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作者:瑞烨

第1章 装甲车(1)

  美国M60系列主战坦克

  M60坦克是在M48A2坦克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换代主战坦克,1956年开始研制,1959年3月定型,1959年6月首批生产合同(180辆)签订,由克莱斯勒公司生产。与M48A2坦克相比,M60坦克主要采用了新的105毫米火炮、改进型火控系统和柴油机等,火力加强,行程大为提高。该系列主战坦克是美国陆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制式装备,它包含M60、M60A1、M60A2和M60A3四种车型。

  美国M60主战坦克历经了多次改型,M60A1是该坦克的第一种改进车型,底盘仍保留M60样式,主要改进是采用了尖鼻状新炮塔以减少炮塔正面表面积,后来又相继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1972年)和潜渡设备(1977年)等,于1962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到1985年5月,M60系列坦克共生产15000多辆。M60、M60A1和M60A3三种车型坦克的主要武器均是1门105毫米M68式线膛炮,另外在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12.7毫米M85式高射机枪,机枪能够随指挥塔一起旋转,俯仰范围为-15°~+60°,可对空射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或打击地面目标,车长在指挥塔内瞄准和射击。主炮左侧安装1挺7.62毫米M73式并列机枪,1978年已改装为M240式机枪,用M13型100发的金属弹链供弹。1977年,M60A1坦克加装了M239型烟幕弹—榴弹发射器,炮塔两侧各6个。

  作为M60的第一款改进型号,M60A1最大的进步体现在减少炮塔表面积,提升火控系统性能,采用新式机电模拟式计算机代替原先的机械式计算机,从而提升了火炮的射击精度。此外,还增加了火炮电液双向稳定系统和乘员被动式夜视装置,从而具有夜间作战能力,因此M60改进型坦克被称为“被动式M60A1坦克”。

  M60A2换装了新的炮塔和新型大口径两用炮,进一步加强了主战坦克的远程火力。M60A2主战坦克1973年4月装备陆军第二装甲师59辆,1975年装备驻欧美6个营,每营59辆。目前,该坦克已退役。

  M60A3是M60A1的改进型,换装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和被动观瞄仪,1978年又安装了新的测距仪、弹道计算机、M240高射机枪和M239烟幕弹发射器。

  M60系列后来的发展型坦克安装了乘员三防装置,配备了E37R1型毒气过滤装置,每个乘员均配备E56R3型防毒面具。坦克动力舱内装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火炮防盾装甲厚度为178毫米,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厚度均为110毫米。

  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

  1981年9月,美国利马坦克厂和底特律坦克厂开始小规模生产M1坦克,到1985年2月全面结束,一共生产了2374辆,以后转向生产改进型M1坦克和换装120毫米滑膛炮的M1A1坦克。1988年春季,美国陆军曾考虑把该系列坦克的生产总数提高到12000辆,以取代所有M60系列坦克。目前,M1主战坦克主要装备美国陆军,M1和改进型M1主要装备在美国本土,而驻欧美军装备为M1A1坦克。

  M1系列坦克是典型的炮塔型坦克,有4名乘员。车体前部是加强舱,中部是装甲战斗舱,后部是动力舱。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配有3具整体式潜望镜。闭窗行驶时,驾驶员半仰卧驾驶坦克,夜间驾驶时可把中间的潜望镜换成AN/VVS-2微光夜间驾驶仪。驾驶员两侧是用装甲板隔离的燃料箱和弹药,用以保护车组人员的安全。旋转炮塔位于车体中央,其结构特点是低矮而坚固,几乎与车体一样宽。炮塔和车体各部分装甲厚度不均,最厚达125毫米,最薄为12.5毫米,相差10倍。装甲钢板的厚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厚,为50~125毫米。炮塔内有3名乘员,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车长位于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舱门上安装有1具可旋转的潜望镜,舱口有一环形机枪架。

  著名的贫铀装甲从1988年6月开始正式装备M1A1主战坦克,极大地增强了坦克的防护性能,并最先装备驻欧美军。该坦克安装贫铀装甲的部位是车体前部和炮塔,贫铀装甲在两层钢板之间。加装这种贫铀装甲后,M1A1坦克车重从57154千克增加到58968千克。这种新式贫铀装甲的密度是普通均质钢的2.6倍,经特殊生产工艺处理后,其抗拉、抗冲击强度可提高到原来的5倍,因此坦克整体防护力大为提高,能同时防御动能弹和化学能弹的攻击。

  以前,M1坦克唯一不能满足研制大纲要求的是履带寿命,装在M1/M1A1坦克上的T156型履带寿命是1300~1800千米。为了提高履带寿命,降低作战供应费用,美国已研制了新的XTl58H型履带,目前已换装完毕。

  美国M1A2主战坦克

  美国陆军1992年正式订购M1A2坦克。该坦克是第四代主战坦克出现前的过渡车型,属于第三代半主战坦克。M1A2坦克在M1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达40项改进,使其具备超群的生存能力与攻击能力。车体和炮塔正面及炮塔周围采用由铝增强塑料、网状贫铀合金构成的高强度复合装甲,防御力提高了1倍。该坦克增加了属于高科技产品的车长独立热像观察仪,车长能独立捕捉、跟踪目标射击,大大提高了低能见度(黑夜和烟幕)情况下与敌交战的能力。

  美国M1A2坦克上配备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其有效射程达3500米。该型坦克炮发射贫铀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可击穿7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该坦克发射尾翼稳定脱壳弹的炮口动能已经达到10兆焦(1兆焦=1×106焦耳)。这一能量用来做功,足以把50000千克的主战坦克提举到6层楼(约20米)高。海湾战争中,美军M1A2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发射的M829A1贫铀穿甲弹可以在穿透15米厚的沙墙后,再击穿伊军T-72坦克的主装甲,并引爆车内的弹药,将炮塔掀掉。

  美国M1A2主战坦克具有信息感知、交换和处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化坦克。该型坦克具有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调制与解调等先进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美国“舡”式轻型坦克

  20世纪80年代初,卡迪拉克·盖奇公司预测世界上有些国家将需要一种具有主战坦克的火力和较高战略、战术机动性的轻型坦克,于是决定投资研制“舡”式轻型坦克。该车安装1门能发射北约制式弹药的105毫米火炮。该车重量轻,车体低矮,行程大,机动性高,采用已得到证实的可靠性部件,能用C-130运输机空运。

  1983年1月,公司进行了新车论证,同年9月开始设计。1984年2月制出底盘样车,同年8月进行行驶试验。1984年6月,公司还制出了炮塔样品,并将它安装在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底盘上做射击试验。1984年10月,样车在美国陆军协会装备展览会上首次展出。到1985年底,该坦克已完成约5000千米耐久性试验,其中大部分试验是在内华达州卡尔逊城的霍杰斯机动车辆试验中心(HodgesAutomotiveTestCentreatCalsonCity,Nevada)进行。试验后,公司又对侧传动装置、减振器和冷却系统等作了少量改进,以便在49℃的环境温度下工作。随后,公司又对该车作进一步改进,改进项目包括增设热成像瞄准镜和1个与主炮并列的望远镜。该望远镜作为炮手的M36E1昼夜瞄准镜的备份瞄准仪器使用。1986年,完成生产样车,并在泰国进行了试验。1987年初,泰国政府同卡迪拉克·盖奇公司签订了1.5亿美元的合同购买该坦克106辆,单车价格约100万美元。

  苏联T-34中型坦克

  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前苏联的T-34坦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现代坦克的先驱,它装备数量之多、装备国家之广、服役期限之长,在世界各国的坦克中屈指可数。1940年1月,第一批T-34中型坦克由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生产,其设计者为42岁的科什金。最早的T-34坦克全重26300千克,乘员4人,最大速度为55千米/时,机动性能出类拔萃。它的前主炮为1门76.2毫米加农炮,因此也称T-34/76中型坦克。T-34坦克作战性能方面与同类坦克相比处于领先地位。连德军的将领也承认,“苏联人拥有的T-34中型坦克远远优于德军任何一种中型战斗坦克”。德军在1943年研制的“黑豹”坦克,在很多方面便仿制了T-34。T-34坦克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大量制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共生产四万多辆T-34坦克。

  T-34中型坦克是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之作。T-34坦克挽救了苏联卫国战争,挽救了苏联红军,甚至可以说挽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虽然纳粹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拥有“虎式”与“虎王”重型坦克,但面对数量惊人、火力强大、机动超强的T-34坦克,德军装甲部队只能用“望洋兴叹”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与局势。因此可以说,T-34中型坦克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王者兵器”。

  苏联T-62主战坦克

  前苏联为了赶超美国的M60坦克,夺取坦克装备技术上的优势,便在T-54/T-55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了T-62坦克,在1964年把这种坦克大规模地列装部队。T-62坦克首次装备了口径达115毫米的滑膛炮,并第一次在坦克炮上配用了由尾翼稳定的次口径超速脱壳穿甲弹(另有破甲弹和榴弹)。T-62坦克115毫米口径火炮的杆式动能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在当时同类弹种中是最强的。

  但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T-62坦克尚不能达到设计时的全部要求。

  T-62主战坦克的问世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军备竞赛的结果。T-62坦克的115毫米口径主炮,在当时主战坦克的火炮当中是空前的,具有极强的震慑力。西方社会的一些艺术家把T-62坦克作为自己漫画作品中的主题,对其主炮进行夸张表现,足可见该型坦克在当时所产生的震撼效果。

  苏联T-72主战坦克

  苏联T-72主战坦克外形紧凑低矮,炮塔顶距地高度仅为2.19米。坦克炮塔采用铸造结构,呈半球形,最厚装甲为280毫米。车体用钢板精焊制成,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位置,车体前装甲板上有V形防浪板。战斗舱中配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安排。1974年,苏联部队装备了2万多辆T-72型坦克。该坦克不仅供本国军队使用,还出口到当时的捷克、印度、伊拉克等国。该坦克由于造价低廉、性能良好,曾一度成为出口武器中的热销产品。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就大量使用了T-72坦克。

  T-72坦克车体除在非重点部位采用均质装甲外,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复合装甲为三层,外层为8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中层为104毫米厚的玻璃纤维,内层为2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由于设计为大倾角构形,因此对于破甲弹具有相当于500~600毫米厚均制钢装甲的防护水平。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

  驾驶舱和战斗舱四壁装有有机材料制成的含铅衬层,厚度为20~30毫米,具有防辐射和中子流的能力,同时还能减弱内层装甲碎片飞溅造成的二次杀伤效果。

  T-72主战坦克可以说是一代设计经典的主战坦克。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数十个国家装备T-72主战坦克。T-72主战坦克的改进型号目前仍是国际军火交易市场的“宠儿”。相比于造价昂贵的M1A2型主战坦克、“挑战者”Ⅱ型主战坦克、“豹”2A6主战坦克,T-72的改进型仍有很大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是青睐T-72。德国“豹”2主战坦克

  1970年,MBT-70坦克计划告吹。联邦德国便作出研制“豹”2坦克的决定。1972~1974年,克劳斯·玛菲公司制造出16个车体和17个炮塔,样车于1972~1974年进行了部件系统技术试验,然后进行部队试验。1975年2~3月在加拿大进行冬季试车,1975年4~5月在美国尤马(Yuma)试验场进行热带沙漠试验。1977年,联邦德国选定克劳斯·玛菲公司为主承包商并签订了大量生产“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辆订货中,克劳斯·玛菲公司生产了990辆,其余810辆由克虏伯·马克公司制造。第一辆预生产型“豹”2坦克于1978年年底交给联邦德国国防军用于部队训练,1979年初又交付了3辆。第一辆生产型“豹”2坦克由克劳斯·玛菲公司于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正式装备德国国防军。克劳斯·玛菲公司到1982年年底,达到年产300辆的水平。

  “豹”2主战坦克(A4型)全重55吨,乘员4人。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间隙复合装甲,车体前端呈尖角状,增加了厚的侧裙板。炮塔外轮廓低矮,防弹性好,设计时考虑到中弹后的二次防护问题,将待发弹存于炮塔尾舱,并用气密隔板将弹药与战斗舱隔离。该坦克采用集体防护式三防通风装置。第五批生产型豹2坦克开始安装英国格莱维诺乘员舱灭火抑爆装置。

  “豹”2坦克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身管系用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坦克弹药基数为42发,其中27发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前部分,15发储存在炮塔尾舱里,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弹药。莱茵金属公司已研制了5代120毫米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中DM13长径比为12∶1,DM21长径比为14∶1,更新型的DM33、DM43、DM53则具有更大的长径比。

  火控系统则采用指挥仪式稳像火控系统,该系统易于稳定而且能保证在很高的行进中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车长配有PERI-R17型稳定式周视主瞄准镜,炮长有双放大倍率的稳定式EMES15型潜望式瞄准镜。其中包括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装置。装在EMES15型瞄准镜中的热像仪能使火炮在夜间或不良天气下对伪装的目标进行瞄准和射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瑞烨作品集
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