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黄帝内经原文及白话文翻译》在线阅读 > 正文 下卷 灵枢篇 背腧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黄帝内经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作者:佚名

下卷 灵枢篇 背腧

    【本章要点】

    一、说明五脏背腧的位置以及取穴的验证方法。

    二、指出治疗上取背腧穴,在补泄方法上是宜灸而禁针的。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①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②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注释】

    ①杼骨:即第一椎骨。

    ②相去:前面各穴在椎骨旁都各有一个,同名两个穴位之间的距离就叫相去。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知道五脏腧穴在背部的部位。岐伯说:背中的大腧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下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下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下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下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的两旁。五脏腧穴都在脊柱的两旁,左右相距为三寸。要确定、检验这些穴位时,可用手按压腧穴处,如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或病人原有疼痛得到缓解,就说明正是腧穴的所在部位。对这些腧穴,宜用灸法,不可妄用针刺。邪气盛的用泄法,正气虚的用补法。用艾火补的时候,不要吹艾火,要等它自己慢慢烧灭。用艾火泄的时候,应快速地吹旺火,再用手拍艾条,使之急燃而迅速熄灭。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佚名作品集
弟子规 增广贤文 声律启蒙 幼学琼林*****古代鬼故事后西游记乾隆下江南罗通扫北孔子家语乐记海公小红袍传红鬃烈马黄帝内经素问后宋慈云走国全传狄公案西湖佳话古今遗迹六韬善恶图全传正说清朝十二臣郭公案《史记》文言文版诗经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