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论语精讲》在线阅读 > 正文 焉用佞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论语精讲》 作者:佚名

焉用佞

    【原文】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4),不知其仁(5)。焉用佞?”(《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

    (2)佞:音“泞”,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逞口舌之快。

    (4)屡憎于人:常常招引别人的怨恨。憎,音“增”,怨恨。

    (5)不知其仁:有口才者是否称得上有仁德还不可知。

    【语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却没有好口才。”孔子说:“何必要凭借口才、能言善辩呢?凭着伶牙利齿容易和人争辩,常常会招来别人的怨恨,这样的人不一定有仁德。何必要表现好口才、能言善辩呢?”

    【研析】

    孔子就人们对冉雍的看法,提出他的想法。他认为修养心性、具有仁德才是真正的根本,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主要的,没有仁心,根本什么也谈不上,反而容易把口才这样的雕虫小技利用来显示自己或满足自己的私欲。因此,很能说的人不一定有仁德,而有仁德的人并不一定爱说爱表现。应该以仁德判断人品,而不应以口才、能力等来评定一个人。

    文中可以发现人们可能太看重口才的外在表现,忽视了内在的心性才是根本,所以才会对冉雍有仁德却没有表现好口才感到疑惑。看重外在、物质享受、追求名利的人,其实很想有仁德、有好口才,然后利用来达成目标、满足私欲,却怎么努力奋斗也难成功。其实,不注重修心养性的人,原本就是会有不少妄想和疑惑的。

    【延伸思考】

    1、“祸从口出”这句话常提醒人们说话要谨慎,许多祸端、矛盾常来自于喜欢说、能说。好辩、争强好胜的结果,往往引发妒嫉心和怨恨。

    想想看:在今天人心非常复杂、矛盾非常尖锐的社会人羣中,应该要怎么说话才好呢?能说假话吗?能不说公道话吗?说话时能不替人设想吗?那么说到头,是不是要本着“仁”的基点去说话才行呢?本着“仁”说话,会和人辩、争强好胜、维护自己攻击别人吗?

    2、目前社会上充满虚假的人事物,假新闻、不实广告、假货、假证书、诈骗集团等简直太多了,失去道德规范的社会人心,发挥在口才上或其它专业技能上,往往就是自私自利、不择手段地想达成目标,利用口才行骗,利用人的善心、人性弱点行骗,完全不考虑后果和别人的死活。

    想想看:口才和技能是不是可能被善用也可能被误用,就像人的容貌或表现也可能看起来很美很善,但内心却包藏着祸心,这是不是更具欺骗性?任何的形式、外在、表现、能力的美好能等同于内涵本质吗?是不是要看内涵本质是真正的好,才算是真正的好呢?那些能骗得了人的,是不是常利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障眼法迷惑人呢?

    【问题讨论】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修口?说话的态度该如何表现为好?

    【历史故事】

    三缄其口

    孔子前往周室,参观周朝的祖庙,看见祖庙的右边台阶前有一尊铜人,它的口部被封了三层,背后有铭文说:“这是古代一位慎于言语的人。小心啊!小心啊!不要多说话,说多了话,必然有闪失;不要多事,多事必有灾祸。平安快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做使自己后悔的事情。不要以为没有危险,祸患将随之到来;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天灾正在那里等待着对恶人的惩罚。小的火苗不扑灭,烈焰冲天便无可奈何;小的水流不堵住,奔流成河便一筹莫展。如果出言不慎,就会埋下祸根。强横的人不会正常死亡,好胜的人一定会遇到敌手。

    君子知道天下不可以一手遮天,所以就对人退让一点、谦卑一点,使人亲慕自己。持一种谦卑、退让的态度,就不会有人能与自己争衡。人们趋向那边,我独坚守此处;众人心智迷乱,我独思想坚定。把智慧深藏心底,不与人争技艺短长。这样做,即使我地位高贵,也不会受到危害。江河之所以成为江河,是因为它卑下。上天没有特别厚爱的人,但是他一定佑助善者。小心啊!小心啊!”

    看完以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记住这铭文。这些话虽然鄙俗,但切中要害。俗话说:‘格外小心和谨慎,就如同身临深渊边缘,如同脚踩薄冰一样。’如果能够照这样立身处世,怎么会因为嘴巴而招致灾祸呢!”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佚名作品集
名贤集明清十大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易传春梦琐言黄帝内经素问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施公案正说清朝十二后妃增广贤文永庆升平前传鹖冠子锋剑春秋善恶图全传木兰奇女传史记讲读日本民间童话故事海游记《史记》白话文版刘公案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