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Money小姐的日记》在线阅读 > 正文 3.儒家:君子固穷富天下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Money小姐的日记》 作者:桑斩龙侠

3.儒家:君子固穷富天下

3.儒家:君子固穷富天下

说说我老婆——禇四小姐。

一天,老婆突然问我,“为什么不在你的书里写写我呢?”

我说:“你这个人没什么突出的特点,也没做过什么对读者有启发意义的事情,经历比较普通,生活比较平淡,说话不幽默,办事没策略……你让我从哪儿写起呢?”

老婆撅着嘴想了半天,最后点点头,表示勉强同意。但我心里清楚,创作源自于生活,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却在她身上找不到一点写作素材,对于动辄自诩“半个文化人”的我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自欺欺人、丢人现眼的吗?再联想到老婆当年顶着大家的白眼跟我私订终身时,我一没相貌身材、二没家世钱财、三没学历人才,要嘛没嘛,纯粹的氓流无产阶级。到如今,老婆都从昔日的准淑女变成了今天的准沷妇,儿子也满大街闯祸去了,我给她描绘过N多次的美好未来却继续如梦中画饼,可望而不可即。苍天在上,我实在是惭愧。

但老婆却雷打不动地看好我,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一天晚上,我问她:“你觉着咱们有希望吗?我有时候特有信心,有时候又觉得特没底……”老婆说:“当然有!虽然你还没成功,但这些年你始终在成长,而且长势喜人。我相信你。”

当然,老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织女,不能在需要的时候给我也给她自己变出一大把银票金条,“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们虽然贫而不贱,但在现实与欲望的夹壁墙里,老婆撅撅嘴、发发牢骚,甚至偶尔歇斯底里、嚎啕大哭一下,也是难免的。

“亲爱的,古人三十而立,你准备几时起立啊?”

“亲爱的,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买房呢?”

“亲爱的,你爸给你弟弟买了个汽车,给咱儿子买了个童车,都是儿子,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我说:“嗨,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儿齐呢!”

“错,手指不一般儿齐是天生的,而他们的做法却是人为的!应该跟他们谈谈!”

老婆语重心长,只争朝夕;我却冥顽不灵,一筹莫展。逼急了,就把孔夫子拉出来做挡箭牌:

“君子固穷!君子固穷!做个大写的人就得付出点代价。孔夫子厉不厉害?不是照样穷得叮当乱响嘛。”

实际上,这仍然是自欺欺人。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孔子是个纯度较高的君子不假,但他绝对不穷。

首先,孔子家世不错,起点较高。孔子曾自我介绍说,其祖先本是殷商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逃避宋国内乱,逃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于是晚年的叔梁纥又娶了(一说是未婚先育)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孔子不仅是个官二代,而且还是他老爸的宝贝疙瘩和惟一希望。虽说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十七岁时又失母,为维持生计,孔子不得不干一些卑贱的工作赚钱养家,以致到了老年还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这与根红苗正的草根阶段相比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他所谓的“吾少也贱”,是相对于之前的“官二代”身份和之后的大司寇身份而言,而不是绝对的。正因为如此,他从小才有闲情逸致去学礼仪。正因为如此,当樊迟问农时,他才会说“我不如老农”;当樊迟问圃时,他又说“我不如老圃”——难怪毛主席要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其次,孔子不仅飞黄腾达过,而且还曾官居一品,位极人臣。说到孔子,人们都知道他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实孔子还是一个政治家。孔子先后做过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大官,后来还“摄相事”三个月。用现代话说,那就是孔子先后做过鲁国国都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建设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兼司法部长兼公安部长,后来还当了三个月的“鲁国国务院代总理”。尤其是在“国务院代总理”任上,短短三个月,竟使强大的齐国也对孔子的才能感到畏惧。

傻子都知道,当大官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就是高工资、高福利。在这一点上,孔子并不像某些徒子徒孙们那么“清高”,他绝对不免费“为人民服务”。被排挤出鲁国政坛后,他带着一干弟子去其他国家碰运气,到卫国后,第一件事就是与卫灵公谈工资待遇。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工资多少?”孔子毫不含糊的说:“‘俸粟六万’,少了您免开尊口”。卫灵公表示可以。这里的六万绝不是六万斤,而是六万小斗,二千石,折合成人民币最少也在几十万元!

即使后来因为政治上的不得意,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教育事业上,他的经济收入也没差到哪儿去。众所周知,孔子的最伟大之外在于他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但所有的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孔子是怎么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的呢?其实羊毛都得出在羊身上。孔子当年教书育人并非无偿教育,更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而是有代价的。《论语·述而》中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凡是给我送一串(十根)以上腊肉的,我没有一个不教诲他们的”。换句话说,十根腊肉(束修)是进入孔子学院的最低标准,绝不打折。试想,孔老夫子一生弟子三千,每人送一串腊肉,他们家仓库得有多大?即使平均分配到孔子的教育生涯里,每年也有将近100个学生,1000多条腊肉!按市价每条腊肉几十元算,至少也有数万元人民币。从这一点看来,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多少显得有点动机不纯。而且别忘了,十条腊肉还只是孔子规定的最低学费标准,上边并不封顶啊!在孔门弟子中,固然有颜回、闵子骞等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但是能够归入“黑五类”的官老爷和资本家也不少,比如一生富得流油的大企业家子贡,深受圣人教诲,十根腊肉,他怎么好意思拿得出手?

更让我们佩服的是,孔子学院没有毕业一说。或者说,只要孔子健在,他的学生们就毕不了业。即然没有毕业一说,那么学费也好、束修也罢,自然是源源不断送到孔老师家里了。

此外,从一些生活细节上,我们也能看出孔子的财富状况。一,孔子堪称一个美食家,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肉割得不好,不吃;坐得地方不当,不吃……用现代话来说,这叫“得瑟”,是有则必须改之,无则必须加勉的资产阶级坏毛病。但这至少从侧面说明,他有“得瑟”的资本,至少是个小资。饿他个三天水米不沾牙,什么圣人,什么礼,全得靠边儿站。二,孔子是个有车族。现代人都知道,车子尤其是好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电影《大腕》里边有一句经典台词:你要是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说得就是这个理儿。而孔子,不仅有车,还有专门的司机——子路。而且我们知道,那时候的车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一头牲口拉上两个轮子就能周游列国,但当时全世界的车也绝对没有今天中国一个县的“吉利”多。而孔子就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有车族之一。与只能骑着青牛出关的老子和只能以天地为马的庄子相比,至少在这一点上孔子就比他们高了一筹。另外,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的爱徒颜回死后,有棺无椁(当时习惯在死人棺材外面装个叫“椁”的套子,穷人往往有棺无椁)。颜路——颜回他老爸,也是孔子的弟子——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来求孔子,说:“老师,能不能先把您那辆车卖掉让我给颜回做椁,等以后发达了我再还您一辆。”孔子当场就拒绝了,并且给出了理由:一、办丧事应当和自己的财力相当,颜家财力不够,就不应该举债买椁。我儿子孔鲤死时我都没给他买椁,你又何必非得打肿脸充胖子呢;二、孔子进一步解释说,我曾经做过官,根据礼制,像我这样有身份的人外出必须坐车,所以我不能卖掉车子去步行……虽然孔老夫子的理由算得上有理有力有节,但我们不难从侧面看出:当时的孔子是有点小钱的。试想,颜路跟了孔子几十年,老师有没有钱他不知道吗?只是由于颜路太不会借钱,切入点找得不好(让老师卖车给他儿子买椁),结果被孔老师轻松驳回。

一句话,孔老师不可能没有钱,只是分跟谁比。遗憾的是,财富终归不是孔老师的终极追求。更遗憾的是,孔老师居然在仕途失意之余忘了把他的赚钱之道传承给我们。害得我们只能从孔老师惟一的传世作品《论语》中试着挖掘一些财富逻辑。不过千万别瞧不起《论语》,北宋的赵普只不过熟读半部就能治天下,我们读懂了它,发点儿小财也不在话下。

不怨天,不尤人

如前所述,孔子虽然是一个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但这种优越环境并没能持续多久,便因其父叔梁纥去世而每况愈下。到孔子十几岁时,为养家糊口,他甚至不得不出门打工。但是孔子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做人做事、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终于有所成就。可惜他这种思想太超前了,当时根本没有人真正知道他的价值,自然也没有人会理解他、看重他。好不容易做了官,但没干几天,就因为触动了鲁国权贵的利益被轻松拿下。周游列国十几年,非但没有一个国君诚心实意地聘用他治理国家,某些平庸之辈还把他当成危险人物,甚至要杀了他。就连一些隐士也瞧不起孔子,讽刺他是“丧家之犬”……

但是孔子从来不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外因,他没有像个怨妇似的整天骂这个、咒那个,学生们神情沮丧时,他总是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就是:“你们别怕当不上官,只需担心没有当官的本事。更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值得别人去了解。”

孔子还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关于这句话有多种不同版本的解释,但结合孔子的一生来看,这多半是晚年的孔子对自己一生壮志未酬的际遇发出的感慨——我这一辈子,从不抱怨命运,也不怨尤别人,通过学习知识,我了解了人生的哲理和真谛,但现在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苍天!应该说,这已经是一定意义上的抱怨了。但想想他老人家一生勤学苦思,四处奔走,渴望以自己的才学改造社会却屡屡受挫,发些小小牢骚(实质上是感慨)也是可以原谅的。

一句话,孔子认为:只要是金子迟早会发光,而问题的关键则是你是不是一块金子?或者说如何才能成为一块金子。换句话说:你肯不肯像孔子一样,正确面对现实,敢于挑战命运,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不懈的努力?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孔子学院开到了澳大利亚的缘故,反正澳大利亚人约翰·库缇斯的故事非常符合孔子的精神,而且非常给力:

2004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12000余名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中,约翰·库缇斯双掌撑地,一步步地“走”上了青岛天泰体育场的主席台。

“大家好!”打过招呼,库缇斯拿起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边比划边说:“从一出生,我就是个悲剧,当时我只有矿泉水瓶这么大,两腿畸形,医生断言我活不过当天,可我活到了现在,35岁的我依然健在,而且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

“高中时,我想到过自杀。是母亲的劝解让我放弃了自杀,她说:‘永远都不要认为自己很惨,世界上比你更惨的人多的是’。”

“每个人都有残疾,我的残疾你们能看到,那你们的残疾呢?”

“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1000次摔倒,可以1001次站起来。摔倒多少次没有关系,关键是最后你有没有站起来。”

……

库缇斯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其间,观众们的掌声几乎就没停过。最后,库缇斯突然举起手里的一件东西说:“我非常感谢青岛朋友们的热情招待,我下榻的宾馆条件非常好,但有一样东西让我不知所措,服务生却每天都会把它放在我的床头。”说完,库缇斯把他说的那件东西扔向了听众席,原来是一双一次性拖鞋。

听众席一片肃静。

“如果你能穿拖鞋的话,你是幸运的,你是没资格抱怨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穿拖鞋的!”库缇斯大声说。听众席上立即爆发起一连串的喝彩声,紧接着是长久的掌声。

按照库缇斯的标准,你有没有资格抱怨呢?反正我是没有。如果你也没有,咱们接着往下看。

不偏不倚,中道而行

说到孔子,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礼”和“仁”。其实,在现代博弈学看来,无论是“礼”,还是“仁”,亦或是“忠”、“恕”等等,都不过是孔子试图撬动当权者的支点而已。在向老子问过几次“礼”之后,孔子也开始了对道的追求。那么,孔子悟道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悟的道就是——中庸。

当然,中庸的概念其实早在孔子之前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孔子不过是把它更加系统,更加深化、细化而已。

那么中庸究竟是什么呢?简单说来,不偏向一端的叫做“中”,坚持不变的叫做“庸”。“中庸”就是指对事物高瞻远瞩、曲折迂回的认识,以及为了达到认识的目标所采用的恰到好处的手段。可以说,“中庸”是中国文化的主轴。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避难,中庸的身影可谓无所不在。在《论语》中,孔子把“中庸”看作最高的道德标准,同时中庸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我们来看几个具体案例:

孔子的弟子曾参(曾子)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有一次,曾子在瓜地里除草,一不留神锄断了一棵瓜秧。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弟子)见了怒不可遏,抄起手里的锄头就打,曾子却动也不动,只是在心里默念“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直到被曾点打倒在地,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儿,曾子苏醒过来,见父亲怒气未消,他立即站起身,说:“我做错了事,惹您生气了,我下次一定注意。”说完,曾子还退到屏风后弹琴唱歌,意思是让曾点听到他的歌声,知道他平安无事,不要为他担心。这件事传开以后,人们都夸曾子是个孝子,大孝子。但孔子听说后,却吩咐其他弟子说:“以后不准曾参进我的屋子。”见不到老师的曾子前思后想,也没想明白到底因为什么得罪了老师,就请师兄子贡向孔子致歉。孔子对学生们说:“想当年,舜的父亲瞽叟偏心眼儿,只喜欢舜的弟弟像,舜虽然不计较这些,仍然对父亲非常孝顺,但是瞽叟想杀死舜的时候,舜却不让他得逞。瞽叟用小木棍打他,舜就忍着;如果用粗木棍打他,舜就立即溜掉。这是为了逃避他父亲的暴怒。曾参站在那里等待他父亲暴打,打死也不肯离开,这根本不是孝。如果打死了他,这不是陷他父亲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吗?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孝的吗?”

还有一次,鲁国发布了一条通告,号召在其他国家游历的鲁国人,在遇见沦为奴隶的同胞时,把他们买下来带回鲁国,国家将付给赎金并提供奖金。孔子的弟子子贡(一说为颜回,但根据二人的经济来看,多半还是子贡)去齐国经商时,一口气赎回了十几个鲁国奴隶,但回到鲁国后却没去官府领钱。消息传开,人们都说子贡品德高尚,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子贡自己也这么认为,并找了个机会告诉了孔子,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心说,这回我的道德不比颜回差了吧!没想到孔子听完后,反倒把子贡骂了一顿,说他“把鲁国人害了”。子贡非常郁闷,孔子解释说:“你这种做法会给其他人造成压力,使其他人花钱赎回做奴隶的鲁国人后,也不好意思去官府拿钱。对于那些家境不好的人来说,这样的赔本买卖他们做不起。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他们看到做奴隶的鲁国人时,把眼一闭,权当没看见。所以说,你害了鲁国人。”

又有一次,孔子带子贡等学生一起去考察时任蒲城宰的子路的政绩。一入蒲境,孔子就夸奖“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进入蒲城,孔子又说:“善哉,由也。忠信以宽矣。”一进子路的官署,孔子又说:“善哉,明察以断矣。”子贡等人非常不理解,就问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孔子回答说:“一进蒲境,就看到庄稼长得很好,没有什么杂草,就算边界之地的老百姓,也能安心耕种,人尽其力,这说明子路在百姓中很有威信。进入城内,看到百姓房屋坚固,院墙完整,树木茂盛,可见社会治安良好,这是因为子路能宽厚待民,百姓才不起偷盗之心。到了子路的官署,十分安静,没有来告状的和要求处理纠纷的人,这说明子路明察善断。”但在听说了子路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修河民工一事后,孔子却拉下了脸。子路忍不住问:“我这样做,难道不符合老师的仁义之道吗?”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仁厚之心,我当然知道,只是你有没有想过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危险——你认为对的、老百姓也叫好的事,并不见得当权者就喜欢,弄不好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当权者最怕的就是底下人背叛,而他们左右多是趋炎附势、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的小人,如果他们在国君面前添油加醋,说你这样做是想收买人心,意图谋反,你浑身是嘴能说得清楚吗?再者说,蒲市地处边境,是出过叛军的地方,这里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卫君的怀疑啊!”

很显然,孔子既不反对孝,也不反对做好事,更不反对爱护百姓,他只是在告诫弟子们凡事中庸,做任何事情都要做通盘、透彻、辩证、立体的思考,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只见森林不见猛兽。可惜的是,子路由于没能认识到这一点,最终成了卫国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曾参也因为体悟不到大孝的真谛一怒休妻,在悔恨中做了半辈子的光棍,子贡则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经商赚钱方面……但是想想,这三位没学会中庸都这么厉害,学会了中庸的真谛那还了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下足功夫好好研究研究中庸,尽量把生意场上每件事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实现财富路上的突破,好象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不贰过——这是孔子对颜回的评语。如前所述,安贫乐道的颜回是孔老师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其实除了安贫乐道以外,颜回还有四大亮点,也即“颜回四德”:不迁怒、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不迁怒”我们已经讲过(不怨天,不尤人),“不伐善”与“不施劳”虽然对赚钱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不贰过”。

西方人说,失败是成功的母亲。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遭遇挫折,很多人喜欢用《真心英雄》来安慰、鼓励自己,告诉自己“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我也”,只要坚持,就能胜利,有朝一日我也能像影片中的成龙一样,改变命运,顶天立地。但事实证明,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很多时候风雨非但带不来彩虹,反而会让道路更加泥泞。

怎么回事?是西方人胡说八道?还是成龙误导歌迷?都不是,是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试问,如果你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然后不情不愿地跳进那个似曾相识的大粪坑,这能怪别人的粪坑挖得不是地方吗?怪只能怪你自己不长记性。

换句文明点的话说,你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比尔·盖茨说过:“如果你一事无成,这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应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别人的头上,而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但大多数人眼里只顾盯着比尔·盖茨的财富,却把他的忠告当成了耳旁风。

因为我们虚荣。大家聚在一起,大谈自己的当年勇,没本事的也要吹一吹,你却拣着自己的糗事往外抖落,这不是招别人看不起你吗?

因为我们脆弱。聊聊自己的成功经验,说说自己当年的壮举,不仅能坚定信念,还能激发英雄气概。而谈失败,难免会揭开一些旧日伤疤,弄不好还把自己搞得挺沮丧。何苦来哉呢?

于是,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教训。于是,我们反复跌倒在一个地方。

其实,对于失败我们大可不必讳言。我们不仅要谈失败,还要深入地谈,彻底地谈。直面失败固然会令你脸上无光,固然会令人很痛苦,但不谈失败却会让你继续失败。孰轻孰重,我想你一定分得清。

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当属“最成功的失败者”史玉柱。想当年,史老板是个一旦觉得有机会赚钱就绝不放过的人,人送绰号“史大胆”,保健品、IT、房地产、服装……只要你能想到的,他和他的巨人集团基本上都有所涉足,结果因为摊子铺得太大,资金链断裂,史老板最终为自己创造了25亿元的巨债,外加一栋荒草肆虐的烂尾楼和无数骂名。一夜之间荣升“中国最大负翁”的史老版不得不选择了“隐居”。好在短短两年后,史老板就靠着一条“今年过节不收礼啊,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强奸广告”东山再起,并且逐步还清了欠老百姓的楼花钱。时至今日,脑白金、黄金搭档、《征途》、黄金酒……每一天都会为史老板创造常人无法想象的财富,但史老板的胆量却越变越小。用他的话说那叫“宁可错过100个机会,也绝不投错一个项目。”

也许你会说,我年纪轻轻的,从小没受过一点委屈,更谈不上教训。照你这么说,我必须得失败几次才能走向成功吗?

非也。你可以从别人的失败中得出教训。如果你总是犯不同的过错,虽说也做到了“不贰过”,但同样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读史?为什么要读伟人传记?不过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多地杜绝类似的“过”。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的失败,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成功,因为每个人的成功路都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是不为人知的背景。而失败却大同小异,而且失败是明摆着的,一家企业是死于盲目扩张,还是用人不当,它想遮都遮不住,差别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看到别人湿了鞋,你到河边时自然会小心点。

有关赚钱的智慧,我们还可以从《论语》中挖出很多,比如“见利思义、富而好德”,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比如“礼之用,和为贵”,等等等等。可以说,每一句先哲之语,都蕴含着无限的致富之道,因为做事即做人,做人成功本身也包含着事业有成。但篇幅有限,在这里一一罗列并不现实。想尽窥儒学秘奥,从而登堂入室,成为一名儒商,还需要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品读经典,思考人生。

txT小说天-堂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桑斩龙侠作品集
Money小姐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