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黄帝内经白话文》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6章 本神篇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本篇导读

  “本”即本原、根本,这里有溯本求源的意思,可引申为推求。“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本篇通过对神与五脏的关系,以及神失常病变等内容的论述,阐明神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神在辨治疾病中的意义,故以此名篇。

  本篇叙述了精、神、魂、魄、意、志、思、智、虑的概念及神与治疗、养生的关系,提出了“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观点;之后讨论了七情变化对五脏功能的影响与危害,指出了情志过激的致病特点;最后讨论了五脏藏五神及五脏虚实的病理表现,并强调治疗时“必审五藏虚实”。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1。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藏则精失2,魂魄飞扬3,志意恍乱4,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5?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6。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7,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8,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注释

  1 神:指广义的神,概括了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现象。包括下文所讲“血、脉、营、气、精、神”等生理活动的内容。

  2 淫泆(yì):指七情过度,任性恣纵。

  3 魂魄:魂,是精神活动之一。魄,是先天的本能,如感觉、运动等。

  4 志意恍乱:思想混乱,茫然无主。

  5 德、气:古代哲人认为万物由天之气、地之形和合化生。有时天气也称为“天德”,包括上文所提到的精、神、魂、魄等。人死后,精神魂魄又回到了天上,所以古人祭祀祖先,是相信祖先的灵魂在天上存在。

  6 德流气薄:在天之气下流与在地之气结合。

  7 两精相搏:即男女交媾,两精结合。

  8 任:负担,主持。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针刺的法则,必须先研究病人的精神状态。因为血、脉、营、气、精、神,这都是五脏所藏的。至其失了正常,离开所藏之脏,五脏精气走失,魂魄也飞扬了,意志也烦乱了,智慧和思考能力都离开了自身。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上天的惩罚呢,还是人为的过失呢?什么叫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希望听到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天赋予我们人类的是德,地赋予我们人类的是气,由于天德下流与地气上交,阴阳相结合,使万物化生成形,人才能生存。所以,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叫精;阴阳两精相结合产生的生命活动,叫神;随着神的往来活动而出现的知觉机能,叫魂;跟精气一起出入而产生的运动机能,叫魄;可以支配外来事物的,叫心;心里有所忆念而留下的印象,叫意;意念所在,形成了认识,叫志;根据认识而反复研究事物的变化,叫思;因思考而有远的推想,叫虑;因思虑而能定出相应的处理事物方法,叫智。

  赏析与点评

  一、关于“神”的含义:

  神的概念十分广泛而丰富,就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神指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及规律,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其运动变化及其规律性,均可以用“神”来概括。其二,神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现象的高度概括。其三,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活动,也就是狭义上的神。

  二、“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诊治原则: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集中体现,针刺及其他治法的使用,都必须在充分调动和发挥神气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本文虽言针刺,但实则包含药物、推拿等治法在内。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1。

  注释

  1 长生久视:是寿命延长,不易衰老之意。

  译文

  因此,智者养生必定顺着四时来适应寒暑的气候,调和喜怒而安定起居,节制房事,调和刚柔。这样,虚邪贼风就不能侵袭人体,自然可以延寿,不易衰老了。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1,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2。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注释

  1 怵(chù)惕:恐惧的样子。

  2 神惮(dàn)散而不藏:意谓神气耗散而不能归藏于心。

  译文

  所以过分的恐惧忧思,就会损伤心神,损伤心神就恐惧,使阴精流失不止。悲哀过度伤了内脏,会使气机竭绝,丧失生命。喜乐过度,会致喜极气散不能收藏。愁忧过度,就会使气机闭塞,不能流畅。大怒,就会使神志昏迷,失去常态。恐惧过度,就会由于精神动荡而精气不能收敛。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译文

  心过度恐惧忧思,就会伤神,神伤,就会时时恐惧不能自控,时间久了,肌肉消瘦,毛发憔悴,面色异常,死在冬季。

  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1,四支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

  注释

  1 悗(mán):闷也。胸膈苦闷。乱:烦乱。

  译文

  脾过度忧愁不能解除,就会伤意。意伤,就会苦闷烦乱,手足乏力,不能抬起来,进而毛发憔悴,面色异常,死在春季。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译文

  肝过度悲哀影响内脏,就会伤魂,魂伤,会出现精神紊乱症状,导致肝脏失去藏血作用,使人阴器萎缩,筋脉挛急,两胁不能舒张,进而毛发憔悴,面色异常,死在秋季。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译文

  肺过度喜乐,就会伤魄,魄伤,会形成狂病,狂者思维混乱,不识旧人,皮肤枯槁,进而毛发憔悴,面色异常,死在夏季。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译文

  肾大怒不能遏止,就会伤志,志伤,就容易忘记自己说过的话,腰脊不能随意俯仰,进而毛发憔悴,面色异常,死在季夏。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译文

  过度恐惧而解除不了,就会伤精,精伤,就会发生骨节酸痛和痿厥,并常有遗精。所以五脏是主藏精气的,不可被损伤;伤了,就会使精气失守,形成阴虚,阴虚则阳气的化源断绝,离死就不远了。所以运用针刺的人,必定要观察病人的形态,以了解他的精、神、魂、魄等精神活动的旺盛或衰亡,如果五脏精气已经损伤,就不能用针刺治疗了。

  肝藏血,血舍魂1。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2。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注释

  1 血舍魂:意即魂的功能凭依于血。

  2 经溲不利:大小便不利。

  译文

  肝贮藏血,魂依附血液。肝气虚,会恐惧;肝气盛,容易发怒。脾贮藏营气,意念依附营气。脾气虚,会使四肢运用不灵,五脏不能调和;脾气壅实,会使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心藏神,神寄附在血脉中。心气虚,会悲伤;心气太盛,会笑而不止。肺藏气,魄依附在肺气中。肺气虚,会感到鼻塞,呼吸不便,气短;肺气壅实,会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肾藏精,意志依附精气。肾气虚,会手足厥冷,肾有实邪,会腹胀,并连及五脏不能安和。因此说:治病必须审察五脏病的症状,以了解元气虚实,从而谨慎地加以调治。

  赏析与点评

  一、七情虽产生于五脏,但七情太过或持续不解又会导致五脏功能失调、气机紊乱,产生不同的情志症状和形体症状。其致病特点与规律有以下三点:其一,五志首先伤心,表现出心功能失调的病证;其二,五志自伤本脏:喜伤心,怒伤肝,悲忧伤肺,思虑伤脾,惊恐伤肾;其三,五志互伤它脏:多为本脏不虚而它脏先虚所致。

  二、五脏与精气神的藏、舍关系:

  神是在脏腑精气的基础上产生的,精气充养脏腑、组织、器官等形体便产生了神的活动。因此,精、气、神是构成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精气化生于脏腑,藏于五脏,所以神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分属于五脏,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神与五脏的配属关系,即本篇所言:“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这种理论反映了《黄帝内经》整体观思想,它与“心主神”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脏腑与神志关系的主要理论。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苏晶,袁世宏导读,苏晶等译注作品集
黄帝内经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