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金匮要略浅言》在线阅读 > 正文 奔气病证治第八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金匮要略浅言》 作者:不详

奔气病证治第八

    师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不可病。心)病(则非轻。)有(心病。而肾之水气凌之。则为)奔 。有(心病。而胃之燥土。从少阴之火化。而生内痈。则为)吐脓。有(心病。而肝之风木。乘少阴之热气而煽动。则为。)惊怖。有(心病。而肾之阴水。不交于离火而既济。则为)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盖以惊则伤心。凡心伤而致病者皆是。然心既伤矣。因惊而谓之惊。可也。非惊亦谓之惊。无不可也。)

    此一节、为奔 证之开端。类及吐脓等证。四部同出一源。概以惊字括之。盖言皆心病也。师不明言心病。而言惊发者。原为中人以上告语。后之注家。或附会其说。或阙疑以待。恐斯道日晦。吾不得不急起而明之。

    师曰:(上既以奔 合四部。而指其所从得矣。今请专言奔 之病。)奔 病。(有物浑沦。其象如 。)从(下焦)少腹起。上冲咽喉。(从肾)发作(上乘于心。而)欲死。(作已则气衰。)复还(于肾而)止。皆从惊(伤心。)恐(伤肾以)得之。

    (推之。凡有所伤于心者。皆可作惊观也。有所伤于肾者。皆可作恐观也。盖以心肾之气。本自交通。一受伤则无复限制矣。)此言病发于心肾。为奔 之本证也。

    (然肾处于下焦。与肝相通。所谓乙癸同源是也。然肝肾之气。并善上逆。今请言肝邪之发为)奔 (其木)气(之逆则)。上(而)冲胸。(木邪克土。其)腹(必)痛。(肝脏有邪。其气通于少阳。则为)往来寒热。(以)奔 汤主之。

    此言奔 之由肝邪而发者。当以奔 汤畅肝气而去客邪也。第此为客邪立法。若肝脏本病发作。以乌梅丸为神剂。此即金匮之正面处。寻出底面也。

    奔 汤方

    甘草 芎 当归 黄芩 芍药(各二两) 半夏 生姜(各四两) 生葛(五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二。夜一服。

    (奔 证。有肾气乘外寒而冲心者。试约其证而出其方。)发汗后。烧针令其(再)汗。针处被寒。(寒袭腠理。火郁脉中。以致)核起而赤者。必发奔 。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此为既成奔 ,而出其正治之方也。

    尤在泾云:此肾气乘外寒而动,发为奔 者。发汗后烧针复汗。阳气重伤。于是外寒从针孔而入通于肾。肾气乘外寒而上冲于心。故须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而以桂枝汤外解寒邪。加桂。内泄肾气也。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

    (奔 证。有肾侮心虚而上逆者。试约其证而出其方。)发汗后脐下悸者。(以发汗伤其心液。心气虚而肾气亦动。)欲作奔 。(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此为欲作奔 。而出其正治之方也。

    程氏曰、汗后脐下悸者。阳气虚而肾邪上逆也。脐下为肾气发源之地。茯苓泄水以伐肾邪。桂枝行阳以散逆气。甘草大枣。助脾土以制肾水。煎用甘澜水者。扬之无力。全无水性。取其不助肾邪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也。) ——

    添加到搜藏:

    相关文章

    奔豚气病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外感误治后发作奔豚病的方证分析

    奔豚气病源流探讨 ——转帖

    绍奇谈医——奔豚气病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

    奔豚病治疗一则——原创

    气血辨证治疗疑难病

    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转帖

    奔豚气案(岳美中)

    第八章 治风剂

    两型八证辨治手足口病 【转帖】

    中国八卦运气(第三版)

    (转)飞经走气法和治病八法

    [卷三]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师曰:(病有最虚之处。即为容邪之处。当辨之于脉。)夫(欲知)脉当(先)取(其)太过(之与)不及。(如关前之)阳(脉)微(是阳气虚也。关后之)阴(脉)

    (弦。是阴邪实也。阴邪乘于阳位。)即胸痹而(心)痛。所以然者。责其(

    上焦阳气)极虚也。(极虚则无以为胜邪之本矣。然单虚不为痛。)今阳(脉微则为)虚。知(其病)在上焦。(究其)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中之)弦(乃阴中之寒邪。乘上焦之虚。而为痹为痛。是虚为致邪之因。而弦则露其袭虚之本象)故也。

    此言胸痹心痛之病。皆由虚处容邪。从其脉象而探其病源。

    (其间亦有不从虚得者。当分别观之。姑另备一审因察病之法。如无病之。)平人(又)无(新邪而发)寒热。(乃忽然)短气不足以息者。(当是痰饮食积。碍其升降之气而然。此不责其虚。当责其)实也。

    此另出实证。与上节对勘而愈明也。

    (人之胸中。如天阳气用事。阳气一虚。诸阴寒得而乘之。则为)胸痹之病。(盖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于背。气痹不行。则阻其上下往来之路。而为)喘息咳唾。(塞其前后阴阳之位。则为)胸背痛。(且不特喘息咳唾。而呼吸之间。不相续而)短气。(更审其脉)寸口(之阳)脉沉而迟。(即上所言阳微之意也。)关上(之阴脉)小紧数。(即上所言阴弦之意。由尺而上溢于关也。

    阳气失权。诸阴反得而 之。法当通其胸中之阳。以)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此详胸痹之证脉。凡言胸痹。皆当以此概之。但微有参差不同。故首揭以为胸痹之主证主方耳。其云寸口脉沉而迟。即首节阳微之互辞。关上小紧数。即首节阴弦之互辞。

    但关居阴阳之界。缘阴邪盛于真阴之本位。由尺而上溢于关。故于关上见之。亦即首节太过不及。于阴阳分其上下之意。而不必拘拘于字句间也。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证。上已详言。不复再赘。今又加气上)不得卧。(是有痰饮以为之援也。

    此证与支饮证相类。而唯)心痛彻背者。(为胸痹证所独。以)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此承上而言不得卧及心痛彻背。为痹甚于前。而前方亦宜加减也。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煎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势之最急者。)胸痹(病。更加)心中痞。(为羁)留(不去之客)气结(聚)在胸。(胸痹之外。又见)胸满胁下(之气又)逆。(而)抢心。(是胸既痹而且满。而又及于心中。牵及胁下。为留为结。为逆为抢。可谓阴邪之横行无忌矣。此际急兴问罪之师。

    以)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抑或务为本源之计。)人参汤亦主之。

    此言胸痹已甚之证。出二方以听人之临时择用也。或先后相间用之。惟在临时之活泼。

    尤在泾云:心中痞气。气痹而成痞也。胁下逆抢心。气逆不降。将为中之害也。是宜急通其痞结之气。否则速复其不振之阳。盖去邪之实。即以安正。养阳之虚。即以逐阴。是在审其病之久暂。与气之虚实而决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浓朴(四两) 栝蒌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 干姜 白朮(各三两) 桂枝 甘草(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内桂枝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势之稍缓者。)胸痹。(病)胸中(时觉)气(之阻)塞。(息之出入。

    亦觉不流利。而)短气。(此水气滞而为病。若水盛于气者。则短气。以)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水利则气顺矣。若气盛于水者。则胸中气塞。)橘枳生姜汤亦主之。(气开则痹通矣。)

    尤在泾云:此亦气闭气逆之证。视前条为稍缓矣。二方皆下气散结之剂。而有甘淡苦辛之异。亦在酌其强弱而用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枳生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又有本脏病。而殃及他脏者。不可不知。)胸痹(为手少阴之君火衰微。以致足少阴之阴气上弥。势盛而及于肝。肝主通身之筋。今筋时见)缓急者。(乙癸同病也。以)薏苡附子散主之。此言胸痹之兼证也。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胸痹之外。病有同类者。不可不知。)心中(闷)痞。(或痰饮客气)诸逆心悬(而空。如空中悬物。动摇而)痛。(以)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此下不言胸痹。是不必有胸痹的证矣。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 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上言心痛彻背。尚有休止之时。故以栝蒌薤白白酒加半夏汤。平平之剂可治。今则)心痛彻痛。背痛彻心。(连连痛而不休。则为阴寒邪甚。浸浸乎阳光欲熄。非薤白之类所能治也。以)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此言心痛牵引前后。阴邪僭于阳位。必用大剂以急救也。

    乌头赤石脂丸方

    乌头(一分炮) 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附方

    九痛丸

    治九种心疼。

    附子(三两炮) 生野狼牙 巴豆(去皮熬研如膏) 干姜 吴茱萸 人参(各一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恶。腹胀。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二气。落马坠车血疾等。

    皆主之。忌口如常法。(按痛虽有九。而心痛不离于寒。故以姜附为主。而降浊去风逐滞补虚次之。)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不详作品集
宅经徐仙翰藻载花船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阴符经三皇玉诀难经古义金匮要略浅言杂病广要铁关刀炮炙全书峨嵋拳谱真诠灵枢识诗人玉屑卷奇门演卦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八字入门西池集实践应验断语八百条走马急疳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