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未完的旅程》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未完的旅程》 作者:叶雨蒙

第17章

  夜里,李亦农躺在床上,借着床头柜上台灯的光亮,读着一份材料——女儿李婕手抄的那份周西南的政治教育课讲稿。他想看看,这份使医院护士们争着传抄的东西究竟怎么样。

  政治教育课讲稿之一: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志向、职业、成功》。

  什么叫志向呢?古书上解释说:“若射之有志”,意思是:“志”就像射箭的靶子,好比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在座的同志有没有奋斗的目标?不是有人想当神枪手吗?不是有人想当工程师吗?不是有人想当文学家吗?这就是志向。志向这个东西可是重要哇。它要决定你一生的道路哩。古往今来,凡是有所造就的人,多数都是从小就胸有大志。秦朝末年有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叫陈胜,年轻时和土坷垃打交道,就想推翻秦王朝。别人笑话他,他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你小麻雀哪里知道我天鹅的志向!后来,他果然干出了大事。唐朝大诗人杜甫也立下过这样的志向,叫做“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篇,果然有不少惊人之作。毛主席学生时代就立志救国,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周总理也是这样。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立志发奋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为自己的国家和同胞报仇。有一次,校长把同学们召集在一起,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一个同学回答,为了寻求出路;另一个说为了发财致富;周总理却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再说朱老总、贺老总、李四光、陈景润……也都是为国为民,志向高远。反过来,一辈子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的人,也并不是没有。大家看过电影《金光大道》,那里面不是有个“滚刀肉”吗?他的名言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他一天到晚闲混。在现实生活中,混日子的人并不少见。今年老兵退役时,我问一个复员战士回去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人家过初一,咱也不过十五,随大流混呗。”大家琢磨琢磨,像这样跟着混下去,能混出个什么名堂来呢?我说这叫没出息。大家都是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正是立大志、创大业的“黄金年代”,千万不能混日子,一定要珍惜宝贵青春,及早立志。

  讲到这里,也许有的同志会说:“远大的志向我有,可就是连队工作单调,我的岗位平凡,当个‘大头兵’能搞出啥名堂来?”叫我说,崇高远大的志向能不能实现,主要不在于工作岗位平凡不平凡。再平凡的岗位,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干,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反过来说,如果不尽心尽力地去干,即使在“不平凡”的岗位上也不一定就有所建树。黄道婆发明纺纱机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黄道婆就是马克思高度评价过的那个童养媳。她出生于南宋末期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市上海县华泾镇),由于受不了封建家庭的虐待,逃到了海南岛一个叫崖州的地方(今海南岛崖县),向当地居民学习纺织三十年,不仅练就了精湛的纺织技术,而且把一个线头的手摇纺纱机制成了三个线头的脚踩纺织机,还发明创造、改革成功了擀、弹、纺、织等一套制棉工具。要讲纺织技术,她还是一个“祖师婆”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她时说:“要找一个能够同时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鲁班开头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木匠,后来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成了驰名中外的木工大师,以致没人敢在“班门弄斧”。大家知道吗?我们现在常用的雨伞还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鲁班的老婆发明的哩!前不久,报刊不登了一篇题目叫《哪样工作都光荣》的文章,写的是刘少奇同志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同志的事。刘少奇同志对时传祥说:“你当掏粪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分工不同。”时传祥说:“我已干了三十年的掏粪工作,只要党需要,我还要****三十年、六十年……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党,才能实现让全世界的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理想。”这话说得好啊!天津市有一个叫王娟的姑娘,是个卖扣子的售货员,论岗位,够平凡的了吧,她就能把五百多种扣子的产地、特点全部说出来,使顾客人人满意,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所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的同志看不起“大头兵”。“大头兵”怎么了?光荣!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歌颂过驰骋疆场的“大头兵”啊!杜甫就写下过“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诗句。吴钩,就是宝刀。李贺也激情满怀地写下过这样的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孙武写下的《孙子兵法》——多少年了,至今的军事专家不都还是把它当作是治军的经典著作吗?有一篇课文叫《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都还记得吧?谁是最可爱的人呢?就是我们这些“大头兵”。去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人们又把我们这些“大头兵”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难道能说没出息吗?叶洪海是不是“大头兵”?他不是搞出了中曲发酵饲料吗?雷锋是不是“大头兵”?他不是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吗?这些事实都说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好好干,再平凡的岗位也照样能够做出贡献,在部队当兵照样大有作为。

  也许有的同志还会提出:“我立志要干这一行,可领导上非要我干另一行,拧着劲哩,有什么意思!”当然,从领导上讲,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尽量发挥大家的特长。可作为个人,当志愿、兴趣与革命分工不能一致时,那就要放弃个人志向,服从党的需要。这样是不是就难以做出成绩来呢?关键是你热爱不热爱党交给你的工作。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就一定能做出成绩来。张思德为革命烧木炭的事,已是尽人皆知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大家都看过了,那里面的李侠原来可是个当政委的。但当党组织把他从枪林弹雨的战场调到白区做地下工作时,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服从了决定,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最后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广西边防部队有个杨湘斌,他的事迹也很有说服力。自卫还击作战前夕,正当他在祖国南疆日夜练武的时候,湖南老家给他转来了高考录取通知书,所学的专业又正是他酷爱的数学。小杨从小就立志上大学,将来当个科学家,眼看着自己的理想就要实现,他能不高兴吗?可是,党需要他去上阵杀敌。在这种矛盾面前,他毅然决然地把大学录取通知书和杀敌立功决心书一并交给了党支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卫还击的战场,在战火中立了战功。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呀!在这方面,咱们连的炊事班长张勇同志也做得不错。他七一年入伍,先后调换了六、七次工作,但不管把他放在哪里,工作都干得比较出色。今年春节过后,他和炊事班的同志一起,摸索试制了面包炉。前几天大家吃上了黄橙橙、香喷喷的面包时,不是都夸他“干啥像啥”吗?所以,我们立志就要想到党和人民的需要,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嘛!服从了组织需要,是不是不允许有自己的爱好了?也不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江西省有个下乡知青段元星,从小就爱好天文,下乡后担任了小学教员,可他的天文爱好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业余钻研十六年,观察了六百四十二个星夜,终于在七五年八月三十日晚上观测出一颗新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用肉眼看出新星的人。咱们连的丁忠玉,袁玉涛两个同志,现在不是正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改造手摇夜间照明器吗?业余时间钻研点东西,我看是大好事哩。

  还要说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同志认为自己被十年内乱耽误了,现在两手空空,肚里无货,干啥也不行,想立志恐怕也晚了。真晚了吗?不是的,前些日子报纸上登的王通讯、雷祯孝论人材成功的文章,大家不是看得津津有味吗?那上面说,要自己来设计自己;被耽误了这是事实,但被耽误了的人应该有被耽误了的设计法,不仅要自知其短,还要自知其长。这话很有道理。大家听过“焦尾琴”的故事吗?东汉时期有个叫蔡邕的人,会做琴。有一天他到邻居家里去,见邻居家的柴炉里烧着一段桐木。这是做琴的好材料啊!蔡邕急了,上去抢了出来。一看,已经烧焦了尾巴。他就以这段木头的形状为基础,做出了一张音响悦耳的琴,取名叫“焦尾琴”。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即使被耽误了,也还有一定的用处,就看你能不能自己设计自己。“直木宜做梁,弯木适作犁”嘛。所以,年岁稍大点的同志,不要老是觉得晚了。周总理常讲“活到老学到老”,董老六十多岁时还立志学外语呢!在座的最大也不过二十四、五岁吧?所以,我们要赶快树雄心,立壮志,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立下了志向,怎样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呢?我看首先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列宁说:“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情做起。”我国有句古话,叫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纳细流,无以成江河”。古往今来,能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十四岁那年,拜名师佛罗塞俄学画,第一堂课就是教他画鸡蛋。达·芬奇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对着鸡蛋,一丝不苟,翻来覆去地对着画。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老师还是不动声色,达·芬奇撑不住劲了,跑去问老师:“为什么老是让我画鸡蛋呀?”老师对他说,你别小看这个,这是练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娴熟地听从大脑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更加刻苦地画鸡蛋,掌握基本功。后来,他的艺术水平超过了老师,画出了震惊世界的名画《蒙娜丽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我国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兰亭练字的时候,每天在门前的池塘洗笔,天长日久,池水变得像墨汁一样黑;大书法家怀素是唐朝的一个和尚,他练字的时候,笔头坏了就随手扔到窗外,扔来扔去,废笔头堆得像一座坟那样高。所以后来就有了“墨池”和“笔坟”的传说。爱迪生搞发明,陈景润攻数学,不都有那么一股劲头么!我们有些同志却不这样做,整天光想着一鸣惊人,只是在那里空谈什么“我准备如何如何”立“大志”,而不去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让宝贵的青春时光白白空流。这样下去,成功是不会自己找到你门上来的。

  成功之路还有一条,就是要不怕挫折,不畏艰险,一旦认定了目标,决不回头。如果一见困难就失去信心,怎么能获得成功呢?德国艾立希为了研制医疗昏睡病的药,试验了六百零五次都失败了,但他不气馁、不泄劲,终于在六百零六次试验中获得成功,所以给这药取名叫“六零六”。后来他发明的“九零四”药,也是以试验次数取名的。真正有志向的人,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甚至需要献出鲜血和生命,他也照样坚定不移。世界有名的化学家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当他高呼“我成功了”的同时,却被他发明的炸药炸得满身是血。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的宝剑对准他的鼻子时还坦然地说:“等一下再杀我,让我把这道几何定理论证完,我总不能把没论证完的定理留给别人呵!”波兰人哥白尼用三十年时间研究出了天体运动论,当许多人怀疑时,意大利人布鲁诺就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学说,并且到处传播,直到被教会烧死在广场上,他仍矢志不变。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就不一列举了。许多同志老觉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秘诀”在哪里呢?据说,爱因斯坦出了名以后,有一个青年人整天缠着他讨教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就写了一道公式:A=X+Y+ Z。并告诉他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那个青年着急地问他Z代表什么?爱因斯坦回答,Z代表少说空话。

  政治教育课讲稿之二:

  题目:《“当兵吃亏”吗?》

  最近,有些同志议论说,过去青年人争着当兵,甚至走后门当兵,可现在一些城乡青年人不愿当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些同志认为是“当兵吃亏”。

  当兵是不是吃亏?我是这样看的:在现阶段,从个人眼前的利益考虑,当兵在某些方面确实是吃了点亏。我做过一些调查,有相当数量的战士,不管是农村入伍还是城镇入伍的,从经济收入上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有的战士家乡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社员们干得挺上劲,家庭副业也搞得兴旺。如果不来当兵,在家里劳动是一把好手,搞家庭副业也是父亲的“一条臂膀”。现在一家好几口只剩父亲一个整劳力,怎么也不如人家富得快。从这个角度上看,的确是吃了点亏。又如有个从天津入伍的战士,入伍前当工人,每月连奖金可以拿到五十多元钱,而在部队除了吃穿,每月只有七元津贴费。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如果有人硬要说在经济收入上不吃亏,那是情理上说不过去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等将来复员回去,有的战士一些少年时的伙伴,可能已经上了大学,有的可能当了工人。就是留在农村的,有的也可能盖起了新瓦房,置办了生活用品,小日子已经过得挺美满了。而这些战士,也许还得从头“建设”。所以,有些同志说当兵吃了亏,我觉得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按说,战士们离乡背井,风尘千里来到部队,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在海防边陲风餐露宿,还要随时准备为祖国的利益流血牺牲,国家应该在各方面给予应有的待遇,不让战士感到吃亏才是。实际上,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尽了极大的努力。近来,四川、湖南、安徽、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地区,在实行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的同时,提出使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的中等水平,这种做法就很得军心。我们连有几个战士接到家乡寄来的“优待工分通知单”后,都很受鼓舞,决心牢记党和人民的关怀,握紧枪杆保家卫国。最近,听说国务院民政部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学习四川省的做法,真正把优抚政策落到实处。就是在部队,国家对战士的待遇也是作了很大努力。津贴费随服役年限增长,伙食费也有所提高,被服供应也逐渐改善。凡此种种,我认为都是国家为保证战士安心服役所采取的实际步骤。不错,这些步骤还不能使每个战士都满意,还有不少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底子薄,经过****、“四人帮”的多年破坏,祖国就像一位大病初愈的母亲,有些实际问题还没有力量去及时解决。我们作为祖国的儿女,应该体谅母亲的难处。还有,我们的国家大,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总要有个过程,不可要求太急。

  还有的同志有这样一种顾虑:“服役期满后,部队也不一定让走,还得超期服役”。按道理讲,义务兵役制既然是个制度,就应该严格执行,不应轻易延长战士的服役年限。我们连队每年老战士复员时,都注意尽量让服役期满的战士回去。战士十八、九岁入伍,当三年兵才二十一、二岁,回去考学、招工、学艺正当年,解决婚姻问题也可以从容不迫。全军政工会议已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今后主要是个在实际中逐步贯彻落实的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是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雨蒙作品集
未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