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北史》在线阅读 > 正文 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北史》 作者:李延寿

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

  游雅 从祖弟明根 高闾 赵逸 兄子琰 胡叟 胡方回 张湛 段承根 宗钦 阚骃 刘延明 赵柔 索敞 宋繇 孙游道 江式

  游雅,字伯度,小名黄头,广平任人也。太武时,与勃海高允等俱知名,征拜中书博士。后使宋,授散骑侍郎,赐爵广平子。稍迁太子少傅,领禁兵,进爵为侯。受诏与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出为东雍州刺史,假梁郡公。在任廉白,甚有惠政。征为秘书监,委以国史之任,竟无所成。雅性刚戆,好自矜诞,凌猎人物。高允重雅文学,而雅轻允才,允性柔宽,不以为恨。允将婚于邢氏,雅劝允娶其族,允不从。雅曰:“人贵河间邢,不胜广平游;人自弃伯度,我自敬黄头。”其贵己贱人,皆此类也。允著《征士颂》,殊重雅。雅因议论长短,忿儒者陈奇,遂陷奇至族。议者深责之。卒,赠相州刺史,谥曰宣侯。

  明根字志远,雅从祖弟也。祖鱓,慕容熙乐浪太守。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

  明根幼年遭乱,为栎阳王氏奴。主使牧羊,明根以浆壶倩人书字路边,书地学之。长安镇将窦瑾见之,呼问,知其姓名,乃告游雅。雅使人赎之,教书。年十六,辞雅归乡里,于白渠坎为窟,读书积岁。雅称荐之,太武擢为中书学生。性寡欲,综习经史。文成践阼,为都曹主书。帝以其敬慎,每嗟美之。假员外散骑常侍、安乐侯,使宋。宋孝武称其长者,迎送礼加常使。献文时,累迁东兗州刺史,封新泰侯,为政清平。孝文时为仪曹长,清约恭谨,号为称职。历仪曹尚书,加散骑常侍。迁大鸿胪卿、河南王干师,尚书如故,随例降侯为伯。又参定律令,屡进谠言。

  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优诏许之。引入陈谢,悲不自胜。帝言别殷勤,仍为流涕,赐青纱单衣、委貌冠、被褥、锦袍等物。其年,以司徒尉元为三老,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赐步挽一乘,给上卿禄,供食之味,太官就第月送。以定律令。赐布帛等。归本郡,又赐安车、两马、幄帐、被褥。车驾幸鄴,明根朝于行宫,优诏赐以谷帛,敕太官备送珍羞,为造甲第。国有大事,恆玺书访之。旧疾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卒于家,宣武吊祭赠赗甚厚,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谥靖侯。

  明根历官内外五十余年,处身以仁和,接物以礼让,时论贵之。孝文初,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而闾以才笔,时侮明根。世号高、游焉。

  子肇袭,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稍迁典命中大夫。车驾南伐,肇表谏,不纳。寻迁太子中庶子。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孝文欲令禄养,出为本州南安王桢镇北府长史,带魏郡太守。王薨,复为高阳王雍镇北府长史,太守如故。为政清简,加以匡赞,历佐二王,甚有声绩。以父忧解任。复授黄门侍郎,兼侍中,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历太府、廷尉卿,兼御史中尉,黄门如故。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宣武之舅,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

  卢昶之在朐山也,肇谏曰:“朐山蕞尔,僻在海滨,于我非急,于贼为利。如闻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持此无用之地,复彼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帝将从之,寻而昶败。迁侍中。梁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以为不宜劳师争海岛之地,帝不纳。及大将军高肇伐蜀,肇又陈愿俟后图,又不纳。明帝即位,迁中书令、相州刺史,有惠政。再迁尚书右仆射。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至于再三,必穷其理,然后下笔。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元叉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君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卒,谥文贞公。

  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善《周易》、《毛诗》,尤精《三礼》。为《易集解》,撰《冠婚仪》、《白圭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谦廉不竞,曾撰《儒棋》,以表其志。清贫寡欲,资仰俸禄而已。为廷尉时,宣武尝敕肇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固辞不应。论者高之。

  子祥,字宗良,颇有才学。袭爵新泰伯,位国子博士,领尚书郎中。明帝以肇昔辞文安之封,复欲封祥,祥守其父志,卒不受。又追论肇前议清河,守正不屈,乃封祥高邑县侯。卒,赠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刺史,谥曰文。

  高闾,字阎士,渔阳雍奴人也。五世祖原,晋安北将军、上谷太守、关中侯,有碑在蓟中。祖雅,少有令名,位州别驾。父洪,字季愿,位陈留王从事中郎。闾贵,乃赠幽州刺史、固安贞子。

  闾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下笔成章。少为车子,送租至平城,修剌诣崔浩。浩与语奇之,使为谢中书监表。明日,浩历租车过,驻马呼闾,诸车子皆惊。闾本名驴,浩乃改为闾,而字焉,由是知名。和平末,为中书侍郎。文成崩,乙浑擅权,内外危惧,文明太后临朝诛浑,引闾与中书令高允入禁中参决大政,赐爵安乐子。与镇南大将军尉元南赴徐州,以功进爵为侯。献文即位,徙崇光宫,闾表上《至德颂》。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献文所知,参论政事。永明初,为中书令、给事中,委以机密。文明太后甚重闾,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也。太和三年,出师讨淮北,闾表谏,陈四疑,请时速返旆。文明太后曰:“六军电发,有若摧朽,何虑四难也。”迁尚书、中书监。淮南王他奏求依旧断禄,闾表以为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奸情,清者不能自保,诏从闾议。

  孝文又引见王公以下于皇信堂,令辩忠佞。闾曰:“佞者饰知以行事,忠者发心以附道,譬如玉石,皦然可知。”帝曰:“玉石同体而异名,忠佞异名而同理。求之于同,则得其所以异;寻之于异,则失其所以同。出处同异之间,交换忠佞之境,岂是皦然易明哉?或有托佞以成忠,或有假忠以饰佞,如楚之子綦,后事虽忠,初非佞也?”闾曰:“子綦谏楚,初虽随述,终致忠言,此适欲几谏,非为佞也。子綦若不设初权,后忠无由得显。”帝善闾对。后上表曰:

  臣闻为国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荒狡放命,则播武功以威之;人未知战,则制法度以齐之;暴敌轻侵,则设防固以御之;临事制胜,则明赏罚以劝之。用能辟国宁方,征伐四克。北狄悍愚,同于禽兽,所长者野战,所短者攻城。若以狄之所短,夺其所长,则虽众不能成患,虽来不能内逼。又狄散居野泽,随逐水草,战则与室家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掠而已。历代为边患者,良以倏忽无常故也。六镇势分,倍众不斗,互相围逼,难以制之。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踵其前事。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杰,所以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理宜然也。

  今故宜于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即于要害,往往开门,造小城于其侧,因施却敌,多置弓弩。狄来,有城可守,有兵可捍。既不攻城,野掠无获,草尽则走,终始必惩。又宜发近州武勇四万人,及京师二万人,合六万人,为武士;于苑内立征北大将军府,选忠勇有志干者以充其选。下置官属,分为三军:二万人专习弓射,二万人专习刀楯,二万人专习骑槊。修立战场,十日一习。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敌之方,使其解兵革之宜,识旌旗之节。兵器精坚,必堪御寇。使将有定兵,兵有常主,上下相信,昼夜如一。七月,发六郡兵万人,各备戎作之具,敕台北诸屯仓库,随近往来,俱送北镇。至八月,征北部率所镇,与六镇之兵,直至碛南,扬威漠北。狄若来拒,与决战;若其不来,然后散分其地,以筑长城。计六镇,东西不过千里,若一夫一月之功当二步之地,三百人三里,三千人三十里,三万人三百里,则千里之地,强弱相兼,计十万人一月必就。军粮一月,不足为多,人怀永逸,劳而无怨。计筑长城,其利有五:罢游防之苦,其利一也;北部放牧,无抄掠之患,其利二也;登城观敌,以逸待劳,其利三也;省境防之虞,息无时之备,其利四也;岁常游运,永得不匮,其利五也。

  孝文诏曰:“比当与卿面论。”又诏闾为书问蠕蠕。时蠕蠕国有丧而书不叙凶事。帝曰:“卿职典文辞,不论彼之凶事,若知而不作,罪在灼然;若情思不至,应谢所任。”对曰:“昔蠕蠕主敦崇和亲,其子屡犯边境,如臣愚见,谓不宜吊。”帝曰:“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君则臣悦,卿云不合吊慰,是何言欤?”闾遂免冠谢罪。帝曰:“蠕蠕使牟提,小心恭慎,同行疾其敦厚,恐其还北,必被谤诬。昔刘准使殷灵诞,每禁下人不为非礼事,及还,果被谮诉,以致极刑。今书可明牟提忠于其国,使蠕蠕主知之。”

  是年冬至,大飨群官,孝文亲舞于太后前,群臣皆舞。帝乃长歌,仍率群臣再拜上寿。闾进曰:“臣闻大夫行孝,行合一家;诸侯行孝,声著一国;天子行孝,德被四海。今陛下敦行孝道,臣等不胜庆踊,谨上千万岁寿。”帝大悦。又议政于皇信堂,闾曰:“伏思太皇太后十八条之令,及仰寻圣朝所行,事周于百揆,愿终成其事。”帝曰:“刑法者,王道所用。何者为法?何者为刑?施行之日,何先何后?”对曰:“刑制之会,轨物齐众,谓之法;犯违制约,致之于宪,谓之刑。然则法必先施,刑必后著。”帝曰:“《论语》称:冉子退朝,孔子曰:‘何晏也?’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其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何者为政?何者为事?”对曰:“政者,上之所行;事者,下之所综。”后诏闾与太常采雅乐以营金石。又领广陵王师,出除镇南将军、相州刺史。以参定律令之勤,赐布帛粟牛马等。迁都洛阳,闾表谏,言迁有十损,必不获已,请迁于鄴。帝颇嫌之。

  雍州刺史曹武据襄阳请降,车驾亲幸悬瓠。闾表谏:洛阳草创,武既不遣质任,必非诚心,帝不纳。武果虚诈,诸将皆无功而还。车驾还幸石济,闾朝于行宫。帝谓曰:“朕往年之意,不欲决征。但兵士已集,恐为幽王之失,不容中止,遂至淮南。而彼诸将并列州镇,至无所获,实由晚一月日故耳。”闾曰:“古攻战法,倍则攻之,十则围之。圣驾亲征,诚应大捷,所以无大获,良由兵少故也。今京邑甫尔,庶事造创,愿陛下当从容伊、瀍,使德被四海。”帝曰:“愿从容伊、瀍,实亦不少,但未获耳。”闾曰:“司马相如临终,恨不封禅。今虽江介不宾,然中州地略以尽平,岂可圣明之辰,而阙盛礼?”帝曰:“荆扬未一,岂得如卿言也?”闾以江南非中国,且三代之境,亦不能远。帝曰:“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此非近中国乎?”

  及车驾至鄴,孝文频幸其州馆,下诏褒扬之。闾每请本州以自效,诏曰:“闾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朝之老成,宜遂情愿,徙授幽州刺史,令存劝兼行,恩法并举。”闾以诸州罢从事,依府置参军,于政体不便,表宜复旧。帝不悦。岁余,表求致仕,优答不许。征为太常卿,频表陈逊,不听。又车驾南讨汉阳,闾上表谏求回师,帝不纳。汉阳平,赐闾玺书,闾上表陈谢。

  宣武践阼,闾累表逊位,优诏授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使吏部尚书邢峦就家拜授。及辞,引见东堂,赐以肴羞,访之大政。以其先朝儒旧,告老求归,帝为之流涕。优诏赐安车、几杖、舆马、绘彩、衣服、布帛,事从丰厚。百寮饯之,犹群公之祖二疏也。闾进陟北芒,上《望阙表》以示恋慕之诚。卒于家,谥文贞。

  闾好为文章,集四十卷。其文亦高允之流,后称二高,为当时所服。闾强果敢直谏,其在私室,言裁闻耳;及于朝廷广众之中,则谈论锋起,人莫能敌。孝文以其文雅之美,每优礼之。然贪褊矜慢。初在中书,好詈辱诸博士。学生百余人,有所干求者,无不受其贿。及老为二州,乃更廉俭自谨,有良牧之誉。子元昌袭爵,位辽西、博陵二郡太守。闾弟悦,笃志好学,有美于闾,早卒。

  赵逸,字思群,天水人也。父昌,石勒黄门郎。逸好学夙成,仕姚兴,历中书侍郎。后为赫连屈丐所虏,拜著作郎。太武平统万,见逸所著,曰:“此竖无道,安得为此言乎!作者谁也?速推之。”司徒崔浩进曰:“彼之谬述,亦子云《美新》,固宜容之。”帝乃止。历中书侍郎、赤城镇将,频表乞免,久乃见许。性好坟典,白首弥勤,年逾七十,手不释卷,凡所著述,诗赋铭颂五十余篇。

  逸兄温,字思恭,博学有高名,为姚泓天水太守。刘裕灭泓,遂没于氐。氐王杨难当称籓,太武以温为难当府司马,卒于仇池令。

  温子琰,字叔起。初,苻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孝心色养,饪熟之节,必亲调之。皇兴中,京师俭,婢简粟粜之,琰遇见,切责,敕留轻比。尝送子应冀州娉室,从者于路遇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又过路旁,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遣人买耜刃,得剩六耜,即命送还刃主。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初为兗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琰积四十余年不得葬二亲。及蒸尝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慨岁月推移,迁窆无冀,乃绝盐粟,断诸肴味,食麦而已。年八十卒。迁都洛阳,子应等乃还乡葬焉。应弟煦,字宾育,好音律,以善歌闻于世,位秦州刺史。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慧,年十三,辩疑释理,鲜有屈焉。学不师受,拔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焉。好属文,既善典雅之词,又工鄙欲之句。

  以姚氏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彦,待叟不足。叟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返乎?”叟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遂归主人,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宋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时蜀沙门法成率僧数千人铸丈六金像,宋文帝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杨,启申其美,遂免。复还蜀,法成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一无所受。

  后入沮渠牧犍,牧犍遇之不重,叟乃为诗,示所知广平程伯达。其略曰:“群犬吠新客,佞暗排疏宾;直途既已塞,曲路非所遵。望卫惋祝鮀,眄楚悼灵均。何用宣忧怀,托翰寄辅仁。”伯达见诗,谓曰:“凉州虽地居戎域,然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今则宪章无亏,何祝鮀之有?”叟曰:“贵主奉正朔而弗淳,慕仁义而未允。吾之择木,夙在大魏,与子暂违,非久阔也。”岁余,牧犍破降。

  叟既先归魏,朝廷以其识机,赐爵始复男。家于密云,蓬室草筵,唯以酒自适。谓友人金城宗舒曰:“我此生活,似胜焦先,志意所栖,谢其高矣。”文成时,召叟及舒,并使作檄,檄宋、蠕蠕。舒文劣于叟。寻归家,不事产业,常苦饥贫,然不以为耻。养子字螟蛉,以自给养。每至贵胜门,恆乘一牸牛,弊韦袴褶而已。作布囊。容三四斛,饮啖醉饱,盛余肉饼以付螟蛉。见车马荣华者,视之蔑如也。尚书李敷尝遗以财,都无所取。初,叟一见高允曰:“吴、郑之交,以纟宁缟为美谈;吾之于子,以弦韦为幽贽。以此言之,彼可无愧也。”于允馆见中书侍郎赵郡李璨,被服华靡;叟贫老衣褐,璨颇忽之。叟谓曰:“李子,今若相脱体上袴褶衣帽,君欲作何许也?”讥其惟假盛服。璨惕然失色。叟少孤,每言及父母,则泪下若孺子号。春秋当祭之前,则先求旨酒美膳,将其所知广宁常顺阳、冯翊田文宗、上谷侯法俊,提壶执俎,至郭外空静处,设坐奠拜,尽孝思之敬。时燉煌汜潜家善酿酒,每节送一壶与叟。著作佐郎博陵许赤武、河东裴定宗等谓潜曰:“再三之惠,以为过厚,子惠于叟,何其恆也?”潜曰:“我恆给祭者,以其恆于孝思也。”论者以潜为君子矣。顺阳等数子,禀叟奖示,颇涉文流。

  高闾曾造其家,遇叟短褐曳柴,从田归舍,为闾设浊酒蔬食,皆手自办。然案其馆宇卑陋,园畴褊局,而饭菜精洁,醢酱调美。见其二妾,并年衰跛眇,衣布穿弊。闾见其贫,以衣物直十余匹赠之,亦无辞免。闾作《宣命赋》,叟为之序。密云左右皆祗仰其德,岁时奉以布麻谷麦,叟随分散之,家无余财。卒,无子。无家人营主凶事,胡始昌迎殡之于家,葬于墓次。即令弟继之,袭其爵始复男、武威将军。叟与始昌虽宗室,性气殊诡,不相附,其存,往来乃简;及亡,而收恤至厚。议者以为非必敦哀疏宗,或缘求利品秩也。

  胡方回,安定临泾人也。父义周,姚泓黄门侍郎。方回仕赫连屈丐为中书侍郎。涉猎史籍,辞彩可观,为屈丐《统万城铭》、《蛇祠碑》诸文,颇行于世。太武破赫连昌,方回入魏,未为时知。后为北镇司马,为镇修表,有所称荐,帝览之嗟美。闾知方回,召为中书博士,赐爵临泾子。迁侍郎,与太子少傅游雅等改定律制。司徒崔浩及当时朝贤,并爱重之。清贫守道,以寿终。

  张湛,字子然,一字仲玄,燉煌深泉人也。魏执金吾恭九叶孙,为河西著姓。祖质,仕凉,位金城太守。父显,有远量,武昭王据有西夏,引为功曹,甚器异之。尝称曰:“吾之臧子原也。”位酒泉太守。

  湛弱冠知名凉土,好学能属文,冲素有大志。仕沮渠蒙逊,位兵部尚书。凉州平,拜宁远将军,赐爵南蒲男。司徒崔浩识而礼之。浩注《易》,叙曰:“敦煌张湛、金城宗钦、武威段承根三人皆儒者,并有俊才,见称西州。每与余论《易》,余以《左氏传》卦解之,遂相劝为解注,故为之解。”其见称如此。

  湛至京师,家贫不立,操尚无亏。浩常给其衣食,荐为中书侍郎;湛知浩必败,固辞。每赠浩诗颂,多箴规之言。浩亦钦敬其志,每常报答,极推崇之美。浩诛,湛惧,悉烧之,闭门却扫,庆吊皆绝,以寿终。

  兄铣,字怀义,闲粹有才干,仕沮渠蒙逊,位建昌令。性至孝,母忧,哀毁过人,服制虽除,而蔬粝弗改。崔浩礼之与湛等。卒于征西参军。

  怀义孙通,字彦绰,博通经史,沈冥不预时事。顿丘李彪钦其学行,与之游款。及彪用事,言于中书令李冲,冲召见,甚器重之。太和中,征中书博士、中书侍郎,永平中,又征汾州刺史,皆不赴,终于家。

  通四子,彻、麟、俭、凤,皆传家业,知名于世。彻子方明,位侍中、卫尉卿,封西平县公。子敢之袭,位太中大夫、乐陵郡守。麟字嘉应,位广平太守。俭字元慎,位凉州刺史。凤字孔鸾,位国子博士、散骑常侍。著《五经异同评》十卷,为儒者所称。

  段承根,武威姑臧人,自云汉太尉颎九世孙也。父晖,字长祚,身八尺余。师事欧阳汤,汤甚器爱之。有一童子与晖同志,后二年,童子辞归,从晖请马。晖戏作木马与童子。甚悦,谢晖曰:“吾太山府君子,奉敕游学,今将归,损子厚赠,无以报德。子后至常伯封侯,非报也,且以为好。”言终,乘马腾虚而去。晖乃自知必将贵。仕乞伏炽盘为辅国大将军、凉州刺史、御史大夫、西海侯。炽盘子慕末袭位,政乱,晖父子奔吐谷浑。慕容璝内附,晖与承根归魏。

  太武至长安,人告晖欲南奔,云置金于马鞯中。帝密遣视之,果如告者言,斩之于市,暴尸数日。时有儒生京兆林白奴,钦晖德音,夜窃其尸,置之枯井。女为燉煌张氏妇,闻之,乃向长安收葬。

  承根好学机辩,有文思,而性行疏薄,有始无终。司徒崔浩见而奇之,与同郡阴仲达俱被浩引,以为俱凉土文华,才堪注述。言之太武,并请为著作郎,引与同事。世咸重承根文而薄其行。甚为燉煌公李宝所敬待。浩诛,承根与宗钦等俱死。

  宗钦字景若,金城人。少好学,有儒者风。仕沮渠蒙逊为中书郎、世子洗马。上《东宫侍臣箴》。太武平凉州,入魏,赐爵卧树男,拜著作郎。与高允书,赠诗,允答书并诗,甚相褒美。在河西撰《蒙逊记》十卷,无足可称。

  阚骃,字玄阴,燉煌人也。祖倞,父玖,并有名于西土,玖位会稽令。骃博通经传,聪敏过人,三史群言,经目则诵,时人谓之宿读。注王朗《易传》,撰《十三州志》。沮渠蒙逊甚重之,常侍左右,访以政事损益。拜秘书、考课郎中,给文吏三十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三千余卷。牧犍待之弥重,拜大行台,迁尚书。及姑臧平,乐安王丕镇凉州,引为从事中郎。王薨,迁京师。家甚贫,不免饥寒。性能多食,一饭至三升乃饱。卒,无后。

  刘延明,燉煌人也。父宝,字子玉,以儒学称。延明年十四,就博士郭瑀。瑀弟子五百余人,通经业者八十余人。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于延明。遂别设一席,谓弟子曰:“吾有一女,欲觅一快女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延明遂奋衣坐,神志湛然曰:“延明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延明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

  凉武昭王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昭王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葺。延明时侍侧,请代其事。王曰:“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吾与卿相遇,何异孔明之会玄德。”迁抚夷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卷。昭王曰:“卿注记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延明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延明何人斯,敢不如此。”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燉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行于世。

  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专管注记。筑陆沈观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月致羊酒。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时同郡索敞、阴兴为助教,并以文学见称,每巾衣而入。太武平凉州,士庶东迁,夙闻其名,拜乐平王从事中郎。太武诏诸年七十已上,听留本乡,一子扶养。延明时老矣,在姑臧岁余,思乡而返,至凉州西四百里{艹韭}谷窟,疾卒。

  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奏:延明河右硕儒,今子孙沈屈,未有禄润;贤者子孙,宜蒙显异。于是除其一子为郢州云阳令。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故乐平王从事中郎燉煌刘延明,著业凉城,遗文在兹。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况乃维祖逮孙,相去未远,而令久沦皁隶,不获收异,儒学之士,所为窃叹。乞敕尚书,推检所属,甄免碎役,敦化厉俗,于是乎在。”诏曰:“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河西人以为荣。

  赵柔,字元顺,金城人也,少以德行才学,知名河右。沮渠牧犍时,为金部郎。太武平凉州,内徙京师。历著作郎、河内太守,甚著信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柔呼主还之。后有人遗柔铧数百枚者,柔与子善明鬻之市。有人从柔买,柔索绢二十疋。有商人知其贱,与柔三十匹。善明欲取之,柔曰:“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遂与之。晋绅之流,闻而敬服。陇西王源贺采佛经幽旨作《祗洹精舍图偈》六卷,柔为之注解,为当时俊僧所钦味。又凭立铭赞,颇行于世。子默,字冲明,武威太守。

  索敞,字巨振,燉煌人也。为刘延明助教,专心经籍,尽能传延明业。凉州平,入魏,以儒学为中书博士。京师贵游之子,皆敬惮威严,多所成益,前后显达位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皆受业于敞。敞以丧服散在众篇,遂撰比为《丧服要记》。出补扶风太守,在位清贫,卒官。时旧同学生等为请谥,诏赠凉州刺史,谥曰献。

  初,敞之在凉州,与乡人阴世隆,文才相友。世隆至京师,被罪,徙和龙,屈上谷,困不前达,土人徐能抑掠为奴。敞因行至上谷,遇见世隆,对泣而别。敞为诉理,得免。世隆子孟贵,性至孝。每向田芸耨,早朝拜父,来亦如之,乡人钦焉。

  宋繇,字体业,燉煌人也,世仕张氏。父僚,张玄靓武兴太守。繇生而僚为张邕所诛。五岁丧母,事伯母张氏以孝闻。八岁而张氏卒,居丧过礼。喟然谓妹夫张彦曰:“门户倾覆,岁荷在繇,不衔胆自厉,何以继承先业。”遂随彦至酒泉,追师就学,闭室读书,昼夜不倦,博通经史。吕光时,举秀才,除郎中。后奔段业,为中散骑常侍。以业无远略,西奔凉武昭王。历位通显,家无余财;虽兵革间,讲诵不废。每闻儒士在门,常倒屣出迎,引谈经籍。尤明断决,时事亦无滞也。沮渠蒙逊平酒泉,于繇室得书数千卷、盐米数十斛而已。蒙逊叹曰:“孤不喜克李氏,欣得宋繇耳。”拜尚书吏部郎中,委以铨衡。蒙逊将死,以子牧犍托之。牧犍以为左丞,送其妹兴平公主于京师。太武拜繇河西王右丞相,锡爵清水公。及平凉州,从牧犍至京师,卒,谥恭公。

  长子岩袭爵,改为西平侯。岩子廕,中书议郎、乐安王范从事中郎,卒,赠咸阳太守。

  廕子季预,性清严,居家如官,位勃海太守。子游道。

  游道弱冠随父在郡,父亡,吏人赠遗无所受,事母以孝闻。与叔父别居。叔父为奴诬以构逆,游道诱令返,雪而杀之。魏广阳王深北伐,请为铠曹,及为定州刺史,又以为府佐。广阳为葛荣所杀,元徽诬其降贼,收录妻子,游道为诉得释,与广阳子迎丧返葬。中尉郦善长嘉其气节,引为殿中侍御史。台中语曰:“见恶能讨,宋游道。”

  孝庄即位,除左兵中军。为尚书令临淮王彧谴责,游道乃执版长揖曰:“下官谢王瞋,不谢王理。”即日诣阙上书曰:“徐州刺史元孚频有表,云伪梁广发士卒,图彭城,乞增羽林二千。以孚宗室重臣,告请应实,所以量奏给武官千人。孚今代下,以路阻自防,遂纳在防羽林八百人;辞云疆境无事,乞将还家。臣忝局司,深知不可。尚书令临淮王彧,即孚之兄子,遣省事谢远,三日之中,八度逼迫,云宜依判许。臣不敢附下罔上,孤负圣明。但孚身在任,乞师相继;及其代下,便请放还。进退为身,无忧国之意。所请不合,其罪下科。彧乃召臣于尚书都堂云:‘卿一小郎,忧国之心,岂厚于我?’丑骂溢口,不顾朝章。右仆射臣世隆、吏部郎中臣薛琡已下百余人,并皆闻见。臣实献直言云:‘忠臣奉国,事在其心,亦复何简贵贱?比自北海入洛,王不能致身死难,方清宫以迎篡贼;郑先护立义广州,王复建旗往讨。趣恶如流,伐善何速?”今得冠冕百寮,乃欲为私害政!’为臣此言,彧赐怒更甚。臣既不佞,干犯贵臣,乞解郎中。”帝召见游道,嘉劳之。彧亦奏言:“臣忝冠百寮,遂使一郎攘袂高声,肆言顿挫,乞解尚书令。”帝乃下敕,听解台郎。后除司州中从事。

  时将还鄴,会霖雨,行旅拥于河桥。游道于幕下朝夕宴歌。行者曰:“何时节作此声也?固大痴!”游道应曰:“何时节而不作此声也?亦大痴!”后齐神武自太原来朝,见之曰:“此人是游道邪?常闻其名,今日始识其面。”迁游道别驾,后日,神武之司州,飨朝士,举觞属游道曰:“饮高欢手中酒者大丈夫,卿之为人,合饮此酒。”及还晋阳,百官辞于紫陌,神武执游道手曰:“甚知朝贵中有憎忌卿者。但用心,莫怀畏虑,当使卿位与之相似。”于是启以游道为中尉。文襄执请,乃以吏部郎中崔暹为御史中尉,以游道为尚书左丞。文襄谓暹、游道曰:“卿一人处南台,一人处北省,当使天下肃然。”

  游道入省,劾太师咸阳王但、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官贷金银,催征酬价。虽非指事赃贿,终是不避权豪。又奏驳尚书违失数百条;省中豪吏王儒之徒,并鞭斥之;始依故事于尚书省立门名,以记出入早晚。令仆已下皆侧目。

  魏安平王坐事亡,章武二王及诸王妃、太妃是其近亲者,皆被征责。都官郎中毕义云主其事,有奏而禁,有不奏辄禁者。游道判下廷尉科罪。高隆之不同,于是反诬游道厉色挫辱己,遂枉拷群令史证成之。与左仆射襄城王旭、尚书郑述祖等上言曰:

  饰伪乱真,国法所必去;附下罔上,王政所不容。谨案:尚书左丞宋游道,名望本阙,功绩何纪?属永安之始,朝士亡散,乏人之际,叨窃台郎。躁行謟言,肆其奸诈,空识名义,不顾典文。人鄙其心,众畏其口。出州入省,历忝清资,而长恶不悛,曾无忌讳,毁誉由己,憎恶任情。比因安平王事,遂肆其褊心,因公报隙,与郎中毕义云递相纠举。

  又在外兵郎中魏叔道牒云:“局内降人左泽等为京畿送省,令取保放出。”大将军在省日,判听。游道发怒曰:“往日官府成何物官府?将此为例!”又云:“乘前旨格,成何物旨格?”依事请问,游道并皆承引。案律:“对捍诏使,无人臣之礼大不敬者,死。”对捍使者尚得死坐,况游道吐不臣之言,犯慢上之罪?口称夷、齐,心怀盗跖,欺公卖法,受纳苞苴,产随官厚,财与位积。虽赃污未露,而奸许如是,举此一隅,余诈可验。今依礼据律,处游道死罪。

  是时朝士皆忿为游道不济。而文襄闻其与隆之相抗之言,谓杨遵彦曰:“此真是鲠直大刚恶人。”遵彦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复吠狗。”诏付廷尉,游道坐除名。文襄使元景康谓曰:“卿早逐我向并州他经略,不忍杀卿。”游道从至晋阳,以为大行台吏部,又以为太原公开府谘议。及平阳公为中尉,游道以谘议领书侍御史。寻以本官兼司徒左长史。

  及文襄疑黄门郎温子升知元瑾之谋,系诸狱而饿之,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游道收而葬之。文襄谓曰:“吾近书与京师诸贵,论及朝士,云卿僻于朋党,将为一病。今卿真是重旧节义人,此情不可夺。子升吾本不杀之,卿葬之何所惮?天下人代卿怖者,是不知吾心也。”寻除御史中尉。东莱王道习参御史选,限外投状,道习与游道有旧,使令史受之。文襄怒,收游道,辩而判之曰:“游道禀性犷悍,是非肆己,吹毛洗垢,创疵人物。往与郎中兰景云忿竞,列事十条,及加推穷,便是虚妄。方共道习,陵侮朝典。法官而犯,特是难原,宜付省科。”游道被禁,狱吏欲为脱枷,游道不肯曰:“此令公命所著,不可輙脱。”文襄闻而免之。游道抗志不改。

  天保元年,以游道兼太府卿,乃于少府覆检主司盗截,得钜万计。奸吏反诬奏之,下狱。寻得出,不归家,径之府理事。卒,遗令薄葬,不立碑表,不求赠谥。赠瓜州刺史。武平中,以子士素久典机密,重赠仪同三司,谥曰贞惠。

  游道刚直,疾恶如仇,见人犯罪,皆欲致之极法。弹纠见事,又好察阴私,问狱察情,捶挞严酷。兗州刺史李子贞在州贪暴,游道案之。文襄以子贞预建义勋,意将含忍。游道疑陈元康为其内助,密启云:“子贞、元康交游,恐其别有请属。”文襄怒,于尚书都堂集百寮,扑杀子贞。又兗州人为游道生立祠堂,像题曰“忠清君”。游道别劾吉宁等五人同死,有欣悦色。朝士甚鄙之。然重交游,存然诺之分。历官严整,而时大纳贿,分及亲故之艰匮者,其男女孤弱,为嫁娶之,临丧必哀,躬亲营视。为司州纲纪,与牧昌乐、西河二王乖忤,及二王薨,每事经恤之。与顿丘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奖曰:“我年位已高,会用弟为佐史,令弟北面于我足矣。”游道曰:“不能。”既而奖为河南尹,辟游道为中正,便者相属,以衣帢待之,握手欢谑。元颢入洛,奖受其命。出使徐州,都督元孚与城人赵绍兵杀之。游道为奖讼冤,得雪。又表为请赠,回己考一泛阶以益之。又与刘廞结交,托廞弟粹于徐州杀赵绍。后刘廞伏法于洛阳,粹以徐州叛,官军讨平之,枭粹首于鄴市。孙腾使客告市司,得五百匹后,听收。游道时为司州中从事,令家人作刘粹所视,于州陈诉,依律判许,而奏之。敕至,市司犹不许,游道杖市司,勒使速付。腾闻大怒,游道立理以抗之。既收粹尸,厚加赠遗。李奖二子构、训居贫,游道后令其求三富人死事判免之,凡得钱百五十万,尽以入构、训。其使气党侠如此。时人语曰:“游道獼猴面,陆操科斗形,意识不关见,何谓丑者必无情。”

  构尝因游道会客,因戏之曰:“贤从在门外,大好人,宜自迎接。”为通名,称族弟游山。游道出见之,乃獼猴而衣帽也。将与构绝,构谢之,豁然如旧。游道死后,构为定州长史,游道第三子士逊为墨曹、博陵王管记,与典签共诬奏构。构于禁所祭游道而诉焉。士逊昼卧如梦者,见游道怒己曰:“我与构恩义,汝岂不知?何共小人谋陷清直之士!”士逊惊跪曰:“不敢!不敢!”旬日而卒。

  游道每戒其子士素、士约、士慎等曰:“吾执法太刚,数遭屯蹇,性自如此,子孙不足以师之。诸子奉父言,柔和廉逊。

  士素沉密少言,有才识,稍迁中书舍人。赵彦深引入内省,参典机密。历中书、黄门侍郎,迁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恆领黄门侍郎。自处机要,近二十年,周慎温恭,甚为彦深所重。初,祖珽知朝政,出彦深为刺史。珽奏以士素为东郡守,中书侍郎李德林白珽留之,由是还除黄门侍郎,共典机密。士约亦重善士,官尚书左丞。

  江式,字法字,陈留济阳人也。六世祖琼,字孟琚,晋冯翊太守,善虫篆诂训。永嘉大乱,琼弃官投张轨,子孙因居凉士,世传家业。祖强,字文威,凉州平,内徙代京。上书三十余法,各有体例,又献经史诸子千余卷,由是拜中书博士。卒,赠敦煌太守。父绍兴,高允奏为秘书郎,掌国史二十余年,以谨厚称。卒于赵郡太守。式少专家学,数年中,常梦两人时相教授;及寤,每有记识。初拜司徒长史兼行参军,检校御史,寻除符节令。以书文昭太后尊号谥册,除奉朝请,仍符节令。篆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板题,皆式书也。延昌三年三月,式表曰:

  臣闻伏羲氏作而八卦形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爻,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维事。宣之王迹,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迄于三代,厥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殊仓氏矣。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盖是史颉之遗法。及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籀书。孔子修《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其后七国殊轨,文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蠲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式,颇有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于是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趣约易,始用隶书,古文由此息矣。隶书者,始皇使下杜人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世人以邈徒隶,即谓之隶书。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书省字不正,辄举劾焉。又有草书,莫知谁始,其形书虽无厥谊,亦是一时之变通也。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独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余人说文字于未央宫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及亡新居摄,自以运应制作,大司马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所以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又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氏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又诏侍中贾逵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逵即汝南许慎古学之师也。后慎嗟时人之好奇,叹俗儒之穿凿,故撰《说文解字》十五篇,首一终亥,各有部属,可谓类聚群分,杂而不越,文质彬彬,最可得而论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书也。后开鸿都,书画奇能,莫不云集。时诸方献篆,无出邕者。

  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缀拾遗漏,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然其《字诂》,方之许篇,古今体用,或得或失。陈留邯郸淳亦与揖同,博开古艺,特善《仓》、《雅》。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揖。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西,其文蔚焕,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诞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按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而文字与兄便是鲁、卫,音读楚、夏,时有不同。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造。巧谈辩士,以意为疑,炫惑于时,难以厘改。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免为<需免>,神嵒为蚕。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凡所关古,莫不惆怅焉。嗟夫!文字者六籍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今,今人所以识古。

  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兄俱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仓》、《雅》、《方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而祖遇洛阳之乱,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也。世祖太延中,牧犍内附,臣亡祖文威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录,叙列于儒林,官班文省,家号世业。

  暨臣闇短,识学庸薄,渐渍家风,有忝无显。是藉六世之资,奉遵祖考之训,窃慕古人之轨,企践儒门之辙。求撰集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及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以类编联,文无复重,统为一部。其古籀、奇惑、俗隶诸体,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诂训假借之谊,佥随文而解;音读楚、夏之声,并逐字而注。其所不知者,则阙如也。脱蒙遂许,冀省百氏之观,而同文字之域。典书秘书所须之书,乞垂敕给;并学士五人尝习文字者,助臣披览;书生各五人,专令抄写。侍中、黄门、国子祭酒一月一监,诬议疑隐,庶无纰缪。所撰名目,伏听明旨。

  诏曰:“可如所请,并就太常,冀兼教八书史也。其有所须,依请给之。名目待书成重闻。”式于是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体依许氏《说文》为本,上篆下隶。正光中,兼著作郎。卒官,赠巴州刺史。其书竟未能成。式兄子征虏将军顺和,亦工篆书。

  先是,太和中,兗州人沈法会能隶书。宣武之在东宫,敕法会侍书。后以隶迹见知于闾里者甚众,未有如崔浩之妙。

  论曰:游雅才业,亦高允之亚,至于陷族陈奇,斯所以绝世而莫祀。明根雅道儒风,终受非常之遇。以太和之盛,有乞言之重,抑乃旷世一时。肇既聿修,克隆堂构,正清梗概,颠沛不渝;辞爵主幼之年,抗节臣权之日,顾视群公,其风固已远矣。高闾发言有章句,下笔富文词,故能受遇累朝,见重明主,挂冠谢事,礼备悬舆。美矣!赵逸文雅自业,琰加之孝义,可谓世有人焉。胡叟显晦之间,优游无闷,亦一代之异人欤!胡方回、张湛、段承根、阚骃、刘延明、赵柔、索敞皆通涉经史,才志不群,价重西州,有闻东国,故流播之中,自拔泥滓。人之不可以无能,信也。宋繇处屈能申,终致显达。游道刚直自立,任使为累。江式能世其业,亦足称云。

  译文:

  游雅,字伯度,小名黄头,是广平任地人。太武在位时,与勃海人高允等都著名,征召为中书博士。后来出使刘宋,任散骑侍郎,赐封爵位广平子。逐渐升任太子少傅,领禁兵,晋封爵位为侯。接受诏命与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法制。出任束雍州刺史,假梁郡公。在任廉洁,推行了不少德政。征召为秘书监,将修撰国史的任务委任给他,最终没有什么成果。游稚生性倔翠迂愚,喜欢自大狂妄,凌驾他人。高允推重游雅的文章博学,但游雅轻视高允的才干,高允性格温柔宽厚,不因此忌恨。高允将与邢氏联姻,游雅劝说高允娶他的同族人,高允没有听从。游雅说:“人家看重的河间的邢氏,不能超过广平的游氏,人家自己嫌弃伯度,我自己敬重黄头。”他看重自己轻视别人,都诸如此类。高允撰写的《征士颂》,特别推重游雅。游雅因评论人物优劣之事,憎恨儒士陈奇,于是陷害陈奇以致被族灭。评论者深深谴责他。去世后,赐赠相州刺史,谥号为宣侯。

  明根,字志远,是游雅同曾祖的弟弟。

  祖父游解,官居慕容熙的乐浪太守。父亲游幼,官居冯跋的假广平太守。明根幼年遭遇动乱,为砾阳王氏的奴隶,明根幼年遭遇动乱,为砾阳王氏的奴隶,边,自己在地上学着描绘它。长安镇将窦瑾看到后,喊来询问,知道了他的姓名,便告诉游雅。游雅派人赎了他,教他念书写字。年纪十六岁时,告别游雅回到乡里,在白渠挖了一个土室,读书多年。游雅举荐他,太武提升他为中书学生。禀性少欲,博习经史。文成登位后,任都曹主书。皇帝因为他恭敬谨慎,常赞美他。假员外散骑常侍、安乐侯,出使刘宋。宋孝武称道他是德高望重的人,迎接送别的礼节高于平常的使者。献文时期,屡经升迁为束充州刺史,封爵新泰侯,理政廉洁公正。孝文时期任仪曹长,廉洁节俭恭敬谨慎,号称守职。历任仪曹尚书,加官散骑常侍。升任大鸿胪卿、河南王元干师,任尚书照旧,按例降侯爵为伯爵。又参预确立法令,频频进呈直言。

  明根因为年龄过了七十,上表请求辞职,诏令褒美赞赏同意了他的请求。招致入宫致谢,悲不自胜,皇帝的言语格外情意深厚,且为之流泪,赏赐青纱单衣、委貌冠、被褥、锦袍等物品。那年,尊奉司徒尉元为三老,明根为五更,在太学拜行礼节,赏赐用人力拉的步挽车一乘,给予上卿的俸禄,提供吃的食物,大官每月到其住宅奉送。因为制定法令的功劳,赏赐布帛等。返回本郡,又赏赐可以坐乘的小车、两匹马、帷帐、被褥。皇上到邺城,明根在行官朝见,诏令褒美嘉奖并赏赐谷物丝帛,敕命太官备送珍美的肴僎,为他建造豪华的宅第。国家有重要事情,皇帝总是下诏书向他咨询。旧病复发,皇上亲手写诏书询问疾病,太医送去药物。在家中去世,宣武亲自吊祭赠送很丰厚的财物,赐赠光禄大夫,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谥号靖侯。

  明根在朝廷内外历任官职五十多年,立身处世仁爱温和,与人交往礼貌谦让,当时的舆论推重他。孝文初年,明根与高阎因为是儒士长者有学问,受到特别礼待,公私来往,常相追随,但高间凭有写诗作文的才能,不时轻慢明根。世问号称“高游”。

  儿子游肇继承了爵位,字伯始,孝文赐给他名。博通经史。孝文初年,任内秘书侍御中散,逐渐升任典命中大夫。皇帝南下亲征,游肇上表谏阻,没有采纳。不久升任太子中庶子。游肇谦恭恬淡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迈,请求辞职服侍。孝文想让他以俸禄供养,出任本州岛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带魏郡太守。王逝世后,又任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任太守照旧。理政清廉简约,加以匡正辅佐,历辅两王,很有声誉功绩。因为父亲守丧解职。又任黄门侍郎,兼侍中,任畿内大使,黜退坏的官员晋升好的官员,赏罚分明。历任太府、廷尉卿,兼御史中尉,黄门照旧。游肇为儒士,时常注重礼教,以法制裁所纠举的,没有一个不是伤风败俗的。执法仁明公平,断案尽量怜悯宽恕。尚书令高肇,是宣武的舅舅,百官畏惧,因为游肇的名与自己相同,想让他改名。游肇认为其名为孝文所赐,执意不同意,高肇对他十分怀恨,宣武赞赏他刚正梗直。

  卢昶在朐山时,游肇上谏道:“朐山很小,在海边偏僻之地,对我来说无关紧要,对贼来说有利了。而听说贼首多次用宿豫求换朐山,拿着这无用的地盘,恢复那原有的疆土,战事及时消解,其利较之是大的。”皇帝将听从他的意见,旋即卢昶失败。升任侍中。萧梁的一军主将徐玄明将他的青、冀二州刺史张稷斩首,率郁州归附朝廷。朝廷商议派兵往援,游肇上表认为不应使军队劳累去争夺海岛之地,皇帝不采纳。到大将军高肇征讨蜀地时,游肇又陈辞请求等待以后图谋,又不采纳。明帝登位后,升任中书令、相州刺史,有德政。再次升任尚书右仆射。游肇处理政事不是很快决断,主管者与谘呈官往返,至于再三,一定穷究事情之理,然后下笔处理。尽管宠贵权势请托,他始终不屈服,正直无邪的节操,为当时人敬服。到元叉废黜灵太后时,将加害太傅、清河王元悍,便召集公卿聚会商议此事。在那时,群官无不失态变色顺从其旨意,惟独游肇高声而言,认为不行,终究没有下到官署处理。去世后,谥号为文贞公。

  游肇外表宽缓和柔,内心刚强正直,特别爱好儒家典籍经传,手不释卷。通晓《周易》、《毛诗》,尤其精通《三礼》。作《易集解》,着《冠婚仪》、《白珪论》,诗赋表启共七十五篇。谦恭廉正不争逐,曾着《儒碁》,用来表白他的志向。清贫少欲,生活来源凭借俸禄罢了。任廷尉时,宦武曾敕命游肇有所灭罪宽恕,坚守固执而不听从,说:“陛下自能宽恕,怎能命我徇情枉法呢:”他坚持己见就像这样。到了明帝初年,亲近侍从和百官参与恭迎的,从侍中崔光往下都受到加封,封游肇文安县侯。惟独游肇说道:“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是古今的常事,凭借这一点而获得加封,将怎么自居?”坚决推辞不接受。评论者推崇他。

  儿子游祥,字宗良,很有才能学问。继承了爵位新泰伯,官居国子博士,领尚书郎中。明帝因为游肇从前推辞文安的封爵,又想封给游祥,游祥固守他父亲的意愿,终究不接受。又追加评定游肇以前议论清河王,坚守正义毫不屈服,于是封游祥高邑县侯。去世后,赐赠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刺史,谥号为文。

  高阎,字阎士,是渔阳雍奴人。五地祖高原,官居晋朝的安北将军、上谷太守、关中侯,在蓟中有石碑。祖父高雅,年少时有美名,官居州别驾。父亲高洪,字季愿,官居陈留王的从事中郎。高阎显贵后,便赐赠幽州刺史、固安贞王。

  高闾早年成为孤儿,年少好学,博通经史,下笔成章。年少时作为驾车的人,送租到平城,置备名帖拜见崔浩。崔浩与他交谈认为他卓异不凡,让他作酬答中书监的表文。第二天,崔浩经过送租车时,停马喊高间,众车夫都感到吃惊。高间本名驴,崔浩便改名为间,并为他取了字,因此知名。和平末年,任中书侍郎。文成逝世,乙浑独揽大权,朝廷内外恐惧不安,文明太后临朝听政诛杀乙浑,召高闾与中书令高允进入宫中参与决策要政,赐封爵位安乐子。和镇南大将军尉元南往徐州,囚功进封爵位为侯。献文传位后,皇帝出行到崇光宫,高间上表《至德颂》。高允认为高间的文章文辞丰赡卓越,席举他代替自己,于是被献文所赏识,参与议论政事。承明初年,任中书令、给事中,委任他机要大事。文明太后非常器重高间,诏害命令书函檄文碑铭赞颂都是他所作的。太和三年,出兵征讨淮水以北地区,高间上表谏阻,陈述四点疑难,请求即刻回师。文明太后说:“国家的军队如闪电出击,有如摧枯拉朽,四点疑难又有什么担忧的!”升任尚书、中书监。淮南王元他上奏请求按旧例断绝俸禄,高阎上表认为如果不颁发俸梂,那么贪婪的纵恣奸心,清廉的不能自己维持生计,诏令听从高闾的建议。

  孝文又在皇信堂召见王公以下官员,让他们辩论忠奸的区别。高间说:“奸佞者装着有智慧去骗人处事,忠贞者发自肉心来追随正道,犹如玉和石头,清楚明白可辨知。”皇帝说:“玉和石头同一物体而不同名称,忠与奸不同名称而同一事理。寻求它们相同的地方,便得到它们所以差异的地力-;推寻它们的差异之处,便失去了它们所以相同的地方。它们来源于同与异之间,交错着忠与奸的境界,哪里是那么清楚容易辨明的呢?或者有人托付奸佞用来成就忠贞,或者有人假藉忠贞用来掩饰奸佞,例如楚国的子綦,后来的事情虽然是忠贞的表现,开始时难道不是奸佞吗?”高间说:“子綦劝谏楚王,开始时附和叙说,但最终衷达了忠言,这是顺其欲好婉言劝谏,不是奸佞的表现。子綦如果开始不设权宜之计,后来的忠贞就没有办法能够显现了。”皇帝赞许高阎的应答。后来上表道:

  我听说治国之道,它有五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文德,二是武功,三是法度,四是防固,五是刑赏。因此远方之民不顺服,便修治文德来使他们归附;荒远狡诈之徒逆命,便施行武力来威镇他们;人民不懂得如何作战,便制订法律来整治他们;残暴的敌人轻率侵犯,便设防固守来抵御他们;遇到事变要能制服,便严明赏罚来勉励人们。因而能开辟国土安定四方,战无不胜。北狄强悍愚昧,如同禽兽,所擅长的是野战,所短缺的是攻城,如果利用北狄所短缺的,消除掉他们所擅长的,那么尽管人多不能成为祸患,尽管来犯不能威胁内地。又北狄散居山野草泽,跟随水草迁徙,作战时则与家室同来,逃跑时则与牲畜俱奔。因此古人征伐北方,驱除其侵犯掳掠罢了。历代成为边患的原因,实在是由于他们行动迅急变化不定的缘故。六个边镇势力分散,敌人众多难以争战,相互圈逼,难以制服他们。从前周天子令南仲,在那北方筑城,趟灵、秦始,修筑长城,汉朝的孝武,继承他前代的事业。这四代的国君,都是帝王中的雄杰,所以同兴此劳役的原因,不是智略不高,兵力不足,而是防御北狄的重大事情,理所当然应该这样。

  因此如今应当在六个边镇的北面修筑长城,用来抵御北寇,尽管有暂时劳作的辛勤,却有一劳永逸的好处。就在险要的地方,处处开门,在门边建造小城,根据情形安排退敌的方法,多设置弓弩。狄人来犯,有城可以据守,有兵可以捍卫。敌既无法攻城,乡野掳掠没有收获,牧草完了便退走,终究受到惩罚。又应该征发附近各州威武勇猛的壮士四万人,同京都二万人,合计六万人,作为武士,在禁苑中设置征北大将军腐,选拔忠诚勇猛有才志的充任其职。下设属吏,分为三军:二万人专门练习射箭,二万人专门练习耍JJ持盾,二万人专门练习骑马用矛。修建战场,十天一演习。采用诸葛亮的八阵图阵法,作为平地御敌的方法,使他们了解武器的使用,明白旌旗的节度。兵器精锐坚固,一定能抵御敌寇。让将领有固定的兵士,兵士有长久的主帅,上下互相信任,昼夜一样。七月,微发六郡兵士一万人,各备军用器具,敕命禁城以北各屯仓库,就近舂米,全部送到北方各镇。到了八月,征北大将军府所统率的部下,和六个边镇的军队,直达沙漠以南,扬军威于沙漠以北。狄人如果来抗拒,与之决战,如果他们不来、,然后在其地分散,去修筑长城。计算六个边镇之地,东西长不超过千里,如果一人一月能筑城三步长,三百人为三里,三千人为三十里,三万人为三百里,那么千里之地,强弱搭配,预计十万人一月必定完成。准备一个月的军粮,不算多,人们抱着一劳永逸的想法,劳苦点也无怨言。算来修筑长城,它有五个好处:免去流动防守的艰苦,是它的第一个好处;在北边放牧,没有被抢掠的祸患,是它的第二个好处;登上城墙观察敌情,以逸待劳,是它的第三个好处;减少边境防守的忧虑,停止无时无刻的防备,是它的第四个好处;长年可以转运,能够永不匮乏,是它的第五个好处。

  孝文诏令道:“待将与你当面讨论。”又诏令高阎写书信给蠕蠕。当时蠕蠕国有丧事书信中却不提及丧事。皇帝说:“你主管文辞,不论及他们的丧事,如果知道而不写上,罪责显然,如果没有考虑到,应该辞却所任职务。”回答说:“从前蠕蠕君主崇尚和亲,他的儿子屡屡侵犯边境,按照我的愚钝之见,认为不当吊问。”皇帝说:“尊敬其父亲儿子就高兴,尊敬其君主臣子就高兴,你说不詨吊丧慰问,是什么话呢?”高阎于是摘F帽子谢罪。皇帝说:“蠕蠕的使者牟提,小心恭谨,同来的人怨恨他忠厚,担心他回北方后,一定受到诽谤诬陷。原来刘准的使者殷灵诞,常禁止手下人不做不合礼节的事情,到返回后,果然被人中伤,招致极刑。今天的书信可以证明牟提忠于他的国家,让蠕蠕的君主知道逭一点。”

  这年冬至,大宴群臣,孝文亲自在太后面前起舞,群臣都随之起舞。皇帝于是放声高歌,照旧率领群臣拜了又拜敬酒祝寿。高间上前说:“我听说大夫行孝,可以和睦一家;诸侯行孝,声誉显扬一国;天子行孝,德泽广被四海。如今陛下笃行孝道,我们臣子不胜欢欣鼓舞,敬上千万岁福寿。”皇帝大喜。又在皇信堂商议朝政时,高间说:“我想到太皇太后的十八条法令,以及敬慕依循圣朝所施行的法令,各方面都考虑周全了,希望最终能成就此事。”皇帝说:“刑罚,是推行王道所用的。什么叫法?什么叫刑?施行的时候,谁先谁后?”回答说:“创建各种制度,规范事物治理人民,这就叫法;违犯制度,按法令处置,这就叫刑。既然这样,那么法必然先施,刑必然后行。”皇帝说:“《论语》道:冉子退朝,孔子说:‘为什么晚了?’答道:‘有政务。’孔子说:‘只是事务罢了,如果有政务,虽然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什么是政?什么是事?”回答说:“政,是皇上所发布的;事,是臣下所推行的。”后来诏令高闾与太常收集雅乐用来演奏。又领广陵王师,出任镇南将军、相州刺史。由于参与制订法令的劳苦,赏赐布帛粟牛马等物。迁都洛阳时,高阎上表劝谏,说迁都有十个方面的损失,必不得已,请迁到邺城.皇帝对他很不满。

  雍州刺史曹武拥据襄阳请求投降,皇上亲临悬瓠。高间上表劝谏:洛阳初立都城,曹武既然不派送人质和任子,一定没有诚心,皇帝不采纳。曹武果然诈降,众将领都无功而回。皇上回到石济,高间在行官朝见。皇帝对他说:“我从前的意愿,役打算一定要出征。只是兵士已经集合,恐怕造成幽王那样的失误,不能中断停止,于是到了淮水以南。然而对方众将领会聚防守州镇,以致一无所获,实在是因为晚了一个月时间的缘故而已。”高阎说:“古时攻战的法则,兵力多一倍就进攻对方,多十倍就包围对方,皇上亲征,本该大胜,所以没有收获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兵少的缘故而已。如今京都初建,诸事草割,希望陛下从容伊水、渥水之间,使德泽广被四海。”皇帝说:“也愿意从容经营伊水、泸水之间,的确也做了不少,只是没有收获罢了。”高闾说:“司马相如临终时,抱恨未能参加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如今尽管长江一带不臣服,但是中原地区已经全部平定,怎么能在这圣明之时,却缺乏盛大的礼仪呢?”皇帝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未能统一,怎能依照你所说的那样去做呢?”高间认为长江以南不是中原,况且三代的疆界,也并不广大。皇帝说:“淮水到大海是扬州,剂山至衡山以南是剂州,这些不也接近中原吗?”

  等宰上到邺城时,孝文屡次驾临他下榻的州中馆舍,下诏令赞扬他。高阎常请求出任本州岛为朝廷效命,诏令道:“高间在退休的年龄,还求显贵,只知进求忘了退让,玷污了谦逊美德,可贬降名号为平北将军。朝廷的老臣,应该满足其心愿,改任幽州刺史,使鉴察与勉励同行,宽恩与严法并用。”高闾认为各州免去从事官,按府制设立参军,和政体不适宜,上表认为应该恢复旧制。皇帝不高兴。一年多后,上表请求退休,下诏褒奖答复不同意退休。征召焉太常卿,频频上表谦让辞谢,不听从。又皇上向南亲征汉水以北地区,高闾上表劝请回师,皇帝不采纳。汉水以北地区平定,赐予高闾诏书,高闾上表致谢。

  童亟登位,高间多次上表让位,下诏褒奖授予光禄大夫,金制的印章和紫色的绶带,派吏部尚书邢峦到家中拜任。到辞职时,在束堂接见,赐给他美味佳肴,向他咨询朝廷要政。因为他是前朝儒生出身的德高望重的老臣,告老请求回归,皇帝为之流泪。下诏褒奖赐予安车、坐几手杖、车马、彩色丝帛+衣裳服饰、布帛,样样丰厚。百官为他饯行,如当年汉宣帝时众公卿为疏广疏受饯行一样。高间登上北芒山,呈上《望阙表》用来表达留恋爱慕之衷情。在家中去世,谥号文贞。

  高阎喜爱作文章,有文集四十卷。他的文章也属高允之品类,后来被称焉二高,受到当时人的敬服。高间刚强果敢勇于直谏,他在自己房裹,说话的声音仅能耳闻;当在朝廷广众之中时,谈论起来就慷慨激昂,没有人能成为他的对手。孝文因为他的温文尔雅的美德,常对他优礼相待。然而高闾贪婪狭隘倨傲轻慢。当初在中书省时,好辱骂众博士。学生一百多人,对他有所请求的,没有不收受其贿赂的。到了年老先后任两个州的刺史时,便变得清廉节俭自我严格约束,有才能的州郡长官之美称。儿子元昌继承了爵位,官居辽西、博陵二郡太守。高闾的弟弟高悦,志趣专一爱好学问,名声比高阎更好,很早去世了。

  赵逸,字思群,是天水人。父亲趟昌,官居石勒的黄门郎。赵逸好学早成,在姚兴那里做官,历任中书侍郎。后来被赫连屈丐俘虏,授任著作郎。太武平定统万时,看到趟逸写的著作,说:“这个小人不行正道,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作者是谁?赶快予以追究。”司徒崔浩进言道:“他的谬论,也如子云的《美新》,因而应当宽容。”皇帝纔罢休。历任中书侍郎、赤城镇将,频频上表请求免职,很久纔被准许。一向喜爱典籍,老了更加勤奋,年遇七十,手不释卷,所撰写的文章,诗赋铭颂总共五十多篇。

  趟逸的哥哥趟温,字思恭,博学有盛名,任姚泓的天水太守。刘裕灭姚泓后,便陷落在氐,氐王杨难当自称藩属,太武任命趟温为难当府司马,任仇池令时去世。

  赵温的儿子赵琰,字叔起。起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逃到寿春,十四岁时纔回。尽孝心和颜悦色奉养父母,烹调之时,一定亲自为他们调味。皇兴期间,京都一带歉收,婢女择粟出售,赵琰碰见,严词斥责,命留下轻瘪的粟。曾经送儿子趟应到冀州聘娶,随从在路上捡得一只羊,走了三十里趟琰知道此事后.命将羊送回原处。又在经过的路边,接待宾客的人用羊肉汤款待他,趟琰探访得知羊是偷盗来宰杀的,终究推辞不吃。派人购买耜刃,多得了六把耜刃,立刻下令送还给耜刃的主人。耜刃的主人认为他高尚,大加赞许而不接受,趟琰令将耜刃放下离去。开始时任充州司马,转任团城镇副将。返回京都,任淮南王元他府长史。当时控制很严,不准越关卡下葬故地,赵琰累积四十多年不能下葬父母双亲。到祭祀礼拜供奉时,未尝不思念牵挂终事。每次在四时的节日,不受子孙庆贺。一年后六十岁,而孝亲之思更加深厚,感叹岁月流逝,迁葬无望,于是禁绝盐粟,断了各种肉类食物,仅食麦罢了。八十岁时去世。迁都洛阳后,儿子赵应等便回乡将他安葬在那里。赵应的弟弟赵煦,字宾育,喜爱音乐,因为擅长歌唱闻名于世,官居秦州刺史。

  胡叟,字伦许,是安定临泾人,世代为西夏有声望的族姓。胡叟年少时就聪明有智慧,十三岁时,辩驳疑难阐释道理,很少有能使他屈服的。学业没有从师,阅读群书,再次遇目后,都能背诵它们。喜爱写文章,既擅长典雅的文辞,又精于通俗的语句。

  认为姚氏将衰败,于是进入长安观察风气。隐匿自己过去的名声和品行,怕被人知道。当时京兆人韦祖思很少阅读典籍,多瞧不起当代的名流,对待胡叟不够重视。胡叟拂衣而出,祖思坚决挽留他道:“将和你讨论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怎磨就要回去了呢?”胡叟说:“已经好久设有讨论天和人的了,我与你相互了解,何必说这样的大话。”于是又归主人家,为韦氏、杜氏二族作赋,一夜便成。当时年仅十八岁。他叙述前期的历史,没有违背旧有美德的吏实;叙述中期,符合当时的情况;郝不曾涉及其轻贱侮辱之事。人们都认为他才能奇异,害怕他的笔头。

  胡叟孤苦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进身为官之路,于是进入漠中。刘宋梁、秦二州刺史冯翊人吉翰颇能以礼相待。任胡叟末佐,与他的抱负.不相称。不久,吉翰调任益州,胡叟跟随进入蜀地。当时蜀地沙门法成率领僧侣几千人铸造佛身金像,宋文帝憎恶他聚众,将判处死刑。胡叟听说此事,立刻奔往丹杨,上言申明其美德,于是恕免。再返回蜀地时,法成赠送他珍贵物品,价值一千多匹,胡叟一概不接受。

  后来到了沮渠牧犍那里,牧犍不器重他,胡叟便作诗,给相识的广平人程伯达看。诗文筒略道:“芸芸众犬狂吠新客的来到,奸佞昏乱拒斥生疏的远宾,正直的官道已经杜塞,邪曲的仕途怎能依循。望卫地叹惜祝舵,看楚境伤感灵均。凭什么宣泄胸中忧闷,托文辞寄予培养仁德。”伯达看了诗,对他说:“凉州尽管地处寇戎之境,然而从张氏以来,号称有华夏之风。而如今典章制度不缺,哪里又有什么祝舵呢?”胡叟道:“贵方君主奉行帝王新颁的历法却不敦厚,钦慕仁义却不诚信。我择主而事的国度,早定在大魏,舆你暂别了,但不是久别。”一年多后,牧犍战败投降。

  胡叟归附北魏以后,皇帝认为他知晓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迹象,赏赐爵位始复男。家安在密云,茅屋草席,惟饮酒而悠然闲逋自得其乐。对友人金城人宗舒道:“我这样的生活,似胜焦先,精神所寄托的,不如他高超啊。”文成在位时,征召胡叟和宗舒,让他们都作檄文,用檄文晓谕刘宋、蠕蠕。宗舒的檄文不如塑塞的。不久回归家里,不经营私人财产,常受到饥寒贫穷的困扰,但不以为耻。给养子取字螟蛉,意谓自己供给他的生活,每到贵胜门,常乘着一头母牛,穿着破旧的皮裤褶罢了。制作的布袋,有三四斛的容量,吃喝醉饱后,多余的肉饼给予螟蛉。见到乘坐车马的显贵们,觉得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尚书李敷曾送他财物,概不收取。起初,胡叟初次见到高允就说:“昊地、郑地的交往,把友情交谊作为美谈,我与你,把警戒自我的弦韦作为隐微的见面礼,由此言之,那么比较起来就并不逊色了。”在高允的馆第看到中书侍郎赵郡人李璨,衣着华丽奢靡。胡叟贫寒老迈穿着粗布衣服,李璨很轻视他。胡叟对他说:“李子,如今若都脱掉身上的裤褶衣帽,你又是什么呢?”讥讽他只依托一身华丽的装束而已。李璨惶恐变色。胡叟从小成为孤儿,每谈到父母,便眼泪直流如幼儿号啼。春秋将祭祀之前,就先准备好酒美食,带着他的好友广审人常顺阳、冯翊人田文宗、上谷人侯法儁,提着酒壶拿着祭祀所需的礼器,到城外空旷安静的地方,设灵位献上酒食拜祭,尽到孝顺思念之敬意。当时炖煌人泛港家擅长酿酒,每到节日送一壶酒给胡叟。著作佐郎博陵人许赤武、河东人裴定宗等对泛港说:“一次又一次的施惠,觉得太厚重了点,你施惠给胡叟,怎么那样长久呢?”泛潜说:“我长期供给祭祀用酒,是因为他长期有孝亲之思的缘故。”评论者认为泛潜是个君子。顺阳等几人,禀受胡叟的扶掖指导,颇入文士之流。

  高闾曾经登其家门拜访,遇上胡叟穿着粗布短衣拖着柴薪,从田野回家,焉高阎摆出的浊酒粗食,都是他亲手置办的。然而考察其屋宇低矮简陋,田地狭窄,却饭菜精致洁净,肉酱调和味美。看到他的两位妾妇,都年纪衰老又跛又瞎,穿着的布衣已经破旧。高闾见他贫寒,将价值十多匹的衣物赠送给他,也没有推辞不要。高闾作《宣命赋》,胡叟为赋作序。密云附近的人都敬仰他的美德,每年一定的季节奉送布麻谷麦,胡叟随即将它们分送散尽,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去世时,没有儿子,没有家人主持丧事,胡始昌将他的灵柩迎到家中,葬在墓地。随即命弟弟继承他,沿袭了他的爵位始复男、武威将军。胡叟与始昌尽管同宗族,性格气质却差异极大,互不亲近,他活着时,交往就少;到死去时,却收容周济极其丰厚。评议着认为不一定是真心哀惋疏远的同宗,或许是由于求取那官品与俸秩之利。

  胡方回,是安定临泾人。父亲义周,任姚泓的黄门侍郎。方回在赫连屈丐那里任中书侍郎。浏览史籍,文采可观,为屈丐作《统万城铭》、《蛇祠碑》众文,很流行于世。太武击败赫连昌,方回进入北魏,未被当时人注意。后来任北镇司马,给镇撰写奏表,有所称道,皇帝阅表后赞美,询问得知是方回,征召焉中书博士,赏赐爵位临泾子。升任侍郎,与太子少傅游雅等修定法典。司徒崔浩和当时的朝中贤人,都敬爱推重他。清贫守道,最后老死。

  张湛,字子然,一字仲玄,是炖煌深泉人。魏朝执金吾张恭的九世孙,为河西地区有声望的族姓。祖父张质,在凉地做官,官居金城太守。父亲张显,有远大的器量,武昭王占有西夏时,荐举为功曹,很器重他。曾称道:“是我的臧子原。”官居酒泉太守。

  张湛成年时间名于凉地,好学能写文章,冲淡纯朴有远大志向。在沮渠蒙逊那里做官,官居兵部尚书。凉州平定,任宁远将军,赏赐爵位南浦男。司徒崔浩赏识他以礼相待。崔浩注释《周易》,序言道:“炖煌人张湛、金城人宗钦、武威人段承根三人都是儒士,俱有优异的才能,在西州受到称道。常和我讨论《周易》,我把《左氏传》以卦理来解释它,于是为了注解相互勉励,因此得到了这些注解。”他受到的称赞就像这样。

  张湛到京都后,家中清贫不能自给,但操守志向不损。崔浩常供给他衣食,荐举为中书侍郎,张湛知道崔浩一定失败,坚决推辞。每次赠送崔浩的诗颂中,多是劝诫规谏之语。崔浩也钦慕敬佩他的志向,常常答复他,极力推崇他的美善。崔浩诛灭,张湛畏惧,全部烧毁了它们,闭门谢客,喜事与丧事都杜绝宾客,最后老死。

  哥哥张铣,字怀义,文雅纯正有才干,在沮渠蒙逊那里儆官,官居建昌令。生性极其孝顺,为母亲守丧,因哀痛损伤身体超过常人,服丧期尽管已满,却仍不改粗食。崔浩像对张湛等一样礼待他。任征西参军时去世。

  怀义的孙子张通,字彦绰,博通经史,幽居匿迹不过问时事。顿丘人李彪钦慕他的学问品行,与他交游亲密。到李彪当权时,向中书令李冲推荐他,李冲召见后,十分器重他。太和期间,征召为中书博士、中书侍郎,永平期间,又征召为汾州刺史,都不赴任,在家中去世。

  李通有四个儿子,李彻、李麟、李俭、李凤,都传承了家业,有名当世。李彻字方明,官居侍中、卫尉卿,封爵西平县公。儿子敢之继承了爵位,官居太中大夫、乐陵郡守。李麟字嘉应,官居广平太守。李俭字符慎,官居凉州刺史。李凤字孔鸾,官居园子博土、散骑常侍,撰写《五经异同评》十卷,被儒士称道。

  段承根,是武威姑臧人,自称是汉朝太尉段颖的九世孙。父亲段晖,字长柞,身高八尺多,拜欧阳汤焉师,欧阳汤很器重宠爱他。有一儿童与段晖志趣相同,二年后,儿童告归向段晖请求马。段晖闱玩笑做了个木马给这儿童。他很高兴,向段晖谢道:“我是太山府君的儿子,奉命到外地求学,现在将回去,损及你而劳厚赠,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你的恩德。你将来官至皇帝的近臣且被封为侯爵,不是仅仅为报答,且以此表示友好。”说完,乘木马腾空而去。段晖便知自己必将显贵。在乞伏炽盘那里任辅国大将军、凉州刺史、御史大夫、西海侯。炽盘的儿子慕末继位,政治动乱,段晖父子投奔吐谷浑。慕璜内附,段晖和承根归附北魏。

  太武到长安,有人告发段晖打算投奔南方,说将金子置入马鞍下的垫子中。皇帝秘密派人查枧,果然像告发者所说,将他在街市上斩杀,暴露其尸体几天。当时有个儒生是京兆人林白奴,钦慕段晖的美名,夜里将其尸体偷走,置放在枯井里。女儿是炖煌张氏的妻子,听说后,便前往长安收殓埋葬。

  承根好学机敏善辩,有文才,却品性粗疏轻薄,做事有头无尾。司徒崔浩见了很惊奇他的才能,与同郡人阴仲达一起被崔浩荐举,认为都是凉地有才华的人,才干能胜任注释工作,向太武推荐他们,请求一并任为著作郎,引以为同事。世人都推重承根的文才却鄙薄他的行为。很受炖煌公李宝的敬重厚待。崔浩被诛杀时,承根和宗钦等一道被处死。

  宗钦,字景着,金城人。年幼好学,有儒士的风范。在沮渠蒙逊那里任中书郎、世子洗马,呈上《束宫侍臣箴》。太武平定凉州后,进入北魏,赏赐爵位卧树男,任著作郎。给高允写信,赠送诗歌,高允回信并答诗,相互极力褒奖嘉美。在河西时撰着《蒙逊记》十卷,没有什磨值得称道的。

  阚骃,字玄阴,是炖煌人。祖父阐惊,父亲阙玖,都在西域有名声,阙玖官居会稽令。阙驷博通儒家的经典和传注,聪明机敏超过常人,《史记》、《汉书》、《束观汉记》三史以及各家著述,遇目能诵,当时人称他是修养有素的学者。注解王朗的《易传》,着《十三州志》。沮渠蒙逊很器重他,常让他侍奉左右,向他咨询朝政大事的兴革,任秘书、考课郎中,配备文官三十人,主持校勘经籍,修改审定诸子三干多卷。牧犍更加器重他,任大行台,升任尚书。到姑臧平定,乐平王元丕镇守凉州时,蔫举焉从事中郎。王去世后,迁回京师。家中十分贫困,难免忍饥受寒。平素能吃,一餐饭要三升米纔饱。不久去世,没有后代。

  刘延明,是炖煌人。父亲刘宝,字子玉,因为精通儒学被称道。延明十四岁时,就学于博士郭璃。郭玛的弟子五百多人,通晓儒家经书学业的有八十多人。郭玛有个女儿刚到成年,想精选好的女婿,有意于延明。于是特别设一个席位,对弟子们说:“我有一个女儿,想寻一位称心如意的女婿,谁坐上这个席位的,我将女儿嫁给他。”延明于是振衣去尘就座。神情安然道:“延明就是这个人。”郭璃就将女儿嫁给了他。延明后来隐居酒泉,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向他求学拜师的弟子五百多人。

  凉武昭王征召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昭王喜爱崇尚文章典籍,经史遣漏脱落的,亲自补辑。延明当时侍奉昭王左右,请求代理此事,王说:“亲自做这事的目的,想让人重视这些典籍。我和你相逢,和孔明遇上玄德有什么差异。”升任抚夷护军,尽管有政务,仍手不释卷。昭王道:“你抄录注解典籍,秉烛继续白天的工作,白天还可以,晚上应休息。”延明说:“早上得知道,当晚死去也可以了,不晓得衰老将要到来,这是孔圣说的话。延明是什么人啊,敢不这样去做。”延明认为《史记》、《汉书》、《束观漠记》这三史文字浩繁,着《略记》一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撰述《炖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释的《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流行于世。

  蒙逐平定酒泉,任秘书郎,专掌注记。在西苑修篥陆沈观,亲自前往那里举行典礼,号称玄处先生。学生几百人,每月送来羊和酒。牧犍尊崇他为国师,亲自致以拜礼,令所属官吏,都北面拜师求教。当时同郡人索敞、阴兴任助教,都因为文章博学被称道,经常身着巾衣而入。太武平定凉州,士人和百姓束迁,早听说了他的名声,任乐平王的从事中郎。太武诏令各位年纪七十岁以上的,可以留在本乡,由一个儿子侍奉供养。延明当时已衰老了,在姑臧一年多后,思念故乡而返回,到凉州西边四百里的韮谷窟时,病死。

  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奏道:延明是河西的大儒,如今子孙埋没屈抑,没有得到俸禄和恩惠,贤能者的子孙,应当承蒙明显不同的恩泽。于是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郢州云阳令。正光三年,太保崔光上奏说:“已故乐平王的从事中郎炖煌人刘延明,在凉城从事儒学,遣留的文章在此。倘若有过错,也将蒙承几代的宽宥,何况只是祖父到孙子,相距不远,却让他们长久地埋没在衙门差役的卑职中,不能得到特别的优待,从事儒学的士人,所以私下悲叹。请求敕命尚书,推寻核查其属下,甄别免除琐碎的劳役,敦促教化勉励风俗,就在这里。”诏令道:“太保上陈的,很合乎鼓励善行的原则,他的孙子等三家,特别准许免除杂役。”河西人认为这是他们的荣耀。

  赵柔,字符顺,是金城人,年少因为有德行才学,在河西著名。在沮渠牧犍时代,任金部郎,太武平定凉州后,向内迁徙到京都。历任著作郎、河内太守,很有信用与恩惠。赵柔曾在路上,拾得他人丢失的金珠一贯,价值几百匹彩色的丝帛,赵柔呼唤主人将它归还。后来有人送给趟柔几百把锹,趟柔和儿子善明在市场上出售它们。有人向趟柔收买,趟柔要换绢二十匹。有商贾得知价贱,愿向趟柔出三十匹绢,善明将换取它们。赵柔说:“和人交易,说一不二,怎么能够因为利而动心呢?”于是将锹卖给了先前的买主。士大夫之流,听说后敬佩他。陇西王源贺采榘佛经中深奥玄妙的意旨撰成《祗洹精舍图偈》六卷,趟柔给它作了注解,被当时才智杰出的僧人钦敬玩味。又据此立铭赞,很流行于世。儿子趟默,字冲明,官居武威太守。

  索敞,字巨振,是炖煌人。任刘延明的助教,一心钻研典籍,完全能够传授延明的学业。凉州平定后,进入北魏,因为精通儒学任中书博士。京都王公贵族的子弟,都敬惧他的威严,多受到裨益,先后显达官至尚书、牧、守的几十人,都曾向索敞拜师求学。索敞以丧服礼制分散在各篇,于是排比编辑为《丧服要记》。出任扶风太守,在任时生活清寒贫苦,任职时去世。当时他以前的学生们为他请求谥号,诏令赐赠凉州刺史,谥号为献。

  起初,索敞在凉州时,和同乡人阴世隆,因为都有文才而结交。世隆到京都,因罪而受惩治,流放到和龙,抵达上谷时,困乏不能接近目的地,当地人徐能强行掳掠他为奴隶。索敞因行到上谷,遇见世隆,相对而泣然后告别。索敞为世隆申诉,使他得以恕免。世隆的儿子孟贵,性情极尽孝道,每次去田里耕耘,早上朝拜父亲,回来也如此,乡里人敬佩他。

  宋繇,字体业,是炖煌人,世代在张氏那里做官。父亲宋僚,任张玄亲的武兴太守。宋繇刚出生宋僚即被张邕诛杀。五岁时母亲去世,侍奉伯母张氏因尽孝道而闻名。八岁时张氏去世,居丧时超过礼制。感叹地对妹夫张彦说:“家柱倒塌,重担压在我宋繇身上,不尝赡刻苦自励,怎么能继承先人的事业。”于是跟从张彦到酒泉,么能继承先人的事业。”于是跟从张彦到酒泉,博通经史。在吕光时期,荐举为秀才,任郎中。后来投奔段业,任中散骑常侍。认为段业没有深远的谋略,往西投奔凉武昭王。历官通达显要,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尽管战争期间,仍不中止讲授诵读。每次听到儒士到了家门口,常热情出门迎客,援引谈论典籍。尤其明于决断,处理政事也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拉。沮渠蒙逊平定酒泉时,在宋繇的家里得到书籍几千卷、盐和米几十斛罢了。蒙逊感叹道:“战胜李氏我并不怎么欢喜,只是欢喜得到了宋繇而已。”授任尚书吏部郎中,委任他主管官吏的选拔。蒙逊临死时,把儿子牧犍托付给他。牧犍任命为左丞,护送他的妹妹兴平公主到京都。太武任宋繇为河西王的右丞相,赏赐爵位清水公。到平定凉州时,跟随牧犍到京都,去世后,谥号恭公。

  长子宋岩继承了爵位,改封为西平侯。宋岩的儿子宋荫,官居中书议郎、銮塞王元范的从事中郎,去世后,赐赠咸阳太守。

  宋荫的儿子季预,一向清廉严正,居家和在官府一样,官居勃海太守。儿子游道。

  游道,成年随父亲在郡中,父亲去世后,官民的赠送一概不受,侍奉母亲因为尽孝道而闻名。和叔父分开居住,叔父被奴仆诬陷为造反叛乱,游道诱使奴仆返回,呵斥而杀了他。北魏广阳于元深北伐时,请求为镗曹官,到任定州刺史时,又任命为府佐。广阳王被葛荣杀害,元徽诬陷他投降了贼寇,收捕他的妻于儿女,游道为之申诉得以免释,与广阳王的儿子把他的尸骨迎回安葬。中尉郦善长赞赏他的气节,荐举为殿中侍御史。禁中流传的谚语道:“见恶能讨,宋游道。”

  孝庄登位,任左中兵郎中。被尚书令临淮王元或谴责,游道便手持朝笏作长揖之礼道:“下官我拒绝王的怒责,不拒绝王的说理。”当天奔赴朝廷上书道:徐州刺史元孚多次上表,说伪朝萧梁广征兵士,图谋彭城,请求增派羽林军二千人。因为元孚是皇族大臣,票告请求的应该属实,所以酌量表奏所请给予武官干人。元孚如今被更换,以路途险阻要自我防卫为理由,于是收纳在防的羽林军八百人,借口边境无事,请求率他们回家。我辱列官衙的主事官,深知不行。尚书令临淮王元或,是元孚哥哥的儿子,指使省事谢远,三天之中,八次逼迫,说应当听从裁断许可。我不敢附下欺上,辜负神圣开明的皇上。只是元孚自身在任时,请求军队不断增援;到了他被更换时,便请求放他们回来。在任与不在任完全是为了自身,没有忧国之心。所请求的相互违背,他的罪行应交付审理判刑。元或竟然召我到尚书省的总办公处说:“你一个小郎官,忧国之心,怎能比我深厚?”满口辱骂之语,毫不颅忌朝廷典章。臣子右仆射世隆、臣子吏部郎中薛墩以下一百多人,都一起听到看见。我如实献上直言说:“忠臣献身为国,事情的成功全靠自己用心,又分什么贵贱?近来从北海进入洛阳,王不能为国家的危难献出生命,反而清理宫室来迎接篡逆之人;郑先护在广州举义,王又树立旌旗前往征讨。趋恶如流水,伐善多么迅速!如今居于百官首位,却要为了私利祸害朝政!”因为我的这些言论,元或对我更加愤怒。我既然不才,冒犯了显贵的大臣,请求解除郎中。皇帝召见游遒,嘉奖勉励他。元或也上奏道:“我辱列百官之首,竟然让一郎官奋起大声,毫无顾忌声调抑扬地谈论着我,请求解除尚书令。”皇帝于是下令,听任解除尚书令。后来任司州中从事。

  当时将返回邺城,碰上连绵大雨,旅客阻塞在河桥。游道在帐幕下朝夕宴饮歌唱。旅行者说:“是什么时候了还这样唱歌?必定是个大白痴!”游道应声道:“是什么时候了却还不这样唱歌,也是个大白痴!”后来齐神武从太原来朝见时,见到他说:“这人是游道吗?常听说他的名字,今天纔认识他的面孔。”升任游道为别驾,两天后,神武到司州,宴请朝廷之士,举杯向游道劝酒说:“能饮高欢手中酒的是大丈夫,你的做人处世接物,应当饮下这杯酒。”到返回晋阳时,百官在紫陌告别,神武握着游道的手说:“我十分了解朝廷显贵中有嫌恨嫉妒你的。尽管专心致志,不要心怀畏惧顾忌,将让你的地位与他们相当。”于是禀告皇上任命游道为中尉。文襄执意请求,便任吏部郎中崔暹为御史中尉,任游道为尚书左丞。文襄对崔暹、游道说:“你们一人在御史台,一人在尚书省,应当让天下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游道进入尚书省后,弹劾太师咸阳王元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以官方借贷金银,催逼征收应偿付的代价。尽管没有指出贿赂的事情,终究是不畏惧权贵。又呈上驳议书奏陈列尚书省违章过失几百条;尚书省中的依仗权势的官吏王儒之流,都受到了鞭挞;开始按旧例在尚书省立门名,以记录进出的早晚。令仆以下的官吏都由于畏惧而不敢正视他。

  束魏安平王因事牵连坐罪败亡,章武二王及其众王妃、太妃是他的近亲者,都受到惩处。都官郎中毕义云主理此事,有被奏劾囚禁的,也有未被奏劾就囚禁的。游道判决交付廷尉定罪。高隆之不同意,在这时反而诬陷游道满脸怒容地凌辱他,竟然违法拷打众令史作伪证使罪名成立。和左仆射襄城王元旭、尚书郑述祖等上言道:

  装假作伪混淆真相,是国法所毖须除去的;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是王道仁政所不能容忍的。审慎查考:尚书左丞宋游道,名声威望本来缺乏,功劳政绩哪里有记载?适逢永安之初,朝廷之士散失,人才匮乏期间,窃得尚书郎之职。行为轻躁言语谄媚,肆意行其奸诈,很少知道名声和道义,毫不顾忌典章制度。人们鄙薄他的心思,大家畏惧他的口舌。出任州郡入仕禁中,历次羞辱清贵官职,却长期作恶不肯悔改,从来毫无避忌,诋毁赞誉由己,憎恨厌恶任情。近日通过安平王的事情,于是纵恣他褊狭的心胸,藉公家的名义报私怨,与郎中毕义云轮流更换督察举发。

  又左外兵郎中魏叔道呈上公文道:“附近的投降者左泽等被从京畿送到禁中,让他们提供担保者然后放出。”大将军在禁中时,判决准许。游道发怒道:“以前的官府成了什么官府?把造作为惯例!”又说:“逾越以前的法制,成了什么法制?”据事发问,游道都一一招认罪过。根据法律:“对抗皇帝派出的使者,没有臣子的礼节属于大不敬之罪应当处死。”对抗皇帝派出的使者尚且得到死罪,何况游道谈吐不合臣道的言论,犯下轻慢皇上的罪恶呢?口裹称道伯夷、叔齐,心里却怀着盗跖的鬼胎,欺骗公家贪脏枉法,接受贿赂,资产随着官职的晋升而增加,财富伴着地位的登高而聚积。尽管贪污贿赂没有败露,但是奸诈如此,列举这一个方面,其余的奸诈就可推验了。如今依照礼法根据刑律,应判定游道死罪。

  在这个时候朝廷之士都判断游道没有救了。然而文襄听说了他和隆之相互对抗的言论,对杨遵彦说:“这真是一个率直刚烈的恶人。”遵彦道:“譬如养狗,本来是为了得到它的叫声,如今由于叫了几声就杀了它,恐怕将来再也没有吠叫的狗了。”诏令交付廷尉,游道因罪免职。文襄派元景康对他说:“你早点追随我去并州,不然,会有其它的打算杀了你。”游道跟随刭晋阳,任命为大行台吏部官员,又任命为太原公开府咨议。到平阳公任中尉时,游道以咨议领书侍御史。旋即以本官兼司徒左长史。

  到文襄怀疑黄门郎温子升知道元瑾的阴谋,将他囚禁在监狱使之受饿,吃破旧的短衣而死,尸体被遗弃在路边,游道收殓安葬了他。文襄对他说:“我近来写信给京都的各位权贵,论到朝廷之士,说你回避那些相互勾结倾轧的宗派,将可能遭受祸患。如今看到你真是个推重从前典章的合乎正道的人,此情不可挫伤。我本不想杀死子升,你安葬了他有什么畏惧的?天下人中替你担忧害怕的,是不了解我的心啊。”不久任御史中尉。束莱人王道习参加御史选拔,呈递文状时超过了期限,道习与游道有旧交情,故让令史受纳了。文襄愤怒,收捕游道,评判他道:“游道秉性粗野强悍,任意褒贬,吹毛求疵,毁伤非议有德之人。以往和郎中兰景云忿争,列举罪状十条,等到加以推研穷究时,便知是荒诞无稽。与道习一起,凌辱朝廷典章。作为法官而冒犯,更是难以宽恕,应当交付官署审判。”游道被囚禁时,监狱官吏要给他脱去木枷,游道不肯道:“这是文襄大人下令戴上的,不能擅自脱下。”文襄听说后便恕免了他。游道高尚其志而不改变。

  天保元年,任命游道兼太府卿,于是在少府再次检查主管非法截留的财物,获得的数量极大。奸吏反而诬陷劾奏他,下了监狱。旋即得以出来,不回家,径直到官署处理政事。不久去世,遗嘱薄葬,不树墓碑,不请求追赠谥号。赐赠瓜州刺史。武平期间,因为儿子士素长期掌管机要大事,重赠仪同三司,谥号为贞惠。

  游道刚直,疾恶如仇,看见有人犯罪,就想使他们都受到极刑。弹劾纠察识别事势,又喜欢追察隐私,审问案子调查案情时,拷打残酷。兖州刺史李子贞在州中贪婪暴戾,游道审理他。文襄因为子贞参预举义的功勋,想要容忍。游道怀疑陈元康是他在内的帮手,秘密上告道:“子贞、元康交结,恐怕他们另有私事相嘱托。”文襄愤怒,在尚书省的总办公处召集百官,杖击杀死了子贞。又兖州人为游道生前立祠堂,他的塑像题名为“忠清君”。游道另外弹劾吉宁等五人同时处死时,面有欣喜之色。朝廷之士很鄙薄他。然而重视结交朋友,保持说话算数的本分。先后任官职时都很谨严,而有时大受贿赂,分给亲戚故旧中生活艰难贫乏的人,其中孤苦无依的男女,包办他们的嫁娶之事,临丧必哀,亲自照顾。任司州纲纪时,与州牧昌乐、西河二王抵触,到二王逝世时,常常照料周济他们的家属。和顿丘人李奖,见一面后就定下了生死之交。李奖说:“我年纪大地位也高些,恰巧任弟为佐吏,让弟北面奉事我足够了。”游道说:“不行。”不久李奖任河南尹,荐举游道为中正,派遣的使者不断,身着便衣便帽相待,握手欢乐戏谵。元颢进入洛阳,李奖接受他的命令,出使徐州,都督元孚与城里人趟绍起兵杀了他。游道为李奖诉冤,得以昭雪。又上表为他请求追赠,愿收回自己得到的普调的一级来加给他。又与刘厂结交,托付刘厂的弟弟刘粹在徐州杀死趟绍。后来刘厂在洛阳被依法处死,刘粹据徐州反叛,朝廷军队讨伐平定了他,在邺城的街市上斩杀刘粹枭首示众。孙腾的使者通告管理市场的官员市司,得到五百匹后,听任收取。游道当时任司州中从事,命家人充当刘粹的亲人,到州府陈诉,根据法律判决同意收回刘粹的尸首,并向皇上奏报。敕命下达,市司仍不同意,游道对市司施以杖刑,强制迅速交出。孙腾闻讯后大怒,游道据理与他抗争。殓葬了刘粹的尸体后,赠送他的家人丰厚的财物。李奖的两个儿子李构、李训生活贫穷,游道后来让他们寻找三位犯有死罪的富人然后判决释免他们,总共得到钱一百五十万,全部给了李构、李训。他就像这样恣逞意气与游侠结成朋党。当时人作谚语道:“游道面如狮猴脸,陆操体似蝌蚪形,精神与外貌不相关,怎么说丑人必无情。”

  李构曾趁游道会客之际,便与他开玩笑道:“你的堂兄弟正在门外,一个大好人,应当亲自迎接。”为他通报姓名,称是族弟游山。游道出去见他,原来是一只穿衣戴帽的弥猴。要和李构绝交,李构向他道歉后,坦荡相待如同从前。游道死后,李构任定州长史时,游道的第三个儿子士逊任墨曹、博陵王管记,与典签一,起上奏诬陷李构。李构在监禁的处所祭祀游道而申诉。士逊白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游道愤怒地对自己说;“我和李构有恩情,你难道不知道?为什么与小人一起谋害诬陷清廉正直之士!”士逊惊起下跪道:“不敢!不敢!”不久就去世了。

  游道常常告诫他的儿子士素、士约、士慎等说:“我执法太强硬,多次遭遇艰难困苦而不顺利,天性这样,子孙们不值得去效法。”栗子遵行父亲的诫言,都柔和谦逊。

  士素深沉严谨言语不多,有才能见识,逐渐升任为中书舍人。赵彦深举荐他进宫中,参与主持机要大事。历任中书、黄门侍郎,升任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常领黄门侍郎。从处理机密要政起,近二十年,周密谨慎温和恭顺,很受彦深器重。起初,祖埏执掌朝政,出任彦深为刺史。祖埏奏请任士素为束郡守,中书侍郎李德林禀告祖埏留住他,因此又任黄门侍郎,共同掌管机要大事。士约也推重有德之士,官居尚书左丞。

  江式,字法安,是陈留济阳人。六世祖江琼,字孟琚,任晋朝冯翊太守,擅长虫书和训诘之学。永嘉大乱时,江琼弃职投奔张轨,子孙们因而居住凉地,世代传承家业。祖父江强,字文威,凉州平定后,内迁到代京。上书三十多种法令,各有体例,又献上经史诸子一千多卷,因此任中书博士。去世后,赐赠敦煌太守。父亲绍兴,高允奏请为秘书郎,掌管修撰国史二十多年,因为谨严厚道而被称道。任赵郡太守时去世。江式年少时专心家学,几年之中,常梦见两人时时向他传授知识,到醒来时,每次都能记住。开始任司徒长兼行参军,检校御史,不久任符节令。因为上书文昭太后尊号谧册,任奉朝请,照旧任符节令.篆体尤其精巧,洛京宫殿各门的木板匾额,都是江式书写的。延昌三年三月,江式上表道:

  我听说伏牺氏兴起而八卦形成其图画,轩辕氏兴起而灵龟显示其色彩。古代的史官仓颉审视天地物象,观察乌兽的脚印,另外创造了文字,用来代替结绳,用文字来记事。昭示帝王的功业,那么百官有序;载记在简牍,那磨万物分明。到了三代,字体有很大的差异,尽管是按类制作,也不能和仓氏的文字不同。所以《周礼》有:八岁入小学,保氏以六书教授公卿大夫的子弟:一是指事,二是象形,三是形声,四是会意,五是转注,六是假借。不外乎是史颉遣留的法则。到了宣王太史史籀作《大篆》十五篇,与古文字或同或异,当时人就称它为籀书。孔子修定《六经》,左丘明传述《春秋》,都用的是古文字,他们的意旨可得以言之。之后七国差距很大,文字不同。到秦国统一天下后,丞相李斯便上奏废除不符合秦国文字的其它文字。李斯着《仓颉篇》,中车府令趟高着《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着《博学篇》,都取法史籀体,或略微有些简化改变,这就是所说的小篆字体。在这时秦朝焚烧经书,清除以前的典制,官府讼案繁多,为了趋向简约,开始使用隶书,古文字从此消失了。隶书,是始皇让下杜人程邈依据小篆创作的。当世人因为程邈是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因此秦朝有八种字体:一是大篆,二是小篆,三是符书,四是虫书,五是摹印,六是署书,七是殳书,八是隶书。

  汉朝兴起,有研究廷尉所掌的律令的学问,又以籀书教授,再学习八种字体,通过定期考核检查其中政绩最好的,任命为尚书史。官吏上书,字体简化不规范的,就检举弹劾。又有草书,不知是谁创始,它的字形尽管不那么合宜,也是一种临时的变通。孝宣时期,征召通晓《仓颉》读音的,只有张敞从命应召。凉州剌史杜业、沛地人爰礼研习,大夫秦近也能谈论它。孝平时期,征召爰礼等一百多人在未央宫里说解文字,任命爰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收集后撰成《训纂篇》。到败亡的新莽代居时,自认为顺应机运创建,大司马甄丰校正文字之部类,改定了不少古文字。当时有六种文字:一是古文,是孔子宅壁中的文字;二是奇字,就是古文字而不相同的;三是篆书,叫小篆;四是佐书,是秦代隶书;五是缪篆,用以雕刻印章的;六是乌蟁,用来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宅壁中的文字,是鲁恭王拆除孔子旧宅而得到的《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仓献上的《春秋左氏传》,字体与孔氏的相类似,即是前代的古文字。后汉郎中扶风人曹喜号称擅长篆书,同李斯的法式稍有不同,而且更精巧,从此后来的学者,都以此为法则。又诏令侍中贾逵整理从前的文字典籍,不同的技能不同的业术,是王者教化的一个方面,如果有可以增益国家的,无不详尽收集。贾逵就是汝南人许慎研究古文经学的老师。后来许慎感慨当时人追求新奇喜欢标新立异,叹惜浅陋而迂腐的儒士的附会穿凿,因此撰着《说文解字》十五篇,从一开始到亥终结,各有部属,可以说是类聚群分,杂而不散,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是最值得论说的。左中郎将陈留人蔡邕采取李斯、曹喜的法式,作古今各种字形,诏令在太学建立石碑,刊刻载录《五经》,为当时书写的典范,其文多是蔡邕书写的。后来在鸿都门开设学校,书画奇能之士,无不在此云集。当时各地方献上的篆书作品,没有超过蔡邕的。

  魏朝初年,博士清河人张揖作《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研究他的《埤仓》、《广雅》,采集连缀遗漏,增加了文章中引用古事故实以模拟事理,而且也对文字有所补益。然而饱的《字诂》,较之许慎的书籍,古今文字的本体和运用,有得有失。陈留人邯郫淳也与张揖同时代,博通古代的学问技艺,特别擅长《仓颉》、《尔雅》,许氏的文字涵义、八体、六书,精研法理,比张揖有名。以书教授皇帝的儿子。又在漠碑的西面建立《三字石经》,其文章的文采鲜明华美,三种字体反复宣示。用《说文》来校对它,篆书、隶书大致相同,而古字稍异。又有京兆人韦诞、河东人卫觊二位,都称擅长篆书。当时台观匾额楹联上的文字和题款,宝器上的铭文,全部是韦诞书写的。都传授给了子孙,当世称道他们高明巧妙。晋代义阳王典祠令任城人吕忱表呈《字林》六卷,探求它的内容和旨趣,凭借许慎的《说文》,而查对章节和句子,审核辨别古籀和奇惑之字,文字符合标准写法的隶书,不失篆书的意趣。吕忱的弟弟吕静另外仿效原左校令李登的《声类》之法,着《韵集》五卷,让宫、商、角、征、羽各为一篇,而文字即便与他的哥哥一样是鲁地、卫地的,也是南楚、诸夏的字音读法,时有不同。皇魏前接历代帝王之后,承袭五行生克朝代兴替的气运之统系。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书字形出现错误,隶书形体失去本真。世俗流行之学浅陋的研习,再加捏造,巧语善辩之士,任意猜疑,迷乱当时,难以改正。竟然说:追来是归,巧言是辩,小免是瓶,神五是蚕。像这样的训释太多了,都不符合孔氏古文、史籀《大篆》、许氏《说蛐、《石经》的三种字体。凡是涉及古字的,无不让人失望而感到恼怒。嗨!文字是《六经》的根本,王道教化的开端,前人用来留传事迹给今天,今人用来认识古代。

  我的六世祖江琼,家族世居陈留,曾在晋朝的初年,与堂兄一起拜卫觊为师学习,关于古篆之法,《仓颉》、《尔雅》、《方言》、《说文》乏字义的研究,当时都获得了赞誉。然而祖父遭遇洛阳之乱,避难居住河西,几代传授和学习,此学业因此不失。世祖太延期间,牧犍归附朝廷,我流亡的祖父文威也追随回国,奉献五代继承掌管的文字书籍,古篆八种字体的模式。当时承蒙奖进录用,按次序列于儒家学者之群,官职的等级位次文省,家族被称有世代相传的事业。

  至于我不明事理,学识浅陋,一直受家风的濡染影响,但有愧于家业而不能显扬。因此凭据六代积累的资本,遵奉祖先的法则,私下钦慕古人高尚的道德风范,希望践履儒家的大道。搜寻编集自古以来的文字,以许慎的《说文》为主,以及孔氏的《尚绩、《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仓》、《广雅》、《古今宇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各种辞赋文字有六书之义的,按类编辑,文字不重复,总起来为一部类。那些古籀、奇惑、俗隶各字体,都使它们排列在篆书下,各有区别。古语的意义假藉的字义,都随文而解释;字音读南楚、诸夏之声,都逐字而注音。那些不知道的,就存疑不言了。假使承蒙允许,希望省去阅读百家诸子的劳苦,而且使文字同在一处。典书秘书所需的书籍,请求敕命给予;聚合曾经研习文字的五位学士,帮助我翻板书籍;五位书生,专门让他们抄写。侍中、黄门、国子祭酒一月一察看,评议疑义与精微之处,希望没有错误。所撰写的名称,俯伏听从圣明的旨令。

  诏令道:“同意满足他的请求,一并归属太常,希望兼教司马迁所著的八书。他有什么需要,按照请求给予他。名称待书成后再报告而定。”江式于是编集字书,名称《古今文字》,总共四十卷,大体依据许氏《说文》为底本,上为篆书下为隶书。正光朔间,兼著作郎。任官职时去世,赐赠巴州刺史。其书终役有完成。江式哥哥的儿子征虏将军顺和,也擅长篆书。

  此前,太和年问,兖州人沈法会有写隶书的才能。宣武在束宫时+救命法会焉侍书。后来因为他的隶书墨迹而被很多的平常百姓知晓,但没有像崔浩那样精妙。

  论曰:游雅的才学,就同高允之类,至于陷害而使陈奇族灭,这纔因此死后而没有人祭祀。明根正道有儒者的风范,终于受到不同寻常的待遇,凭着太和时期的盛世,持有皇帝求教的贵重,也可以说是空前一时。游肇继承祖先的德业之后,兴隆了先辈的遗业,端庄的情态刚直的气概,困顿挫折也不改变,辞去官职君主年幼的岁月,坚守节操抵制权臣的日子,环视众公卿,他的风范早已很高超了。高闾出口成文章,下笔多文词,因此能历朝受到礼遇,被圣明的君主器重,辞官卸任,退休家居也受到周备的礼待。美好啊!趟逸文雅自持,赵琰加上行孝重义,可谓好啊!趟逸文雅自持,赵琰加上行孝重义,可谓自得没有苦恼,也是一代里不寻常的人啊!胡方回、张湛、段承根、阙驷、刘延明、趟柔、索敞都广泛涉猎经史,才志超群,名重西州,传闻东方之国,因此在颠沛流离之中,能主动脱离痛苦之境。作为人不能够没有才能,确实如此呀。宋繇处屈能伸,终致显达。游道刚直自守,任差也为家眷。江式能继承他的家业,也足以称道。

**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延寿作品集
北史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