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三字经注解备要(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作者:佚名

第2章 三字经注解备要(1)

  人之初,性本善。

  【注解】“人”,泛指众人。“初”,是有生之初。“性”,是性理之性,与下面性情的“性”字不同。这两句是指立教之初、发端之始。

  【释义】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即赋予理。先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人生配偶为夫妇。

  阴阳合而后雨泽降,夫妇合而后家道成。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为天,属阳;坤为地,属阴。父为天,气禀乾道,属阳;母为地,气禀坤道,属阴。天覆于上,地载于下,合成卦体,乃乾健坤顺。天以阳气下降,地以阴气上升,阴阳交会,云雨施行,然后万物化生;此以天道言之。以人道言之,男以阳气下降,女以阴气上升,阴阳交会,云雨施行,父精母血,成其胎元。待等胎儿以满月,生出其母胎,不论是男是女,都称为人。

  天之所生谓之人,天之所赋谓之性,秉懿之良谓之善。人之初出母胎,“呱”的一声,此时节性即命焉,故曰天命之谓性。

  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所谓性,就是性理。在天为元亨利贞,在人为仁义礼智。

  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良。藏于心,则为性;发于事,则为情。心,性,天,皆为一理:自理而言谓之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心如谷种,而性从心生,又从心灭。心者人之神灵,乃虚灵不昧,而为万物之灵,所以聚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性则心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自出者。天赋之性,浑然至善,纯乎天理,未尝有恶。性是心中所发:发于恻隐之心,是仁,皆自是此性;发于羞恶之心,是义,皆自是此性;发于恭敬之心,是礼,皆自是此性;发于是非之心,是智,皆自是此性。

  仁、义、礼、智四者,是人性;恻怛、羞恶、恭敬、是非四者,是感情。所以说藏之于心则为性,发之于事则为情。情随事迁,性静情逸。性之本善,人所固有。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气有清浊,禀其气之清者则为贤,禀其气之浊者则为愚。所以有过与不及之差,而人之贤愚善恶,便从此划分。

  性相近,习相远。

  【注解】前“性”字为性理之性,此“性”字为性情之性。“近”,相去不远。“习”,幼年的习性。“远”,相去太远。

  【释义】凡识之明者为智,暗者为愚;徇乎理者为贤,徇乎欲者为不肖。则智愚贤不肖之人,自有生之初,天赋以仁义礼智之性,人人皆有,个个同得;虽有贤愚善恶之气质不同,而在幼年时则相去不远。待其长大,知识渐开,世情已晓,或为物欲所蔽,或为七情所染,或因贪嗔痴爱以丧其心,或因酒色财气以失其德,而放旷为非,便无所不至。

  在有生之初,天所赋以仁义礼智之性,至于尽没,或为不忠不孝,或做无廉无耻,岂有仁义之心?况心如明镜一样,本体原自光明。而一旦尘埃污垢,闭了光明,就失其本体,丧其真性。所以说性从心生,又从心灭。若论修身养性,在各人操存省察,学习的环境不同。

  操之则存,舍之则亡。习于善者,思其所善,行其所善,自然日进于高明,则为贤、为智、为君子;习于恶者,思其所恶,行其所恶,自然日流于污浊,则为愚、为不肖、为小人。

  君子为善,只怕做得不足;小人为不善,也只怕做得不足。所以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解】“苟”,是苟且。“性”,是性情。“迁”,是迁流往下。“教”,是训诲。“专”,是专心致志。

  【释义】凡为人家父母,养子贵有善养,而尤其贵有善教。若是苟且由他而不教训,则所行所为都由他性情,胡为乱作,自然日流污下,而迁流为愚、为庸、为下贱。所以孕妇则有胎教之法。胎教之道,总在一个“正”字。凡母亲正派,而生子自然无不正派的。

  古时妇人在平居之时,凡举止动静、进退出入,无一不由于正,况在怀孕之时?若有怀孕在身,当睡不敢以侧其体,当坐不敢以偏其身,当立不敢以偏伸一足,其凡起居之正如此。

  至于日间饮食茶饭,亦未尝不由其正。或烹饪不调、筷匙不正、名号不端,一切邪味之物,从不敢乱吃,此饮食之常出于正者如此。对于视听,尤宜谨慎:目不视邪色,视必以正;耳不听淫声,听必以正。此日间视听所交,固不敢失其正。至于夜,物交既息,志气清明,则使瞽者诵诗以养其性情,感发其志气。所见所闻,无不归于正者如此。

  古时妇人胎教之法,事事都归于正,孩子未生之前先教以正派,岂有不正派的吗?说到其体貌,则形容端正,而外表无不正;说到其德性,则才能过人,而内心无不正派。

  教子于既生之后,不如教子于未生之初,所以生时形容端正,才过平常之人者远。这是妇人怀孕之正,时乃形生神发之初,感于母气之正者,则为善为美,感于母气之邪者,则为恶为不美,此是自然的道理。自古胎教之法,凡当了母亲的妇女,不可不知。

  子于乳养之后而能食,教以用箸,男女均教以右手,顺手之便。子能言,勿使娇声,男子教以应之速为惟,女子教以应之缓为俞。到了六岁,教以一、十、百、万之数,与东、西、南、北之方,教之易晓之事,以开其知识之窍。到了七岁,男女不许共席而坐、共器而饮,教之要宜早。若至八岁,上小学之时,则有事师事长之道。凡出入门户、即席中、饮食茶饭,必在长者之后;而教以逊让之道,从此开始。

  凡出入后长者,行之让;即席后长者,坐之让;饮食后长者,食之让。若有九岁,则教之以朔望六甲之日,而天时阴阳之道,从此便可知晓。从师读书后,父母之教也不要倦怠。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注解】“孟母”,孟夫子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父激公宜,母仉氏,是鲁国的三家孟孙之后。“择”,选择。“邻”,邻舍。“处”,相处。“子”,即孟子。“不学”,是不学读书。“杼”,是织布机的梭。

  【释义】此引古之贤母教子以成其大名。过去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地,孟子学为丧葬跪地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就搬到市场附近,近于屠户,孟子学为买卖宰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傍。每月十五,官员入文庙行礼拜跪,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此乃三迁之教,教子以成其大儒。

  又孟子少时,问东家杀猪何为,其母戏曰:“给你吃的。”既而悔曰:“吾闻古之妇女,尚有胎教之法;今子方才有知识之时,正天理人欲之界,圣狂由此分途,而我以戏言诳之,是启之以不诚实也。”就向东家买肉给他吃。其母正是戒欺求信之教。

  及其既长,从学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之门。一日厌倦回来,其母正在机房,一见即怒,割断其机上的布。孟子惶恐,跪问其故。母责之曰:“子之所学,犹如我之织布一般,累丝成寸,累寸成尺,累丈成匹,才为有用之物。今你所学,必要加累年累月之功,无分昼夜,方有进益。你今懒学厌倦,乃自弃其功。我断机上的布,亦如你自弃其功也。”孟子复去子思之门,发愤笃志,朝夕勤学,遂成大儒。若非孟母三迁教导之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啊!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注解】窦禹钧,北京幽州人,因其地名属燕,故名燕山。“义方”,是有义方之训。“五子”,是所生有五子:长曰仪,次曰俨,三曰侃,四曰,五曰僖。“名”,是姓名。“扬”,是显亲扬名。

  【释义】此引古之贤父教子以成其大名。按禹钧系五代后晋时人,家道极富;但为人最不公平,心术不好,专用大斗小秤,轻出重入,明瞒暗骗,势压贫贱。灭了天理,昧心行事,三十无子。忽然一夜,其父送梦,对禹钧曰:“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日后无子,兼且无寿。速要悔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也许可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禹钧醒来,将父亲梦中之言一一谨记在心,从前之恶,毫不敢为。一天,他在客店捡了一袋银子,等了一天,失主寻来,他将银子仍退原主。地方或有贫苦人家,有女不能出嫁者,将银与他,买备妆资,以嫁于人,使内无怨女之悲;有子不能娶亲,也给银两,助他成婚,使外无旷夫之苦。家中又设立义馆,延聘明师教训,有家贫不能送子者,即在馆中读书,代与学钱。周济贫寒,刻己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

  忽一夕,又梦父亲曰:“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添八十九岁。”禹钧醒来,乃是南柯一梦。于是修身积德,更加殷勤。后果生五子,娶亲成配。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绩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故曰义方之训。教子成才,又兼有阴功浩大之德,自然弥昌,子孙发达。故此五子联科之时,有侍郎冯道赠诗一首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按:窦仪,礼部尚书;窦俨,礼部侍郎,皆授翰林学士。窦侃,补阙。窦,谏议大夫,参大政。窦僖,起居郎。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注解】上“教”字是为父之教;下“教”字是为师之教。“过”,罪过。“严”,善教之方。“师”,是先生。“惰”,是怠惰。

  【释义】人之父母养子成童,至七八岁时,必要送他读书,学习礼仪。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富不读书,纵有黄金身不富;贫能守己,虽无荣耀也增光。父母养子,若不送读书,乃父母的过错。倘送书馆,教导不严,是老师怠惰的过错。内有贤父兄,外有贤师友,子弟还不得成材的,是从来没有的。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解】“子”,是为人之子。“不学”,是不肯读书。“非所宜”,是不宜如此。“幼”,是健壮年少之时。“老”,是年老衰迈之时。“何为”,言不能行。

  【释义】上句是责父师之过,此句是勉人子之学。为人子者,若终日不学,自然痴蠢愚庸。入而在家,则事亲事长而不知孝悌之道;出而在外,则交朋处友而不知周旋之礼。又道自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如禾如稻者,乃国家之栋梁,世之大宝;如蒿如草者,乃耕者憎嫌,商者烦恼。他日面墙,悔之已晚。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呜呼老矣,是谁的过错?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注解】“玉”,是美玉。“琢”,是琢磨。“器”,是器皿。“义”,是理义。

  【释义】世有美玉如此,必要玉工琢磨,方才成得一件美器。若不去磨,是一块死玉,何足为贵?譬如人生少年之时,又有资质天性之美,必要读书向学,通达古今,明知义理,方成得有用之材,乃为可贵耳。倘终日闲游,自暴自弃,不肯勤学,则古今之事变,万物之消息,一毫不通,焉能知其义?故人少为学之事,固不可缓,尤其不可忽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注解】“子”,是人之子弟。“少时”,是年少之时。“亲”,近。“师”,先生。“友”,朋友。“习”,学习。“礼”者,天理之节文。“仪”者,人事之法则。

  【释义】此言为子弟之道,当少年之时,宜亲近明师,交结贤友,讲习礼节仪文之事、爱亲敬长之道、进退应对之节、进德修业之途,以为立身之本。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注解】“龄”,指年龄。“温”,指温暖。“席”,睡的席子。“亲”,指父母。“执”,操持。

  【释义】百行之首,以孝为先。昔汉时黄香,江夏人,年方九岁,晓得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使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温暖其亲之衾被枕席,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故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乃为一孝。凡为人子者事奉父母,当念三年乳哺之劳,十月怀胎之苦,宜以古人为法。此昏定晨省、冬温夏之礼,所当执而行之,以尽为人子之道。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释义】敦伦笃谊,友恭为重,兄弟之义,幼学宜知。汉时孔融,鲁国人氏,孔子第三十二代嗣孙。年刚四岁,便晓得逊让之礼。一日有邻人送一筐梨,诸兄将大的选去,融在旁,从容取一小梨。众人曰:“你如何不取大的?”融对曰:“诸兄年长,正宜用其大的。我乃弟辈,年纪尚且幼小,怎能犯上而取僭越之罪。”后为北海太守,其性宽容好士,尝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今观孔融行年四岁,且知逊让之礼如此。凡为人弟者处手足之情,切莫因小忿而失大义,勿争长短以伤和睦。执其天性之美,笃其孝顺之情,当以孔融为法,要先知此逊让之礼。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注解】“首”,首要。“孝”,孝于亲。“悌”,悌于长也。“次”,是次一等。“见”,是眼见。“闻”,是耳闻。“数”,是数目。“文”,是文理。

  【释义】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释义】“一”者,数之始。“十”者,数之终。一、三、五、七、九属阳,二、四、六、八、十属阴。混沌未判、天地未开之时,太极之元气三为一,而天地人之三才,悉在太极图中。太极者,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者数之始,是天地阴阳之始,从太极图中之一而始分之。故伏羲画八卦之时,先画一点属阳,后画一横属阴。是此一字者,乃一阴一阳,而效太极初判,取其阴阳之义。而十字者,一横以按东西,一直以按南北,是此十字者,乃东西南北之义实按其中矣。

  十十曰百,十百曰千,十千曰万,十万曰亿,十亿曰兆。上古之世,有一人名隶首,始作算之法;后至周公,始成九章之法,乃九九八十一之数。九九八十一数之算法,是周公所制,以教天下后世之人,因之列为六艺之文。而十数目者,始起于《河图》。上古之世,无文字之时,有龙马负图出于黄河中。伏羲观之,始画八卦。先画一点,其象属阳;后画一横,其象属阴。故今写“一”字一点一画者,乃取阴阳之义也。后至轩辕黄帝,将伏羲所画一卦者加一画以配之,即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此八卦之体,又从轩辕氏所画而成。是伏羲画卦,在于无文字之先;仓颉制字,在于有文字之后。

  伏羲画卦,观《河图》有五十五阴阳点子,始知其义:二、七居上,一、六居下,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又《易经·系辞》论《河图》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共五十五矣。一而十之数始于《河图》,本乎于此。后之学者,不可不知。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注解】“三才”,乃指天才、地才、人才。“三光”,乃是日光、月光、星光。两个“者”字,前“者”字指三才,后“者”字指三光。

  【释义】写“三”字,三画宜一般长:上一画法天,取天覆乎上之义;后一画法地,取地载乎下之义;中一画法人,取人居其中之义。初伏羲画卦之时,先横一画以定之。按阳数之始,法太极之道,立于一;然后造分天地,化生万物。“三”字先画一画效阳数,次写二画效阴数,此“三”字者,一阳而合二阴也。

  乾坤未判、天地未开之初,名曰混沌之世。此时无有日月天地、风云雷雨、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及鱼鳖昆虫。且日月未明,阴阳未分,天地之体,合而为一,清浊不分,昏昏韧韧,故曰混沌。混沌者,乃无极也。无极不分阴阳;无极而生太极,始分阴阳。太极之元气,动者属阳,动极则静;静者属阴,静极而动。阴动生阳,阳静为阴,一动一静,始分阴阳,天地开辟,乾坤定矣。

  天开于子,轻清之气,一万八百年上浮而为天,天之精华凝结而为日月星辰。地辟于丑,重浊之气,一万八百年凝结而为地,地之精华融结而为山川河岳。轻清之气为天,重浊之气为地,清浊混者为人。乾道生男,坤道生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变化无穷焉。天开于子,一万八百年;地辟于丑,一万八百年;人生于寅,一万八百年;三才定位,共三万二千四百年。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佚名作品集
弟子规 增广贤文 声律启蒙 幼学琼林逸周书海公小红袍传宫女卷黄帝内经灵枢大八义铜人针灸经梁公九谏民间偏方大全剑侠奇中奇全传毛公案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海游记郭公案玩偶的幽灵——外国奇情故事集庄子讲读续西游记孔子家语尔雅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