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解放战争》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二章 最大多数万岁 第三节 河网地带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解放战争》 作者:王树增

第二章 最大多数万岁 第三节 河网地带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共产党军队开始中原突围的那一天,四十二岁的李默庵赴无锡接任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一职。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

  李默庵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虽求学艰苦但学业优异,十九岁那年考进黄埔军校一期,他的同学有徐向前、陈赓、关麟征、胡宗南、宋希濂、贺衷寒、左权等人,这似乎预示着他未来的军人生涯将与共产党人有扯不断的关联。在黄埔期间,他和共产党人关系密切,甚至一度加入过共产党组织。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时,他在第一军六十团当过党代表,该团团长是共产党人叶剑英。一年后,国共决裂,他奉命率部攻击红军鄂豫皖根据地,对手是昔日的黄埔同窗徐向前。抗日战争中,他在卫立煌的麾下作战,在山西战场又与他的同窗共产党将领左权重逢,并一起参加了惨烈的忻口作战。一九三九年,他以杰出的“敌后游击才干”出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副教育长是他熟识的叶剑英。

  此刻,国防部向他下达的作战任务是:攻击并占领苏中和苏北解放区。

  与南京一江之隔,是共产党人的苏中和苏北解放区。李默庵一上任,就着手准备作战。他认为进攻还是有胜算把握的。因为对手只有两个师和两个纵队,共计十九个团,兵力三万多人,而他可以指挥的部队有五个师、两个旅,外加两个交通警察总队,兵力已达十二万人以上。他的部队装备优良,完全可以不把武器简陋的共产党军队放在眼里。李默庵突然想到,自己的部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谁也没有和共产党军队真枪实弹地干过。而他自己有过与红军作战的经历,知道对共产党军队绝不可低估。李默庵要求他的师长旅长们好好研究一个人——抗战时期,日军在南京设有专门研究这个人作战特点和规律的小组,但是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研究出任何眉目来——这个人就是第一绥靖区部队将要面对的作战对手:粟裕。

  李默庵从陆军总长顾祝同那里听到过对于粟裕描绘: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寡言少语,面带杀气。一九四六年三月,国共停战调处期间,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的顾祝同曾与粟裕吃过一次饭。粟裕灰色军装,中将军衔,席间既不举杯,也不碰那些山珍海味。顾祝同陪着笑脸劝了半天,粟裕才说他要一盘炒辣椒。一碗米饭就着炒辣椒吃完,粟裕又恢复了正襟危坐。顾祝同说:“粟将军,你很会打仗!”粟裕说:“这是讹传。我打的每一个胜仗都是毛主席的英明指挥和战士们英勇战斗的结果,我只是一名承上启下的执行者而已。”

  这次,粟裕与毛泽东在如何应对国民党军进攻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毛泽东的来电显示,中央的战略设想是:如果国民党军发动大举进攻,山东、太行两解放区主力部队即刻“实行外线出击”,从解放区内向南打出去。中共中央给华中局的指示是:粟裕率主力兵出淮南,配合山东野战军主力,攻取蚌埠至浦口间铁路,“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中央的外线作战设想,充满了迎敌而上与之决战的气势。但问题是,毛泽东低估了国民党军的作战能力。

  粟裕意识到在华中野战军主力转往外线作战凶多吉少。因为如果按照中央的设想,主力部队开赴淮南作战,不仅每天需要的十万斤粮草需要苏中解放区供应,就连支前的民工也需要由苏中解放区补给。主力部队走后,面对国民党军的重兵攻击,留守部队很难确保解放区不被攻占。地富人稠的苏中解放区一旦沦入敌手,不但立即可为敌人利用,淮南的作战也将失去后方保障。六月二十九日,经过慎重考虑,华中局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和粟裕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和新四军总部,提出华中野战军主力不出淮南外线,坚持苏中内线作战以牵制敌人,待山东与太行部队完成第一阶段作战后,华中野战军主力再前至蚌浦铁路线间,配合山东部队作战,最终完成中央的战略设想。毛泽东接到电报后,经过认真考虑,回电同意苏中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毅商酌后再作决定。

  这是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人重要的决策转变,它将影响和决定未来的战争走势。

  七月九日,李默庵在常州又一次召开作战会议,会上确定七月十三日向苏中解放区发动进攻。但是,七月十二日,李默庵突然接到蒋介石暂时停止进攻的命令。原因是第一绥靖区的绝密作战计划不知什么缘故竟然到了马歇尔的办公桌上,马歇尔直接质问蒋介石这个向共产党军队进攻的计划是否属实?更严重的是,这份作战计划同时也到了粟裕的手上。

  绝密作战计划的泄露,导致国民党军没能按时发动攻击,而粟裕却因此先发制人了。解放战争初期有着重要影响的“苏中战役”开始了。

  粟裕之所以选择宣家堡和泰兴为首攻目标,是有政治考虑的。宣家堡是停战协定生效后国民党军侵占的,泰兴则是停战协定即将签署时国民党军抢占的。而从军事上讲,驻扎在宣家堡的十九旅五十六团和驻扎在泰兴的十九旅五十七团,孤单地突出于整编八十三师的整个战线,而且都因轻敌而工事不坚,苏中部队一旦拿下,便可以扩大泰州与南通两路国民党军的间距,有利于下一步作战。

  粟裕在攻击正面投入了六个团的兵力。战斗一开始,李默庵打电话给李天霞询问情况,李天霞报告说:“这两个团战斗力都不错,两个团长打仗有办法,请司令官放心!”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接到“共军已经攻入城内,正在展开激烈巷战”的战报。李默庵立即命令李天霞派部队前往增援,但增援部队受到猛烈阻击而无法前进。国民党军整编八十三师,是整编前的国民党军第一〇〇军,抗战期间参加过第二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以及湘西会战,还曾随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全副的美式装备,是战斗力很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李默庵百思不得其解:粟裕首战为什么要选择战斗力最强的整编八十三师?粟裕说:“首战打这个强敌是否没有根据?不,这个部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骄傲,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我军敢于主动向他们进攻,并且到他们的进攻出发地去打。我们定将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效。”

  果然。听说粟裕打的是整编八十三师,毛泽东直接打电报给粟裕:“是否即整编八十三师?该师消灭多少?尚存多少?”粟裕回电:歼敌整编八十三师十九旅的两个团和旅属山炮营及六十三旅的一个营,共计三千余人。

  李默庵也在急切地询问战斗结果,但整编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的描述有点轻描淡写,只是说他的两个团吃了一点亏,但建制还在并没有大碍。此时,李天霞还不知道,跟随他多年的十九旅五十七团团长钟雄飞已经被俘虏。身为小小团长佩戴的却是少将军衔,这在国民党军中实属罕见。这个声称崇拜“闪电战”的团长兼县长被俘后一直不服,不断地唠叨说,打仗应该是一个团对一个团,人海战术算不得本事。看管他的共产党干部始终不吭声,他唠叨一句,那个干部就用手指一下贴在大门上的三个字:战俘营。

  李默庵急令整编四十九师为主攻部队。李默庵的作战目标是:拿下如皋,三路夹击,合围粟裕部主力。

  但是,当王铁汉的整编四十九师两路迂回,侧后突然枪声大作,有报告说攻击四十九师的是粟裕部主力。李默庵一时间不知所措。从宣家店到如皋,直线距离至少一百五十里,在宣家店刚刚打完一仗的粟裕部主力,怎么能如此迅速地移动到如皋,并开始新的攻击呢?但是,情报是准确的。粟裕以多敌四倍的兵力将四十九师包围了。

  李默庵不断地收到请求增援的报告,在命令各部队坚持下去的同时,他亲自与空军方面联系请求助战,但是王铁汉率领的四十九师直属队和二十六旅还是崩溃了。这个地方的地名叫鬼头街,王铁汉觉得自己确实碰上鬼了。他在报话机里往哪个方向调动部队,共产党官兵就往哪里打,原来他的报话机的通话频率被粟裕的指挥部寻找到并且对接上了。最后时刻,他带着少数官兵突出重围。从苏中战场逃脱后,他再也没有卷入内战,回乡当了一阵辽宁省主席,然后去了台湾,以潜心撰写东北军史料为晚年寄托。

  二十三日拂晓,粟裕下令放弃攻击,向如皋以北撤退。如皋是苏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大敌当前,是守是弃,粟裕不能单独决定,必须与华中局和华中军区的领导一起商讨。粟裕带着一名警卫员即刻上路,他使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交通工具:先骑摩托车经盐城到湖垛镇,然后在水网纵横的乡间小路上跑步前进,半途弄了一辆自行车,但不久自行车就散了架,又雇了一辆黄包车,黄包车跑到一条河边,河上的桥断了,又被迫改乘小船,船无法行进的时候,上岸继续跑,一天一夜跑了一百八十多公里,居然到达了淮安。经过商量,华中局和军区领导认可了粟裕的意见:在适当的时机撤出海安是必要的。

  第二天,粟裕返回海安前线。

  李默庵说:“我部似乎没花费什么力气。经过两天时间,打了一下,整编第六十五师便占了海安,第一〇五旅占了李堡。从作战计划上来说,我部达到了目的。”李默庵不知道,他的部队在海安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华中野战军三万多官兵正在距海安不到十公里的地方修整待命。粟裕在等待出击的时机。

  占领如皋、海安等地后,李默庵认为粟裕部大势已去,开始调整部队建立防御线。驻守海安的新编第七旅十九团附属炮兵部队奉命前去李堡,接替原本驻守在那里的一〇五旅的防务。十九团一出发,粟裕立即意识到:“歼敌良机已到。”十九团到达李堡,警戒还没布置,就遭到了粟裕部的分路围攻。

  此战,新编第七旅损失九千多人。李默庵很是心疼,更让他恼火的是,尽管自己派出大量的便衣侦探四处搜集军情,但根本无法在当地百姓那里得到真实情报,致使自己对粟裕的三万人马在眼皮底下休整一无所知。

  接着,李默庵在苏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来临了。

  苏中战役的最后一战不仅让李默庵晕头转向,而且让他真正尝到了与粟裕作战的苦果。

  李默庵没有想到或是难以言表的是,国民党军队闯入解放区作战,必然会面临举步维艰的处境。苏中战役中,解放区民众提出了“保田保家”,甚至“毁家纾难”的口号。在三万多人的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身后,直接参与战斗的解放区百姓达到十四万人,支前民工人数更是高达五十多万。整个苏中战役进行中,始终有一万多条转运粮食、弹药、兵员和伤员的民船跟随华中野战军穿梭于稠密的河网中。解放区的百姓在战火中不惧生死,不少百姓和官兵们一起倒在泥泞之中,倒在枪弹炮火之中。

  苏中战役无疑是粟裕军事指挥生涯中的杰作之一。

  只是,苏中战役并没有缓解解放区面临的严峻局面,苏中解放区的重要城镇不断丢失,面积也在不断缩小。

  就在苏中战役进行期间,集结于山东胶济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五个军十五个师共十五万人,在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的指挥下,向山东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进攻。虽然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叶飞部、胶东军区许世友部等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但国民党军队最终打通了胶济铁路,山东解放区的军事要点相继丢失。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计划大军南下淮北,在徐州附近寻找战机打几个胜仗,以延缓国民党军对山东的全面攻击。

  但是,接下来的泗县战斗却以陈毅部的严重失利而告终。

  按照原定计划,山东野战军准备攻击陇海线上的国民党军,但是这一线的国民党军四个师紧紧靠在一起,令山东野战军无从下手,于是改打驻守泗县、灵璧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第七军一七二师的两个团。

  山东野战军的十九个团在没膝的雨水中急行军,在病员和掉队者甚多的情况下逐渐向泗县靠近。连日的大雨使环绕泗县的五条河流全部暴涨,河水四溢令又深又宽的城壕变成危险的阻障,山东野战军的火炮因大水阻隔无法运到战场。第二纵队主力为截断泗县与外界的联系,迅速控制了灵璧公路上的一个要点。尽管主攻部队有攻坚的经验,但是却没在大水中冲锋的经历,官兵们冒着城墙上射来的密集的弹雨,跳进深不可测的城壕游向城门,他们无法携带攀登城墙用的梯子,身上的炸药和手榴弹也都被浸湿。在各方向的攻击部队相继靠近城门的时候,桂军的反击开始了。七十三团的干部在战斗前全都写了绝死书,但他们还是无法想象战斗进行得如此惨烈:携带的机枪泅水时已丢失,能拉响的手榴弹也用光了,后续部队被大水阻隔上不来,官兵们只有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战斗进行到第三天,泗县仍无法攻克,陈毅遂命令部队撤离。

  对泗县的攻击令山东野战军主力遭受很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国民党军集中重兵,在苏中、山东和淮北三个方向上同时并进。身在淮北地区的陈毅对去苏中还是回山东难以抉择,就在他与粟裕电报商讨未果之时,坏消息再次传来:国民党军向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开始了大规模进攻。淮阴无论如何不能失守,陈毅和粟裕立即部署保卫淮阴的作战。但是,陈毅部主力的正面有国民党军的阻拦,部队被缠在战场无法迅速脱身;粟裕部主力远在海安,距离淮阴至少有两百公里的路程,且一路上全是河网地带,雨季里道路泥泞不利行军,临时又无法调集大量船只。因此,无论是陈毅部还是粟裕部,都无法迅速集结形成作战能力。

  向淮阴进攻的是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虽在整军后对外称师,但整编七十四师实力堪称为军,乃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这支全副美式装备、攻击意志强盛的部队,注定要在解放战争中与共产党军队有决死之战。此时,整编七十四师攻势迅猛凌厉,华中野战军的“皮旅”和九纵奉命阻击,尽管官兵不惜生命,英勇作战,依旧无法阻挡整编七十四师对淮阴的一再逼近。“皮旅”甚至把淮阴城边大运河的堤岸扒开,将整编七十四师的攻击路线淹成一片汪洋,但是整编七十四师的进攻还是没有停止。九月十九日拂晓,整编七十四师以两个连的兵力轻装突进,捉到一个共产党士兵并获取了口令后,国民党军冒充共产党军骗过淮阴城的岗哨潜入城内。紧接着,整编七十四师的大规模攻击再次开始。内外夹击、里应外合的作战使淮阴城内瞬间陷入混乱的巷战。

  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攻占淮阴后,继续南进,于二十二日占领淮安。

  两淮相继失守,使共产党人在整个苏中和苏北地区失去了立足之地,大片的解放区由此变成了敌后游击区。严峻的形势考验着共产党人的意志,残酷的战争考验着共产党官兵的意志。事实证明,面对强敌的进攻,分散迎敌是不行的,必须勇于舍弃一些地盘,集中兵力击敌弱处,才有可能扭转被动局面。一九四六年九月间,粟裕与陈毅经过多次的商榷与争论,先后分别致电中央,建议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联合作战,共同坚持淮北地区以寻机歼敌。

  整编七十四师从刚刚占领的淮阴出发向涟水发动攻击。此时,连续的作战失利让华中野战军官兵憋了一肚子的火,于是,他们在迎敌的时刻表现出鱼死网破的决绝态势。守卫涟水城的部队顽强阻击,粟裕调集主力星夜增援。交战双方官兵黄河大堤上展开了反复的争夺战,最终巨大的伤亡迫使整编七十四师放弃攻击退回淮阴。涟水一战,华中野战军也伤亡六千多人。

  就在涟水战斗进行的时候,除粟裕因指挥战斗未到之外,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局领导人连续召开会议总结教训。陈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干部的责备,他们因解放区的连连丢失而十分痛苦。陈毅诚恳地承担了责任,表示愿意接受批评,真心实意地维护团结。

  但是,国民党军的大规模进攻很快重新开始了,华东和华中地区的战局前景更加扑朔迷离,陈毅与粟裕部的命运依旧无法预料。T xt 小 说 天 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树增作品集
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