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父亲进城》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1章 父亲离休(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父亲进城》 作者:石钟山

第21章 父亲离休(1)

  父亲在当满了四十七个年头的军人后,终于离休了。父亲离休之后,和那些所有离休的老军人一样,住进了环境优美的干休所。

  父亲从十五岁参军那天起,他就没想过有朝一日会离休,被送到一个整齐的院落里让人供养起来。父亲在十五岁那年参军后,他就一直预感到,迟早有一天,自己会战死在沙场上,死在战场上的军人才名正言顺。父亲打过无数次仗,先是和日本人打,又和国民党打,后来在朝鲜战场又和美国人打,一路拼杀过来的父亲,不仅没有战死于沙场,反而在战争中壮大了起来,后来竟当上了军区的副司令,这也是父亲从没想过的。没有献身于战争的父亲,终于老了,老了的父亲无可奈何地住进了干休所。

  父亲住进干休所那天,最高兴的还要数老尚、老王和老李,他们都是和父亲一起打打杀杀了大半辈子的人,他们在几年前先父亲一步住进了干休所。三个人在迎接父亲进干休所的那一刻,神情犹如失散了多年的孩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爹亲娘。

  老尚说:老石哇,离了好哇,以后咱们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老王说:这是迟早的事,咱们革命一生、也该歇歇了。

  老李说:可不是咋的,牛呀马呀的还要吃草拌料呢,何况人了。

  父亲听三个人说,自己一句话也不说。父亲不说话,三个人就不说。

  老尚又说:老石哇,别想不开,我们当初来这的时候,也是长吁短叹了一阵子,最后还是觉得挺好。

  老王也说: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离了有离的好处,在职有在职的好处,不管咋样,结局都是一样的。

  老李说:刀枪入库了,咱这辈子也该消停了。

  老尚在职时曾当过军区的参谋长,老王当过军区的政治部主任,老李是后勤部长,也就是说,他们在位时曾是司、政、后的三个要害部门的主要领导,那时父亲是军区的副司令,他们在父亲领导下工作。此时,父亲望着眼前昔日司、政、后的一把手们,心里有股说不清的滋味。父亲终于没好气地说:你们该干啥就干啥去吧。

  老尚、老王、老李就讪讪地走了。出了门的老尚说:操,这老石还不习惯哩。老王很含蓄地笑一笑道:会习惯的,人嘛!老李也说:想当初,哥们不也是这样么,过一阵子,啥都没啥了。三个人说说笑笑地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在该醒的时候就醒了。父亲在醒来的那一瞬间,正是部队营区吹起床号的那段时间,此刻,父亲却没有听到起床号,但他还是醒了。父亲用最快的速度穿衣戴帽,然后走出楼门,直到走出楼门父亲才清醒过来。出现在他面前的,已不是列队整齐的军人,而是一些极自由化的老头老太们,在那里散漫地遛弯儿,聊天,打哈欠,父亲对眼前的一切很不满意。

  接下来,父亲就开始跑步了,这么多年了,父亲似乎没有学会任何锻炼身体的招数,只学会了跑步这一项。从十五岁参军那一天起,他就学会了跑步,跑步撤退,跑步追赶敌人,跑步攻占阵地,总之,父亲这一生是跑过来的,每天他不跑出一身透汗他就不舒服,于是父亲就跑。

  在自由懒散的干休所里,父亲铿锵地跑步,招惹来许多人新奇的目光。

  老尚望着父亲跑步的身影就说:操,这老石,还是那德行。

  父亲跑了一辈子步,早就练出了一套标准姿势,握拳,甩臂,两眼目视前方,表情雄赳赳,身体气昂昂,父亲就这么雄赳赳气昂昂地跑下去。父亲的样子和干休所的氛围格格不入,相差十万八千里。

  正在练气功的老王、老李等人,见父亲这个样子,就收招换式,冲父亲喊:老石别跑了,老胳臂老腿的,折腾出毛病可不好。

  父亲听到了,对老王的话不理又不睬,仍一路跑下去。老李就说:咱别管,让他跑,看他能跑到啥时辰。

  父亲绕着干休所的花坛,没能跑到啥时辰,毕竟六十岁的人了,父亲跑了一气,终于停了下来。父亲吁吁地喘着,意犹未尽的样子。

  老尚、老王、老李等人就围过来,意思要嘘寒问暖一番,三个人觉得,自己毕竟是过来人了,又是父亲的下级,多年养成的习惯,使他们总要不失时机地关心一番自己的上级。他们面带微笑,样子有些嬉皮笑脸,这样显得亲切自然,他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老石呀,咱们都离了,就该享受生活了,人嘛,一辈子还想咋的。

  父亲面对着这些散淡的人们,不知为什么就有了火气,他指着围过来的一群人道:瞅你们的样,哪还有一点军人的样子,立正,都给我站好。

  老尚、老王、老李等人,在父亲的突然命令中,都下意识地站直了身子,几年的干休所生活已经让他们学会了散漫,在父亲面前,在父亲的一声命令中,散漫一下子就消失了,他们立正站在那里,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好半晌才回过神来,然后你望望我,我瞅瞅你,神情都有些不自然,老尚掩饰什么似的说:操,这老石,离休了,还整啥景。

  老王、老李等人也尴尴尬尬地笑一笑。他们在那天早晨预感到,日子将要有所变化了。

  不仅父亲一时不能适应最初离休后的日子,母亲也一时没能适应过来。早在父亲离休前,母亲就已经退休了,?母亲先是在军区文工团当演员,她自从和父亲结婚后,一口气生下了林、晶、海等三个子女,就过早地告别了她热爱的舞台,后来当上了文工团的团长,再后来就退休了。这时三个孩子已先后长大成人,工作结婚,另过日子去了。退休后的母亲,一心一意地服侍着父亲。

  父亲跑完步,满腹惆怅地走进家门时,母亲已做好了早饭。这个时间,正是昔日部队收操的时间,进门后的父亲开始洗漱,接下来父亲坐在桌前,便开始狼吞虎咽地吃饭,父亲吃饭历来很急很快,埋下头,专心致志地吃饭,饭桌上从来不多说一句废话,为了吃饭,父亲没少和母亲发生过矛盾。以前,父亲每次吃饭,母亲总在一旁唠叨:慢点,忙啥,又不是打仗。父亲不理,仍吃得飞快,时间长了,母亲的絮叨在父亲听来就有些讨厌了,他听不得自己吃饭时别人絮叨。想当年,行军打仗时,部队每次吃饭也和打仗差不多,上级一个命令,部队立马停止前进,然后埋锅造饭,吃饭是不讲究细嚼慢咽的,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冲锋号就会吹响,那时不等你吃多吃少,饭碗一扔就要向前冲锋。父亲在战争岁月中,学会狼吞虎咽速战速决的吃饭,滋味就不去管了,生点熟点没什么,能填饱肚子,有劲行军打仗就行。父亲在以后的岁月中,从来不讲究吃,他对吃惟一的标准就是填饱肚子。这一点,他和母亲成了一对很好的伙伴,母亲从来不会做饭,也就是说,她做了一辈子饭,把饭做好的标准就是把米做成饭,把生菜炒熟,父亲在这一点上,从不挑剔母亲。不管是什么,父亲总能把饭吃得狼吞虎咽,香甜无比。

  林、晶、海三个孩子在家时,没少为了自家饭菜的质量难以下咽而和母亲发生矛盾,这时,父亲总要站在母亲一边武断地说:挑啥挑,你们妈做的饭菜不错了,想吃好的,你们就下馆子去。母亲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立马变得理直气壮起来,然后理直气壮地说:你们打小就吃我的饭长这么大,有本事走出家门单过去。三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父母义正言词面前,只好忍气吞声地吃不愿吃的饭菜,吃得心不甘情不愿,终于吃得长硬了翅膀,工作、结婚,另过日子去了。

  在吃饭的问题上,弄得父亲挺窝火,弄得别人也挺难堪。不打仗了,日子过得太平起来,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天天好起来。部队和所有的地方单位一样,免不了有一些迎来送往、吃吃喝喝的事情,中国人都讲究个情义,在这你来我往吃吃喝喝中,情义就在加深加厚,有了情义还有啥说的。父亲一直当着领导,人情来往时,有许多场合需要父亲出面,以表示重视和尊重别人的情义。在外面吃饭,讲究个排场和气氛,方方面面的话都说了,然后再吃再喝,吃吃喝喝中才会有内容。父亲不习惯这种有内容的吃喝,每每都是,在话还没有说完、内容还没触及时,父亲已经吃完了。他是不习惯吃饭时说话的,吃饭就是吃饭,说话就是说话,再不喜欢把话说半句留半句,喝酒、吃菜,然后再说下半句话,父亲更不喜欢说一些没有内容的话,一句话一层意思,绕着弯地说,说累了,说乏了,话还没有说到点子上,父亲觉得那样很累,很不习惯,于是父亲速战速决后,站起来拍拍屁股,抹抹嘴说:你们吃,没啥,那我就走了。父亲每次这样很扫主客的兴,大家都挺尴尬,站直身,目送父亲走出去,表情都讪讪的。一来二去,大家也就了解了父亲,再有这种场合时,下级总要礼节性地让一让父亲,父亲就说:不就是吃饭么,我就不去了,还是回家吃得饱,吃得踏实。慢慢地,再有迎来送往吃吃喝喝这类事时,下级也就不让了,除非有些场合非父亲去不可,父亲去了也不吃饭,先说话,等吃饭了,父亲抬起屁股走人了。了解父亲的人都说:老石这个领导没啥,真的没啥,就那么个人。

  父亲热爱母亲做的饭菜,他和母亲磨合了这么多年,父亲吃饭时,母亲从来不和父亲说一句话,就是有天大的事也要等父亲吃完饭再说,这一点很合父亲的意。

  父亲吃完早饭,当他站起身的时候,他又习惯地朝写字台走去,写字台上放着那只已经磨得发亮的公文包。这只公文包跟随父亲几十年了,那还是在朝鲜战场上,父亲当师长时缴获的,他很喜欢这只牛皮公文包,便一直留到现在。吃完饭的父亲,又习惯地向那只公文包走去,昔日里,那只公文包被各类文件塞得满满的,那些文件都是等待父亲批阅的,文件里面都写着一些保密的大事情。此时那只公文包空空荡荡地等在那里。仿佛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在等待父亲去安慰。当父亲伸手摸到公文包时,父亲才醒悟过来,他不再需要去上班了,那一瞬间,父亲的心里空荡而又惘然,母亲看到了父亲这一情绪上的变化,她在心里叹息了一声。父亲心情复杂地踱到窗前,他头也不回地说:“把它收起来吧,以后别让我再看见。”母亲俏没声地把公文包从写字台上拿起来,走到另外一个房间。昔日的父亲,此时已经奔跑在上班的路上了。

  父亲当副司令时,住在家属院一幢二层小楼里,那里毗邻着有好几幢这样的小楼和小院,住着这个军区的最高首长。这里离办公区并不远,一条林荫南路,然后绕过一个花坛,再往前走几百米就是办公区了。

  别的首长去办公区上班时,总是要坐车的。各位首长在自家吃饭时,司机已将车悄然停在首长家楼下了,只要首长一走出家门,小车马上启动,由警卫员拉开车门,再由警卫员递上公文包,关好车门,小车便轻盈地驶出甬路,绕过花坛,直奔办公区,整个过程也就是三五分钟的时间。

  父亲从来不坐车,而是跑着去上班,这也成了军区大院的一景。父亲走出家门时,警卫员早就在楼下等候了,父亲把公文包往警卫员手上一递,便抬脚就跑,警卫员怀抱公文包随在后面,和父亲一直保持十米左右的距离。父亲先跑在甬路,绕过花坛后,开始冲刺,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父亲越跑越快,随在后面的警卫员也是越跑越快。这一奇妙的景象成了军区大院一处准时而又流动的风景。每当这时,父亲的样子不像去上班,而像是救火,或者别的什么。

  每当父亲达到办公楼前,才止住脚步,等随后就到的警卫员递上公文包,然后步履轻盈地向办公楼走去,父亲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此时,父亲站在干休所窗前,他心绪复杂地望着窗外。

  干休所里的一切都是安静的,这种安静令父亲觉得快要窒息了。在整个上午的时间里,父亲焦灼不安在屋里踱来踱去,副司令这一级别的将军离休后,有许多房间,父亲就在许多房间里转来转去,父亲转悠次数最多的还要数客厅,客厅的茶几上卧着一部电话,那部电话让父亲疑窦丛生,他拿起听筒,听着里面清晰的忙音,随后又把电话放下来,然后仇视地望着那部电话,电话就如处女一样,很害羞地和父亲对望着,不管父亲怎么仇视,它就是一声不吭。

  昔日的父亲是多么的忙碌呀,不管是在家还是办公室里,电话总是响个不停,那时父亲的办公室里有三部电话,家里也有三部电话,办公室宽大的写字台上三部电话一溜排开,它们响着不同的音乐铃声,召唤着父亲。父亲有时正接着电话,另外两部也响了起来,然后父亲就有些手忙脚乱的样子,他分别把电话拿起来,冲着话筒先大声地嚷:等一等呀,我一会儿就跟你说。打电话的人清楚地听见父亲忙碌的声音,就在电话那头笑。其实有许多事,本应该由父亲的秘书转接电话,然后汇报给父亲,再由父亲去处理,父亲却用不惯秘书,觉得秘书的角色有些多余,按父亲的话讲,那叫脱了裤子放屁,没那个必要。于是,不管大事小情都由父亲处理,父亲每天总是激情满怀、兴致高涨地冲电话里的人做着指示,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踏实,放心。那时,父亲是忙碌的,而忙碌中也让他体会到工作的乐越。

  没有乐趣的是父亲的秘书,父亲的秘书就坐在对面的另一间办公室里,别人都知道,一个秘书顶半个首长,按规矩,首长的所有大事小情都由秘书来安排,然后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或大或小,分先后汇报给父亲,有些小事则干脆就由秘书直接去处理。于是,秘书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在父亲这里,情形刚好相反,秘书坐在办公室里,时刻等待着父亲的召唤,而父亲一忙起来,似乎就把秘书这个人忘了。父亲喜欢这样,当年在战场上指挥打仗时,他也很少听汇报,一定要到阵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再排兵布阵,不管战场上突然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他都能准确及时地去处理。如果父亲不亲眼去看阵地,他就无法排兵布阵,像瞎子一样指挥打仗,那仗还有法打么?在战争岁月中养成的习惯,父亲又毫无保留地带到了和平生活中,于是军区流传一句口头禅:老石是最大的首长,也是最小的兵。意思是说,父亲可以定下军区最大的事,父亲同时也管最小的事,例如花坛该锄草了,哪个警卫站姿不标准啦等等,所以说,父亲有时又充当着班长的角色。

  父亲的秘书在父亲这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于是秘书就不心甘情愿再当父亲的秘书了。然后躲在办公室里,挖空心思地写调职报告,报告的中心思想就是:本人才疏学浅,干不了秘书这样重要的工作,请求换一个工作环境等等。然后秘书就把请调报告送给父亲,父亲看了请调报告就乐了,他一边乐一边说:小李哇,早该这样了,像你这么有才气的年轻人整天坐在这里闲着,简直是浪费人才。于是父亲大笔一挥写下“同意”二字。秘书便调走了。离开父亲的秘书,调到其他岗位去工作,都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父亲的秘书换得最勤,走马灯似的。父亲对这一切似乎从没有察觉,父亲一直认为秘书就是个写写字的角色,让谁干不是干哪。每当父亲要换新秘书时,下级总要严格挑选,专挑那些机敏灵活,讲原则,工作干练的年轻人给父亲当秘书,然后拿着物色的新秘书简历来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这时显得很不耐烦,大手一挥道:行,行,行,就是他。于是新秘书就来了。来了没多长时间就又走了,走的理由和前任的理由一样。

  知道父亲这一切之后,就没有人愿意给父亲当秘书了,所有当过秘书的人都知道秘书的好处,跟首长时间长了,会替许多人办许多好事,这都是人情呀,有了人情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从容自由多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给首长当秘书,离首长最近,日久生情,和首长一旦有了感情,就什么都好说了,有关出路级别等等,首长都会替你考虑到前面,离开首长时,总能弄许多好处到新岗位上去工作,到了新单位也没人敢小瞧,一提到是XX首长的前秘书,那就通天了,就是上级也会敬前秘书三分。所以说,给首长当秘书是一个让许多人眼热的差事。

  在父亲这里,情况却正好相反。还有重要的一点父亲到死也没有悟透,那就是培养“自己的人”。一个首长在位时,免不了有恩于许多人,这些人有首长一手栽培安置,在部队茁壮成长,等首长离休了,这些人也都纷纷长成了大树,人都是有感情的,即便首长离休了,这些人还挑着大梁,前任首长有什么事说一声,那些已成大树的部下,好意思不去办么?父亲一直不知道,也不明白这其中的许多道道,他觉得所有的下级部下都是一样的,他同等待人,有过就严惩,有功就奖。直到父亲离休,父亲还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人”,谁又不是“自己的人”。

  父亲在离休后,百无聊赖的期待着电话响,电话一响起来就是有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事去干,父亲才觉得日子充实。可电话就是不响,静静地卧在那里,和父亲对望着。父亲忍不住又拿起电话,他又一次清晰地听见里面的忙音,这声音也就是在明白无误地告诉父亲,电话没有坏。父亲懊恼地把电话放下,他对电话彻底失望了。

  在这过程中,母亲一直很小心地望着父亲,母亲理解父亲这种落寞和不适应。以前,父亲回到家后电话是那么的多呀,卧室里、客厅里的电话会接二连三地响起,父亲接不过来时,母亲就代劳了,父亲讲完这一部,又急如火星地奔向下一部,似救火,似打仗,于是,父亲和母亲俩,人似走马灯般地在有电话的房间里交替穿梭,一副忙碌的景象。如今,这一切都已远去了,以前的一切,恍然如一场梦,梦醒了,一切都恢复到了本来的面目。

  父亲在期待中,终于失去了信心,他倚在卧室的沙发上打了个盹,他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醒着,总之,他听见了电话铃声,他一下子跃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地向客厅跑去,惊得母亲诧异地看着他。父亲说:电话响了。

  当父亲拿起电话时,里面仍然是一片忙音,父亲生气地挂断电话,冲母亲喊:为啥不接电话。

  母亲不解地:电话没响呀。

  父亲:响了,我明明听见电话响了。母亲就不说什么了,她知道父亲一准是癔症了。

  父亲就不满地说:连电话都不接,你闲在家里干啥?母亲听了父亲的话,真的觉得委屈了,她把自己的青春及至后半生,都给了父亲。父亲此时却怪母亲闲在家里没用,母亲感到前所未有的委屈。父亲发完火,便平静了一些,他似乎是很大度地冲母亲挥了挥手道:算了,算了,不和你计较了。

  每次父亲发完火,不管是他对,还是母亲对,他总是摆出一副高姿态,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样子,他没脾气了,可是母亲呢,母亲只能把满腹委屈装在心里,怨怨艾艾地望一眼父亲,她一切都已经习惯了,只要父亲平息了,她也就啥都没啥了。

  正在这时,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突然而至的电话铃声,让父亲和母亲都浑身一紧,父亲有些不信任地望着电话,等他确信果然是电话铃声响起时,他有些激动,又有些迫不及待地抓起了电话,父亲冲电话里感激地喂了一声。电话是老尚打来的,老尚在电话里粗声大气地说:老石呀,过来下棋吧,咱们老四野的人都败在二野人面前了,你过来给咱们老四野争口气吧。

  父亲万没有料到电话会是老尚打来的。又说什么下棋,还说四野下不过二野的等等,父亲从内心里关心的不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关心的是军区里那些大事,例如某集团军演习、排兵布阵等等。他可不关心下一盘棋,谁输谁赢,父亲生气了,他冲电话里的老尚说:我没工夫,你们爱咋下就咋下。说完恶狠狠地放下电话,然后,坐在那里生闷气。

  半晌母亲嗫嚅地说:老石,要不你就下楼散散心。我不去!父亲咆哮着喊了一声。

  父亲在离休后起初的日子里,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落寞,他坐卧不宁,忐忑不安。于是,父亲就如同困兽似的背着手,从这屋走到那屋,然后又从那屋到另外一个房间,父亲的脚步显得凌乱而又拖沓。父亲的血压高,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高一下子,母亲不放心,不管父亲来到哪屋,母亲都跟在后面以防不测,母亲大气不敢出,样子似受气的小媳妇。虽然母亲这样,还是影响了父亲,其实不管影不影响父亲总是要发火的,父亲心情不顺,总要无端地发火,家里又没别人,父亲只能冲小媳妇似的母亲发火,父亲突然立住脚,这一动作,吓了母亲一跳,她正全神贯注地随在父亲身后。拉出一副随时准备抢救的架势,父亲一见母亲这样便气不打一处来,父亲朝母亲吼:跟着我干啥,我又不是小偷。

  母亲辩白:老石呀,我没跟着你,我是怕你的病。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石钟山作品集
玫瑰绽放的年代夏日机关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幸福像花儿一样残枪男人的天堂遍地鬼子机关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旧辙遍地英雄VS遍地鬼子地上地下之大陆小岛角儿天下一号军歌嘹亮幸福的完美父亲进城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快枪手特务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