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昙花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恋少妇皇太子情窦初开(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昙花恨》 作者:汤雄

第9章 恋少妇皇太子情窦初开(2)

  施莉玲的父亲谢清明是四川重庆人,年轻时到上海、杭州等地做生意,与一浙江女子施氏结婚。谢清明虽是生意人,却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富有正义感。他坚决反对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拥护孙中山领导下在大革命运动。大革命胜利后,谢清明一面在长沙做生意,一面宣传剪辫子,革除封建思想。谁料想他就此得罪了满清鹰犬,遭到不测。

  为避满清残余势力的满门抄折,谢夫人携儿带女离开重庆,辗转迁徒,逃亡八方。她们逃到了北京一个亲戚家,在亲戚的帮助下,住进了一条小胡同里。为躲追杀,谢夫人隐名改姓,把孩子们全都改姓自己的施姓。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眼看终于过上安稳的日子,又一场灭顶之灾降临到谢夫人的头上:两个儿子相继得病,谢夫人用光了当时带出来的一些金银细软为孩子治病,但还是没能保住两个儿子的性命,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儿子先后离她而去。谢夫人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孤身一人艰难地带着两个女儿苦渡光阴。

  好在女儿一天天在长大,转眼,大女儿到了出嫁的时候。也是天意,大女儿找到了一个如意的郎君冯幼伟。

  冯幼伟(字耿光),日本士官学校早期毕业生,曾跟随孙中山闹革命。回国后筹建开办中国银行,任总裁、执行董事。不久,谢夫人去世,作为姐夫的冯耿光又挑起了扶养姨妹施莉玲的担子。幼年的施莉玲十分乖巧伶俐,人又长得漂亮,是姐姐的掌上明珠,姐夫冯幼伟也对她十分喜欢。

  冯幼伟业余酷爱京剧,曾一手扶植梅兰芳唱红国内,并把梅兰芳及其京剧艺术介绍向日本,他对梅兰芳的崛起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冯幼伟还仗义疏财,对戏剧界里的人士多有资助,为此,京剧圈内的人们都尊称他“冯六爷”。自二十年代北京开始,直到后来冯家、梅家双双迁居上海,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着两家的亲密关系。

  1922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施莉玲10周岁生日的日子。姐姐与姐夫为她安排了一个非常热闹的生日宴会。冯幼伟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及金融界、戏剧界的知名人士前来助兴。

  这天,冯公馆里灯红酒绿,名流云集,其中有位20多岁的圆脸盘青年男子更是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材。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兰芳。梅先生还专门请来一个皮影戏剧团为小莉玲的生日助兴。当时,座上还有名角姚玉芙和著名电影演员舒适的父亲。

  梅兰芳送给小寿星一套皮影戏,施莉玲高兴极了,连唱带舞。梅兰芳见她长相俊俏,聪明机灵,又有一条响亮的好嗓门,便毛遂自荐,征得冯幼伟的同意,当起了施莉玲在戏剧表演上的启蒙老师。

  梅兰芳早期在北京有专门剧场演出,剧场右上前方的首号包厢是冯家的,旁边第二号包厢是张学良将军的。平时只要一有新的剧目或新的演员配搭上场,施莉玲总会随姐姐、姐夫前往观赏。孟小冬是京剧界著名的女老生,从小在上海拜师学戏,非常刻苦,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25年,孟小冬来北京拜陈秀华为师进行深造,她与梅兰芳关系很好,冯耿光把她安排在比较清静的胡同里住下,为的是能够让她专心学戏,少受外界干扰。为恐孟小冬寂寞,冯幼伟又安排施莉玲陪她一起住。这样,施莉玲与孟小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孟姐”、“小妹”地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这段经历,使施莉玲在谙熟京剧艺术方面受益匪浅。

  遗憾的是,施莉玲学唱戏的事遭到了姐姐的反对,她认为偶而为之无尚不可,但长期以往以此为专业却坚决不行。为此,施四小姐仅跟梅兰芳学了《四郎探母》、《女起解》、《游龙戏凤》、《玉堂春》、《奇双会》这五出戏后就没再往下学。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施莉玲已是16岁的大姑娘了。姐夫家优越的生活环境再加上遗传的天性,此时的施莉玲已是一个美貌绝伦的姑娘。为此,北京的上层交际圈把她与徐诗音(蒋芗琳太太),蒋四小姐(后嫁给银行职员贝松林森,亦即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母亲)和另一个谭小姐(父亲是大明照相馆老板)并称为“北平四大金刚(美女)。”

  20年代末,国民党中央政府迁址南京,中国银行也从北京迁至上海。1927年12月1日,施莉玲随姐姐与姐夫一起来到十里洋场上海,住在上海格罗西路(现汾襄路)。巧的是,梅兰芳全家也于同时从北京迁至上海,住在与冯家相距不远的马思南路。为此,冯、梅两家依然能够方便地往来。施莉玲常随姐姐一起去梅家陪梅夫人打麻将。同桌的总会有马连良夫人等戏剧界人士。这时,施莉玲应她的挚友朱菁(青宜)小姐(北京赫赫有名的朱导台的孙女,后为荣广亮夫人)相约,一起前往苏州读书。因为其时她的另一个好朋友徐诗音的全家也已迁往苏州。于是,她们三人一起进入了慧灵女中(现苏州市第三中学)求学。

  从此到施莉玲结婚这段时间里,施莉玲一直往返于上海与苏州两地,直到她婚后,才定居在苏州夫家。

  在苏州读书期间,施莉玲又常与朱菁和徐诗音在慧灵女中或其它堂会上演京剧。舒昌格(舒适)的胞兄舒昌梅与彭爱莲结婚时,施莉玲与朱菁就被请去上海龙社演出《四郎探母》。

  在慧灵女中,才华品貌双出众的施莉玲被师生们一致称为“校花”。

  冯幼伟在中国银行界地位显要,一到上海,各行各业各界名流纷纷登门拜访。一天,杜月笙来访。冯幼伟自不敢轻视。闲谈中,冯幼伟得知杜月笙是个忠实的京剧票友,便对杜月笙说:“巧呀,我家内人的小妹曾师从梅兰芳,也会唱几句呢。”杜月笙一听陡感兴趣,当即让施莉玲出来唱上几句。

  施莉玲应姐夫之命来到客厅,亮开嗓子,就来了段《女起解》。杜月笙一见,果真名师出高徒,这施四小姐戏唱得好,人长得更是犹如沉鱼落雁,不由心荡神摇,喜从心头起。从此,杜月笙成了冯家的座上客,动不动便要请出施莉玲唱上几句。一双色眼,总是像苍蝇似的盯着施莉玲不放。

  遗憾的是施莉玲哪里把他放在眼里?

  一天,杜月笙实在憋熬不住,趁四下无人,一把拉住施莉玲的小手色迷迷地说道:“施小姐,说句实在话,女人嘛,我有的是。家里妻妾成群,可没有一个称我的心。我就喜欢学生样的。像施小姐这样清纯的,我就蛮欢喜的。”

  施莉玲红着脸,挣脱了杜月笙,她心里不满,但明白这号人得罪不起,所以脸上仍是笑咪咪地说:“杜老板,你过奖了。你是上海滩上的一条龙,你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呀?你就不要嘲讽我这个才疏学浅的小女子了吧。”

  杜月笙一愣,脱口而出:“想不到,施小姐的嘴巴子还蛮结棍的,简直像个小律师。”

  从此,杜月笙就一直这样称呼施莉玲“小律师”。

  1931年,长江发大水,庄稼被淹,房屋倒塌,大批灾民无家可归,再加上军阀混战,狼烟四起,一夜间,上海城里涌来了无数难民。满街乞讨,教堂门口天天排着长蛇阵,几十口锅煮粥仍满足不了大批难民的需要。为此,冯幼伟和杜月笙等社会名流决定牵头义演赈灾。为了吸引观众,杜月笙决定亲自粉墨登场,同时请施莉玲小姐与他同台演出。施莉玲同意了。果然,次日的赈灾义演海报上,赫然出现了杜月笙与施莉玲的头像。而且,施莉玲的名了排在了第一名,杜月笙的名字反倒排在了第二位。这份奇特的海报,顿时使施四小姐成为申城的新闻人物,一时间,施莉玲在上海滩上名声大振。

  杜月笙与施莉玲合作义演的剧目是京剧《四郎探母》。

  黄金荣、张啸林等名人也粉墨登台,参加了演出。张啸林扮演张飞。杜月笙与施莉玲的《四郎探母》作为这场赈灾光演的压轴戏。

  演出大获成功,募得大笔捐款,还有两百余只花篮。

  散场后,杜月笙对施莉玲的配合大为赞赏,高兴地对施莉玲说:“施小姐,侬今夜的功劳最大,花篮任侬拿!”

  有关这场赈灾义演的盛况,第二天的上海各大小报纸都作了报道。

  学生时代的施莉玲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她以她鹤立鸡群的色、技、艺活跃在上海与苏州两地的社交圈中。

  她常应邀参加一些舞会,与著名电影演员胡蝶等人在舞会上也有所交往。一次,在上海跑马厅二楼的盛大晚会上,梅兰芳邀施莉玲共跳一曲狐步舞,给各界名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人之常情。经同窗挚友朱菁介绍,施莉玲与上海染料大王陈老板的儿子、当时正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的学生陈冠生结识与相恋。施莉玲听说陈冠生是东吴大学的学生,又是体育健将,为人也厚道善良。在与陈冠生多次接触后,她又发现陈冠生为人善良老实,家底殷实,于是,在姐姐与姐夫的撮合下,她羞答答地同意了这门亲事。

  1933年春节,施莉玲在表姐冯若兰与朱菁的伴陪下,坐进了陈家抬来的花轿中,成为了陈家的新娘子。新房起先设在上海陈家,后搬入苏州城中养育巷救国里。1935年初,陈施才举家乔迁进陈老板专门为儿子建造的小别墅(地处苏州草桥巷。现仍保持原貌,是苏州市委干部宿舍)中。

  从此,施莉玲定居在苏州整整65年,直到她85岁寿终正寝。

  施莉玲与陈冠生的婚礼举办得很热闹,也很排场,除了戏剧界、金融界的众多名流前来参加婚礼外,杜月笙与张啸林也来喝了喜酒,并借酒遮脸大闹了新房。

  然而,施四小姐本想就此安安逸逸地渡过自己的一生,本本份份地去为人妇、为人母,然而,她做梦也没想到,在苏州,还有一个改变了她毕生命运的人在等着她,她的人生道路并没有那么简单与平凡!

  白天与蒋纬国的偶然邂逅,虽说当时并没有在她心中掀起什么波澜,但凭着她的第六感觉,她总觉得蒋纬国那双看着她、瞟着她的与众不同的眼睛里,似乎藏有一把正在熊熊燃烧的烈火,让她的心中隐隐感到了不安,总隐隐意识到将来自己与那个皇家公子之间,会有什么事发生。

  将门虎子,这个眼梢里看人的小王子,是个厉害角色,将来可能会做大事情。施莉玲心里这么说。

www.xiabook.com**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汤雄作品集
昙花恨蒋介石的侧室姚冶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