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无极较量》在线阅读 > 正文 仿造“哑谜”,“超级机密”克敌制胜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无极较量》 作者:詹非非,詹幼鹏

仿造“哑谜”,“超级机密”克敌制胜

  第四章 仿造“哑谜”,“超级机密”克敌制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实施“黄色方案”,长驱直入横扫欧洲,“哑谜”发出的“埃尼格马”密码更是如天书无人能破译;不料“黑色乐队”爆出惊天秘密,布莱奇雷庄园由此变得更加神秘。英国情报局仿造出“炸弹”终于成功破译了德军密码,“超级机密”从此成了英国克敌制胜的法宝,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在伦敦大轰炸中折戟沉沙。

  仿造“哑谜”密码机

  英国记者安东尼·布朗写的《兵不厌诈》一书在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军与德军在北非战场决战时有这样一段话:

  阿拉曼战役一开始,隆美尔军队失败的命运就注定了。……隆美尔所采取的每一个重大军事行动都被“超级机密”暴露。隆美尔成了最没有希望的将军了。他给希特勒的一系列密电,蒙哥马利都通过“超级机密”看到了……而希特勒发给隆美尔的复电,蒙哥马利有时甚至比隆美尔看到的还要早……

  那么,什么是“超级机密”呢?

  这还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数年前德国纳粹使用的一种特殊密码说起。

  早在1938年8月,战争的火药味已开始在欧洲弥漫了,敏感的人们已感觉到战争迫在眉睫了。英国人的神经也不可能迟钝,他们急切想得到德国的确实情报。此时46岁的孟席斯是秘密情报局的副局长,兼任陆军部军事情报处德国科的科长。因此他的重任就是监视、搜集有关德国意图和德军的实力及部署的情报。

  为了解德军的情况,英国所有的情报机器都动起来了,有关第三帝国的军事情报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到孟席斯手中。但是,英国政府要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希特勒的秘密,光靠情报部门的官员同德国军官的闲谈是不够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掌握德国的电报密码,特别是军用密码。

  但是“文洛事件”之后,德国人不断地更换电报密码,再加上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情报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英国秘密情报局进入了一个十分困难的时期。

  此时,欧洲战场上风云突变,德国人迅速在北欧登临,并实施了蓄谋已久的“黄色方案”。1940年4月,希特勒集结陆军、空军入侵比利时、法国,所向披靡,横扫欧洲,很快就占领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

  6月3日,德军占领了巴黎,德国法西斯的旗帜挂上了埃菲尔铁塔。这时,滞留在法国领土上的近50万英法联军也被迫后撤到敦刻尔克,随之而来的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历时9天。此次撤军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时间,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整个撤退过程中,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炮火击沉。英国空军在掩护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2739架次,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有一艘“兰开斯特里亚”号豪华邮轮,被征用为撤退军事运输船,被德军炸沉,死亡至少3500名英军士兵。英国政府事后一直封锁信息,近年才得解密。

  就在军事上溃不成军的同时,英国秘密情报局在欧洲战场上的情报战也同样是损失惨重。因为随着许多国家被占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谍报机构土崩瓦解,它的海外联络站点被迫撤销,谍报人员逃的逃,散的散,狼狈万分。在这样的大战时期,情报机构就是军队的耳朵和眼睛,这时突然失聪失明了,让各个军种对秘密情报局深感失望,一时怨声载道。

  不过,孟席斯却是镇定自若。在德军大举进攻之时,孟席斯正在组织人马破解德军的军事密码,此时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希特勒在获取德国政权后,就使用了一种不同于当时所有国家使用的新的军事密码,这种军事密码就是由“哑谜”密码机编制的,人称“埃尼格马”密码。“哑谜”密码机被广泛地运用到军事上,而且实验证明,“哑谜”密码机方便实用,很难破解。尽管多年以来,英国秘密情报局已经成功地截获并破译了德国的多种军事、外交和商业密码电报,但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容易。

  早在1938年7月,英国秘密情报局驻柏林情报站的代号为“1200”的情报员报告说,德国陆军正在试验一种叫“哑谜”的密码机。此事被报告给了秘密情报局负责人辛克莱。辛克莱于是就交给孟席斯一项任务,要他弄清这个机器是怎么回事。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孟席斯很快就搞清楚了,原来“哑谜”是一个名叫胡戈·科赫的荷兰人发明的机器。科赫于1919年10月在海牙取得了一项“秘写器”的专利权,后来将其转让给德国的工程师和发明家奥特舍尔比乌斯。奥特舍尔比乌斯根据胡戈·科赫的设计方案造成了一台机器。

  机器造成后,奥特舍尔比乌斯又根据爱德华·埃尔加爵士的《谜语的变化》一书的说明,把这台机器称为“哑谜”。奥特舍尔比乌斯的模型是简单的旋转密码机,在1923年国际邮政协会大会上首次公开展出。1924年,德国邮局用“哑谜”密码同国会互致贺词。这部机器在美国的《无线电新闻》上宣传过,也在维也纳犯罪学研究所科学部主任西格弗里德·特克尔博士写的一本书中提到过。

  奥特舍尔比乌斯又把“哑谜”的专利权卖给了另一家公司。当时,希特勒已经当政,德国部队的重新武装和改组正在进行。德军统帅部的将军们走遍实验室和工厂车间,搜索一种能够保守机密的新型密码机,于是就发现了这种机器。

  当时对“哑谜”进行评估的是德军的埃里希·菲尔基贝尔上校。菲尔基贝尔上校后来当上了德国军队和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通信兵首脑。菲尔基贝尔上校对这部机器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哑谜”价格低廉、坚实耐用,便于携带、操作和保养,而且能够产生大量密码。菲尔基贝尔上校断定:即使是最先进的译码技术也不能把它破译。如果不知道编码程序,这台机器对于敌人是没有用处的,所以“哑谜”非常适用于军事保密通信。希特勒相信了菲尔基贝尔上校的报告,于是“哑谜”得以进入德国军队的各个领域。

  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个埃里希·菲尔基贝尔上校,后来也成了德国反纳粹地下组织“黑色乐队”最活跃的策划者之一。他派人把这个情报首先告诉了法国人。

  法国密码解析局的高级军官居斯塔夫·贝特兰将军后来回忆说,1937年的夏天,一个德国人向伯尔尼法国大使馆毛遂自荐,表示愿意为法国工作以反对“第三帝国”,并且声称他自己就是“第三帝国”密码总局的军官。他还说,他的动机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他的代号为“来源D”。当时贝特兰将军并不知道代号为“来源D”的那个德国人,其实就是德国负责考察“哑谜”的菲尔基贝尔上校派来的,是“黑色乐队”的成员。

  “来源D”的建议很快被报告给了法国密码解析局的官员路易·里韦。但是法国人一开始并不相信,他们认为这个代号为“来源D”的德国人可能是一个德国间谍。

  但是,路易·里韦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这可能是一次不能再来的机会,他派了密码解析局的纳瓦尔上尉去到瑞士的首都伯尔尼去了解情况。纳瓦尔对那个代号叫“来源D”的德国人审问了很长时间,然后报告说,他是一个“由于贪婪而叛国的人”。可是据他透露,德国技术人员已经制造出了一部完全新型的编码译码机,这就是“哑谜”。纳瓦尔奉命给这个德国人一笔“适当的报酬”,希望他能够弄到一台这样的机器,然后再给他一大笔钱。

  几天后,“来源D”在布鲁塞尔的一家小咖啡馆里再一次见到了纳瓦尔,虽然没有给纳瓦尔带来“哑谜”机器,但是却给了他一本关于使用“哑谜”机的说明书、一本德军军用密码和一本密码译本。当天晚上,纳瓦尔就把这本说明书拍照下来了。第二天,他把这本说明书交还给了那个德国人,同时还给了他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报酬。

  纳瓦尔回到了巴黎,向法国密码解析局的高级军官居斯塔夫·贝特兰将军作了汇报。贝特兰认为,有了“来源D”提供的资料,利用巴黎郊区一家工厂的精密工具和生产能力,是能够生产出一台“哑谜”的复制品的。通过阅读“来源D”送来的资料,法国人开始具备了读懂德国最机密的密码的能力。只要“来源D”能继续提供编码的变换情况,他们就能够破译德国人的密码。

  1938年7月,孟席斯也得到一个情报,一名秘密情报局驻布莱格的特工吉布森少校向他报告说,他在华沙遇到了一个波兰籍的犹太人,名叫理查德·莱温斯基,此人有不少有关“哑谜”密码机的相关资料,并声称他曾在德国首都柏林制造“哑谜”密码机的秘密工厂当过技术员和理论工程师。后来因为他是犹太人,就被驱逐出德国了。他向英国大使馆的人提出,可以把这些密码机的资料卖给英国情报局,并且凭自己的记忆和能力,可以为英国制造一台最新式的军用“哑谜”密码机。作为报酬,他要求给他一万英镑并给他及其亲属颁发英国护照和法国居留许可证。

  孟席斯接到这个情报后,当然非常兴奋。但是,一向谨慎的孟席斯怀疑这是德国人的圈套——把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驱逐”出德国,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但他又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于是马上报告了秘密情报局。秘密情报局让他派出专家与那位犹太人联系,以辨别真假。

  孟席斯立即召来两名英国最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诺克斯和图林,让他们赶赴华沙去同莱温斯基见面。孟席斯对他们说,如果情报真实,就可协同吉布森把这个犹太人和他的妻子送到巴黎,把他们交给威尔弗里德·邓德代尔司令官照管。邓德代尔当时是英国情报局驻巴黎的情报官员,英国情报机关给他的代号是“2400”。

  诺克斯和图林接受任务后,马上在维多利亚火车站上了“金箭”特别快车,四十八小时内就到了华沙。他们同理查德·莱温斯基在华沙的居里夫人博物馆见面了。莱温斯基肤色黝黑,瘦削驼肩,年纪四十出头。邓德代尔司令官后来说,莱温斯基使他想起“一只拨弄算盘的乌鸦”。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和甄别,英国秘密情报局认为这个莱温斯基的话是可信的,因此就决定答应他的条件,给了他一万英镑,另外还有英国护照和他及他妻子的法国居留许可证。吉布森少校和另外两个人把莱温斯基和他的妻子护送到了巴黎,由邓德代尔负责照管。

  邓德代尔把他安排到塞纳河岸边一座十分隐秘的公寓里,并为莱温斯基复制密码机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莱温斯基凭着自己的记忆,不久就大功告成,仿制出了一台“哑谜”机。

  莱温斯基仿造的“哑谜”机二十四英寸见方,高十八英寸,装在一个木盒子里。机器两边分别接有两台电动打字机。密码员如要把普通文字讯号变成一个密码文稿,他需要做的只是查一查密码键位本,找出是哪一个月、哪一天发的电报,然后找出相应的键位,插上插头接通电源,在左边的打字机上打出讯号,电动脉冲就会把这些信息送到线路复杂的转盘上,这样,电文就译成了密码,而后再传送到右边的打字机上。当译成密码的电文传送到目的地时,密码员按照来电的指示,在一台相应机器上按下相应的键,左边的机器上就打出了译成密码的电文,而右边的机器就及时地打出电报的原文稿。

  在发明这种密码系统以前,所有的情报机关都是用手工缓慢地、细心地将电文译成密码的。“哑谜”机仅仅是变换了一下编码程序,就能够生产出无数的密码字母。看来这真是一台奇妙的机器,怪不得希特勒那么相信“哑谜”。

  据有关情报说,当时希特勒根据埃里希·菲尔基贝尔上校的建议,让德国从最高统帅部到三军团级司令部全都用上了“哑谜”机,用它来把希特勒、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凯特尔陆军元帅以及凯特尔主要作战将领阿尔弗里德·约德尔将军和他的全体人员的通讯译成密码;德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也在使用它,甚至连德国的潜艇都装备了这种机器。

  据说,当时希特勒曾批准把“哑谜”机卖给他的盟友日本和意大利。日本人曾把“哑谜”当做海军和外交通讯的主要密码机使用,意大利的最高统帅部也在使用它。后来“哑谜”还卖给了罗马尼亚和保加科亚。不过对即将当上英国秘密情报局局长的孟席斯来说,最重要的是德国谍报局局长威廉·卡纳里斯海军上将也在他的主要通讯线路上使用这样的“哑谜”机,特别是在柏林和马德里之间使用它。如果英国和德国交战,那么卡纳里斯将是孟席斯的主要对手。

  布莱奇雷庄园诞生“超级密码”

  不过当时的问题是,如果要利用“哑谜”机去推断所有德军司令部日日夜夜、成年累月为发布命令而经常变换的编码程序,必须以超人的速度进行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数学运算,这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莱温斯基曾告诉他们说,如果不能掌握它的编码程序也就不能破译德国的密码。因此,还要制造出另外一种机器,来完成“哑谜”真正的实用价值。

  孟席斯命令诺克斯和图林一定要弄清“哑谜”机的编码系统和程序,制造出一种能破译德国人“埃尼格马”密码的机器来。

  1938年底,两个密码破译专家和英国的工程师们在莱温斯基提供的有关密码情报的帮助下,很快制造出了一种叫“炸弹”的机器。这种机器不仅能模仿和解释德军使用的上千个“哑谜”的活动方式,还能准确地破译德国主要司令部用“埃尼格马”密码系统发布的电文,推断出他们经常变换的编码程序。

  这台“炸弹”密码破译机看上去很像一台老式办公用打字机。它是一个铅色柜子,大约八英尺高,底座大概八英寸宽,其形态看起来像一个老式的有钥匙孔的柜子。它的前部有一个普通的键盘,但是在上端真正打字机键敲打的地方,则是闪现微光的另一个字母的扁平面。当操纵者触动键盘上的某个键时,譬如字母“A”,另一个不同的字母,譬如“P”便闪现在机器上端。操作时密码员按动字母“A”键,电路沿弯曲的复杂线路一连穿过四个转盘,然后撞击反射器,再沿不同的线路返回穿过转盘线路,机器上便闪现出“P”字母。随着转盘的变换,电子线路也随之完全改变,而改变转盘或线路,就意味着产生一组组新的编码。

  按照这种方法译成密码的电文,发给拥有同样一台机器的电报员后,对方把机器的转盘和插头调整到像发送机器一样的位置,那么他只要打出密码,上述发报过程即可颠倒过来,从而准确地还原电文。这台两米多高的机器,实际上是一部最早的机械式数据计算机,可以破译德军的“埃尼格马”密码。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输入和使用人员经验的积累,使用这种机器解密的效率越来越高。

  布莱奇雷是英国一座神秘的庄园,位于伦敦郊外一片绿树丛中。它是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建筑,但奇怪的是,在这座装饰华丽的大厦周围,还有不少小窝棚,看上去极不协调。原来,这里就是英国秘密情报局破译“埃尼格马”密码的机构所在地。那些小窝棚是因为破译工作量增大,庄园的房间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员和设备而仓促盖起来的。英国人将“炸弹”机放在布莱奇雷庄园的三号房子里。三号房是布莱奇雷庄园里的尼森式大房子,是英国情报机构的密码破译中心。

  在这座神秘的庄园里,聚集了众多的杰出人才。这些人留着长发,衣冠不整,身着破破烂烂的花呢上衣,皱皱巴巴的灯芯绒裤子,看上去行为又有些古怪。他们有的是数学家和语言学家,有的是国际象棋大师和方格字迹填写专家,也有的是电气工程师和无线电专家,更有银行职员和博物馆馆长。

  这里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除了在这里工作的人员以外,只有英国国家首脑人物和最上层的情报官员才能到这里来。至于其他人,无论职务高低,一律“谢绝入内”。

  这里工作人员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利用这台先进的机器,破译德军发出的“埃尼格马”密码电报。“埃尼格马”密码电文成了整个二战期间英国情报机构最为重要的高级情报来源。由于它的价值无可比拟,英国情报机构为这一超级情报取了个代号“厄尔特拉”。

  “厄尔特拉”是英语“ULTRA”的音译,意即“超级机密”。它代表一种新的秘密等级,比英国现行的“最秘密”、美国的“绝密”等级别都要高。后来凡是从布莱奇雷庄园发出的情报一律使用“超级机密”这个代号。

  1940年5月的一天,天空明净,阳光明媚。在大选中获胜当上英国首相不久的丘吉尔正在他的办公室忙碌着。这时,已经是秘密情报局局长的孟席斯走到他的办公桌前,向他递交了一张纸条。此时,孟席斯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光芒。

  丘吉尔接过纸条扫了一眼,只见上边写着有关德国空军人员调动和驻丹麦德军的补给分配等详情。这份情报的价值不大,丘吉尔看过之后,就随手将它扔到了桌上。但是,当首相抬起头来看到站在他面前的孟席斯时,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重新拿起情报仔细看着,然后抬头问道:“是它?‘超级机密’?”

  孟席斯微笑着站在那里,什么话也没说。其实已无须回答什么了,他那一脸掩饰不住的喜悦早已说明了一切!这张小小的纸条意义非同寻常,它正是英国情报人员在波兰技术人员的协同下,在布莱奇雷庄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利用“炸弹”破译机破译的第一批德军通过“埃尼格马”密码系统发出的军事情报。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就是从这一天开始,“超级机密”成了丘吉尔及盟国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张王牌,德军所有的军事行动对英国秘密情报局来说,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1940年夏天,当希特勒正在波兰战场节节胜利的时候,“炸弹”几乎成功地破译了德军所有的军事情报。

  为了保护这项成就,丘吉尔多次要求孟席斯要保证这台“炸弹”的绝对安全。他曾对孟席斯说:“现在有一个严峻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如何保卫‘厄尔特拉’的安全?因为只要德国人还没有觉察到他们的‘哑谜’发出的‘埃尼格马’密码被破译,这项成果就有着巨大的用处;倘若德国人发现英国人已经破译了他们的密码,德国人势必作出调整。如果他们更换了另一种发报途径或者是更换了密码,要想再一次破译就难上加难了。”

  孟席斯马上采取了一系列严密措施来保卫“厄尔特拉”。在温特博瑟姆的建议下,在德国人将要占领波兰与法国之前,孟席斯同法国和波兰的情报专家们进行了商量,决定将一切有关“哑谜”的重要文件、机器和人员都集中在英国。几个月后,除了工作需要的材料,波兰人将有关“哑谜”的一切资料都交给了英国人,这些资料在严密戒备的情况下被护送到伦敦。事实证明,这是英明的防范措施。

  这时,“炸弹”仍然在布莱奇雷庄园继续运转。当德国人于1939年9月侵犯波兰时,英国和法国终于向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宣战了。孟席斯立即作出决定,有关“炸弹”密码破译机的事一律保密,不得外传,要排除破译人员落入敌人手中的危险。因此,布莱奇雷庄园不但警卫森严,而且凡进入庄园工作的工作人员都被郑重告知,一旦进来就非到战争结束不能出去。

  同时还作出规定,凡是通过“炸弹”获得的“超级机密”在英方的文件上或宣传时,一律要进行“伪装”,称这些情报是通过其他来源获得的。比如情报文件开头都要写成是“从字纸篓中获得下列内容”,或者是“据可靠内线来源”等字样。

  另外,对“超级机密”的分发范围也作了严格的控制,所有这方面的情报仅限于秘密情报局局长、海军情报处处长、空军情报局局长和空军参谋部情报处处长等少数几个人知道,从不直接下发到集团军司令部以下单位。

  最后还规定,凡是有关德军舰艇和坦克活动的情况,都不得由“炸弹”单独采取行动,以免使敌人怀疑其密码安全出了问题。而且在对于德军舰艇和坦克实施轰炸前,必须事先进行一些常规的空中侦察,务必还要让德军的防空雷达能捕捉到英军空中侦察的信息,让他们误以为这种空中侦察就是英军的情报来源。

  孟席斯当时还命令建立了特种联络系统,规定今后凡是截获到了“哑谜”密码电报,全部交给英国秘密情报局破译。

  由于有了以上的措施,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希特勒一直认为自己的“哑谜”密码机和使用的“埃尼格马”密码系统是绝对安全的。因此德国人还在那里日日夜夜地研制新的密码程序,随时更换新的密码,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正是来自布莱奇雷庄园的“超级机密”,才让英国人对纳粹德国法西斯的还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当时英国人取得第一个最大的胜利,就是让希特勒精心策划和发动的“海狮计划”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惨烈的大不列颠战役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已经占领了整个西欧大陆,现在就只剩下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了。这时北起挪威、南到西班牙的全部太平洋地区已经被德国控制了,大英帝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同时英国在战争中也已经遭受严重的损失。敦刻尔克撤退之后,英国的陆军正在整编,国民警卫军也还在受训,特别是武器弹药奇缺。当时英国只剩下了大约500门火炮和200辆坦克,另外就是幸存下来的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至于英国的皇家海军,也因德国海上及空中的封锁,已经失去了与法国舰队联合作战的条件。如果仅凭着这些武器装备要保护数千里长的海岸线,来和希特勒的军队抗衡,实在是有点勉强。所以当时英国处境十分危急。

  1940年7月2日,希特勒发布了第一道入侵英国的作战命令,7月16日又发布了具体的作战命令,即“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十六号指令,也就是所谓的“海狮计划”,叫嚷要清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8月1日,希特勒再次发布了对英进行空海战争的指令。

  于是,一场空前惨烈的大不列颠战役就这样开始了。

  希特勒的“海狮计划”主要由德国的空军来执行。在8月间,德国空军集结了2669架战机,其中有1015架轰炸机、346架俯冲轰炸机、933架战斗机和375架重型轰炸机,大有炸平英伦三岛之势。

  大不列颠战役一开始,丘吉尔就亲临指挥作战,下令将所有能战斗的飞机都投入这场空战。

  戈林对英国大规模空中攻势的“鹰计划”是从1940年8月15日开始的。在此之前,英国秘密情报局通过“炸弹”已经破译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情报,德国人的空袭路线和出动飞机的数量以及运用的具体战术都一一掌握,并且获悉,戈林对英国大规模空袭的日子是8月15日,他把这一天定为“鹰日”,企图一举摧毁英国皇家空军。

  英国得到情报之后,就开始了积极的防御准备,他们布置好合适的火力,对敌人的主攻力量则是集中防御。同时,丘吉尔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对英国人民宣称:“我们必须把下周左右看成是我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可同下述时期相比: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正在迫近海峡,而德雷克正在打他的滚木球戏的时刻;纳尔逊挺立在我们和驻扎在法国布洛涅的拿破仑大军之间。”

  当时已成为帝国元帅的戈林对这次胜利毫不怀疑。他认为,德国空军能够在四天之内,全部摧毁英国战斗机在英国南部的防御,从而为登陆入侵开辟道路。他拥有三支庞大的航空队可以实现这个巨大的目标:第二航空队在凯塞林元帅指挥之下,从低地国家和法国北部进行活动;第三航空队在斯比埃尔元帅指挥之下,基地在法国北部;第五航空队在施登夫将军指挥之下,驻在挪威和丹麦。前两个航空队总共有战斗机929架、轰炸机875架、俯冲轰炸机316架,第五航空队拥有轰炸机123架和双引擎ME-110型战斗机34架。英国皇家空军保卫帝国本土的力量为700架到800架战斗机。

  戈林在8月13日下令在第二天开始实施“鹰计划”。作为战斗的序幕,12日对英国的雷达站进行了猛烈的袭击,五个雷达站被击中并受到损坏,一个雷达站被炸毁。德国人这时还不了解雷达对英国的防御的重要性,因此没有继续袭击这些雷达站。在13日和14日两天,德国人大约出动了1500架飞机,主要是袭击英国空军的战斗机机场。德国空军损失了47架飞机,英国空军损失了13架。

  从8月15日开始的大规模空袭,使伦敦这个大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整整一个月中,变得疮痍满目、浓烟滚滚。

  1940年9月15日,丘吉尔一早就从首相乡间官邸契克斯驱车来到设在伦敦郊区的阿克斯布里奇的皇家空军战斗机指挥所。保卫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的第二大队的作战中心就设在那里。丘吉尔来到皇家空军战斗机指挥所查看情况,亲临指挥。一场决定性的空战就要开始了。

  此时,雷达与高射炮早就处于警戒状态,丘吉尔在俯瞰巨大平面地图台的弧形座位上观察到德国空军在海峡上空集结,英国皇家空军进入相应的准备状态。德国空军的目标是伦敦。“超级机密”已经通知了德军这一意图的所有情况。皇家空军中队长威洛比·德布罗克勋爵命令他的中队在英格兰南部的上空战斗,从一个方块到另一方块,好像是在照管一个轮盘赌。

  而在海峡的另一边,德军帝国元帅戈林也在亲自指挥。他穿着雪白的军服,上面镶着金饰,正在格里普涅角高山上的指挥所里眺望英吉利海峡的对岸。当飞机引擎扇动涡旋的气流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时,这片宁静的天空即将被洒上血色。超速转动的飞机引擎,增压器开动的吼叫声和空中机枪的扫射声,打破了炎热天空的沉寂。

  9月15日中午时分,200架德国轰炸机在600架战机的掩护下,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出现了。天空中像是一大片乌云黑糊糊地涌过来。英军的雷达打开了。德国机群显现在荧光屏上,像一只乌鸦的翅膀滑行在荧光屏上。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注视着进攻者的聚集,并且做好了准备。丘吉尔从荧光屏上抬起头来,摸摸额头。空军司令很干脆地下达了命令:“出击!”皇家空军的飞机悉数升空,在距伦敦不远的地方拦截德国机群,憋足了劲的炮弹雨点般朝德国机群里钻。德国人在逼近英国首都以前就遭到拦截,虽然有几架飞机穿过去了,但是很多飞机被驱散了,另外一些还没有把炸弹扔下就被击落。德国机群的队形很快被打散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架轰炸机钻过了弹雨飞向伦敦。德军战斗机抵挡了一阵后,终因遭受了太突然的打击,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攻击,只好掉头而去。

  丘吉尔长长地出了口气。空军司令非常高兴,随即命令战斗机抓紧时间加油、检修,两小时后准备再次战斗。

  到了下午两点钟的时候,果然德国空军又开始进攻,一支更为强大的德国机群飞过来了。英军立即派出五个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中队迎战德国第一批机群,英格兰东南地区的上空战火通红。直到下午五点左右,英国皇家空军终于击退了德机的进攻。在这一天的空战中,德国空军未能为入侵创造先机,反被英国空军打得落花流水。英国皇家空军仍然控制着英国的领空。

  据英国方面宣布,这一天有56架德机被击落,其中包括34架轰炸机,另外12架在返航和着陆途中坠毁,还有80架飞机是带着满身的弹痕着陆的;而英军在空战中仅丧失了26架飞机,其中包括20架“飓风”和6架“喷火”,另外还有7架伤重报废。

  9月15日这一天,是大不列颠战役的转折点,正如丘吉尔后来所估计的,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戈林在第二天下令改变战术,规定白天使用飞机不再是为了进行轰炸,而只是作英国战斗机的诱饵。他吹嘘说,敌人的战斗机“应当在四五天内消灭”。但是希特勒以及陆军和海军的司令们比他知道得更清楚。在决定性的空战之后两天,9月17日,希特勒把“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了。

  在英国的历史上,英国一直是成功地用海上的力量保卫自己,而这一次却是用战斗机作为盾牌抵御了希特勒的入侵。丘吉尔将这天称为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激烈的一天。二战以后,英国将9月15日定为大不列颠“空战日”,以纪念这一辉煌胜利。

  正是由于英国的“超级机密”掌握了德国人的密码破解程序,使德国纳粹的一切举动都暴露在了英国人面前,从而让皇家空军在反击时做到了知己知彼,突击准确,为空战胜利助了一臂之力,终于使这场大不列颠战役成了英国人的希望与辉煌。而德国人在空战失利后,一直都迷惑不解,最后也没弄清英国是怎么预先设防的。

  “超级机密”第一次为英国人赢得了大不列颠空战的胜利。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詹非非,詹幼鹏作品集
无极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