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黄帝内经白话文》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四气调神大论篇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黄帝内经白话文》 作者:苏晶,袁世宏导读,苏晶等译注

第3章 四气调神大论篇

  本篇导读

  “四气”指四时,即春夏秋冬;“神”指人的精神意志活动。“四气调神”是指顺应自然界四时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和规律来调养人体的精神意志活动,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故以此名篇。

  本篇主要论述了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来调神养生的方法及逆之的危害性,认为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剧烈变化可能给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只有顺四时、善养生,才会“生气不竭”。同时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说明顺应四时阴阳的重要性。并从养生的角度,强调“治未病”的积极意义,体现了《黄帝内经》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春三月1,此谓发陈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3。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4。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5。奉长者少。

  注释

  1 春三月:指农历的正、二、三月。按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 发陈:推陈出新。

  3 万物:古人常指草木。物,本意为杂色牛,在古代文献中,多引申为有生命之物。

  4 “生而”三句:“生”、“予”、“赏”,象征顺应春阳生发之气的神志活动,“杀”、“夺”、“罚”,指与春阳生发之气相悖的神志活动。

  5 寒变:夏季所患寒性疾病之总名。

  译文

  春季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欣欣向荣。适应这种环境,应当早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开束发,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而舒畅。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多放生而不要杀生,多奖赏而少惩罚,多给予而少夺取。这就与春生之气相适应,是养生的方法。违背了这个方法,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发生寒变。这是因为春天养生的基础差,供给夏天成长的条件也就不足了。

  夏三月1,此谓蕃秀2。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3。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4。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注释

  1 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月。按节气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2 蕃(fán)秀:草木繁茂,华美秀丽。

  3 华英:这里指人的容貌面色。

  4 痎(jiē)疟:疟疾的总称。

  译文

  夏季三个月,是草木繁茂秀美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通,各种草木开花结果。适应这种环境,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日照时间太长。心中没有郁怒,使容色秀美。并使腠理畅通,就好像被所爱之物吸引一样,使阳气疏泄于外。这就是与夏长之气相应,是养育生长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就会患疟疾。这是因为夏天长养的基础差,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冬至的时候就会得重病。

  秋三月1,此谓容平2。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飱泄3。奉藏者少。

  注释

  1 秋三月:指农历的七、八、九月。按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2 容平:草木到秋天已达成熟阶段。

  3 飱(sūn)泄:完谷不化的泄泻。飱,本意为晚餐,引申有水浇饭之意。

  译文

  秋季三个月,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适应这种环境,应当早卧早起,和鸡同时活动。保持意志安定,从而舒缓秋天劲急之气对身体的影响。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这就是与秋收之气相应,是养收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就要生飱泄病。这是因为秋天收敛的基础差,供给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三月1,此谓闭藏2。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3。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4。奉生者少。

  注释

  1 冬三月:指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按节气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 闭藏:密闭潜藏。指万物生机潜伏。

  3 气:指“阳气”。亟(qì):频繁,多次。夺:被耗伤。

  4 痿厥:四肢枯痿,软弱无力。

  译文

  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寒冷的天气,使河水结冰,大地冻裂。这时不能扰动阳气。适应这种环境,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心里很充实,好像已经得到满足。还要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要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这就是与冬藏之气相应,是养藏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这是因为冬天闭藏的基础差,供给春季养生的能力也就不足了。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1,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2。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3。夫四时阴阳者4,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5。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6。

  注释

  1 少阳:指春季。根据阴阳学说春季为少阳,夏季为太阳,秋季为少阴,冬季为太阴。

  2 内洞:内虚。

  3 独沉:衰惫。

  4 四时阴阳: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

  5 坏其真:“真”有“身”义,即坏其身。

  6 内格:古病名,即关格。临床表现为水谷不入(关闭),二便不通(阻格)。

  译文

  如果违背了春天之气,那么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会使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天之气,那么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会使心气内虚。如果违背了秋天之气,那么太阴之气就不能收敛,会使肺热叶焦而胀满。如果违背了冬天之气,那么少阴之气不能潜藏,会使肾气衰弱。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顺应这个规律,春夏养生养长,秋冬养收养藏,以适应养生的根本原则。假如违背了这一原则,便会摧残本元,损坏身体。所以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由来、死生的本源。违背它,就要发生灾害;顺从它,就不会得重病。这样才可以说掌握了养生规律。不过这个养生规律,只有圣人能够奉行,愚昧的人却会违背。如果顺从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生存,违背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死亡;顺从这个规律就会安定,违背了,就要发生祸乱。如果不顺从阴阳四时的变化而违逆,就会生病,病名叫关格。

  赏析与点评

  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以马莳为主,认为养者顺也。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倡顺时令调阴阳之养生观。李时珍从四时药物的配伍规律,强调顺时之治的原则。

  二以王冰为代表,认为养者制也。善养生者当借药食寒热温凉之性,以制四时阴阳之盛,通过互制,达到互养,使阴阳不偏,以保健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以制其过盛之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以制其过盛之阴。

  三以张介宾为代表,主张建立四时疾病互治的规矩。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如今之冬病夏治、春病冬治之类,即体现了这一精神。

  四以张志聪为代表,认为养者补也。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补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补其内虚之阴。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

  所以圣人不治已发生的病而主张未病先防;不治理已形成的动乱,而注重在未乱之前的疏导预防。假如疾病形成以后再去治疗,动乱形成以后再去治理,这就好像口渴才去挖井,发生战斗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赏析与点评

  治未病的含义有二: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既病防变,防微杜渐。《黄帝内经》提出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对中医治疗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苏晶,袁世宏导读,苏晶等译注作品集
黄帝内经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