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霍达作品精选》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5章 格律之美(28)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霍达作品精选》 作者:霍达

第55章 格律之美(28)

  那天,我又去看闹闹,远远地,听到一阵乐曲传来,轻柔哀婉,像是云南的民族乐器葫芦丝。我越走越近,果然看见一个中年男子在吹葫芦丝,他面对着的,恰恰是埋葬闹闹的地方。我奇怪,这人为什么单单选了这个地方,来演奏这么忧伤的曲子,好像是专门为了我,为了闹闹。我不语,静静地立在他身后,听他演奏。他神情专注,全然没有察觉有人旁听。等到一曲终了,我对他说:“你演奏得真好,谢谢你!”他这才看了看我,谦逊地微微一笑。我又说:“我想请你再吹几个曲子,献给我的朋友,我的亲人,可以吗?我给你钱!”他却摇了摇头:“我是在这儿练习,不要钱!你想听什么曲子?”说着,摊开了面前的乐谱,让我随便点。我从心里感激他,点了一首《思念》。葫芦丝又“呜呜”地响起来,乐曲幽咽低徊,像耳畔轻声絮语,像含泪的喃喃诉说,像牵心动腑、千回百转、柔肠寸断的思念!

  (发表于2007年1月3日《北京晚报》)

  听海

  我是抢在台风之前到达青岛的。在北京就听到天气预报说,台风将在今天傍晚登陆青岛,心里便迟疑,我这个年纪,已经不适合“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采访了,刚刚经历了北京六十年一遇的水灾,却又鬼使神差地到青岛追赶台风,这次“度假”的时间、地点岂不是太荒唐了?可是机票已经买好,青岛方面也已经订好了宾馆,安排了人接机,若要取消这个行程,又怎么说得过去?只好走一趟了。

  飞机晚点,到达青岛己近黄昏,来接机的司机小高等候多时了。我问他台风到了没有,他说,还没有,这边儿已经作好了抗洪准备。“大姐您看,天儿阴上来了!”我看看车窗外,泼墨般的乌云正从天边涌上头顶,暴风雨就要来了。

  宾馆在远离市区的一个海湾。我随着小高踏进大堂,走进电梯,上了七楼,一直到房间门前,都头脑木然,毫无旅游观光的兴致。但当房门打开,我朝着明亮的落地窗走去,猛然映入眼帘的竟是浩荡的大海!我被惊醒了,精神立刻振奋起来。海滨的宾馆自然是建在海边,这并不意外,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它和海竟然挨得这么近,窗外就是海,站在阳台上,极目远望,海天相接处是一条弧形的虚线,那是半个地球的轮廓!

  当晚,台风如约而至。大海疯狂了,掀起滔天巨浪,像水墙似地向前压过来,重重地拍打在岸上,发出巨大的声响,我所在的宾馆仿佛汪洋之中的一座孤岛,随时都会被撕裂,被吞没!我不禁悚然,关紧窗户,拉上窗帘,熄灭了所有的灯,却依然难以入睡。窗外,大雨滂沱,狂风呼啸,大海倾覆,教人如何安眠?突然想起“惊天地泣鬼神”这几个字,过去在文章里写到过,并没有真切的体会,现在倒是身临其境了,整整一夜听着万千头怪兽狂吼,真个是“惊天地泣鬼神”!

  天亮之后,风息雨歇,没想到台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大海又恢复了缓波抒浪的常态,只是水变浑了,像是黄河。吃过早饭,小高陪我到海边走了走,路灯倒了不少,栈桥也被掀翻了,扎着铁钉的木板散落在沙滩上,一些工人正在收拾。小高说,这次台风,咱这儿只是扫了点边儿,不算大。听那语气,波澜不惊,真是海边经过风浪的人。我说,几十年来,我到过中国的黄海、东海、南海,也到过外国的黑海、红海、地中海,甚至远涉大西洋,领略过各具特色的海洋风光,却惟独没有经历过台风,这次总算见识了,弥补了一项缺憾。我喜欢大海,没有白来!

  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们已经回到宾馆,正走在七楼的楼道里。这时,忽听得身后有人答话:“大海?大海在哪儿呢?”

  我回头看去,见是一位身穿黑色短袖衫的中年女性,正朝这边走来。

  “窗户外边就是啊,”我随口说,“你的房间没有吗?”

  “没有……”她茫然地看着我。

  明白了。海滨的宾馆,并不是所有的房间都朝着大海,也许是为了省钱吧,她订了背阴的房间。可是,大老远地赶来,就是为了看海的,她显然已经迫不及待了,入住的第一时间就要看到大海,大海在哪儿呢?

  我笑笑。打开自己的房门,说:“来,到我这儿来看吧!”

  她并不推辞,匆匆走进来,就像我第一次进这个房间一样奔向窗前,惊奇地望着面前的大海,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叹:“啊……”但也仅仅待了片刻,便转过身,朝我说声“谢谢”,又匆匆跑了出去。我没有来得及问她从哪儿来,更不知道她是做什么的,这些似乎都不重要,“相逢何必曾相识”,大家都是来看海的,在大海面前,无论什么年纪的人,都天真得像个孩子。

  第二天,我又在楼道里碰见了她,正在往电梯那边走,身边还带着两个男孩儿。

  “你到海边去过了吗?”我问她。

  “去过了,总算见到真正的大海了!”她朝我笑笑,两手揽着孩子匆匆走了。

  又一次擦肩而过。

  他们走远了,小高低声对我说:“大姐,您看见了吗?她那俩孩子,都是……瞎子!”

  “是吗?”我一愣,“我刚才怎么没注意?”

  “没错儿,那个大点儿的还拄着根竹竿儿呢,眼珠儿是浑的,一看就是……”

  “两个都是吗?”

  “都是。”

  我的心一沉。人间竟然有这样的事,两个不幸的孩子生在同一个家庭!猛地回过头去,那母子三人已经不见了,显然,他们已经下楼去了。

  “你刚才怎么不告诉我?”

  “当着人家的面儿,我咋好意思说?”

  他是对的。我知道,那些自身有残疾的人,包括他们的亲人,都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和自尊,最忌讳的就是旁人指指点点,更不要说歧视和嘲弄。其实,在自尊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自卑,因为上天没有赐予他们或者他们的亲人健全的身体,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在他们看来,人生在世,哪怕再平庸,再贫贱,只要肢体健全,耳聪目明,就是幸福的了。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对他们来说竟然是奢望。这位母亲带着两个盲童抛头露面,显然已经作好遭人冷眼的心理准备,不管她表面上如何平静,内心深处仍然十分脆弱,她多么希望健全人“忽视”她的孩子的残疾,哪怕装作没看见,就已经是对他们的尊重了。

  可是,我却为自己刚才的视而不见而懊悔,小高都看到了,我怎么没注意呢?

  “大姐,您……”小高迟疑地望着我。

  “我想去找他们。”

  “为什么?”

  怎么跟他说清楚呢?一个母亲带着两个盲童来看海……作为一个作家和曾经的记者,我的心被触动了!他们来自哪里?有着怎样的身世?又是出于什么动力,让她作出这样的决定,风尘仆仆,路途遥遥,带着她的孩子奔着大海而来?而那两个孩子又明明什么都看不见啊!

  “我想和他们交流,我想知道……”

  “什么?”

  “想知道他们的一切,也许我能够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我转过身去,招呼小高,“走,去找他们!”

  “啊?上哪儿找去?”

  “海边,他们一定又到海边去了!”

  我们又回到海边。沙滩上,游人如织。正是学生放暑假的时候,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踏着浸透了海水的细沙,看海,说海,留下一串串的脚印。胆子大的,蹚着水朝着深处走去,浪头打过来,发出惊喜的欢呼,也不管那海水还是浑的。人们哪,是这么热爱大海!

  我和小高踏着沙滩,走过这道海湾长长的弧线,目光搜索着每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和孩子。

  “一个女人,当她开始孕育生命的时候,心就不再完全属于丈夫,而主要交给孩子了。她每天都在想象着,当这个小生命出世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她寄予全部希望的孩子,竟然什么也看不见。在那一刻,她几乎绝望了。但她没有抛弃孩子,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用奶水,用心血,哺育着这个在黑暗中挣扎的小生命。两年之后,第二个孩子降生了,谁能想到,他的眼睛,还是什么也看不见……”

  “大姐,”小高听得发愣,“咱们不认识她呀,您这是听谁说的?”

  “没有人告诉我,”我说,“这是我想象的……”

  “唉,真是老天不长眼啊,她的命也太苦了!”小高感叹着,似乎也随着我进入了想象,“哎,怎么没看见她的男人?也许……”

  “也许,这是个寡妇……”

  我想象着,这个孤独的女人,是怎样含辛茹苦,把这两个什么也看不见的孩子带大,领着他们度过漫漫长夜,又是怎样向孩子们描述这个世界?在她语言里,人间是一片黑暗,还是充满明媚的阳光?还有大海,她该怎么跟孩子说,大海是个什么样子?

  在我的面前,大海波涌浪翻,越来越多的游人向大海聚拢来,奔跑着,赞叹着,嬉戏着,可是,在他们中间,并没有我要找的那母子三人。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我和小高怅然而归。忽然想到,餐厅也是个人人必到的地方。对,在那儿一定会碰到他们!

  午餐开始之前,我和小高就到了餐厅,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眼睛巡视着周围的人,一直等到最后的一桌客人离开,都没有看到那个女人和她的孩子。我向餐厅的服务员打听,她们也说没看见。服务员们的眼光很敏锐,见过几次面就已经认识我了,虽然不知道姓甚名谁,但常来的客人总记得住熟脸儿,那母子三人应该很容易留下印象的,可是却没有,这几天都没有。难道……难道他们连饭都不在这儿吃吗?

  小高问我:“大姐,咱们还接着找吗?”

  我说:“找!”

  可是,上哪儿找去呢?我们总不能挨个儿去敲客房的门,像查户口那样找人吧?我们没有那个权利。对了,去找大堂前台,请求他们的帮助!

  前台的接待人员听了我们的描述,问:“您要找的客人,姓什么?叫什么?”

  “不知道。”我如实回答。

  “那……您和他们是亲戚,还是朋友?”

  “都不是,没有任何关系。”

  “对不起,”接待人员礼貌地但又是果断地回绝了,“我们不能提供客人的信息。”

  小高急了,忙说:“同志,这位大姐是……”

  我朝小高摆摆手,让他不要着急,随即拿出自己的证件,请接待人员过目。“请您相信,我有必要找到他们。请帮助我!”

  “您找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帮助他们。我认识中国最好的眼科医生,也熟悉国家办的慈善机构!”

  “噢!”接待人员把证件还给我,“请等一下!”

  柜台前,几名接待人员聚拢来,分头查找三天以来的客人入住记录,重点是七楼背朝大海的房间。我等着,期待得到肯定的答复,哪怕只是一点儿线索。

  良久,终于得到了回答:“实在抱歉,查不到任何线索。在我们的记忆中,也没有这样三个人的印象。”

  我只好作罢。她们已经尽力,只怪我无法提供更具体的信息,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无名无姓的母子三人,真正是大海捞针!

  又到海边,我望着夕阳下滚滚而来的海潮,怅然若失。

  “他们真的是母子吗?”我心里一动,问小高。

  “嗯?”小高也疑惑了,“难说呢!我看那个女的,俩眼好好儿的,咋会俩孩子都是……”

  他没好意思再次说出“瞎子”,以后恐怕再也不会说这两个字了。

  “也许……”我思索着说,“也许是她收养了两个从小被遗弃的盲童,也许,她是他们的老师……”

  是的,我更相信这是一位老师带着她的两个学生。那么,那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两个孩子又有着怎样的身世?不知道,或许,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就已经是妈妈了。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家乡……”她教他们唱歌,一首许多孩子都会唱的歌。

  他们问她:“老师,大海是什么?”

  她答:“大海是望不到边的水,是蓝色的……”

  他们又问:“老师,什么是蓝色?”

  她答不出了。她的这两个学生,从来就没有感受过光线和色彩。她只好换个角度,为他们描述大海:“大海汹涌澎湃,奔腾咆哮……”她也只能想到这些从书本上学来的词汇了。如果学生再追问什么是“汹涌澎湃”,什么是“奔腾咆哮”,她也答不出了,因为自己也没见过大海。于是,趁着暑假,她带着他们来了,来看真正的大海,却又赶上这个时候,台风过后的大海不是蓝色的,水是浑的,就像那两个孩子浑浊的眼睛。其实,他们并没有看见大海,准确地说,是在“听”海,听海的涛声,是怎样“汹涌澎湃”,怎样“奔腾咆哮”。如果我能遇上他们,一定会补充说,大海还会“呜咽”,因为千百年来,它阅历了世间太多的悲剧,感受了人类太多的忧伤!

  涛声呜咽。我要找的人却再也不见踪影,他们只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就永远地消失了。也许,他们只在这里停留了短暂的一晚,在“听”过大海之后就匆匆离去了。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正式入住宾馆,只不过投亲靠友,来这里作了一次“旁听”而已。谁知道,现在他们在哪里?

  2012年8月8日,写于青岛即墨鳌山湾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返回列表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霍达作品集
未穿的红嫁衣补天裂霍达作品精选穆斯林的葬礼国殇秦皇父子搏浪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