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百战奇略》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五卷 41.奇战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百战奇略》 作者:刘基

第五卷 41.奇战

  【提示】

  本篇以《奇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运用出奇制胜的原则和方法问题。它认为,

  在对敌作战中,为了达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应当采用“惊前掩后,冲东

  击西”的佯动惑敌的战法,使敌人对我无从防备。这样,就能战胜敌人。“攻其无备,出其

  不意”,这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最早提出的战争名言,其实质是强调进攻的突然性

  问题。而要达到对敌实施攻击的突然性,则必须采用隐密而巧妙的战法,在敌人未曾意想之

  时,突然攻击其没有防备的薄弱环节,才能一举置敌人于死地,从而达成出奇制胜的作战目

  的。三国时期的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的灭蜀之战,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之一。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九月,魏军兵分三路攻蜀。镇西将军钟会率领魏军主力攻

  入汉中后,顺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直下,企图一举夺取剑阁险关而进逼蜀都成都。但

  是,由于蜀将姜维率领主力凭险抗御,使钟会所部受阻于剑阁而不得前进。然而,由征西将

  军邓艾所率的另一路魏军,却选择了“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这条为蜀军所不曾设

  防的进攻路线。邓艾军经过无人之地七百里,历尽艰难险阻。从现象上看,选择这条迂远难

  行的路线,对魏军进攻作战似乎不利,但实际上,却使魏军绕开了蜀军主力,在敌人不曾意

  想和设防的路线前进,恰恰成了直趋蜀都成都的捷径,从而顺利达成了出奇制胜、一举灭蜀

  的战略目的。孙子所揭示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见《孙子兵法·军争篇》)和“攻其

  无备,出其不意”(见《孙子兵法·计篇》)的作战指导原则,在邓艾攻蜀作战的实践中得

  到了极为成功的运用,这也正是邓艾顺利灭蜀的重要原因。

  【译文】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用“奇”,指的是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处,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

  在与敌人交战之际,要采用惊扰其前而掩袭其后,声冲其东而实击其西的佯动战法,使敌人

  迷茫失主而不知道怎样进行防备。这样作战,就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发现敌人有虚弱

  之点,我就一定采取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

  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元帝曹奂下诏命令各路魏军征伐蜀国,

  大将军文王司马昭担任总指挥,他派遣征西将军邓艾率部牵制蜀将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

  部截击妻维,使其不能退回蜀国内地。邓艾则派天水郡太守王颀等将率部直接进攻姜维营

  垒,陇西郡太守牵弘从前面进行拦击,金城郡太守杨欣率部迂回甘松岭以侧击姜维背后。姜

  维听说魏将钟会所率诸军已经进入关中,于是引兵退还。魏将杨欣等率部跟踪追击到强川

  口,双方展开激战,姜维战败退走。姜维听说雍州刺史诸葛绪所部已经驻屯桥头截断了道

  路,便从孔函谷进入北道,打算从雍州刺史诸葛绪军背后绕过回蜀。诸葛绪获悉了姜维的行

  动企图后,立即退兵三十里。姜维率军进入北道三十里时,听说诸葛绪军已经退却,便又引

  军折回,从桥头通过,诸葛绪也就随即急速返回进行拦截,但迟到一天而未赶上。姜维于是

  引兵向东退却,回到剑阁进行防守;魏将钟会率兵进攻姜维,但没有能够取胜。邓艾这时上

  书献策说:“如今敌人已遭到挫折,我们应当乘势追击,从阴平小路经过汉时德阳亭直插涪

  城,也就是从剑阁以西百余里绕道而进,前出至距成都三百里的地方,采用出奇制胜战法直

  捣敌国腹心地区。那么,防守剑阁的姜维军必定回援涪城,钟会所部就可从大道长驱直进;

  如果剑阁的姜维军不回援,则接应涪城的援兵就很少了。兵书上说‘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

  处,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现在我们如能奇袭敌人空虚之处,击败蜀军则是必然之

  势。”(是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道进军通过了七百余里的无人地区,他们凿山开路,架

  设栈道;由于山高谷深,进军极为艰难,粮运将断,几乎陷入绝境。邓艾亲自以毡裹身,从

  山上翻滚而下;将士们都攀树木爬悬崖,如同水中游鱼一个接一个地前进。邓艾部队先期进

  至江油城,该地蜀军守将马邈不战而降。蜀国卫将军诸葛瞻获此消息后,把部队从涪城撤往

  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军。邓艾派遣其子邓忠率部进攻蜀军右翼;司马师纂率部进攻蜀军

  左翼。但邓忠和师纂出战不利,都退了回来,并且说:“敌人不可战胜。”邓艾一听大怒,

  说:“生死存亡之分界,就在今天这一仗,哪有什么不可战胜之说!”邓艾怒责邓忠和师纂

  等人,并要将他们斩首示众。邓忠和师纂赶紧重新出战,结果大败蜀军,击斩诸葛瞻和尚书

  张遵等人,乘胜进抵成都城北之雒县。在魏军兵临成都的形势下,蜀国后主刘禅被迫派出使

  者向邓艾请降,魏军于是灭亡了蜀国。

  【原文】

  凡战,所谓奇①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

  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②

  三国魏景元四年③,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④指授节度,使邓艾⑤与蜀将姜维⑥

  相缀连⑦;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洪

  ⑧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⑨。维闻钟会⑩诸军已入汉中⑾,退还。欣等蹑于强川口

  ⑿,大战,维败走。闻雍州⒀已塞道,屯桥头⒁,从孔函谷⒂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

  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⒃截维,较一

  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⒄由邪径

  ⒅经汉德阳亭⒆趣涪⒇,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21)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

  赴涪,则会方轨(22)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23)曰:‘攻其无备,出

  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

  通道,造作桥阁(24),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25),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

  而下(26),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27)而进,先登至江油(28),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

  葛瞻(29)自涪还绵竹(30),列阵待艾。艾遣其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

  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

  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

  进军到雒(31)。刘禅(32)遣使请降,遂灭蜀。(33)

  【注释】

  ①奇:与下篇《正战》之“正”构成一对相反相成的军事术语。“奇正”论,乃是我国

  古代兵家研究克敌制胜的一种军事辩证理论。“奇正”之说虽最早见于《老子》的“以正治

  国,以奇用兵”,但作为完全意义上的军事理论则始见于《孙子兵法·势篇》:“三军之

  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孙子这里虽然既强调了奇正

  二者相区别的一面,也肯定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面,但对奇正概念的内涵却未展开论

  述。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在继承其先世孙武的军事思想基础上,对“奇正”论有了创新性

  的阐发。他在《孙膑兵法·奇正篇》明确指出:“同,不是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又

  说:“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可见,“正”是指一般的、正常的,“奇”是指特殊

  的、变化的;在正常情况下是“正”者,在特殊情况下可变为“奇”,反之亦然。“奇正”

  理论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大体上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在兵力部署上,担任警戒守备任务的

  部队为正,担任机动出击的部队为奇;箝制敌人的部队为正,突出敌人的部队为奇。在作战

  方式上,正面进攻为正,侧翼迂回为奇;明攻为正,暗袭为奇。在战术变换上,一般战法为

  正,特殊战法为奇;常法为正,变法为奇,等等。本篇所讲的“奇”,是就战术战法而言。

  ②敌虚,则我必为奇: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意思是,发现敌人有虚弱之

  点,我就采用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

  ③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景元,是魏元帝曹奂的年号。

  ④司马文王:即魏将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马本及诸本皆作“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显误。魏火蜀之战是在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此时,宣王司马懿已故去十二年(即亡

  于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故据史校改。

  ⑤邓艾:三国魏将。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字士载。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

  屯田两淮,广开漕渠,发展生产。后升任征西将军,与蜀将姜维相拒。景元四年同钟会分军

  灭蜀。后为钟会诬告以谋叛罪被杀。

  ⑥姜维:三国蜀将。原为魏将,后归蜀汉,为诸葛亮所器重,授任具为征西将军。亮死

  后,他继领其军,官至人将军,率师多次攻魏无功。魏攻蜀之战,他坚守剑阁抗击魏军主

  力。蜀主刘禅出降,他被迫降于魏将钟会。后钟会叛魏,他伪与联结,企图乘机复蜀,事败

  被杀。

  ⑦缀连:本谓连结,这里指保持接触以吸引对方。

  ⑧牵洪:人名,原作“牵弘”,《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宋太祖赵匡胤父讳(“弘殷”

  之“弘”)而援引时改“弘”为“洪”。

  ⑨甘松:即甘松岭,位于今甘肃迭部东南。

  ⑩钟会:三国魏将。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字士季。魏大将军司马昭的重要谋

  士,官至司徒,封东武亭侯。魏火蜀之战时,他任镇西将军,率主力十二万进攻汉中,继攻

  剑阁受阻。灭蜀后,因叛魏被杀。

  ⑾汉中:郡名。秦置。三国时属蜀,后为魏攻占,治所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⑿强川口:因强水出阴平西北之强山,故名强川。

  ⒀雍州:即雍州刺史诸葛绪的代称。

  ⒁桥头:地名。位于今甘肃文县东南。

  ⒂孔函谷:山谷名。位于今甘肃舟曲东,亦即白龙江谷。

  ⒃趣(cù):谓急速,赶快。

  ⒄阴平:古县名。西汉置。位于今甘肃文县西北。因其地处摩天岭之阴而得名,是陇南

  入蜀的必经之路,东经阳安关可通汉中,南出江油、涪县可达成都。

  ⒅邪径:谓险僻小路。

  ⒆汉德阳亭:西汉时的故亭,东汉时因亭置县。位于今四川剑阁西北。

  ⒇涪:即涪县,位于今四川绵阳东北。

  (21)成都:马本及唐本作“城都”,今从王本和汪本。成都,三国蜀都,今属四川。

  (22)方轨:谓平坦的大道。

  (23)军志:犹言兵书。这里指《孙子兵法》。

  (24)桥阁:亦称栈图,谓栈道,即在险绝之处,凿崖架木,以为通道。

  (25)匮(kuì):缺乏,困难。

  (26)推转而下:外力助推使之滚动而下。

  (27)鱼贯:像水中鱼游一样先后接续不断。

  (28)江油:地名。位于今四川江油北。

  (29)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字思远。蜀后主时,任骑都尉、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等

  职。邓艾率军自阴平入蜀,瞻督军进至涪县不前,致艾军得以越过马阁山险,直趋成都。瞻

  自涪退军绵竹后,与艾军交战中兵败被杀。

  (30)绵竹:位于今四川绵竹东南。

  (31)雒:马本及唐本皆误作“汉中”,今据史校改。雒,即雒县,广汉郡治所,位于今

  四川成都北。

  (32)刘禅:三国蜀后主。刘备之子,字公嗣,小字阿斗。初由诸葛亮辅政,亮卒后,他

  任用宦官黄皓,朝政日趋腐败。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魏军迫近成都,他被迫出降,后

  被封为安乐公。

  (33)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Txt小xiaoshuo说天堂wW w.Xia 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基作品集
百战奇略刘伯温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