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闯世者》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艰难起步(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闯世者》 作者:刘明恒

第7章 艰难起步(3)

  黎珊玉再次来到郑州涂附磨具研究所。经过检验,通城砂布厂所送样品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并超过国家标准。黎珊玉又到天津进行复检,结果完全相同。

  产品出口许可证终于拿到手了。手捧着出口许可证,望着奔腾不息的秀水河,黎珊玉心潮起伏。他想:搞涂附磨具就是要磨掉世间不平,再多的坎坷也要闯过去啊!

  通城砂布厂的产品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这一年,通城砂布厂的砂纸堂堂正正地走进了广州交易会;这一年,通城砂布厂的砂纸也登上了美国俄亥俄州工业展览馆。

  生活的艰辛,工作的艰难,已使黎珊玉的意志越来越坚强。他也从艰辛和艰难中,看到了成功和希望。

  黎珊玉上任后第二件事就是诚聘能人。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黎珊玉深谙这个道理。

  黎珊玉是个幸运儿,虽然命运常常捉弄他,但也不时垂青他。

  在担任通城砂布厂厂长之后,他急需的是对口高级技术人才。当然,不是那种到处都可以高薪聘来的雇员,他需要的是那种能和“黑市婆娘”一条心,和她们同舟共济,有真本事、有大能耐的人。

  1980年,黎珊玉从武汉江汉区请来了两位师傅,帮助改造设备。应用了红外线干燥技术,从科技部门买来了化学胶使用技术,然而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创新问题。黎珊玉更需要那种把企业做大做强的高新尖技术人才。

  有一天,黎珊玉忽然发现这个人就在眼前。这个人就是华增河。

  华增河何许人也?

  华增河是国家机械工业部郑州第三磨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从德国回来的涂附磨具专家。此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思维缜密。1979年4月,黎珊玉就结识了他。那年,黎珊玉拿着砂纸样品去找省机械进出口公司有关人员,想请他们帮忙搞产品出口许可证,却没有人接待他。他便去找省外贸局马局长。马局长从来没听说过有个通城砂布厂,但看看产品觉得还上眼,又听到黎珊玉的介绍,感觉到这个来自基层的小人物说话有板有眼,有胆有识,便感兴趣地对他说:“珊玉同志,搞出口产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权威单位鉴定,然后才能设法进入广交会,然后才能同外商见面,然后才能办出口手续,然后……”马局长一连串说了七八个然后,让黎珊玉倒吸了一口凉气。但黎珊玉听得最清楚的是“先要权威单位鉴定”这八个字。

  经马局长指点,黎珊玉调头直奔郑州,去找中国涂附磨具研究所鉴定。不巧的是,主管鉴定的华增河工程师上北京去了。

  黎珊玉立即动身去北京,找到了华增河。这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一张善良的脸上却严肃得很少有笑容。他听了黎珊玉的介绍,立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笔,写了一封信交给黎珊玉,让他回郑州直接去找他的助手小杨。

  黎珊玉这次与华增河仅仅一面之交,却让他怦然心动。他自我感觉到,华增河工程师就是自己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技术人才。他决定要把华增河工程师挖过去,当他的技术顾问。

  当黎珊玉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说给小杨听时,小杨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地说:“你想把他挖到你们那里去,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黎珊玉不信这个邪。于是,他走上了“三顾茅庐”的求才之路。

  第一次,黎珊玉找到第三磨研所华增河的办公室,华增河正在做实验。华增河让助手小杨告诉黎珊玉,没时间接待他,有事请下午来找。下午2:30,黎珊玉准时来到华增河办公室。

  华增河问:“你来找我干什么?”

  黎珊玉吞吞吐吐地说:“华工,您德高望重,知识渊博,我非常敬佩您。我诚心诚意想聘您当我们厂的技术顾问。”

  华增河听后,把双手摊开,不以为然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我怎么可能到你们那里去呢?你这不是开玩笑吗?我现在重任在身,怎么可能呢?不行。”

  黎珊玉急了,说:“华工,我不是要您到我们那里去住着做顾问,仅仅只是请您当我们厂的业余顾问。您还在研究所不动,我们有技术上的难题上门向您求教。”

  华增河说:“这也不可能。我当你们的技术顾问,人家知道了会怎么说我?我几十岁的人了,都快退下来了,不想留下骂名。”然后就下逐客令:“你们如果没有其他的事,就可以走了,我还有事。”

  黎珊玉尴尬地出来了。

  第二次,黎珊玉找到华增河家里去了,他还带去了一些通城的土特产品。敲开华增河家的门,华增河的老伴问黎珊玉:“你们找谁?”

  黎珊玉说:“我们来看看华工,他在家吗?”

  华增河的老伴说:“他病了。你们从哪里来的?找他有啥事?”

  黎珊玉说:“我们从湖北通城来的,没啥事,就是顺道来看看他老人家的。”

  华增河的老伴将他们让进客厅,叫他们候着,她去告诉华增河一声。一会儿华增河的老伴从卧室出来,告诉黎珊玉说:“华工病了,不能见你们。他说他不可能到你们那里去。”

  黎珊玉悻悻地退了出来。

  苍天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黎珊玉拿出“死皮缠”的本领,也不知是第几次登门求贤了。这次黎珊玉得知华增河在北京某医院住院做手术,如获至宝,立即回家连夜给华增河起草了一份慰问电,发至他的病榻前。三天后,黎珊玉又专程赶到北京某医院去看望他,并送去鲜花和礼篮。真情终于打动了华增河的心。等他出院后,黎珊玉又把他接到通城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城疗养。最后,华增河终于答应,等办了退休手续后就来通城砂布厂当顾问。

  1985年,华增河退休了。黎珊玉立即前去将他接到通城砂布厂来了。

  从1980年到1985年,整整5年时间啊!5年时间是需要真诚和耐心作保证的。

  从此,华增河的智慧和黎珊玉的胆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4 岁月花絮

  通城砂布厂建厂初期,是最困难的日子。通城砂布厂工人不知挨过多少饥饿,不知遭过多少白眼,不知叩拜过多少门庭,不知遇到过多少艰辛,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辛酸的泪水,也不知蒙受过多少误解和屈辱。为了节约一分钱,彻夜留在寒冷的街头;为了争取一个客户,千里路上献殷勤;为了开发一个新项目,连续36小时固守在机器旁;为了一项技改的成功,冒死也要往前冲;为了战胜一个个对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付出了多少代价……

  摘自黎珊玉文集《欧美一瞥》

  1977年冬筹建通城砂布厂之初,熊师菊与另两名女同志去北京学艺。在没有找到东升砂布厂时,她们没有钱,只好住进一家福利院,因为那里便宜,每人每晚只收1元钱。北京的天气特别冷,风也特别大。这家福利院没有暖气,用的是土炉烤火。有个晚上睡觉前土炉没有撤走,导致煤气中毒。清洁工早晨打开房门打扫卫生时,发现熊师菊她们一个个昏迷不醒,像死人一样。她吓坏了,忙打开窗户,把土炉撤走。这样,她们才慢慢苏醒过来,险些丢了性命。在北京学艺的日子里,生活很苦,早上一小碗小米粥,两个馍馍。中午在车间吃一顿饭。晚上有时吃面条,有时干脆就不吃。

  1978年,通城砂布厂的生产是作坊式的手工操作,食堂与化胶都在一间不到9平方米的房子里。“黑市婆娘”经常是一边闻着饭香,一边嗅着难闻的化胶气味。制出来的砂纸用木炭烘烤,一开班,火盆摆成龙,车间里到处烟雾弥漫。每个人的手上都烤起了一个个水泡,火星溅到身上,每个人的衣服都烧出许多个洞,却没有一个人叫苦。节约是职工的拿手戏,煤块烧了一次又要拣里面未烧完的再烧。化胶筛、油漆桶用完后都要洗了再用,至少用五次。砂纸的原纸边角都集起来做包装。特别是洗砂布条,先要浸泡几天后再洗。浸泡后的砂布条又脏又臭。夏天洗砂布条,花脚蚊子围着人转。冬天在刺骨的冷水里洗,一双双手冻得又紫又肿像茄子。

  建厂初期没有仓库,就在南门菜队租一间房子做仓库装材料。那时打包纸带没钱买,就到街上去捡。没有角铁就去红卫厂捡,捡一点,拿一点。还到湖北发电机厂去捡废铁、废螺丝钉、废钻头、废电焊条。石英砂是妇女们从湖南省汨罗拖来的,随后又要肩扛背驮,弄到三楼楼顶去晒。由于这里地势低,一下雨就不得了,房子进水了,纸、砂、胶都面临打湿的危险。妇女们都急得直哭,一边哭一边干,坚持把纸、砂、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1979年前后,砂布厂的厂房十分简陋,连大门都是用树干拼在一起用铁丝扎成的。地面高低不平,开关大门时都要两个人抬着。那时,根本就没有生产机械,全靠手工操作。生产耐水砂纸,先用捡来的废锯片磨成小刀,把原纸裁成砂纸大小,送到印刷厂印商标。然后运回来,一张张的植砂、上油,用炭火烤干。烤砂纸用的烤箱设在一间带铁皮门的房里,在房里的地上挖个坑,里面装上电热丝,盖上钻了孔的铁板,铁板上面放烤箱。烤箱的温度不能超过120℃,超过了就要着火,很不好控制。砂纸是全油漆工艺生产出来的,容易着火。一次,黎良英等几个妇女在烤房里烘烤砂纸,突然一张砂纸着了火,腾地引燃了烤箱铁板上的其他砂纸。砂纸上有胶和油,火越烧越大。黎良英怕火烧到外面大车间去了,她一边大喊“救火”,一边关上大铁门。吴宗卫听到呼救声跑了进去,葛非提着灭火器往里冲。他打开喷射阀,灭火剂喷向熊熊大火,火势才被压住了。这时,他发现黎良英身上也着了火,又将灭火剂喷向她,不一会儿,黎良英身上沾满了白色泡沫,像一尊白色雕像。幸亏只烧了点毛发。好险呀!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明恒作品集
黄永胜的一生闯世者吴县长和他的夫人土地青年楷模——何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