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将军与故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将军与故乡(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将军与故乡》 作者:李康学

第3章 将军与故乡(3)

  秦基伟将军听说家乡变化很大,很想回家乡一看。有一年,他下了决心准备回一趟家乡,可只到武汉,脚上突然痛得站不起来。保健医生按摩,几天都没好,最后才打电话给县里,让他的几个侄儿去武汉会一会。县里派人将他的亲人送到武汉。陪同一起去的刘局长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你不回来家乡人有意见哩!”秦基伟笑着说:“怎么,你这小诗人又来了!我不回家了,你就写几首诗骂我嘛!”刘局长说说:“好,我就写!”说罢,沉思片刻,即写了一首诗道:“少小离家老不回,将军身系国安危。到底慈心连故里,一晤儿孙愿未违。”秦将军看罢,连说:“好,好诗!不愧是秀才局长!”

  自这次回家到武汉搁浅后,时间又去几年,秦基伟忙于公务一直未回,但他给家乡人写信说,他一定会回来的。家乡人也一直在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秦罗庄采访完毕,我们告辞老人驱车而回。一路上,刘局长还蛮自信地说:“秦将军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他一定还会回来!”

  许洼村走出的猛将军

  1988年9月,正是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慕名来到河南新县,在许世友的故居——新县田铺乡的许洼村作了一次采访。

  去的那日是个阳光高照的好晴天。我们吃完早饭从县城出发,车行半个多小时来到田铺乡。在乡政府休息一会,即由郑乡长带路,沿一条简易公路继续前行10多里,迎面到一座山坡前才停住。下罢车来,郑乡长手一指半坡道:“到了,这里就是许洼!”我细细察看,只见许洼座落在两山之间的一块洼地上,人家不过二十余户。郑乡长介绍说,这里的居民多是姓许的,故名许洼。来许洼住的居民还只有七代,他们的祖宗原是从湖北麻城许家迁过来的。许洼的总人口到现在还只有70多个。听罢郑乡长介绍,我不由得有些惊奇,想不到眼前这个貌不起眼人口不多的小村落,竟然也出了许世友这样的一代名将,这真是看人不可貌相,看山水地理亦不可貌相也!不然,这平平常常的许洼村内,为何又能冒出许世友这般的人物呢!

  一面听着,想着,脚下不觉已踏进许洼的屋场边。这地方的房子有个特点:大都没有屋檐,或屋檐非常短。瞧,迎面一座砖石混砌成的旧房子就是如此。站在门前那短短的屋檐下,连雨都避不着。这和南方的木屋可大不相同。我正这般打量时,郑乡长手一指又道:“那就是许世友的故居!”我惊讶的再一细看,万才发觉那屋前的大门之上,果然有一行烫金字题款:许世友故居。许世友的故居就是这般简陋啊!我不由得深深地感叹:简陋,简陋,也许正是这般简陋的房子,才培育出许世友这样的一代名将啊!

  看罢故居的外观,再推门进去看里面的居室,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那么简陋:里面两间屋,除了极少几件日常生活用具外,什么也没有。从这房子的建造及其摆设,不问亦可知,许世友出生的家庭,想来在那个年代是很贫穷的了。许洼的一位老人过后对我说,许世友家当年确实贫困。他共有7个弟兄姊妹。父母为养活这一家子吃了不少苦头。许世友的父亲死得早,家里的一切,主要靠母亲一人撑持。母亲非常贤良,毕生爱行善积德。据说,在许世友小的时候,有一次,有一个穿得非常破烂的游僧来到许洼,到各处人家化缘。要饭,有些人家嫌其脏不肯理睬,许世友的母亲却诚心好意地接待了他,而且让他住了半个多月。这位游僧有些武艺,到许世友家后,每天就给许世友教些拳术。许世友自那时起学了些武功在身。后来这位游僧走了,才知是少林寺的和尚。许世友到14岁时,遇上吴佩孚招童子军,准备培养亲兵。许世友被招去了。到这个部队后,他却看不惯军阀作风。有一次,一位排长因一士兵犯了点军纪,就用皮带猛抽。许世友一旁看不惯,踢了那排长两脚,不料这两脚踢在了要命之处,排长当即死了。有人立刻要抓他,他飞快就跑。后来一直跑到少林寺,找到当年那个教他拳术的和尚,就在少林寺住了下来。“跳出三戒外,不在五行中。”原来的军队管不着他了,他在少林寺磨炼数年,更学得了一身武艺在手。当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许世友遂又出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北伐军,从此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革命军队里,许世友从战士开始,一步步升任为班长、排长、连长、团长直至军长、兵团司令等职。多年的战火中,他先后7次参加过敢死队,5次当过敢死队队长。他身上共穿过八枪,都没打中致命地方。他就是靠这般勇敢起家。许世友不怕死,他的性格也比较特殊。解放后,许世友在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当司令员。家乡的友人曾多次看望过他。他对家乡建设也很关心。有一次,家乡去人给他汇报,当说到家乡人一直还点着煤油灯,没用上电时,许世友很激动,当即给河南省委写了信反映,河南省委很重视,后来迅速落实,给整个田铺乡都解决了电的问题。

  采访完毕许世友的故居,郑乡长又带我们到许世友的墓地看了看。许世友的坟墓葬在离故居不远的许家祖坟山上,与父母亲的坟相隔不远。基地背后倚托青山,山上的松柏树长得郁郁葱葱。基地前方山脚,一条小溪绿水汩汩长流不息。在许世友的坟前,我静静地看了许久。关于这位将军的一生,是那么高于传奇色彩,连他死后的棺葬,似乎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许世友在他的晚年,为什么没有同意火葬呢?关于这事,许世友家乡的人告诉我,许世友之所以要棺葬,主要还是为了报答母亲恩情的缘故。他的母亲十分善良淳朴,许世友在生曾多次说:“我14岁离家,父亲死得早,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我却没尽到孝。我活着是为国尽忠,死了要为母亲尽孝,我要把自已的灵魂和尸骨与母亲的安葬在一起!”又说:“我死了你们把我与母亲葬在一块就行,什么仪式都不要搞。”正因为考虑到许世友的特殊性格及其特殊情况,他的遗体才被批准静悄悄运回老家,静悄悄地进行了安葬。听了许世友家乡人的这些解释,我心里才焕然冰释。许世友要求棺葬,原来是为了这般缘故,这位将军,也确确实实是一个有着特殊性格的人啊!

  在许世友的墓地看毕,我们即下山返回县城。走上回程的路,我感觉先前来时的种种神秘感已慢慢消失。许世友,作为一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将军,似乎也变得更能使人理解了……

  许世友棺葬之秘

  一

  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洼村的山林里,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椭圆形水泥坟墓。它,即是传奇式将军——许世友的墓葬。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许世友为什么会被破例批准棺葬呢?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得从将军小时的身世和与母亲的情愫说起。

  二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许洼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许世友的父亲去世早,母亲李氏共生了7个孩子,许世友排行老四。因为家庭人多劳少,许世友自小没钱念书,在家放牛。14岁那年,许世友为求生计,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队伍里当了一名童子兵,后来因打抱不平踢死排长闯祸,跑上山到少林寺当了几年和尚。大革命开始后,他回家与一姓朱的农家妇女结了婚,生了一个儿子叫许光。不久,他离开妻儿参加了红军。有一次和白匪战斗时,许世友腹部受伤肠子全流出来,人昏死过去。同一个战壕的叔伯兄弟许代荣,因负伤成了残废,他回家后,向许母和朱氏叙述了亲眼见许世友受伤的惨景。大家都认为许世友死了。朱氏悲痛欲绝,一直带着许光在家守空房。许母不忍看到儿媳长期寂寞,在许光7岁那年,苦劝朱氏改了嫁。解放后,许世友回家问清朱氏的情况后,感动不已。他派人用骡子把朱氏接到家里致谢,给了她300元钱。并嘱咐儿子许光说:“你妈的事我不好过问了,但你一定要过问,你一定要照顾好你的妈妈!”

  许世友对自己的母亲感情极深。1950年初,许世友在离家乡20多年后,第一次骑马回家。在许洼坳口,他见一衣衫褴褛的老妪背着一捆柴从林间蹒跚走来。许世友定睛一看是娘,一下翻身下马跪倒在母亲前。他母亲愣呆了,警卫员也直旁边看呆了。好半天,警卫员才醒悟,忙接过许母的柴禾,与将军一起搀扶着激动万分的许母进屋。

  第2天,许世友又去探望舅父。当年许世友在家乡革命,有一次曾被敌人追捕,许世友躲到舅父家,不料被同村一姓许的叛徒出卖。村里的地主带狗腿子将他舅舅家围得水泄不通,舅舅把他藏在厨房楼上。许世友亲眼看见,地主指使狗腿子把他舅舅吊起来,吊的“燕儿扑水”,打得死去活来。接着又毒打他的舅妈。那地主是色狼,早就垂涎她的姿色,几次下手未成,这次竟丧心病狂地把她杀害了。许世友脱险后,20多年再没见过舅舅,这次回家探亲,他把舅舅用马驮到县城,又把他带到部队奉养,直到养老送终。而那位当年出卖他的叛徒许某,在许世友回乡后,居然也以本家的名义来看他。许世友说:“你还活着?”他抑制怒火,后来通过政府核实,将其逮捕。结果,该犯病死在狱中。

  许世友爱憎分明,毫不含糊,对敌人他十分仇恨,对家乡对亲人却十分眷恋。他夫人田普的名字,就是用“田铺”乡的谐音改的。

  许世友对母亲极为孝敬。母亲不仅生他,而且一手将他拉扯大。他革命后,因为多年中断音讯,一直没照看到母亲,心里感到很内疚。全国解放后,许世友回到家乡见了母亲,就极力劝说母亲,将他带到山东部队奉养。母亲到部队住了一段日子,因劳动惯了闲不住,还要儿子买了台纺车,每日不辍劳作,纺线不止。后来住了些日子,老人又念起家来,许世友只好将母亲又送回去。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康学作品集
大湘西土司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大湘西演义野火将军与故乡拿破仑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大湘西匪殇传奇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