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长沙大会战1939-1942》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章 小城故事(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长沙大会战1939-1942》 作者:马正建

第27章 小城故事(4)

  109联队长布上照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7期步兵科毕业,时年36岁。此时他使用步炮协同、陆空配合的焦土战术,靠重火力杀伤守军。在越过南湖坪后,他指示飞机和大炮对长生桥猛炸。炮火准备后轮到步兵冲锋,冲上去又被打下来,再轰再冲,又被打退。眼看天黑下来,竟毫无进展。布上大佐沉不住气了。

  长生桥主阵地内,营长张庭林和副营长李少轩也正在相对发愁。才打了几个小时,工事基本被炸塌,在抗击日军的第二次进攻中,一线阵地伤亡严重。眼见日军志在必得,兵力源源往上调,这仗往下还怎么打?

  正商量着,爆炸又惊天动地地响起来。这是一次经过周密准备的步炮协同,日军在炮弹爆炸中逼进守军阵地,有一发炮弹打近了些落在步兵前锋,立时倒下一片,但日军仍如潮水般涌上来。张庭林和李少轩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这两位阵地最高指挥员率先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战士们跟随着,在嘶哑的喊声中杀入敌阵。

  日军116师团是在来华前不久刚刚组建的预备师团。由于战争的需要,日军兵源紧张,根据惯例,一直是划定一个地域征集一个常设师团。

  1939年每师团的征集地都奉政府之命再征集一个师团作为预备师团,番号是原师团加100。116师团是16师团的预备师团。预备师团的战斗力大大不如久经训练又屡次参战的常备师团,但又不得不拉出本土来作战。

  在日本军队,衡量一个单兵和一个集体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就是看敢不敢拼刺刀和能不能在刺刀肉搏中取胜。

  当长生桥守军嘶喊着、吼叫着冲出阵地时,日军顿时乱了阵脚。两军在阵地前沿拼杀格斗,日军被守军气势震慑,且战且退。张庭林和李少轩都在肉搏中负伤,见日军退走,便传令撤回阵地。

  日军不久又攻了上来,布上大佐乘马挥刀,亲自驱赶这些刚刚退下来的士兵们。守军饱尝一顿机枪、步枪和手榴弹,并将仅有的两门迫击炮的仅有的几发炮弹也打了出去。

  于是,日本战史《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有了这样一段记载:

  敌迫击炮弹直接命中联队长坐骑,布上联队长和负责作战的参谋田原弘夫中尉死亡。

  布上照一大佐死后被日本政府颁文追晋少将军衔。这是常德会战中阵亡的第一位联队长级军官。曾有史料载,在战役初期暖水附近作战中,中国军队击毙第3师团长赤鹿理,据笔者考证系为误传。根据是这家伙在常德会战之后一年的1944年仍在日军第6方面军序列任13师团长,1945年又跑到关东军第一方面军直辖第122师团任师团长。1945年7月,美国佬要打到日本,大本营拟定“本土决战”计划,大有“保家卫国反侵略”的悲壮。本土决战作战序列的将领名单中也有赤鹿理。可惜日本天皇投降在前,搞得许多将士只得自己跟自己“决战”,剖腹自杀了之。两批战犯名单中没有赤鹿理,也未找到有关他下场的其他资料,这个侵犯常德的凶犯之一,最后是怎么死的仍是一个谜。

  布上照一阵亡后,109联队撤下来,换上120联队再度猛攻。炮火将阵地夷平,守军屡次奋勇肉搏。李少轩壮烈牺牲,死时双手紧卡着一个鬼子的喉咙。

  长生桥阵地一直守到26日深夜。全营伤亡将尽,3个连长中仅剩的2连连长上官英身背重伤的营长张庭林,带领仅余的十几人乘夜向城内转移。

  眼看快要进城时,张营长鲜血流尽,死在上官连长背上。

  同一天,南坪岗与长生桥之间的沙港也失守。170团2营营长酆鸿钧及全营绝大部分官兵英勇殉国。

  城郊激战的18日至26日,湘西北地区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几位老人回忆起来时曾说:“那些天是入冬以后难得的好天气。”

  9城垣血战,中国守军整建制阵亡第六战区长官孙连仲致余程万电:

  我各级干部应以坚定不挠之决心,再接再厉,歼灭丑虏,发挥我革命军人之传统精神,光大本军辉煌之战绩,以达成保卫常德之伟大使命。

  余程万致孙连仲电:

  职师四面血战已达七昼夜,虽伤亡惨重,但士气尚旺,我全师官兵谨遵钧座意旨,咸抱与常德城共存亡之决心。另:现八二迫炮弹、七六二山炮弹告罄,恳切饬接济,并饬外线友军挺进。

  根据抗日史料记载:(1943年11月)25日,该师虽迭挫敌锋,奈因城外据点工事尽毁,且牺牲甚重,乃全部退据城垣固守,常德遂陷于四面包围之中。

  城东:敢死队出击

  57师的兵员来自天南地北,参加常德会战前以河南、江西、江苏、湖南几省兵员居多,映着部队作战地域的影子。抗战时一般是就近补充,军队中同省便是老乡。作战中连、营、团之间有个比较,各省兵之间也有个较量,互不服气中有为故乡争光的积极因素。往往一仗下来,单位和个人评功授奖之后,“南蛮子”和“北侉子”之间、“老表”和“老倌”之间也要在私下里评议一番,看谁比谁过得硬。这种现象属于特定军营文化范畴,具有普遍意义,且历来如此。

  但在常德会战之后,169团1营1连3排8班中士、江西人牛维彬就再也没有了地域老乡的意识。与他有生死之交的3个人分别来自湖南、江苏、浙江3省,他们4人就是那一仗下来1营的全部幸存者。

  11月24日,日军向东门城楼外的沙河、四铺街展开猛烈攻势。这一带在战前是城东一处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区,守军在密布的房屋之间打出墙洞以利机动,在墙壁上凿出小孔以便射击。从24日清晨开始,守军一个营压着对方3个大队千余人,直至25日黄昏,没有一个日军越过阵地。阵地前日军陈尸数百,阵地后躺着这个470人的营近半的烈士与重伤员。

  26日,日军集中炮火猛烈轰击,飞机投下燃烧弹,城东一带燃起冲天大火。那天中国空军出动战斗机20余架,击落敌机两架,炸掉敌供应仓一座。但对已经抵近城垣的日军则无可奈何。

  牛维彬回忆说:

  “工事大部分被炸毁,四下房屋大火熊熊,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有的人就昏倒了。连长命令1排去扑灭大火,2排3排坚守阵地。其实那时一个排也就剩下十几人了。

  “敌人轮番向前攻,被打退后就再用炮轰我们的阵地,轰一阵再攻。

  每一轮,我们的人都有伤亡。那时候每人都心里想,这次该轮到我了。

  “营里有一个督战队,十几个人,左手臂上戴着红色袖标,由副营长带领,他们的职责是监视各阵地的士兵不让后退。我们对他们心里有气。

  这些人总是横眉竖眼的,好像人人都要当逃兵,有时候去拉屎都看你两回,其他部队还出现过没弄清情况就毙人的事。

  “26号那天,各阵地的人死伤差不多了,副营长把督战队的人分在各阵地,边打边督战。分到我们排的是个老兵,大约30岁,不到10分钟就被敌人炮弹炸死了。

  “那天大约是下午4点,房子烧光了,阵地没有了依托。营长副营长都牺牲了,我们1连连长也牺牲了,全营由2连孙连长(名字忘记了)代理营长。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近,眼看阵地就要失守,这个时候孙连长大吼一声:‘组织敢死队!’

  “全营剩下能打仗的人不过百,其中还有许多是轻伤员。要说人到急了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想了,不多时就集合起四五十人。孙连长挑出十几个,都是最精壮的。打开几箱手榴弹,每人抱一捆,有的还往腰带上再插几颗。我们向他们敬持枪礼,他们不还礼,也不看我们,按连长的要求进入位置。我看见有几个人眼里淌泪,也不抹,抱着手榴弹头也不回地往前走。敢死队中有三四个是戴红袖标的督战队员。

  “那时候,守阵地没有命令打光了也不能撤,撤退就枪毙,但组织敢死队都是自愿报名的。敢死队有去无回,他们把名字、家乡、父亲或母亲等取得联系的家人名字说清楚,由军官记下来。敢死队的抚恤金比一般阵亡高一倍。

  “一样的死也有想死和不想死(意为主动和被动)之分。有的人再苦也要守到最后,不舍弃活的希望,也有人想,人生不过一死,不如死得光荣些。但是那会儿我们都年轻,谁的心里不想在战争中活下来,看看胜利后的好光景。

  “孙连长指挥全营又打了个把钟点,天将黑时,敌人组织了一次强攻。孙连长命令隐蔽,不还击,看看敌人近了,他一挥手,敢死队大叫着就向敌人稠密处冲了上去……“冲上来的敌人被炸死一片,敢死队员全部阵亡。敌人也知道这是最后一下子了,很快又攻上来。我们拼死顶着,手榴弹扔完了用机枪,机枪弹打完了来不及压子弹就用步枪,最后是拼刺刀……“最后关头,孙连长命令我和另外4个人掩护营部司书到团部交文件和名册,司书把文件捆在腰带上,腰带外面再绑上两颗手榴弹以防万一。

  我们乘天黑一路猛跑下了阵地,身后一阵手榴弹和机枪声,能听见响在我们的主阵地上,是敌人打的。

  “我们走打铁街进东门,不想不到两华里路程,路上一个兵摔了一跤,头碰在一个石头尖上,碰出一个老大的血窟窿,竟然死去了。进城后只有我们4人,应该还有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没跟上来,但不可能是逃跑,因为条件不允许,逃跑会更危险,就这么失踪了。

  “到了团部,我们4人在一座工事内见到副团长高子曰中校,司书边哭边向他汇报了1营的几天战况,高副团长又询问了一些阵地当面日军的情况。正说着,一名参谋报告说,1营四铺街阵地失守,再没人回来。

  “我们几人听后都哭起来,高副团长和那个工事中的人都脱帽向我营阵地的方向默哀。

  “我们被编入团直特务连。那一仗我们4人都幸存下来,其中罗仪右腿负伤,战后截肢。其余都挂些轻伤,特务连在后来的战斗中也伤亡了大半……”

  牛维彬老人接着说:“能从那时候活下来真不容易。”169团1营的4个幸存者来自4个省,那一仗使他们成了比兄弟还亲的战友。可惜牛维彬在1944年秋天因病退伍回到江西宜黄老家之后,就与他们失去联系了。听说浙江的杨子宾死于1948年山东战场,江苏的罗仪解放初期病逝,湖南的党崇德即营部司书不知消息,如果活着,今年也该有90岁了。

  城北:火牛阵

  11月26日黄昏,北门外贾家巷,171团1营3连阵地。

  中尉排长殷惠仁从昏迷中醒来时,耳畔一片蜂鸣,左腿痛得钻心。他意识到自己没有被那颗炮弹炸死,但负了伤。使劲睁开双眼,他感到面前的世界一片模糊。

  26日下午4时,殷惠仁率领全排随连队一起跑步出北门接替了169团3营两个连在北门一带的阵地。接过来的工事残破不堪,撤下去的两个连只有40余名轻重伤员。殷惠仁心中掠过一个预感:成功与成仁,就在这里了。

  169团的人还没撤完,日军的进攻就开始了。3连沉着应战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覆盖阵地,无遮无拦之中,连长、副连长、30多名士兵在炮火中阵亡。殷惠仁是1排长,又是资历最深的排长,立即宣布自己代理连长。刚走完一遍阵地,又一轮炮火砸下来,他只觉得眼前一黑,耳畔的一切嘈杂戛然而止……

  殷惠仁咬紧牙关,从地上爬起来抖一抖遍身的瓦砾和尘土,坐在地上,扔下被打烂的鞋子,见炮弹削去了他的大脚趾,伤口处骨头露着白茬,鲜血和翻开的皮肉模糊一团。

  摸一摸身上,想起急救包已经在刚才给一个兵用上了,从身旁一名烈士身上找到一个没用过的急救包打开,将伤口包扎好,抓过一支步枪拄着,他艰难地站了起来。

  这时已是黄昏,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刚被打退,300多米长的阵地上只剩下30余人,士兵们还在殷惠仁排3班长指挥下从死者身上收集子弹、手榴弹,准备着下次战斗。3班长见排长醒过来,忙走过来扶他坐在地上,告诉他2、3排长也阵亡了,他自己宣布代理连长。1排只剩下7个人,排里正副班长也只剩他自己了。他说着将水壶递给殷惠仁。

  殷惠仁想起在军校时曾学过,受伤失血后不能大量喝水。他仰头喝了一口,润润嗓子。3班长说:电话线断了,不知团部对贾家巷阵地的防守有没有新打算。殷惠仁瞪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天黑下来,日军的炮弹又在阵地上爆炸起来,一轮新的进攻又开始了。殷惠仁忍着伤痛,命令全连守住阵地,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

  炮击过后,殷惠仁听见日军进攻方向人声高喊,他以为是自己耳朵出了毛病,问身边的一个兵是什么声音,那兵说:“鬼子在嚎哩。”

  正说着,只见一只只巨大的火球在黑暗中朝阵地滚了过来,十几只、几十只、上百只,殷惠仁和士兵们都愣了。忽然不知谁喊了声:“丧天良的,这是牛呀!”

  春秋战国时代,齐国大将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中的一个特殊战例。此时,日军将农民的耕牛捉来,身上绑满被褥,浇上汽油,蒙上眼睛,驱赶到阵地前沿,一把火点燃,以枪声和叫喊将它们赶往守军阵地。

  殷惠仁下令射击,被火烧得疼痛至极的牛们在弹雨中或横冲直撞,或中弹倒地,或中弹后更加疯狂地左冲右突。有几只径直朝3连阵地冲上来,一股煳臭气味在阵地弥漫开来。

  殷惠仁将3班长叫来,命令他立即回团部报告情况,报告团长,1营3连全体成仁了。

  3班长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殷排长,请记住我的名字,74军57师171团1营3连3班上士班耿家梁。”

  据战史载:

  贾家巷阵地被敌炮火摧毁,排长殷惠仁中尉率剩余官兵8名,仍继续苦斗,脚部负伤犹裹创指挥战斗,迨敌迫近,该排长以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贾家巷遂告失守。

  40多年后的一个春天,广东省连平县曲塘乡老人耿家梁去广州看望女儿。女儿耿囡在“文革”后第一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广州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执教。在广州逗留的日子里,耿囡将父亲的抗日经历写成回忆文章。

  文章先后被6家报纸杂志退稿。耿家梁说:“算啦,过去的那些事,没得人愿意听啦。”

  耿囡说:“不。”

  城西:最后一个人

  据战史记载,171团3营9连,战前实力为134人。

  鼎新电灯公司是位于常德西门外的一处较大的建筑。171团3营9连于25日中午接替170团两个连的防守,至26日上午10时,全连伤亡70余人,奉命撤至大西门继续抵抗。连长宋维钧清点人员、带好伤员和武器正要撤退,日军攻上来。3排长李少兴对连长说:“你们快走吧,我来掩护。”

  李少兴,黄埔16期,23岁。

  日军对鼎新公司志在必得,不知守军撤退,不知打退这次进攻的只有一个排长带领6名士兵,就近组织了近百门大小炮和数十挺轻重机枪,先是一场近40分钟的粉碎性轰炸,继而编织起十分密集的交叉火力网。李排长从废墟中挣扎爬出时两耳已震聋,周围一团寂静。他从炸塌的工事中扒了半天,只扒出一名活着的士兵,他认得是湖南籍新兵杨大田。杨的左脚被炸塌的工事砸成骨折,一拐一瘸地跟着排长往回撤。这时日军又冲上来,这次是从阵地右侧渔父中学方向绕过来的。李少兴推了杨大田一把,自己又返身回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马正建作品集
长沙大会战1939-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