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成都少年》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3章 炼钢学习(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都少年》 作者:紫燕羽

第43章 炼钢学习(1)

  节日过后,叶成煊回到学校继续读书,没过多久,他开始感觉到学校的气氛变得凝重。反右斗争的余波未尽,阶级斗争的弦还绷得很紧。慢慢地,新生们也没了初进校园的闲情逸致。叶成煊感到,之前十分向往的大学生活,也变得郁闷。学生们的专业课程并不紧张,反而社会活动挺多的。当时,由于国家的号召,整个社会都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大跃进”的生产运动当中。

  大跃进起源于“超英赶美”的构想。而要超过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首先要看钢产量。当初英国一年的钢产量是2000万吨,中国是535万吨,只要中国的钢产量连年翻番,几年之内,就可以超过英国了。所以钢产量成了运动中的重要指标,首先要翻一翻,达到1070万吨。自此,以“以钢为纲”便成为彻响全国的口号。同时,又因为农村的浮夸风盛行,政府过高估计了当年的粮食产量,便要求全国各地都把工作重心从农业转到工业方面。全民大炼钢开始升温,钢产量1070万吨逐渐变成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国庆后,全国农村不顾秋收大忙,抽调上千万劳动力参加土法炼钢;城市的机关、团体、学校以至街道居民点也支起炉灶,大炼钢铁。

  转眼到了深秋,全民大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进入高潮,大学校园理所当然被运动所波及。学生们课余时间,对此都有热切的讨论。不过叶成煊有一点没想通,这就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他们都是学理工科的,逻辑思维较强,按理说,要多就不能快,要好就不能省啊!这么矛盾的说法,怎么就成了总路线了呢?好比打仗修工事,你要我半小时盖一个碉堡,还要省水泥,省砖头,那我只好拿马粪纸朝篱笆上糊了。回头敌人的炮弹打来,你敢往里面钻吗?当然,这些想法,叶成煊也就是自己在心里面嘀咕嘀咕,没跟别人提过。

  有一天,学校通知他们系里的学生到礼堂开会。叶成煊去了一看,是系总支书做报告呢,要同学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去大炼钢铁,为实现年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上课暂时停止。叶成煊心中暗道:这学可上得真有意思。上半年还是高中生,他响应号召四处飞奔着打麻雀;下半年成了大学生,又得要响应号召大炼钢铁去了。

  系总支书在台上的报告慷慨激昂,叶成煊压根没听进去。他在下面默背毛主席去年发表的一段著名讲话:“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想,他从中学到大学,倒是跟上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潮流了。

  成都东门外往龙泉驿方向的一个小镇上,有明朝年间埋葬蜀王和王妃的陵墓共十座,距今五百余年,此地也因此得名十陵。陵区本有大片松柏,大炼钢后,几乎砍光。叶成煊所在班级的同学,正巧被派到这里配合挖矿炼钢。本来这里的山石土丘,毫无开采价值,可这里面有个态度问题。学生们义务劳动,国家不用支付工钱,还得自己垫伙食费,所以积极性高不到哪去。同学们挤着住在农民家里,大部分男同学每天去挖矿石,女同学则负责买米买菜,生火做饭。

  虽然同学们都是胡乱挖坑的,但劳动强度不小,所以个个饭量惊人。好在这时候没实行定量,饭还是能吃饱的。一开始,大家的劳动情绪不错,干累了就吃,吃饱了就睡。但过不了几天,仅有的三分革命热情便彻底退去,小资情调开始不断高涨。磨完洋工,就在那里唱苏联歌曲,什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等等。

  当时,已经过去一年当中的三个多季度,钢产量还远远达不到1070万吨。这就意味着,最后的两三个月内,钢产量还需要大幅增长。这就不仅是疯狂,而是荒唐了。

  学生们在山脚挖矿,田里面则是黑烟滚滚。叶成煊每天看到这个景象,都会想到《西游记》,他觉得这太像书里面妖怪出场的画面了。乡政府、人民公社为了钢产量达标,都在忙着组织群众炼钢,田里的农作物根本来不及收割,都让它烂在地里。反正公社施行了大食堂制,吃饭不要钱,敞开肚子吃。再者说了,家里的锅呀铲呀啥的,也都交上去炼钢了,没法生火做饭,还把农作物收回去干嘛?

  人们到这时,都还没意识到:吃大锅饭不要钱,人人都怕吃亏,个个往吃撑了整,而又不去关心收成,这种现象是多么不合理。接下来,他们将会经历怎样一副惨状!

  叶成煊和一帮好奇心重的同学,曾跑到田里仔细研究过土法炼钢用的炉子。这种土高炉也实在土得可以。用砖头垒起一个类似农家煮饭的锅灶一样的东西,上面放了一口大铁锅,农民们就在那里轮番炼钢。看熟了后,有的同学就悄悄议论说,这哪是炼钢啊?这是炒瓜子吧!

  只见土高炉周围堆满了砍伐来的木材和从各处收集来的铁器,点火后,把木材放入“土高炉”的炉膛里,燃起熊熊火焰;再把本来好好的铁器砸烂,放进“土高炉”顶上的炒锅里去“炼钢”。这可能是人类发明炼钢以来最原始的炼钢方式了!

  同学们上了大学,好歹也算受了些高等教育。他们看着满头大汗、热情洋溢的农民们如此炼钢,都默默地摇头,但谁也不吭声。叶成煊心里在想:这也叫炼钢?真是大白天撞鬼了!

  他看见,一户炼钢的农民,把自家的锅、铲甚至锄头都堆在高炉边上,正准备砸了“炒”呢,他突然又觉得滑稽:你说这炼钢是为什么?要是打起仗来了,要保家卫国,机枪大炮不够多,咱们砸锅卖铁炼钢造武器,也还说得过去。这平时炼钢,炼出来不就为了做生产工具、做锅碗瓢盆的吗?它现在已经是锄头铲子了,你非得给它砸了再炼一回,就为了凑这1070万吨的产量,这不瞎折腾嘛。

  还好,城里没这么疯狂,起码各家的锅碗瓢盆都在。

  基本上,同学们头一学期剩下的时间,就在全国大炼钢的高潮中度过了,到年底才返回学校。而翻年后,中国的钢产量果然达到了令人惊喜的1108万吨,超额完成1070万吨的任务。中国人民再次创造了奇迹!只不过,能用的还是只有800万吨,都是在正规钢厂炼的。而全民炼出的,由于技术不合规格,造成极大浪费。本来还是个锄头的,现在连勺子都做不了了,全成了钢渣废铁。

  其实,事后看来,“大跃进”无非就是干了两件事:工业大炼钢,农业放卫星。

  如果说,上半年打麻雀还是小闹怡情的话,这大炼钢和放卫星,就真是闹大了,闹得整个国家都疲惫不堪;闹得整个世界都惊奇而不解地注视着中国。

  大炼钢叶成煊算是亲身经历过了,而更可怕的粮食产量放卫星,也将在其后让人们尝到更加恐怖的恶果。全民大炼钢后,整个秋收的季节都被荒废,粮食已经大量减产。但全国各地却不断有亩产粮食万斤的新闻报道出来,被称之为“放卫星”。后来卫星越放越高,最牛的一个,放出了亩产13万5千斤的天量卫星,并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叶成煊也曾在成都的报纸上看到一幅郫县农村的照片:在即将收割的稻田里,官员们带领参观的人们看高产稻田,几个小孩子坐在田里即将收割的稻穗上,竟然掉不下去。稻穗的密度太大了!

  照这样推算,亩产量自然很高。可人们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的都忘了动脑子想想:稻田如此密不透风,稻子还能生长么?

  转眼又到了一年的冬季。

  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别冷,叶成煊宿舍里一共住了8个人,每天早上,倒有一半在逃课睡懒觉。整个屋子里灌满冷风,大清早起床,实在是需要很大毅力。叶成煊同宿舍的室友中,有些从外省考来的,一开始还抱有一种错觉,以为成都冬暖夏凉呢。因为成都平原的气温,很少到零度以下,比起他们那地方动不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当真有天壤之别了。可他们来了后才知道,成都的冬天,那真是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这是仅从气象数据中难以体会的。这里的冬天几乎见不到太阳,整个盆地都长时间笼罩在沉重、低垂的乌云之下,即便在中午,天气暗得也会让你生出到了傍晚的感觉。而空气中又总是潮潮的,说不清是霜还是雾,人们一旦坐着不动,就会被冷得手脚冰凉,很容易生出冻疮。有时候,天上偶尔下几粒雪,一沾地皮就化了,把道路弄得一片泥泞。行人回到家门口,都得先掏半天污泥,才敢进门。可即便进了门,家里没条件烤炭火的,仍然只能跟屋外一样,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无法驱赶、钻心透骨的阴冷。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紫燕羽作品集
成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