,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是典型的作弊,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著名白痴皇帝就这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五胡乱华”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
    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可是自己的孩子是先天痴呆却看不出来的,唯有晋武帝一人,不知道晋武帝本人脑子是不是也有问题呢,这只能等待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证来回答了。
    三、或许不是人的刘宋前废帝刘子业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对古人进行人身攻击,我毕竟没说他不是人,
    “或许”这两个字的加盟至少可以保证他有50%的可能性是人,当然,这要建立在各位听完他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还这样认为的基础上。
    刘子业即位只有十六岁,但登基当天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他在老爹的灵柩前接受传国玉玺时,表现的非常镇定,不但毫无悲凄之色,简直差一点就要眉开眼笑了,一个连父亲死了都无动于衷甚至兴高采烈的人,你说能不让人害怕吗。刘子业即位后,果然名不虚传,短短一年时间,在两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一是**,二是嗜杀。
    先说**吧。不能嫌人家小,懂得事情还真不少,为了交流经验,刘子业首先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王妃、公主等,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进行**,轮流奸淫。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其中稍有不从者,立即打杀,毫不手软。这个游戏渐渐玩腻了,刘子业又决定投身于生物学,主攻基因杂交专业,他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洋洋自得的观察并不辞辛劳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实在让人感动和不寒而栗。看完了别人的表演,该轮到自己享受了,他找第一个对象便是山阴公主。山阴公主是刘子业的亲姐姐,已有丈夫,刘子业丝毫不在乎那束缚人性的万恶封建礼教,一个纸条把姐姐召入宫中,公然同宿,接着赐给山阴公主30个英俊男子,大家一起开心。刘子业的第二个对象是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的亲姑母,因为生得千娇百媚,刘子业借故召入宫后占为己有,并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嫔,改姓谢,人称谢娘娘。至于他的后宫,照例有万余名宫女充实着,实在是着实令后世敬仰一番。
    再说嗜杀吧。人家有的皇帝把人才当宝贝来看,刘子业却觉得有能耐的大臣不杀似乎就对不住祖宗的基业,于是大臣之中如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名臣宿将,或杀或鸩,一天死一个,两天亡一双,令朝臣惶惶不可终日。不但朝臣该杀,他觉得自己的叔伯大爷什么的更要杀,王公子弟动辄获咎,被戕杀者极多,他还将各镇藩王即他的叔叔们全部招回,赐号曰:猪王、杀王、贼王、驴王等,关在猪栏里,让他们**站在一个食槽前,用嘴去舔一些剩菜汤,当猪养着,准备随时处死。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欲死,派宫女去叫刘子业,刘子业一口拒绝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气的王太后怒不可遏:“取刀剖我腹,看看为何生这样的儿子。
    刘子业在位不够一年变被政变杀死,他的淫暴荒唐却已是罄竹难书,环顾整个中国历史,像他这样不掺杂质,一心一意,登峰造极式的昏庸暴虐找不出第二人来,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进化完全的人。
    四、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五好家庭”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萧梁的建立者,在我的心目中,他一直是一个慈眉善目老爷爷的形象。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活了86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第二、他崇尚佛道,天天吃素,肯定不是满脸横肉,而应该是慈爱无比的样子;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皇室家族的族长,他对皇室成员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以至到了不讲亲疏,不讲理由、不讲原则的“三不讲”式的地步。
    梁武帝是建立和谐皇族社会的提倡者和身体力行者,在他的理念中,那是只有落后的皇帝,没有落后的皇族。有一年,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率军攻魏,但是因为指挥不力,临阵怯敌,打了可耻的败仗,但他回朝后,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奇迹般的升了官,更令人叫绝的是,以后萧宏数次想谋害梁武帝,但梁武帝都宽恕了他,在中国历史上,这绝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后来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因为当不上太子(他曾经过继给当时无子的梁武帝),赌气投降了北魏,不久因北魏不重视(一个只会吃喝睡觉的人也只有梁武帝拿他当宝贝),又厚着脸皮逃归南朝,梁武帝哭哭啼啼的教训了他一顿,照旧信任。普通六年,梁武帝次子萧综在北魏来攻时投降,作了梁奸,导致重镇徐州失陷,兵士死伤惨重,但梁武帝照旧封萧综的儿子萧直为侯爵(感情是萧综是没回来,回来肯定还是没事,呵呵)。
    梁武帝苦心维持着皇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以为实行这样的骨肉恩爱,就能避免自相残杀。然而正好和他的初衷相反,这群被惯坏了的皇族已经把老皇帝当成了没牙的老虎。终于,候景之乱时,前面提到过的萧正德和候景互相勾结,让叛军长驱直入,最后活活的把86高龄的梁武帝饿死在健康台城文德殿。
    梁武帝萧衍善待皇族没有错,错的是只赏不罚,而皇族一旦失去的制约,便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与之抗衡了,梁武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他的溺爱纵容政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五、享受才是我的第一生命——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荒淫**的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
    陈后主并不想学前辈刘子业那么**裸的**,在他看来,那样的生活太没情调了。满腹经纶的他喜欢开盛大的宴会,一开始先上他一千个美女载歌载舞烘托一下气氛,然后他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抱过来的)缓缓坐上主位,当然,为了体现自己的诗词功底,宰相江总、尚书孔范这样的文学老年是一定要陪坐的。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的飞出,然后交给那一千个美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紧。
    陈后主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却不想怎的就得罪了帝国主义的隋朝,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陈后主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我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多管闲事,于是置之不理。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陈后主得知后哈哈大笑,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唯物史观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陈后主做人能沉着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所以陈朝如果不亡,那就实在是没天理了。两个月后,隋军攻入健康,陈后主终于做了阶下之囚。
    后来我每每读到这段陈亡的历史,都觉得头大如斗,匪夷所思,因为凭借自己的智力,实在是想不明白陈后主究竟拥有什么样智慧,在隋军大兵压境下依然泰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你说他是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吧,他还不把隋军放在眼里;说他是决心一战吧,他却对国内防务置之不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成语,终于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原来陈叔宝所作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六、富人之间的无聊争斗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所以社会的财富总量是比较少的,遇到天灾**,普通老百姓甚至连基本的生计都要面临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富人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一个人的富裕,可能会导致十个人的贫穷,所以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总是把节俭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即使不是,也很少有皇帝公然鼓励大家奢侈浪费。但是很少并不等于没有,西晋武帝和北魏孝明帝这两个时期便是著名的两个例外。
    西晋武帝时石崇和王恺两个活宝的斗富可谓尽人皆知,按照现在的观点,尽管他们都为晋朝GDP的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却远远的补偿不了所起到的负面影响。因为古代的物质条件根本就承受不起这种诸如你用紫纱作成40里的出行屏障,我就用锦缎做成50里屏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俩修高速路呢)般的折腾,而西晋王朝的灭亡和这种富人间的互相攀比斗富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记得有人说过,因为人的生命过于短暂,所以有些错误便会再犯。到了北魏孝明帝期间,历史上演了轮回,发生了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斗富事件,据说元琛对另一宗室章武王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可怜的元融见了元琛和元雍富可敌国的财产,在又羡又妒之下竟然生了病导致三天没下床,而元融自己家的财物其实也不少,只是自己不满足而已。而最能体现这帮贵族丑态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孝明帝老妈胡太后把他们带到朝廷绢库门前,开玩笑的说,你们愿意拿多少就尽管拿。于是大家无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锐意进取,其中元融和大官僚李崇拿的实在太多,没考虑到自己酒囊饭袋般的身躯根本承受不起,结果一个跌伤了脚,一个扭伤了腰,这下赔大了,估计拿出去的绢还不够给自己看病的呢。
    骄奢淫逸的富人们互相之间一旦开始那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斗富,往往也就预示着所处的朝代马上就要垮台了:石崇和王恺斗富后,西晋短短二十余年后而亡;而元雍和元琛的攀比,则在十几年后葬送了北魏近一百五十年的基业。而在国破家亡后,那些财富只不过又成了别人的战利品罢了,看来我们的富人们到头来只是后来者的高级敛财管家而已,真是可悲可叹可笑。
    七、怎一个“炀”字了得——隋炀帝杨广
    杨广曾经是个风华正茂、根正苗红的有为青年,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他就被授予元帅军衔,统领51万大军去南朝捉拿据说是犯了反人类罪的陈后主。虽然实际上杨广的具体工作仅仅是在隋军占领健康后去陈朝宫殿参观游览缅怀留念一番,但这平陈的大功可是不容抹煞的。后来杨广就留在江南工作学习了几年,也算是为江南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假如杨广就怎么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那么对自己对国家显然都是一个烧十八辈高香都求之不得的选择。然而生于帝王家而又精明强干、诡于伎俩的他,是否愿意坐看以后他大哥杨勇即位而自己只能当一个任人宰割的亲王呢,毫无疑问这是绝不可能的,于是杨广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施展了他那精湛的演技。他知道隋文帝对杨勇生活奢华很不满意,于是自己就装出一副三月不知肉味的节俭嘴脸;他知道独孤皇后奇妒,很不喜欢皇帝包二妃,于是就和自己元配萧氏在人前装出一副海誓山盟的肉麻模样;他还在独孤皇后面前装成非常孝顺的样子,每次拜见要离开的时候,表现的像是要生死离别般的泪流满面。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公元600年,被杨广蒙蔽的隋文帝下令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四年后,已经成为杨广即位绊脚石的隋文帝也在病中被杨广一刀结果了性命,杨广随后顺利登极,于是隋朝的灾难开始了。
    穷凶极恶的杨广即位后,立即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准备多快好费的建设封建主义的新隋朝。一时间隋朝上下成了巨大的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景象。隋炀帝主持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洛阳西南规模宏大的显仁宫(所用的木料在江西砍伐,一根大木料需要两千人搬运);洛阳西郊方圆200多里的皇家花园(里面有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莱、方丈、谶州三仙山,山还上面建有亭台楼阁);开凿五千里京航大运河;开通连接洛阳到长安的壤沟;筑长城千余里;修驰道几千里;修建大兴城等等。这些还不算什么,隋炀帝觉得大好河山不看可惜,所以热衷公费旅游:一会东巡扬州,一会西访青海,还三次发兵去讨伐看不顺眼的高丽,结果遭到惨败,导致士兵死伤无数。
    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在他统治的十多年间,前后服劳役、兵役的超过一千万人,而当时全国的人口仅为四千六百多万,结果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所剩无几,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反隋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大厦将倾。公元618年,已经走头无路,众叛亲离的隋炀帝被部下绞死,繁盛一时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谥法上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当年杨广在阶下囚陈后主病亡后,一本正经的把他谥为陈炀帝,万没想到的是,他自已死后被唐高祖李渊也毫不留情的追谥为隋炀帝。精明的隋炀帝为什么就不吸取近在眼前的教训而重蹈覆辙呢,历史光芒下照耀的人物总是让人无法揣测。
    八、无礼绝义,寡廉鲜耻——皇家贵妇裙下的面首们
    简单的说,面首就是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面指脸蛋,首指头发,看来古代女性的审美观和现代没有根本区别,她们也喜欢脸蛋出众,头发茂密的男性。面首这个词的起源来自于大名鼎鼎的刘子业,他为了照顾到姐姐山阴公主的生理需要,按照每月一天一岗的基本原则,一次性赐给她三十个英俊少年供其享用,并创造性的发明了面首这个称谓。(现在居然被人**裸的称为什么鸭啊,男妓啊,真是人心不古,你看人家皇帝起的名字多有水平)从此人们便把这些每夜奋斗在繁殖第一线的男性员工称为面首。
    不过面首这个职业也是有行业准入门坎的。想从事这行,首先要相貌英俊,然后技术要全面,当然体力更要绝伦,最后还需要心胸广阔,对于那些街头巷议,应做到充耳不闻,要坚信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的道理。具备了以上几点后,再适时的加以机缘巧合,便能一展雄风,走上“名首”的辉煌道路,实践美丽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绝对真理。
    不过因为以上条件的限制,历史上的名首并不是很多,非要举例说明一下呢,我想第一个当属秦始皇他妈赵姬的面首嫪毐,这个人的出名之处不在于想发动政变,而是当街做了自己私处的广告——它能力举车轮!当然古人的风采我们是难以企及了,也只能发贴缅怀一番。另外北魏朝的胡太后手下也有几个超级名首,不过没什么特别之处,咱们就一笔代过不再为他们作宣传了。历史上最出名的面首当数大名鼎鼎女皇武则天辖下的薛怀义、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从这看出一定要跟个好领导的重要性,出名容易啊)。据说两张比嫪毐高明,你在大街上表演多没档次啊,俺们弟兄直接在朝堂上拿出来一较短长,无论从轰动性还是观众素质上都更胜一筹;而薛怀义也不是吃素的,争起宠来又是杀人又是放火,最后气的武则天一刀把他卡查了事。由此看来面首也是个高危险的行业,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雇主杀人灭口。
    面首的存在,说到底是权力财富下的必然产物,是封建极权社会下的人性扭曲的写照。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很多人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自己却成了行尸走肉,到最后也不免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一个连自己都不关心和爱护的人,你又能期望他会得到什么样的结局呢。希望历史上面首的这一幕幕的黑色喜剧,永远不要在今天的社会上重演!
    九、中宗李显的窝囊生活
    唐中宗李显身世的确非常显贵,自己本身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亲也是皇帝,这样的梦幻家庭组合在历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拥有专利权的。按照常理推测的话,李显那肯定是个四方来朝、八面威风、十分庄严的一个帝王,不过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身世显赫的李显一生都表现的平平庸庸,唯唯诺诺,甚至可以说是窝窝囊囊。其实他这种个性的养成,和他母亲武则天的严厉教育是分不开的。
    武则天教育儿子们的方式那绝对是独步中外、震烁古今,岂能是现在我们那些崇尚棍棒教育的家长们所能比拟的。现在家长们信奉棒下出孝子,看不惯孩子的行为便乱凑一顿出气;人家武则天信奉的是刀下出孝子,看不惯儿子的举止便乱砍一顿出气,李显的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就是这么死的,你说在这样的教育下,李显能不老老实实的做人吗。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李显在其灵柩前登上皇帝宝座。即位后的中宗觉得现在应该到了体现自己皇帝威严的时候了,于是脾气一天天见长。有一天,中宗想让讨老婆韦皇后的欢心,于是准备提拔自己的老泰山韦玄贞当宰相。诏书发出去后,另一个宰相裴炎却坚决的不予执行,固执对中宗说韦玄贞没有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所以暂时不能晋升。中宗一听,便气不打一处来,赌气对顽固的裴炎说道:“我让他当宰相怎么了,我一高兴就是把江山让给他又能怎么着!”
    裴炎听了面无人色,吓的赶紧把这句话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一听,心想这还了得,你就是让也得让给你妈呀。于是她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召集警卫部队戒严,并把所有大臣叫到乾元殿,当众宣布了废黜中宗的命令。李显委屈的质问母亲:‘我犯了什么罪?‘武则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是小罪吗?‘可怜李显当了两个月皇帝,大臣都还没认全(不过对裴炎肯定印象最深),就被贬为庐陵王到房州喝茶去了。
    李显被废后,联想到两个哥哥的惨死和自己不幸的遭遇,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可怕,于是日夜忧惧,成天哭哭啼啼。而韦皇后的意志力却比较坚强,经常大声斥责李显没有出息,训斥完了,又温言劝解,给他分析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李显对她是又感激又害怕,在母亲和妻子的双重压力下,他终于在漫长的放逐岁月里完成了自己性格最后的塑造。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逼迫她重新迎回了李显,李显在十八年后,终于奇迹般的又一次登上了皇帝宝座,而韦皇后凭借对李显的控制理所当然的掌握了朝廷大权。掌权的韦皇后生活放荡,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搭成奸,败坏朝政。宰相张柬之知道情况后,便秘密觐见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但窝囊的中宗不但不听,反而将事情全盘告诉了武三思,从而导致了张柬之的被杀。更难以置信的是,中宗对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奸情不但毫不介意,而且还持放纵态度: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骂俏的玩赌博游戏时,他就坐在一边观看,还帮他们数钱!
    提前过上共产共妻生活的中宗,窝囊的可真是前无古人,难有来者。
    后来韦皇后一心想学武则天君临天下,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想当皇太女,母女俩一合计,干脆在公元710年6月的一天,给中宗送了一个有毒但美味的馅饼,中宗傻乎乎的吃完后,当天便毒发身亡,窝囊的死在了自己老婆和女儿的阴谋之下。
    李显一生是及其悲惨可怜的,先是有一个五千年来不世出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妻子,更有一个把自己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看来在封建社会的宫廷斗争中,是毫无亲情可言的。不知道李显在毒发痛苦倒地时心里做如何感想,也许结束这种生不如死的羞愤生活,才恰恰是他最大的心愿吧!
    十、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唐朝皇帝的求仙情结
    自从中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率先作出科幻探索以来,不少历朝历代帝王便把这项事业列入了朝廷的科技攻关计划,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唐朝自然也不例外,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五位皇帝为了研究长生不老的伟大事业,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听上去还是蛮矛盾的)。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身体强健。在盛年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从善如流,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和贤惠的长孙皇后日子过的也是有滋有味。这时候的他,对求仙问道并不是很热衷,甚至是比较反感,还曾经嘲笑过秦皇汉武晚年追求长生不老的伪科学行为。但是到了他统治后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李世民也渐渐的迷上了炼丹延命之术,特别是贞观十九年时他亲征高句丽的时候不幸受了箭伤,导致自己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大吃特吃起道教丹药来,希望借此延长寿命。结果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在艰难的吃完最后一粒由水银、硫磺、砒霜等物质炼成的长生药后,终因慢性中毒不治身亡,享年仅仅50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世民后世子孙在他牺牲精神的感召下,一个个前仆后继,为炼丹长生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唐宪宗晚年因服丹药致使脾气喜怒无常,左右侍侯的人动辄得咎,于是被心怀怨恨的宦官杀死;唐穆宗、唐武宗都在30几岁的年龄因服药导致元气大耗而亡;号称“小太宗”的晚唐最后一位英名君主唐宣宗也吃药吃的背上烂了一个大洞而死,至此唐朝的灭亡时间也成了一个纯粹的算术问题。
    在古代,人们认为金、水银等重金属不易腐烂变质,假如人体吸收了它们的精华,那肯定可以永垂不朽(没错,可那不就成了机器人了?汗);而权位愈高,**愈大的人,就越想长生不老。于是唐朝的皇帝们怀着美好的个人愿望,不惜以身涉险,大量吞服未经临床试验的药物,并最终个个因重金属中毒而英年早逝。在唐朝服药死亡的五个皇帝中,除了唐穆宗是个昏君外,其他的几个都是英明有为的杰出帝王,但是最终他们都未能战胜自己的权力欲,在追求永生的过程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几粒小小的丹药,实际上起到了加速唐朝的腐朽和灭亡的作用。而几位短命的唐朝皇帝们服丹药去世起到的唯一好处,就是唐朝以后的统治者们再也不吃这种沉甸甸的金属化合物了。
    PS:在这件事情上倒是体弱多病的唐高宗李治最明白,当有人敬献丹药时,他不屑的说:“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高宗实不昏懦也。
    十一、骑在主人头上的家奴——晚唐得意的宦官们
    宦官虽然身体残缺不全,但是能量却不容忽视,尤其是晚唐的宦官们,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达到
    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就在唐朝准备从安史之乱的巨大打击中浴火重生的时候,宦官们也不甘寂寞的像是在炼丹炉里修炼成精的老妖怪一样,一个一个的跳将出来,扭着自己肥大身躯,在唐代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丑恶的活剧。
    安史之乱后第一个上台致开幕词的大宦官是李辅国,他因为拥立玄宗的儿子肃宗有功,逐渐的取得了皇帝的信任。正是这个李辅国说动肃宗,让已经失去杨贵妃的太上皇唐玄宗从城东地价最高的兴庆宫搬到了远离街市的甘露宫,遭遇到野蛮拆迁的太上皇从此过上了凄凉孤独的晚年生活。公元762年,肃宗驾崩后,李辅国又拥立太子代宗李豫即位,再一次成为从龙之臣,连代宗也尊称其‘尚父‘。而他本人个人野心也膨胀到了极点,对代宗说:“皇上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这句话够狠,看来以后代宗的工作范围也就仅仅限于管理自己的后宫了。不过代宗自然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对李辅国采取了国家恐怖主义的对付手段: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派出大内高手把正在做美梦的李辅国大卸三块
    ,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代宗以后又相继设计诛杀了专权蛮横的程元振和鱼朝恩,暂时打击了宦官的嚣张气焰(不知道唐肃宗是不是专门为宦官开办了黄埔军校,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等大宦官显然是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代宗、德宗之后,宦官的权势又一次死灰复燃,并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到了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顺宗皇帝刚即位几个月,就因改革而在宦官的“照顾下”退位“荣升”为太上皇;宪宗曾经不屑一顾的说过,宦官不过是家奴而已,不过这位皇帝最后还是被自己瞧不起的家奴杀死,而即位的穆宗竟然迫于宦官压力而不敢追究;文宗时,为了剪除势力膨胀的宦官,和官员们编出了天降甘露的谎言,准备在宦官们参观甘露时把他们一网打尽,不过最终因选择的演员演技太差,被大宦官仇士良看出了破绽,反而酿成了甘露事变,不但大量官员被杀,连自己都让宦官判处了有期徒刑幽禁起来。从此宦官专政达到了顶峰,“政事咸决于北司(宦官机构),南衙(政府办公地点)行文书而已”。而唐朝也在宦官专政中逐渐的走向了灭亡。
    晚唐宦官之所以掌权,和他们能掌握禁军有莫大关系,因为皇帝在安史之乱后不再信任武将,于是启用自己的家奴——宦官来掌握军队,以为这样就能万无一失,高枕无忧。可是唐朝皇帝们显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掌握了军队而又身残志坚的宦官,还能称为家奴吗?
    十二、集全国之力,出精品大戏——记宋真宗的导演生涯
    从前有座山,山下有座庙,庙里一个皇帝,呼呼睡大觉。公元1008年10月末的一天,宋真宗在泰山脚下的岱庙行宫醒来后,顾不得刷牙刮胡,马上召集左右投入到庄重严肃封禅泰山的旷世大典中。真宗首先在泰山顶完成了祭天仪式,然后又在社首山举行了祭地典礼,整整忙活了三天后,终于圆满的结束了这场政治表演,乘坐专轿足不着地的于11月回到了首都开封。
    签了澶渊之盟这个赔款协议的宋真宗赵恒,竟然兴致勃勃的去封禅泰山,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不过真宗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原来这一年的2月12日,赵恒召集文武百官,亲自宣布了一个比给宋朝公务员加薪还要令人振奋人心的喜讯:皇帝梦见一位神人,神人指点说上天会在左承天门降天书,以嘉奖治国有方的真宗。群臣听了后马上面红耳赤,激动不已,于是赶紧簇拥着赵恒步行到左承天门,火眼金睛的真宗果然发现城门南面的鸱尾上挂着一条黄帛。当太监把黄帛也就是天书取下后,随行的首席宰相王旦立即必恭必敬的跪进,真宗也是恭敬的拜而受之,随后手捧天书趋往正殿。进了殿门,赵恒小心翼翼的把天书放到桌上,展开一看,原来上写二十一个大字: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正当大臣们惊叹原来天书也是能看懂的时候,真宗又早已把它用帛裹住后郑重放入到金匣子里。当天傍晚,皇帝赐宴款待在崇政殿致贺的群臣,同时派人祭告祖宗天地,并大赦天下。同时,为了阐述天书事件的重大意义,赵恒决定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并特许京城百姓放假五天,普天同庆。
    发现天书的消息传出后,北宋人民举国欢腾,为了表达全国臣民爱戴之情,宰相王旦率文武官员、部队官兵、政协委员、地方名流、少数民族代表、僧俗各界群众等二万四千多人,连续五次上书,泣血请求举行封禅泰山的大典。而英明的真宗顾及宋朝开国不久,暂时还处于封建主义的初级阶段,似乎不应该这样大肆铺张的搞庆典。于是群臣在赞扬了赵恒心系群众的伟大胸怀后,为了让忧国忧民的皇帝了解朝廷国库的充实,特意将历年收支数据和封禅开支由丁谓造表呈进。皇帝在嘉奖了丁谓后,终于同意封禅,于是上演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说来也奇怪,自从真宗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后,各种原来百年不遇的祥瑞都纷纷响应皇帝的号召,应年号而生。元年六月初六,副宰相王钦若从泰安报告:泰山涌出醴泉,苍龙降临锡山(怎么看像是要发生地震啊);不久,第二批天书又降临到泰山的一棵树上,随风飘展(天书就是天书,在没被人发现的时候是不会刮到阴沟里去的);封禅期间,王钦若等献芝草三万八千多株(不知道是怎么数过来的);祥符二年,汀州人王捷上书说遇见赵家始祖,并赐给他一把小剑(赵始祖也怪,不赐给赵恒,赐给别人干吗啊,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认错人了);三年十二月,陕州报告说境内的黄河变清(古代环保技术的确很先进);五年十月,真宗又梦见了祖先(都老年痴呆了还到处跑干吗啊);六年元旦,司天监报告出现了“五星连珠”这一罕见的天象(咱们前一段时间也遇到过);七年,丁谓从亳州献芝草九万五千株(大概是整个亳州都快寸草不生了)。凡此祥瑞种种,不一而足,整个北宋真是遍地异像,不似人间。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后,把这个赔款协议引为奇耻大辱。为了挽回自己的圣明形象,他在奸臣王钦若的鼓动下,买通了宰相王旦等一些高级官员,一手导演了这场长达十四年的祥瑞闹剧,导致全国上下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可笑的宋真宗竟然借祥瑞遍生来满足自己是一代英主的幻想,真是旷代奇人,做秀高手,让人无话可说。公元1022年,在人们歌功颂德的狂热中,真宗在镇服四夷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后,平静的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病逝于开封,享年五十五岁。半年后,重要的祥瑞道具——天书,遵照真宗的遗嘱作为殉葬品与他的遗体一起下葬在永定陵,天书闹剧在北宋画上了一个句号,但真宗和他导演的魔幻大片,在后世依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顽强的存在着,仍然在历朝历代的愚民政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S:一代名相王旦死时给儿子留下遗嘱:“我没有其他过错,只有不劝阻天书这件事,是赎不了的罪。死后要剃掉头发,穿上黑衣服下葬。”这位能力、品行可以说是完美的老人最后因为这件事情郁郁而终。
    十三、演而优则仕——后唐庄宗李存勖用人心得
    公元907年,黄巢的叛将朱温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叛变了为之效力的唐朝,率领军队冲进长安废黜了唐哀帝,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梁,从而结束了唐高祖李渊近三百年来四时享受冷猪肉的历史。以朱温建立后梁为开端,中国由此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后梁建立的时候,北方还有幽州市长的刘仁恭和河东晋王李克用两个较大的割据势力,其中晋王李克用更是朱温的生死老冤家。李克用本是沙陀贵族,后来因在平定黄巢之乱时立有大功而被唐廷加封为河东节度使,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这也引起了吃醋大王朱温的嫉恨。公元884年,李克用大败起义军后胜利回师,途径汴梁时,只见朱温亲自带鸡赶鸭放羊牵牛,手舞足蹈的来到李克用下榻的上源大酒店为他设宴洗尘。李克用大为感动,于是俩人酒酣耳热、称兄道弟的喝了个不亦乐乎,直到深夜才与朱温惜惜离别。朱温出来后,嘿嘿冷笑几声,马上召集埋伏在附近的部队把上源大酒店团团围住,然后四面纵火,万箭齐发,准备一举除掉自己日后的心腹大患。正当朱温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间风起云涌,雷声隆隆,刚才还皓月当空的天气,竟然下起了特大暴雨,把熊熊烈焰一会就浇成了星星之火。酒店里梦见自己在烤火时掉河里的李克用在将领和亲兵的保护下仓皇逃出,侥幸保住了性命,于是李克用便和朱温结下了解不开的深仇大恨。
    907年,李克用在得知朱温改朝换代的消息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讨伐良机,于是和契丹国主阿保机桃园两结义,约为兄弟,准备一起进兵。哪知道阿保机日后了解到朱温势力强大,大呼上当,马上撕悔了和李克用定下的兄弟之盟,转而向朱温伸出了友谊之手。李克用得知这个消息后,连气带累,竟至一病不起。公元908年,弥留之际的李克用把他的儿子李存勖招至床前,交代后事。他对李存勖说:“我一生有三件事情引以为恨,一是朱温害我之仇未报;二是契丹违约之耻未雪,三是幽州之地未取,你将来一定要达成我的心愿。李克用言毕而殁,享年53岁。
    李存勖即晋王位后,积极整军备战,处处以李克用的“三个遗愿”重要思想为指导,慢慢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沙陀部队,在兵精粮足,条件成熟之后,开始出兵替父报仇。公元911年,李存勖击败了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致使朱温连气带怕下一命呜呼;接着,李存勖攻破幽州,活捉了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九年后,他又大败契丹军队,将不可一世的阿保机赶回没有暖气的北方老家过冬去了。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李存勖于公元923年终于攻灭后梁,一统北方,当年四月,在魏州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可惜李存勖是个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称帝后,他认为大功告成,于是不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开始迷上了看戏,还经常油头粉面的亲自登台表演,并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天,李存勖自我感觉良好的在戏台上吊嗓子,连喊两声“李天下”,还没被自己的优美嗓音陶醉完,就被一个伶人(演员)上去扇了他个耳光。莫名其妙的李存勖问伶人为什么打他,伶人大义凛然的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那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大为感动,觉得还是伶人真心为他着想,那些个文臣武将什么时候说过那么高水平的话啊。伶人从此受到皇帝宠幸,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宫中(不知道包括不包括后宫)和皇帝称兄道弟,而且还能肆意侮辱戏弄大臣,弄得是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李存勖还把伶人当作特务,让他们借全国巡回演出之际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当官职有了空缺时,他也经常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补缺。在李存勖的纵容下,有一次伶人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军队上下怨声四起、离心离德。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三月,李嗣源在满怀怨恨将士们的拥戴下,宣布自立为帝,进兵洛阳。李存勖这时候才想起军队的重要性,连忙率军进攻李嗣源,结果走在路上,经常老婆被抢的士兵们就逃走了一半,李存勖知道形势危急,便回到洛阳准备据城固守。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时候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看出皇帝已穷途末路,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趁他吃早饭时发动政变,把爱演戏的李存勖活活烧死在宫中,“李天下”就这样丧命在惊心动魄的特技效果中。不久,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来从废墟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谥为庄宗。
    文学大家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后唐庄宗的用人之道,虽然独树一帜,实为不可理喻,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十四、老爹多了路好走——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创业之道
    后唐庄宗李存勖惨死后,李嗣源(他是李克用的养子)泣诉于庄宗灵柩前,三让群臣而即皇帝位,这就是后唐明宗。明宗是个比较开明节俭的皇帝,他即位后,在力所能及的领域做了些有限的改革,统治期间社会治安秩序基本良好,群死群伤事件明显减少,人民生活初步达到温饱水平。但是明宗以六旬高龄即位,精力实在有限,再加上他出身贫苦,未能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所以受学识所限而拿不出系统的治国方略,终明宗之世,国家只能维持在一个“天下粗安”的光景下。明宗在其晚年,越来越对自己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有一次在祭祀活动中,他仰天长叹道:“某本胡人,因天下扰乱,权居此位,未足安民,愿天早生圣人,让某卸下重担,乃是四海之福。”(也许是明宗的祈祷发生了作用,这一年,后唐禁军将领赵弘殷生了个大胖小子,赵弘殷高兴的把哇哇直哭的儿子取名为——赵匡胤)
    公元933年,68岁的李嗣源逝世。过了不久,他的养子李从珂杀掉其亲子李从厚,自立为帝。这下可就引起了李嗣源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不满。石敬瑭心想,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也整天叫明宗爹啊爹的不离口,所以就算即位的话,那也轮不到那个本来姓王的李从珂啊,于是他便暗暗做好了武装起义的准备。而这边李从珂也知道他这个皇帝位子的确是有点来路不正,心里发虚,于是为了讨好部下,把自己老婆的嫁妆都拿去给军队发奖金了。在这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双方的战略准备期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公元935年,迫不及待的石敬瑭首先发难,在晋阳起兵叛乱,不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军队在开战后竟然连战连败,根本打不过得到皇后嫁妆福利而士气高昂的后唐部队。几个月下来,后唐军直逼晋阳,石敬瑭处境岌岌可危。
    正当石敬瑭在晋阳急得团团乱转的时候,一个手下参谋向他献计,让他请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派兵相救。石敬瑭听了破愁为笑,马上让人写了封鸡毛信向契丹求救。为了打动耶律德光,石敬瑭在信中表示要认德光为干爹,同时割让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耶律德光接到信后,马上召集群臣开会。会上皇帝慷慨陈词:不救援自己的孝顺儿子实为罔顾亲情,不接收肥沃的燕云十六州实为罔顾孝心,我契丹血性男儿怎会做出见死不救,见礼不收这样的事情来!于是会后契丹君臣一致通过了关于救援晋阳灾区的紧急决议,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铁骑从雁门入关,把措手不及的后唐军队打的丢盔弃甲,损失惨重。
    耶律德光率军大摇大摆的进入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拉着德光的手一个劲不停的叫爹。耶律德光慈祥的看着这位比自己大十岁的儿子,以无比关怀的语气对他说:“你老爹我奔波了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没白跑一趟。我看你外貌和气度不凡,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听了喜出望外,假惺惺推辞了一番后,也就不再谦让。于是耶律德光正式宣布立石敬瑭为皇帝(试用期一年),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把燕云十六州打包发送给了了契丹。
    得到慈父支持的石敬瑭肝胆俱壮,为了早日转正,他在部队修整了一段时间后,便会合契丹兵南下攻打洛阳。没有了爹的孤儿李从珂抵挡不住,连打了几个败仗,变得意志消沉起来,成天借酒浇愁。公元937年,石敬瑭的兵还没进洛阳,李从珂便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石敬瑭的丈母娘曹太后投在火里自杀了。石敬瑭攻下洛阳后,终于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改国号叫晋,建都开封。
    如愿以偿当了皇帝的石敬瑭对耶律德光自然是感恩戴德,他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逢年过节,孝敬无数,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气度不凡的石敬瑭毫不在乎。公元943年,石敬瑭病死,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石重贵登上皇位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对契丹称孙不称臣,于是耶律德光认为这是对他的不敬,干脆出兵打进开封,灭了后晋。
    石敬瑭成也老爹,败也老爹,他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勾结外族,割让大片领土,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尤其是他拱手把河北山西北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燕云十六州让给契丹,一方面促使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兴盛,另一当面导致了中原王朝藩篱尽失,军事上处于极端被动地位。割让燕云十六州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并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王夫之曾经这样评论石敬瑭:“德不可恃恃其功,功不可恃恃其权,权不可恃恃其力,俱无可恃,…….自谓为天子,惟契丹之虚声以恐喝臣民耳!
    PS:史载石敬瑭的亲爹名字叫——皋悷鸡[db:wangzhi]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月关作品集
一路彩虹锦衣夜行醉枕江山步步生莲回到明朝当王爷狼神大争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