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白墙无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8章 马蹄溅落的诗行——《孙蔚如将军诗词与书法》阅读笔记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白墙无字》 作者:陈忠实

第48章 马蹄溅落的诗行——《孙蔚如将军诗词与书法》阅读笔记

  灞桥乡党陈瑞华编著完成《孙蔚如将军诗词与书法》集书稿,约我作序。我颇多踌躇。自知古典文学在我是一个大的缺欠,向来不敢说长论短;书法亦未入门,虽然也常写毛笔字,不过是用毛笔写的字罢了,称不得书法。这样,要论说我敬重又敬仰的孙蔚如将军的诗词和书法,便有心虚气短的本能性反应。然而,我又不忍心推辞,概出于一种隐隐的诱因——

  七年前,徐剑铭等三位作家写成纪实文学《立马中条》书稿,约我作序,多是想到孙蔚如将军是我仰慕的灞桥前辈乡党。在《立马中条》书稿的阅读中,我强烈地感知到这位横刀立马中条山、给倭寇致命打击的大将军顶天立地的脊梁和凛然的风骨,曾经感动得忍不住把其中一个感天地泣鬼神的细节演绎成短篇小说,当作我对这位将军乡党迟到的礼赞。现在,有幸阅读将军的诗词,展示将军的内里精神世界,我将会感知这位儒将的襟怀。出于这样的期待,我不揣冒昧接手这部书稿,用心解读,领略这位令我钦敬、令我骄傲的将军乡党的精神情怀。

  孙蔚如将军年轻时投身国民革命,便胸怀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可谓少年壮志;他毅然投笔从戎,起始的动因不是个人的前途,而是以个人的生命之躯报效国家,便奠定了一种忠诚和勇毅。1922年秋天,年方二十八岁的孙蔚如在三原疗养臂伤,住在一个颇为幽静的花园里,桂香馥郁,心中却仍然驰骋着疆场上的“青骢”。诗曰:“小园日暖桂花风,徐步优游清水东。但向此中寻乐趣,疆场不复试青骢。”字面上的“不复”,似可看作对和平的期愿,而非现实所可行,从写于同时期的《直捣黄龙迎二帝》一诗中,可以看到将军此时的抱负。这是孙蔚如赴北京疗伤途经河南安阳,拜谒岳飞庙时触景生情,咏出“若非十二金牌召,千古无人拜鄂王”的历史悲剧的慨叹。在近百年后的今天读来,我便感知到孙蔚如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的精神气象了,就是一个忠与奸的截然划界;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大转折时期,他心头悬着作为耻辱象征的宋高宗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有民族英雄岳飞垫在心底,孙蔚如的人生道路选择和个人品质,就铸成一种难得改易难得动摇的基础;他后来的辉煌历程,尽管多所挫折和危难,更显示着他的人生选择的坚定性,也显现着熠熠闪光的品德。

  孙将军这种激烈壮怀的另一脉,恰是对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的民间疾苦的痛切关怀。孙蔚如所在的杨虎城部队改编为国民军后,于1925年春,他代表杨虎城到潼关参加一个军事会议,同时迎接国民军入陕,在遍地泥泞的雨中赶了六百多里路,沿途看多了乡村的凋敝景象和民不聊生的惨状,隐忍不住便发出心声,在五律《投鞭念佛陀》一诗中呼吁“应怜民疾苦”,足以见得跃马疆场的将军真切的柔肠。作者真诚的期愿溢于文字:“海内升平日,投鞭念佛陀”,很坦诚也很直白地表示,只要和平、安宁、国泰、民乐的社会实现了,自己可以扔掉象征着战争的马鞭,到古寺里去诵经念佛,而不计个人的任何得失,这是怎样一种光明磊落的襟怀。孙将军身在军中,却厌恶不义之战争,在于他看到军阀混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在七律《司马台前感怀》一诗中,发出“遍野哀鸿剧可伤”的哀叹;末尾两句“建国未成人遽死,凭谁继起系苍桑”,是说孙中山先生突然谢世,谁来承担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呢!可以见得孙将军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更可以见得他戎装跃马的使命了。

  1926年,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达十个月之久,杨虎城和李虎臣坚守西安,所谓“二虎守长安”的艰苦卓绝的历史性一幕,永不磨灭地铸成西安人的历史性记忆。作为杨虎城将军的忠诚而又得力的干将的孙蔚如,负责西安古城东北城隅的守护,寸土不失。西安城里的军民遭遇着骇人听闻的灾难,孙将军有感而发的七律《坚守长安》一诗中,留下了西安军民艰难到超出忍受极限的生存困境的文字写照:“菜色载途怜饿莩(殍),马肝充食悯兵饥”。这两句高度概括的诗文里所隐伏着的惨不忍睹的景象,是不仅树叶树皮被揪被扒光了,包括马骡爱犬等牲畜也被杀了充饥,甚至连皮革制品也煮了吃了,战死饿死的军人民众多达数万,作为国民军立足的古城西安终于巍然屹立。诗句中一个“怜”字又一个“悯”字,足以见得这位坚挺在血火西安的将军的悲悯情怀。

  在中条山的抗日战场,孙将军横刀立马,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堵在潼关之外,不仅让企图进入关中的日本侵略者的美梦破灭,这方古老文明的土地免遭蹂躏,而且打得鬼子兵伤亡惨重,把以关中子弟为主体的西北军的威风张扬起来。孙将军在中条山留下了几首血战的诗篇,诗文里记录着当时的抗战局势,战争的惨烈,暗示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内战造成的恶果,更张扬着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抗敌歌》当可看作孙将军立马中条时的誓词,其中“铁骑纵横气如山,不教胡马渡榆关”,显示着将军的凛然壮气;“佇看铙歌齐奏凯,风物如绘旭日暄”则展现着将军必胜的期盼和信心。将军于1939年作的《满江红·立马中条》一词,更是壮怀激烈,一句“怒眦裂”,可见将军的英武气派;怒视里的侵略者不过是“岛夷小丑”;信念里坚信着的是“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孙将军的不可轻蔑更不可战胜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我读此词,便想到岳飞和他的《满江红·写怀》一词。这里引录于右任写的《越调·天净沙·为中条山抗战书赠孙蔚如将军》:“中条雪压云垂,黄河浪卷冰澌,血染将军战史。北方豪士,手擒多少胡儿!”一句“血染将军战史”,是对孙蔚如将军戎马生涯的客观而形象的概括;一句“手擒多少胡儿”,则把孙蔚如将军的民族英雄的气派彰显出来。

  孙蔚如将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诗作,截然是一种欢欣而又鼓舞的美好情怀的表述,这是可以理解的。将军一生都在追求而且实践着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和新生,当新中国成立以后,身为陕西省副省长的孙蔚如将军,诗句里洋溢着阳光的明媚,是真实心怀的抒发,诸如“和平世界从今始,马列精神万古传”。孙将军自幼追求光明和进步,倾情革命,当这种心愿实现的时候,激情便溢满诗文字句了。有一首写他到青海慰问人民解放军骑兵团的即兴之作:“应策腾空气似虹,攙枪扫尽仰雄风。和平建设从今起,万族欢歌庆大同。”孙将军的诗,真正体现着“言志”的本真。

  咏读孙蔚如将军的诗词,可见艺术造诣之深,尤其突出的一点,旁征博引了许多历史人文的典故,足以见出将军古典文学修养之丰富厚实。说来惭愧,诗中所涉及的不少典故,在我完全陌生,不看注释就难以领会其深意。孙将军数量不算太多的诗词,多是戎马倥偬间内心情感的倾泄,可谓马蹄溅落的诗行,却依然对仗工整,采词造句深奥而又儒雅,显示着儒将的风采和风骨。

  书稿里收录孙将军诗词手迹十九幅,更见得儒将独成一格的书法风韵,尽现挥洒自如不拘一格的雄风率性。我在品赏这些堪为笔走龙蛇潇洒自然的笔墨时,突然想到,将军的一笔一画不是为着当书法家而为之,完全是一种率性的书写,毛笔和毛笔里所蘸的墨汁,纯粹是为着情感抒发的需要而倾注到白纸上,倒让我看到了作为传统的书写工具独有的个性化魅力,而排除了为着书法的难得避免的匠气,更显现着真正的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字的神韵。这种韵,是孙将军个人独有的禀性铸就的。

  2011年7月15日二府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忠实作品集
初夏李十三推磨最后一次收获四妹子吟诵关中十八岁的哥哥梆子老太白墙无字蓝袍先生康家小院白鹿原夭折陈忠实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