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声震四野秋:百年匪王》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7章 甩开膀子大炼钢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声震四野秋:百年匪王》 作者:王金年

第47章 甩开膀子大炼钢

  敞开肚皮吃食堂,甩开膀子大炼钢和煦宜人的秋风从老鹰崮徐徐拂下,擦过山坡上片片点点已经熟透的高粱,又穿过层层熟透的红柿子和山楂树,钻进了村东南的棉花地里。一朵朵雪白肥胖的棉桃在风的吹拂下,愉快地摇曳着。它们一个个瞪大着眼睛,翘首以待主人的采摘。

  崮下村地虽不少,但多是山地。这块地是比较大的一块,便种上了棉花。沂蒙县的气候和土质也适应棉花生长。当时一亩地产五六十斤皮棉不成问题。

  如此上好的棉花并无人采摘,来到棉花地里的反倒是一群山羊。放羊的是那个晚上要照看兔子的瘸子李拐子。只见他一瘸一拐地将羊群从地的这头赶到那头,又从那头赶到这头。羊群来到地里显然不是来摘棉花的,它是来吃棉花的。

  羊吃棉花?这话听来有点新鲜是吧,不过,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那场全民性的大脑发烧中,这还算不得稀奇事。

  “李寡妇呀,你听我言,偷偷会你在今晚。给我准备好一壶酒,一门二门要虚掩……”

  李拐子心情高兴,小调唱得就欢。满地的羊就放开了胃口大嚼起来,或许是第一次吃棉花,或许是棉仔里有油太香,所有的大羊小羊、公羊母羊无不兴高采烈尽情地吃起来。

  “李拐子,谁让你放羊吃棉花的?”我奶奶正领着几位老太太收地瓜,看到了,大吼起来。

  “哟,三奶奶,你别急,是公社蒋书记让吃的。他说,现在大炼钢铁,反正也没人摘,烂了不如吃了……”

  “放屁,再大炼钢也不能不穿衣服,待俺有空就来摘。”我奶奶大声命令着,其他几个老太太也骂李拐子不是人熊,活该找不上媳妇。

  因是“右派”分子,怕他们“破坏”大炼钢铁而被留在家里的季风也跟着帮腔:“哟,老李呀,这棉仔见了水可要发胀,一会儿羊喝了水要是出了岔子,你可要负责呀。”

  李拐子一边嘟哝着:“这怨俺吗?”一边将羊赶出了棉花地。

  路琴更是心疼地连连咋舌:“哎呀,我们家一连几年没做过新棉衣了,俺小宝的棉衣还是拾他小表姐的呢,可惜呀……”

  “棉花让羊吃,世界奇闻。”季风随后又加了一句。

  其实,这还不如让羊吃了呢。因为上上下下光大炼钢铁了,硬是没有闲空来采摘这七亩棉花,到最后,全部烂在了地里。

  这是1958年的秋天,沂蒙县73万人同全国人民一起,掀起了大跃进的狂潮。

  首先,成立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崮下村归关家桥人民公社。公社下辖21个大队,27个自然村,约15万人口。公社成立那天,煞是热闹。县里召开了成立大会,几乎全公社能走得动的男女老少都来了。会场设在关家祠堂前的广场上,戏台是重新搭的,已远不像土改时批斗关润林时那样小家子气。会场上红旗招展,口号连天,口号是“人民公社是金桥”、“共产主义是天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上喝白汤,中午吃肥肉,晚上吃大鱼”。

  新任县委书记周志海到会讲了话,他的嗓子都喊哑了,他宣布,沂蒙县已走到了“金桥”的正中间,再加一把劲,就到了共产主义了:“现在,有一个例子最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就是全县最大的商店百货大楼已经开始实行无人售货啦,顾客去了,可挑选自己最满意的商品,然后自觉付钱……”

  这可是沂蒙人民闻所未闻的新闻,自古以钱换物,以物卖钱,如今却讲究按需自取,自觉付钱,这可真是开天辟地换了朝代啦,原来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难。

  正当台下的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公社蒋书记已经带头呼起了口号:“人民公社好……”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一天等于20年……”

  “吃白馍穿新衣,皮鞋擦得亮亮的……”

  周志海言犹未尽,他学着革命导师列宁的样子,使劲压了压双手,才压住了翻江倒海般的口号声:“至于说到眼下的大炼钢铁,我们有着更加充分的把握,上级分给咱们县里是1000吨,但是县委一班人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拿下2000吨。少一两,就砍我的头!”

  说着,做了个砍头的动作。台下则是一片掌声。整个会场沸腾了,蒋书记又适时地领人喊了一阵口号。让全县人民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周志海做了这个动作的一年半后,他却因沂蒙县饿死了3600多人而被判处2年徒刑(处分算是最轻的,不客气地说,又是多亏了我爷爷)。

  周志海讲完,公社蒋书记又上台讲了话,蒋书记没文化,脾气暴,资格在全公社也是最老的,打孟良崮那会儿他是部队的一位副排长,负伤后就带了一大把军功章转业回了地方,在关家桥可以说是说一不二。这人平时讲话很粗,而且爱带口头语,外号蒋大喇叭:“奶奶的,敞开肚皮吃食堂,甩开膀子大炼钢。冲啊……”

  于是,轰轰烈烈的吃食堂和大炼钢铁运动、大修水利运动同时展开,共产主义在向我们招手。

  一开始,人们对于吃食堂并不起劲,很多人家不愿交粮,也不愿报名。毕竟几千年来都是自家吃饭的,自家吃饭想吃啥做啥,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也是一种天伦之乐。吃食堂算什么事,几百号人拥在一起好意思张嘴吗?但上边的指示很明确:吃食堂就是拥护毛主席,不吃食堂就是拥护蒋介石!这么一说,户户都拥护了毛主席。

  “老少爷们,姊妹娘们,注意了……”穆蛋这几天的嗓门也够累的,他开始在全村喊叫起来,“先把家里的饭锅、菜锅、门把、门钉统统收齐交到大队,由大队统一回锅炼钢。吃饭去食堂。一家一桌,不要抢,管饱管足。城里已经实现共产主义了,咱们村也快……”

  村子里没有过大的房屋,食堂暂选定在村头的银杏树下,各家凑来的桌子摆得满满当当。

  村东头一家姓王的,偷偷地藏下了一只炒菜锅,结果让民兵连长穆三胖带着几个民兵,当场给砸烂了。再一查,这姓王的是个中农。那好,捆起来游街。于是,几个民兵抓来一根捆猪的绳子,将那王中农一捆,在全村游街。没有锣,就让他敲一个刚刚收上来的破铜盆:“我反对进入共产主义……”

  “我中农思想作怪……”

  “我有罪,我该死……”

  王中农一游街,全村人都老实了。所有的金银铜铁锡收得相当彻底。

  大概只有一块铁没有收回,就是我奶奶用来喂鸡的一顶日本鬼子的钢盔。这家伙不知什么时候到的我爷爷家,我奶奶就用它来当了喂鸡槽。因为小日本的钢好,愣是一点锈不生。

  我奶奶不愿交,我爷爷也没阻拦。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家一户地全灭火,都去吃食堂,有点是胡闹:“季兄弟,这不是跟当年的太平天国搞的圣库制一样吗?这能行吗?”

  季风当然不会说得很深刻,任何人那个时候都不会说得很深刻:“好像苏联也没这么搞。苏联的工农业基础肯定要比咱们的好啊。”

  “老大哥没这么搞,当弟弟倒要抢在前头。”我爷爷小声念叨了一句。

  村里无论怎么再搜查,也不会查到我爷爷家!就这样,这顶小日本的钢盔逃过了大炼钢铁的劫难,没有被化成铁渣坨。当然,谁也没有想到,当吃食堂的狂风刮过,大饥饿来临时,它竟成了救命的锅!

  吃食堂的那个牛劲可真叫共产主义万岁呀!

  你瞧,全是白馒头、白米饭,随便吃,吃不了就搁桌子上,共产主义还怕浪费几个白馒头吗?至于菜嘛,顿顿几乎都是红烧肉,肥肥的肉块儿一熬一大锅。那时的农民真的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肉,就敞开肚皮吃,常常吃得半夜里上茅房。有一阵子食堂管理员还请示穆蛋:“支书呀,那猪下水还吃不吃?”

  “别的村吃吗?”那时,各个村比着办食堂,专看谁吃得好,谁先进入共产主义。

  “有的村吃,有的村不吃。”管理员外号叫绕弯,意思是心眼多的意思。他解放前在青州和青岛做生意,挺有头脑。

  穆蛋听了,有点烦他娘们:“那你说咱吃不吃呢?”

  绕弯一听知道是在熊自己:“明白了,穆支书……”随即命令将所有的猪肝、猪肺、猪肠等统统倒掉。

  几天后,绕弯又出了新招,他不知从哪里买来了大批的牛奶、面包。早饭全让大伙吃这玩意,说共产主义的早饭都是这样的,苏联老大哥啦、波兰啦、捷克啦、匈牙利啦,都是牛奶、面包。但无奈崮下村人吃惯了小米粥和玉米煎饼卷大葱,几天下来,竟有一大半的人拉起了肚子。最后,还是穆蛋发话,不再牛奶面包了:“这干活的共产主义可以跑步前进,吃饭的共产主义就悠着点吧……”从那至今,崮下村的人还是吃不惯牛奶、面包。

  那时候,除了大吃,就是大干。每每吃完饭后,就开始以连为单位,开赴山下去炼钢。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关家桥公社在最好的一片耕地上建了27座小炼钢炉。集中了全公社的劳动力来此会战。崮下村的小铁炉正好和关家桥村的小铁炉紧挨着。这使我爷爷有幸目睹了当年的佃户大福,因过度劳累而一头扎进了小铁炉里的惨剧。

  崮下村的男女劳力被编成了三个基干民兵连。女民兵连由识字班的刘英率领,她们起了个“花木兰连”的响亮名字。因为关家桥村的女民兵连起的是“穆桂英连”,崮下村的“花木兰”决心打败关家桥村的“穆桂英”!

  我爷爷说他们像太平天国,真是说对了。那时的人们不仅吃饭是共产主义式的,就连睡觉也是。男女民兵都是分开住,一个星期才准回家团聚一回。家里的孩子由老人带。尽管很多人不适应这种生活,但却无人敢于公开说:我不愿进共产主义的天堂。直到有一天东窗事发……凡是经历过那段狂热的人肯定都记得:大办食堂、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几乎是同秋天的收成一齐来到的。1958年那年是格外的风调雨顺,收成特别好。按我爷爷的形容是:插根木棍都能发芽结果。知道为什么吗?因为1956年和1957年的收成是一平、一歉。而延续了几千年小农经济的中国农业总是逃脱不了“一平、一歉、一收”的固定循环,你说这是老天爷照顾中国也行,惩罚中国也行。

  青壮劳力都去大炼钢铁了,地里的庄稼自然也就没人收了。庄户人种庄稼干吗?不就图个安稳日子吗?现成丰收的庄稼不收,这叫什么事呢?难道共产主义就可以不吃粮食专吃钢?

  正好,县委书记周志海来崮下村视察工作。他是坐着吉普车来的,我爷爷因烦闻汽油味,没去迎接他。这位教师出身的县委书记还算知书达理,专门来到村北头看望我爷爷:“哎哟哟,老革命,您身体好吗?”

  我爷爷说:“我身体倒很好,可地里的庄稼该咋办呢?”

  周志海面有难色地说:“哎呀,到处都存在这一问题,可当前讲究‘以钢为纲’”,讲究‘钢铁元帅升帐’,我这县委书记……嘿,你们看着办吧……”

  周志海算是比较务实的。有了他这句话,我爷爷找来穆蛋做了安排。其实,粗中有细的穆蛋也早有这种想法,两人是不谋而合。崮下村留守在家的老头、老太太比哪个村的都多,这批老头、老太太拼死拼活抢收了不少成熟的庄稼。这就为不久后降临的大饥饿作了相应的准备……季风的本事又被派上了用场,他的老家金乡不是平原吗?他有着一手好的挖地窖储存过冬食物的技术,如,地瓜窑,一律要挖在干土处,不能泛潮。离地至少要有四尺(一米多一点),通风口不能太小,要容得下一人,最好向阳,隔几天,碰上中午阳光好,最好要掀开盖子进阳光。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金年作品集
声震四野秋:百年匪王大脚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