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闯世者》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章 一波三折(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闯世者》 作者:刘明恒

第10章 一波三折(2)

  张平说:“一个街道企业,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办起来不容易!没几年功夫产值翻了几番,解决了几百人的就业问题,我们应该予以保护才对。据我了解,税务局起诉他们偷漏税款的问题不真实,严格地说属自我积累。他们为了扩大再生产,在原材料上略加了一点价,而且都做了收入账,没有一点虚假成分。况且这笔钱没有装进厂长腰包,也没有私分。他们厂这么做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税务部门年年去查账,为什么早不制止,税务部门是干什么的,本身就失职。现在来一次算总账,是什么意思?”

  陈华斌耐心地听着,待他说完后说:“张书记息怒。我们正在调查取证,相信我们会秉公办事的。”

  张平说:“这是经委的调查报告,你仔细看看。我个人的意见,如果经委调查的这个情况属实,你是不是动员税务局撤诉?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不要停黎珊玉的职。停人家的职,叫人家怎么工作嘛?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不好。”

  陈华斌说:“张书记,事情不那么好办了,税务局同时也起诉到咸宁地区检察院去了。”

  张平气愤地说:“这不是胡闹吗?我找皮书记去。”

  张平从陈华斌那里出来,直奔县委书记皮雄飞办公室而去。他向皮雄飞汇报了税务局起诉砂布厂的情况和经委的调查结果,谈了自己的看法,要求皮雄飞主持公道,给黎珊玉一个公正的说法。皮雄飞听了张平的汇报后,决定召开一次常委会,议一议,再作决定。在常委会上,张平介绍了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求县委从发展地方经济和保护企业法人出发,公正妥善处理砂布厂所谓偷漏税款事件。最后,常委会决定由县人大常委会派调查组再次进厂调查核实情况,同时去税务局了解情况。县人大调查组回来后,县委常委会又听了一次汇报,并作出决定:由砂布厂适量补交一些税款,让税务局立即撤诉。税务局借口案子已报地区检察院了,难以撤诉。张平又赶到地区检察院做工作,最后终于撤诉了。经调解,由砂布厂向税务局补交税款26万元。

  黎珊玉在为自己的最终解脱高兴之余,却为补交26万元税款不服。艰苦度日,精打细算积攒起来的家当,一下子被拿走了一半,黎珊玉心疼啊!26万元,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笔小的数额,在砂布厂刚刚起步之时,该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然而,他又能怎么样呢?只能忍气吞声。当时砂布厂账上已没有钱了,只好去找工商银行糜华盛行长贷了26万元,补交了税款。

  事隔不久,一天,通城砂布厂突然开进来许多小汽车。熊师菊一看那阵势吓坏了,以为检察院来抓黎珊玉开公捕大会来了,忙招呼职工挡驾。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县委、县政府来砂布厂开全县工业厂长、经理会的,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次会议是县委张平副书记有意安排的,他为了鼓舞砂布厂干部职工的士气,就把会址选在砂布厂。在大会上,张平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呀,你们看看,十几个妇女不花国家一分钱,做起了这么多的厂房,交了几十万的税,不容易啊!我们一些人做事要凭天地良心啊!黎珊玉是这里的厂长,是这班女人的主心骨。他们从牙缝里节约下来的50多万元,账上明明白白记着,既没装进厂长私人腰包,也没有私分,凭什么抓人?如果黎珊玉去坐牢,我天天去给他送牢饭。”

  张平副书记说到这里,会场上掌声雷动,砂布厂的姐妹们相拥而泣。她们埋藏在心里的委屈一下子释放出来了,泣不成声。她们从内心深处感谢县委、县政府对砂布厂的关心和爱护,她们为自己辛勤的付出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认同而欢呼。

  坐在会场一角的黎珊玉,两眼噙满了泪花,强忍着没让它流出来。不知是激动,还是悲泣,从来不沾香烟的黎珊玉,此时此刻竟狂抽起香烟来,好像要吐出满胸的郁闷之气。

  这一场“税务风波”,虽然让黎珊玉蒙受了一些冤屈,却也给他敲响了一次警钟。

  3 东阁村事件

  通城砂布厂经过11年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到1989年,产值达1261.84万元,率先在全县企业中突破千万元大关,销售收入1 349.6万元,上交税款157.57万元,出口创汇120万美元。据当时全国涂附磨具行业统计资料显示,通城砂布厂干磨砂纸出口、耐水砂纸出口及全员劳动生产率,皆居全国同行业第一。鉴于黎珊玉做出的业绩,1990年,他当选为中共通城县隽水镇委委员、副镇长。

  身兼隽水镇副镇长的黎珊玉,分工“挂联”东阁村。当时的东阁村是个空壳村,村里没有积累,没有任何企业,集体经济一无所有。黎珊玉打从明确自己“挂联”东阁村开始,就思考着如何利用自己当厂长的便利,既扶植东阁村,又扩大本企业生产规模,一举两得。在他的脑海里已经为东阁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第一步帮助东阁村办工厂,一个、两个、三个……无工不富啊!让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进厂务工,让村民们逐步进厂致富。然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哪里建商店,哪里建学校,哪里建幼儿园,哪里建养老院,哪里建俱乐部,他心里有了谱。农村无农不稳,农业也要进行结构调整。哪里做果园,哪里建养猪场,哪里建养鱼池,哪里建养鸡场,他心里也有了谱。10年以后,就可以形成规模了。黎珊玉就这么在心里谋划着,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已在他心中形成了。

  1991年春,黎珊玉高高兴兴地来到东阁村,找到了李支书、孔村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李支书和孔村长听后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财神来了,东阁村翻身有希望了。

  黎珊玉对他俩说:“规划归规划,我们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干。第一步,我帮你们建一个制树脂胶的车间,说白了就是把通城砂布厂的制树脂胶车间建到你们村来,产品我们包销。通城砂布厂派技术人员来传帮带,什么都不用你们操心。开始一年给你们10万,3年后厂全交给你们,一年要赚几十万哩!”

  李支书听后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好!好!什么时候动工?”

  黎珊玉说:“说干就干,你们负责厂房,迅速把厂房落实下来。选七八个精明能干有一定文化的农民当技术员,另找二十来个工人。我们把设备、材料一运来,就可以生产了。”

  李支书立马应承下来,说:“黎厂长,这几件事我们马上落实,请你放心。”

  黎珊玉高兴地说:“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通城砂布厂协助东阁村办树脂胶厂的事定下来了,黎珊玉说干就干。待东阁村把厂房落实好后,通城砂布厂方面就将设备、材料运到东阁村。东阁村胶厂很快就投入了生产。东阁村每个月有近万元的收入,李支书和孔村长高兴得合不拢嘴,一天到晚乐呵呵的。

  1991年春,通城砂布厂耐水砂纸生产形势一个月比一个月好,产品供不应求。黎珊玉想再上一条耐水砂纸生产线,而且还打算将这条生产线也建到东阁村去。黎珊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东阁村的李支书。

  李支书哪有不答应之理?这犹如天上掉下了馅饼。他高兴极了,满口应承:“好,好,我听你的,你么样说我么样办。”

  黎珊玉便拿出自己酝酿已久的方案,说:“李支书,上耐水生产线,我们采取承包的方式。即通城砂布厂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包销产品,东阁村提供厂房、劳力。除开人员工资外,通城砂布厂每年给东阁村10万元纯利润,你看怎么样?”

  李支书忙说:“成,就这样,我相信你黎厂长不会让我们吃亏的。”

  黎珊玉说:“我已拟好了一个合同,你仔细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没有,你就在合同上签字。”

  李支书接过合同看了一遍说:“成,就这样。”说完就在合同书上签了字。

  合同签字后,甲乙双方同心协力,不出3个月,一条耐水砂纸生产线在东阁村建成投产了。到年终,东阁村分得利润6万余元。

  然而,矛盾也在合作中滋生了。东阁村在生产经营中发现,耐水砂纸的销售价格不低,通城砂布厂每年给东阁村10万元太少了。不少人认为,和通城砂布厂合作办厂划不来,要通城砂布厂提高分配额度。这些人中包括一些村干部。他们把这一想法告诉李支书和孔村长。李支书和孔村长坚决反对,觉得刚刚合作就翘盘子不好,待以后再说。

  某些人见自己的意见没被采纳,便到群众中去蛊惑人心。村民们也纷纷找李支书,强烈要求通城砂布厂提高利润分成比例。李支书吃不住了,他想村民的要求不是没有道理,等把年过了再说。

  1992年春节过后,东阁村由李支书、王副村长正式向通城砂布厂黎珊玉提出增加利润的要求。还说,如果不增加就不合作了,他们自己干。黎珊玉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说:“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好心帮你们办厂,投入了这么多人力财力,3年的合同,一年不到就不算数了,就要修改,合同可是受法律保护的。你们这么搞,今后我们还怎么合作呢?”

  李支书支支吾吾地不吭声。王副村长接住了话茬说:“耐水砂纸利润那么大,黎厂长,你是大老板,就再增加5万到10万吧!”

  黎珊玉毫不含糊地说:“不行,得按合同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给你加5万、10万,说不定明天你又要加5万、10万呢!”

  第一次谈判就这么不欢而散。隽水镇高镇长知道了这件事,出面两边做工作。一边让东阁村按合同办事,一边让通城砂布厂适当再增加一点利润给东阁村。在这种形势下,黎珊玉答应给东阁村再增加1万利润。然而,东阁村坚决不接受。黎珊玉想:合作这样搞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们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我只能加1万,多一分钱也不加。闹翻就闹翻,迟翻不如早翻。

  东阁村见自己的要求没被满足,第二天他们真的停产了。

  隽水镇党委书记杨万华、镇长高友智,分别找东阁村做工作,让他们履行合同,他们不同意。东阁村制胶和耐水砂纸生产线一停产,给通城砂布厂生产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黎珊玉这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正是在通城砂布厂接到一大笔耐水砂纸生产合同这一关键时刻下手,和通城砂布厂叫板。生产耐水砂纸需要树脂胶,而生产树脂胶全部交给了东阁村,两条耐水砂纸生产线就有一条在东阁村。制胶设备、耐水砂纸生产设备给他们了,制胶配方、生产工艺技术也毫无保留地传教给他们了。怎么办?怎么办?他要想方设法把砂布厂从别人的控制中解脱出来。

  灾难又一次把黎珊玉逼到绝路上。待他冷静下来后,他做出了三个决定:一是由黄秋艳、吴宏娥、黎桂林、吴国斌等9人组成攻关小组,不睡觉也要在3天之内把树脂胶赶制出来。二是迅速到医院把正在住院治病的胡透明请回来,动手马上建新耐水砂纸生产线,争取一个半月建成投产。最后,他自责地说:“我犯了这个错误,责任全在我身上。摔一次跤,得一次教训。在这关键时刻,我们要挺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一定要保证按期交货。”

  军令如山倒。

  黄秋艳、吴国斌、黎桂林、吴宏娥等9个人,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作战,终于试制成功了第一锅粘合剂,质量符合标准,被称为1号胶。随后,又研制出了更为先进的新型粘合剂2号胶。通城砂布厂的化工车间从此应运而生。

  胡透明带病走出了医院,动手盖新车间。他坐到工地上,一边打点滴,一边拿着一张马粪纸,边画图,边施工。仅仅用了37天的时间,从征地、进原材料,到机械安装,建起了一个当时在全国规模最大的耐水砂纸车间,创造了又一个同行业的奇迹。新车间迅速投入生产,加班加点,如期向客户交了货。

  事后,黎珊玉反省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能过分相信别人,关键的技术要保密,要害车间不能给人。凡事不能依赖别人,要自主生产,要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只有这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www.xiaoshuotxt.netT 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明恒作品集
土地吴县长和他的夫人青年楷模——何功伟闯世者黄永胜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