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3章 情系故园(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 作者:李康学

第93章 情系故园(1)

  一、寻根故里

  (一)故乡刘家坪

  我出生的故乡在刘家坪,即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因为沾了红军革命的光,刘家坪的名字一直很响亮,翻开现在任意一本中国地图册,在湘西桑植县的版图上,你都可以找到刘家坪3个字的标记。

  刘家坪有个名副其实的坪,它长约10华里,宽约2至3华里,坪地四周是一座连一座的小山与大山,一条清澈的小河从万山丛中穿出,绕过上坪之后,如半圆括弧般在中间转了一拐,然后向下坪及县城方向奔去,最后汇入澧水河中。这条小河称做双泉河,其水源来自于上游数十里外的双泉水库。境内的大山以杨旗山、鹰嘴山最为闻名,杨旗山海拔高达1000余米,山上有座庙,站在庙中据说可望见4个县,故此山又名四望山。在杨旗山下,那连接上下坪的转拐处,还有一座凸起数十米高的小山岗,上面住有20余户人家,此处即是我生活过20余年的故居之地——李家岗。顾名思义,李家岗大多住着李姓人家。关于我们这支姓氏的祖上来历,据说原有族谱记载得很详细,可惜该族谱在五十年代已失掉。现据健在的老人们回忆;得知我辈的先祖叫李脉谈,原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人,明末因避战乱,迁移桑植的庄耳坪居住。从李脉谈开始,其后的班辈次序是:脉永双万银,大正国哉民,文顺安兴盛,世德长康宁。从“脉”字至“盛”字班辈间,共计15代的李姓人氏,现已无多记载,详情难考证。只有“盛”字之后的李姓五代,现在都脉络清晰。

  除了李姓之外,刘家坪还有谷、刘、熊、钟等几大姓氏的人居住。其中尤以刘姓人较多,所以整个地名就叫刘家坪,另有熊家溶、谷家坪等地名称,均以姓氏命名。关于这些姓氏的来历,据有关桑植白族考证的权威结论是:大约公元13世纪中叶,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国时,云南白族人组成一支“寸白军”,跟随元军兀良合台大将征战,战争结束后,兀良合台未得忽必烈任用,他的部属奉令解散。流落的一部分士兵先至江西、后又“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步慈阳”,来到桑植县的鸟坪、狐狸溪、麦地坪一带(均为刘家坪近邻地),在此插草为标,指路为界,安家落户下来,才逐渐形成当地这几大姓的居民。由于刘家坪以白族人居多,所以该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已正式被划成了桑植县七个白族乡之一。

  刘家坪过去还有个称呼,名曰珠玑塔。据说是因流经这里的河畔产一种晶体石膏如珠似玑,故有此名。但这种石膏并无生产,也未见有记载。不过刘家坪依山带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远近都很闻名。从地理位置来看也较优越,离县城仅1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有一条柏油路穿过。有好事者曾想在此搞旅游开发,认为前景必定红火。理由是几个项目是现成的。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建有纪念塔、陈列馆;还有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所在地——龙堰峪,其吊脚木楼和三合院至今保存完好,这两处平时就有许多人慕名来参观,若承包经营,管理得好,就有现成的门票收入可吹糠见米。另外还可在刘家坪的河上筑坝建游泳场,在龙堰峪或小河旁建白族风情园,引游人来渡假参观、或体验乡村白族农家生活情趣等等。想法固然美好,并有极大可能赚利,或给当地百姓增加收入带来福音,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若照此开发,生态和环境多少总会有影响,那时我们的故乡就可能没有现在这样清静,山与水是否还有现在这样自然美好,似乎也得打问号了。所以,究竟是开发好还是不开发好,应任其自然发展!如若真有有识之士去投资,只要不污染环境,未尚不是好事;如若没有人来问津投资,亦未尚不是好事,故乡的环境可不愁破坏。故令人担忧的是,不顾环境保护,只一味以赚钱赢利为目的的开发,这类投资者带来的后果不是真正的福音,而是一种危害。我但愿故乡既繁荣发展,又永远能保持山清水秀的本色。因为只有原汁原味的东西,才能更令人欣赏。

  (二)回龙冈记

  昔时无知,痴长二、三十多岁,我还不清楚老家祖宗的来龙去脉。而问及本家亲眷与族人也竟无一人能通晓祖辈祥情历史。据说先祖曾留传有过一本族谱,惜在解放初已被毁灭。后来的族中长者,对祖辈来历,也只能凭记忆说出一鳞半爪未能概全。我于是下定决心欲对本家祖宗的发展脉络作一详细了解。

  乙亥年腊月末,我在老家过年。节日期间,得到族人指点,乃同大哥及侄儿侄女外甥等一起,到了离老家约二公里外的回龙冈寻觅祖墓。回龙冈座落桑植刘家坪乡高高的杨旗山下,与关溪涧村隔河相对。其地势较高,冈上光秃而平坦,上面只有一些很稀疏的茶树,地面全被开垦,有的变成了良田。在一个田角边,大哥带我找到了那座耸立着石碑的祖墓,那墓分三阙,中间一座刻着:李公先老大人几个大字。旁边小字为:没于光绪丁未正十八日辰时。正中下方刻着儿女孙子孙女重孙重孙女的名字。左右两阙刻着碑文。那碑文经岁月磨蚀已斑驳难辨。大哥在弄清祖墓之位后,即点燃香烛,行了跪礼,再用抹布醮水将那碑文仔细清洗,碑文上的字便依稀能看清了。我掏出本子,遂逐字将碑文作了抄录。原文没有标点符号,为方便阅读,在此谨据原文标点如下。

  唐以来,强宗贵族称李氏。桑植之李,来自江右。其最先而著则盛先府君之李是也。府君之始祖脉谈公,因避明末寇乱迁桑,去府君十五世矣。府君之大父安国公。是生兴春,府君考也。负才气,当时以文名家世,侥裕因公累而始衰,府君继起,几贫无立锥地。然于考兴春公旨,甘不稍乏,昏定晨省;至老不倦,其至孝性成,非出强饰可颂也。始壮,留心家计勤耕织,昏旦无少间,卒称完富好施,与凡党亲之,穷苦与共,津梁道涂之修筑及孤嫠衰疾之无告,莫不量力为助,无一分顾籍,心性尤刚,介恒非礼勿履,自举家以及邻党莫不敬,佯而又以早岁失学引为深耻,因延名师教子读,惜无成者。孙德化德明甫成,童倍聪颖,府君病革呼榻前,命之曰:“我与不孝于学皆无成,遗恨两世,尔等幸自勉,慎勿因科举废而志坠也。”化明昆仲因是感激奋学,卒名显于世。德配贵儒人,年十五归盛先君,端谨持躬,自一室米盐至款,宾助祭之大罔,不井之有仪,法可为则范,虽家徒壁立,孺人处之,晏如惟节。一朝之食分之二日,并数事责之,一身至极劳,不惜家,因以康年八十犹检校家政,饮粟无所遗,以是孙曾子妇外姻佣仆皆仿效焉,有丈夫,子二,世良世臣,良娶刘氏,臣娶刘氏,女子二,长嫡梅,次嫡钟。孙八,长出者介、贵、新、茂、化、仁,贵不禄,介、新、仁问业农,茂治歧黄,化字龙飞,毕业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历充县立高等小学校长。次出者德明、德政。明字重华,毕业湖南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民国二年留学日本,肄业农科大学,现任县农会会长。政字庶徵,毕业县立高等小学,历充国民学校教员。孙女三,重孙十三,重孙女九。济济一庭,鸿停鹄候,椒衍瓜绵,洵淮极盛。

  府君与孺人享年均八十有三,合葬于回龙之冈附近十五载,孙重华等惧,府君与孺人之德言懿仁,或历欠而泯湮,欲勒石以垂远久,命光为之述,光于重华昆仲为素交,自知文不足传又不获辞,谨为书。其落落大者如右。

  拔贡彭龙光拜撰

  从这座祖墓的刻字中,可清晰推算出,该墓的主人李盛先生于1824年,殁于1907年正月18日。立碑人为其孙儿李重华,作碑文者为李重华的友人彭龙光,是个拔贡。树碑时间为1924年。再从碑文所涉内容及联系族中长者的记述来看,我老家李氏祖先的来历应约略如下。

  明末之时,从江西逃避寇乱来到桑植的一位祖先名叫李脉谈,他扎根的地方在本乡曾家湾附近的木耳坪,据说其地有李脉谈的墓葬。李脉谈之后的班辈排行是:“脉永双万银,大正国哉民,文顺安兴盛,世德长康宁。”而在李家岗落户的最早先祖叫李安国,其后依次是李兴春、李盛光,均为单传,李盛先之后生了两个儿子,即李世良和李世臣。这两位儿子之后,便繁衍了8个孙子、3个孙女、13个重孙,9个重孙女,这些子孙再繁衍,即构成了李家岗百余名李氏族人的今日人口之现状。

  另据我辈六叔遗下的一个手稿宣称,在李氏宁字的班辈后,先辈又新加了李氏派行为:美宇加灼菊,万紫千年红。

  晨羲高照耀,世代英雄强。

  礼义传家本,团结力量大。

  学而时习之,有恒则成功。我估计这新加派行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所作,其班辈排行次序全都以诗句相接,八句诗四十字就是四十代人,以二十五岁传一代计算,可延一千年整。这一千年内,我辈后代不必为班辈排行而争议,只照此排行去取名即可也。

  从回龙冈谒罢祖墓归来,我深觉收获不小。那篇记载我辈祖先的碑文,从文辞上来看虽如撰主自谦之言,“文不足传”,且无法与历史上的诸多名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明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著名碑文相提并论,但此碑文亦是任何其他名篇都无法替代的。因而它亦自有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对于我辈李家岗的李氏后代来说,’该碑文提供的内容,亦正好弥补了没有族谱的不足。所以我为觅得先祖的发展脉络而深感高兴,那些过去的老家人物,亦一个个比较清晰地呈现到面前。从今往后,我辈后代理当不数典忘祖,且应继承先人遗志,总结人生经验教训,努力发扬光大,争取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多作贡献!

  (三)老屋

  我老家李家岗原有一座四合院老屋,50年前在方圆百里之内都很闻名。

  这座四合院的老屋,结构是呈正方形的,每一边都有5间屋,其中座南朝北的正屋是木楼,上下两层,其余三方均为木屋平房。四合院的中间是一块平塔,上铺平整的石板,约400余平方米。院子朝北的一角,开着一个大槽门,上盖有凉亭。槽门上方殿上,嵌着镀金的3个大字:陇西堂。正中横副上刻着“佑启后人”4字,两旁对联写着:位陇唐室家声振,邺候望重世泽长。据老辈人讲,我们这支李氏的祖籍是陇西人,即是唐高祖李渊的后裔。唐朝后,李氏的一支流落江西。明末寇乱时,一个叫李脉谈的先祖又从江西流落到桑植木耳坪扎了根。李脉谈之后,第15代人李安国始迁李家岗,再经李兴春、李盛先两代人努力,于清朝道光年间方在李家岗购得一块粑粑圆形的土地,不久就修起了座南朝北的第一排主房,共有5大间。那时李家岗一带树木很多,修屋的木料全是松树,其柱子有脚盆粗,高达一、二十米。在竖屋起扇时,还请了当地一位姓钟的著名木匠师傅掌墨,作了隆重的上梁仪式。那钟木匠先用墨笔在梁中画了一张“太极图”,两边写上“福寿”二字,然后缠上红绸花结,并用两根长绳分系两端放在中柱上,校正方位后,即坐下来念赞词道:“建起杨桥搭起台,主东请我起扇来,中柱站一对,檐柱站一双,亲戚朋友站两旁。……东边一朵祥云起,西边一朵紫云开。祥云起紫云开,张郎鲁班下凡来。鲁班下凡无别事,正是弟子起扇时。一张封天忌,二打地无忌,……奔头木马弟子无见煞,信发斯人长发斯人,供果满圆各归原位。斧子一响黄金万两,斧子二响富贵荣华。斧子三响,各位弟子排整齐。斧子四响,各位弟子齐努力。立——!”随即,众人便一起将木排扇使劲竖起,几排排扇立起后,接着便开梁口和搭梁,那搭梁词这样赞道:“自从今日上梁后,满门公卿食宽禄。上了梯子又上枋,主东金银用仓装。……来到梁头打了望,观见主东好坐场,后面来小千里远,前面配山正高强,荣华富贵享不尽,天长地久地久天长。”搭梁后,还有挂梁布、元宝和抛梁粑的赞词。最后唱抛梁粑赞词时最热闹。只见钟木匠站在梁上赞道:“丢下闲言莫讲哒,下面望着抛梁粑。来的儿郎一大拉,眼睛鼓起钵钵大,爪子扎起象钉粑。师傅,我把粑粑抛了哒。抛梁粑抛东方,东立排枋西立仓。抛梁粑抛南方,南治田土北治庄。抛梁粑抛西方,金银财宝压满箱。抛梁粑抛北方,百事顺通大吉祥。前抛八步朝阳水,后抛八步水朝阳。左抛青龙高万丈,右抛白虎把头扬。抛个金童玉马三岁王,抛个状元榜眼探花郎。抛梁粑粑已抛完,荣华富贵万年长。抛梁已毕永葆清吉,齐下梁头请转回去。”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康学作品集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大湘西匪殇大湘西演义野火将军与故乡拿破仑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传奇张家界大湘西土司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