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灵枢识》在线阅读 > 正文 胀论篇第三十五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灵枢识》 作者:不详

胀论篇第三十五

    其脉大

    (止)

    阳为腑

    马云。脉见于寸口。其脉大者。以邪气有余也。其脉坚者。以邪气不散也。其脉涩者。以气血涩滞也。故为胀。然脉大而坚者为阳脉。其胀在六腑。脉涩而坚者为阴脉。其胀在五脏也。张云。大都洪大之脉。阴气必衰。坚强之脉。胃气必损。故大坚以涩。则病当为胀。一曰脉病在阴。则胀在脏。

    脉病在阳。则胀在腑。亦通。

    三者皆存焉

    甲乙。三、作二是。志云。此病在气而及于脏腑血脉之有形。故三者皆存焉。

    郭胸胁

    甲乙。郭、作廓。张云。排挤于脏腑之外。以胸胁为郭。而居于皮肤之中。是即胀之所舍。

    匣匮之藏禁器

    说文。匣、匮也。又匣匮也。载侗六书。故今通以脏之大者为匮。次为匣。小为椟。

    简案、禁器、盖禁秘之器。

    愿闻其故

    马云。此处必阙。乃岐伯言。张志同。

    脏腑之郭也

    甲乙。郭上有城字。张云。胸腹者。所以保障五内。故为脏腑之郭。

    宫城

    马云。按黄帝时本纪。记其民不习伪。官不怀私。市不预价。城郭不闭。则此时有宫城矣。张云。膻中、胸中也。肺覆于上。膈膜障于下。为清虚周密之宫。心主之所居也。故曰宫城。

    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

    张云。闾、巷门也。里、邻里也。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盖二十五家为闾也。风俗通曰。五家为轨。十轨为里。盖五十家为里也。胃之五窍。为闾里门户者。非言胃有五窍。正以上自胃脘。下至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故曰闾里门户。如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皆胃气之所行也。

    故总属胃之五窍。

    廉泉、玉英

    马云。即玉堂。俱任脉经穴。

    营气循脉

    (止)

    工在疾泻

    甲乙。并脉、作并血脉。循分、作循分肉。三里上有取字。注云。灵枢作营气循脉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肉为肤胀。一下、一本作分。下同。楼氏以此三十九字。移下文黄帝曰善。何以解惑之上。云。原误在病各有形之下。黄帝曰。愿闻之上。有三里而泻之上。当有脱简。甲乙云。凡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张云。清者为营。营在脉中。其气精专。未即致胀。浊者为卫。卫行脉外。其气疾滑利。而行于分肉之间。故必出卫气之逆。而后病及于营。则为脉胀。是以凡病胀者。皆发于卫气也。卫气逆而并于脉。复循分肉之间。故为肤胀。三里、足阳明经穴。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主肌肉。故胀在肌肤者。当以针泻之。一下三下。谓一次再次三次也。盖邪有远近。故泻有难易耳。

    肺胀

    金匮要略云。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又云。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

    简案、本节肺胀盖谓肿胀中属肺者。与金匮所论不同。

    央央然

    张云。困苦貌。

    濯濯

    张云。肠鸣水声也。马云。按邪气脏腑病形篇。有大肠者诸证。与此同。

    气癃

    张云。膀胱气闭。小水不通也。

    轻轻然

    甲乙作壳壳然。

    久塞其空

    马云。虚则补之。其穴空。皆正气充塞。志云。塞其空者。外无使经脉肤腠疏空。内使脏腑之神气充足。自无厥逆之患矣。此良工治未病也。张氏医通云。按诸胀统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次云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二说相左。其义何居。原夫诸胀之因。良由卫气僭逆。故宜疾泻以下其气。气下则胀消矣。

    卫为水谷之悍气。常行脉外。不能入于脉。今以僭逆过甚。乃并居营分而入于脉。则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肉间。则为肤胀。故昭揭于脏腑诸胀之前。且言凡此诸胀。其道在一。故其治总不越针三里。以疾泻之也。明知逆顺者。知胃逆之甚与不甚也。针数不失者。随近远之一下三下也。

    然后厥气在下

    甲乙。后、作而。

    乃合为胀

    甲乙。合、作舍。

    合之于真三合而得

    张云。不得其真。所以生惑。胀虽由于卫气。然有合于血脉之中者。在经脉也。有合于脏者。在阴分也。有合于腑者。在阳分也。三合既明。得其真矣。志云。元真之气。通会于腠理。

    与营卫合并。而充行于形身者也。故营卫二气。合之于真元三合。而得其厥逆之因矣。简案、即上文三者皆存焉之义。

    不下者

    张云。胀不退也。

    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

    张云。上文云。一下三下者。言针当必陷于肉肓。亦必中于气穴。然后可以取效也。张注痹论肓膜云。肓者。凡腔腹肉理之间。上下空隙之处。皆谓之肓。不独以胸膈为言。姚氏云。按金匮玉函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夫脏腑之文理。乃脏腑募原之肉理。

    而肉理之中有脉系。卫气陷于肓膜。而入于脉络。故当取之气穴。王芳侯云。按素问有气府论。气穴论。总属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而分府与穴者。谓腑者藏也。压遏血气之藏于内也。穴者窟也。气从此而出入者也。

    必更其道

    张云。三而不下。必未得其所也。故当更穴再刺之。

    必审其KT

    张云。唇疡曰KT。盖胀之微甚。必见于唇。故当审之于此。以察其虚实。然KT字未妥。

    必脉字误也。简案、KT又作HT。即诊同。难经本义。刘仁木序。KT、KT深浅是也。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不详作品集
洪昇戏曲选瑰宝苑 《医源》实践应验断语八百条老子帛书永乐大典搜神後记阴符经三皇玉诀中说金匮要略浅言产后十八论灵枢识孙子集注铁关刀西池集宅经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素女妙论国老谈苑峨嵋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