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江山》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5章 靖康耻,犹未雪——宋与金(1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宋江山》 作者:吴蔚

第35章 靖康耻,犹未雪——宋与金(11)

  陈东和欧阳澈被杀是宋高宗即位后的第一起冤案,从侧面栩栩如生地反映出了宋高宗的真实心理。而下面即将提到的另外一个主人公岳飞,此时还只是个小小的将校,隶属于老将宗泽麾下,也因为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宋高宗北渡亲征,恢复中原,以越职上奏罪名被夺军职。

  可以说,从陈东、欧阳澈忠心报国却无辜被害的悲惨下场上,就已经可以看到未来抗金名将岳飞的命运。事实上,一百五十二年后宋朝再度灭亡的种子,已经在这一刻种下了。

  5.名将岳飞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还是康王身份的赵构率领大批军队由济州(今山东巨野)前往南京应天府。他此去南京,就是为了应孟太后(即元祐皇后)所召,前去登极为帝。当时兵荒马乱,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沿途有大队人马护送。有一名因战功累升的偏裨武将也在其中,他就是年仅二十四岁的岳飞,当时隶属于中军统制张俊麾下。

  一路上,赵构望着手中的御玺,心事重重,且喜且忧,根本没有心思留意到人群中的岳飞。当然,他此刻还想不到,就是这个岳飞,日后会成为他所倚重的国之支柱,也会成为他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今属河南)。据说他出生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境贫寒,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他“少为韩魏公家庄客,耕种为生”,《朱子语类》也记载说“岳太尉飞本是韩魏家佃客,每见韩家子弟必拜”。尽管生活贫困,岳飞却勤奋好学,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其喜欢读兵书、《左传》(古人多将《左传》当兵书来读)。他曾专门拜师学习射箭、枪法,武艺高强,臂力过人,能手挽三石三斗(一石110市斤)强弓、脚开八石强弩,在当地名动一时。而当时,受挽弓一石五斗、脚开弩三石五斗就有资格当禁军,岳飞挽弓创南宋军人之最高记录。

  岳飞十九时初次从军,刚好参加了宣和四年(1122年)的童贯第一次伐辽之战。岳飞跟随大部队到了燕京(今北京)城下,对高大巍峨的城墙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为当时燕京是辽国五京之一,普通的中原人大多在称谓上分不清燕京和辽著名战略要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已经被金国占领),岳飞以为燕京就是黄龙府。多年后,他成为一代名将,对部属说:“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其实他说的“黄龙府”便是燕京。这次宋军占据绝对优势的伐辽意外以宋军惨败而告终,刚好此时父亲岳和去世,岳飞便退伍还乡守丧。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个字,成为岳飞一生的处世准则。

  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岳飞第二次朝见宋高宗时,宋高宗御赐亲书“精忠岳飞”四字,绣成一面战旗,命岳飞在用兵行师时作为大纛,因而后来讹传为岳飞背上字为“精忠报国”。

  岳飞最初到相州应募从军,成为刘浩部属。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后,刘浩所部成为大元帅府最早的基本部队之一。不久,北宋灭亡,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王朝。岳飞虽然还只是个小军官,却忧国忧民,上书请求宋高宗回到都城开封,亲率六军收复中原,结果被宋高宗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免去了军职。岳飞于是北上,改投到河北招抚使张所麾下,任中军统领。不久又升统制,隶属于都统制王彦。

  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张所派遣王彦到河北去组织忠勇军民抗金,岳飞也在其中。王彦部在河南新乡石门山(今属河南)遭到金军的全面包围。当时张所因之前曾弹劾投降派大臣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沦为孤军,因而王彦出战时有些谨慎。年轻气盛的岳飞对此很是不满,指责王彦说:“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其部脱离了王彦,单独出战,王彦只得率兵力战,一度收复了新乡,但马上遭到金军反扑,王彦部溃散。

  之后王彦重新聚集部队,率部退至共城县(今河北辉县)西的太行山一带,继续坚持抗金,士兵们为了表示坚决抗金的决心,在脸部刺上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从而得名“八字军”。八字军的抗金斗争得到了两河人民的热烈响应,两河地区忠义社的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领导的十九寨均表示听从王彦的号令,人数总计十余万,兵寨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成为黄河以北一支最强大的抗金力量。王彦声名显赫一时,也由此成为金人的心腹大患,金军曾经悬赏重金要他的脑袋。

  岳飞听到八字军壮大的消息后,担心之前得罪王彦惹来杀身之祸,便单骑到王彦山寨谢罪。王彦没有接纳,只说:“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才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态度很明确,既不会追究岳飞,但也不会重新接纳。

  无奈之下,岳飞只得去投奔东京留守宗泽。因为他曾经擅自脱离主将王彦管辖,跟逃兵无异,按律当斩。就在东京留守司官员将要行刑的时候,老将宗泽偶然看到岳飞,第一眼便说:“此将才也。”于是将岳飞从刀下救了出来,给了他五百人马,要他去援救正被金军围攻的汜水,以此来将功赎罪。结果,岳飞以少胜多,大败金军,由此升为统制,并开始闪亮于历史的舞台。

  宗泽本人很欣赏岳飞的军事才能,但见他好野战,担心他将来要吃亏,说:“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而教授岳飞阵法。岳飞却回答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成为传诵后世的军事名言。

  宗泽是当时最重要的抗金将领,威望极高,不但一些农民起义军如河北的杨进、李贵,河东的王善等都自动投奔到他的麾下、听他节制,就连名重一时的王彦也率领八字军精锐渡河赶到开封(今河南)与宗泽会合。开封的形势迅速好转,守备大大加强。三路南侵的金军处处受到抗击,攻陷的州城不久又被南宋军民收复。宗泽的名字也使金人丧胆,私下称他为“宗爷爷”。

  当时金国的两大主将完颜宗翰(即粘罕)和完颜宗望(即斡离不)发生了意见分歧,完颜宗翰主张入主中原,完颜宗望主张见好就收,两人争执不下。宋朝老将宗泽时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几次力请宋高宗还都汴梁,利用金人内部意见不一的时机,大举渡河,图谋兴复。但宋高宗早被金人吓破胆,死也不肯回到汴梁。宗泽拟出了全面反攻的计划奏报朝廷,而朝政全部为投降派把持,宰相黄潜善、汪伯彦还故意诬陷宗泽发狂。年已七十的宗泽忧愤成疾,背上发疽而死。死前一日,他长吟杜甫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并嘱咐部将们要继续抗金,至临终无一语言及家事,最后连呼三声“过河”死去,念念不忘未竟壮志。闻者无不黯然泪下。

  宗泽病死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岳飞也成为杜充的部属。杜充无意恢复中原,尽反宗泽所为,完全撤废了宗泽的抗金措置与设施,人心疑阻,豪杰离心,宗泽所招抚的两河忠义之士也纷纷离去。时人有“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之语。

  建炎元年(1127)秋,完颜宗望病死,主战的完颜宗翰独掌金国大权,立即再一次大举南侵,目的是要趁宋高宗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消灭,以防赵氏政权卷土重来。当时宋高宗刚刚将朝廷迁到扬州,金军闻讯后即派精锐骑兵奔袭扬州,一举攻陷天长,金军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

  宋高宗此时正在后宫寻欢作乐,软香满怀,好不快活。突然听到金军已经到达扬州附近,吓得惊慌失措,仓皇披甲乘骑出城,随从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省押班康履等五六骑,连宰相都未及告诉。一行人一路狂奔至瓜洲,乘小船渡江,日暮时分抵镇江(今江苏)。

  南宋小朝廷的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听说宋高宗南逃,也纷纷跟随逃跑。车驾起行,城中大乱,军民争相出城、渡江,拥挤、践踏、溺水,死者不可胜数。军民怨恨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等。司农卿黄锷到了江上,军士一听说他姓黄,就以为他是黄潜善,骂道:“误国误民,皆汝之罪。”黄锷还来不及辩白,头已被砍下。

  之后,金军顺利进入扬州,大肆掳掠后,又纵火焚城,士民存者仅数千人而已。

  宋高宗逃到镇江后,吏部尚书吕颐浩认为皇帝应该留在江北督军,鼓舞士气。御营司都统制王渊认为镇江太靠前线,不如退居杭州安全。宋高宗立即接受了王渊的意见,命张浚、吕颐浩、刘光世等沿江扼守,自己渡江逃到了有所谓“重江之阻”的杭州,并命献计有功的王渊掌枢密院事。

  王渊由一个小小的御营司都统制一跃而为掌管全国军事的高官,引来众多的不满。其中,意见最大的当属扈从保驾的御营司将领苗傅。刚好另一个伴驾勤王的威州刺史刘正彦也对王渊有意见。刘正彦曾招降流寇,但朝廷没有恩赏,王渊掌权后,还想夺走刘正彦的军队。牢骚和怨言在这些勤王将领中蔓延,而宋高宗身边的宦官康履骄恣用事、妄作威福,对勤王将领呼来喝去,招来更大的不满。苗傅和刘正彦决定用武力诛杀王渊和康履,兵谏宋高宗。

  刘正彦事先埋伏好军队,等王渊退朝回府时,在半路将其杀死。随后,刘正彦高喊王渊与宦官勾结造反,带着军队赶到行宫来杀宦官。苗傅当时负责守卫守护宫禁,立即打开宫门接应。两队人马一起杀进行宫,杀死康履,迫宋高宗退位,禅让给三岁的儿子赵旉,由孟太后(宋哲宗皇后)垂帘听政,改元明受,大权全部被苗傅和刘正彦掌握。这次兵变史称“明受之变”,又称“苗刘之变”。

  宋高宗此时才二十二岁,自然不甘心退位当太上皇。他悄悄与宰相朱胜非密议,派人召集前线的张浚、吕颐浩、刘光世等人回师平叛。驻守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的礼部侍郎、节制军马张浚与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同签书枢密院事、江东安抚制置使吕颐浩决议起兵讨伐。大将张俊首先表态,他赶到前敌指挥部平江,与总指挥张浚会面,两人决定要匡扶社稷,并分头写书信,号召各地勤王平叛。吕颐浩、刘光世、韩世忠等大将也纷纷表态支持宋高宗。韩世忠还自告奋勇愿任前部。由于韩世忠的军队在先前的沭阳阻击战中消耗很大,手下无兵,张浚还特意让张俊借出两千兵交给韩世忠统率。

  而苗傅和刘正彦也想争取韩世忠这员猛将,当时韩世忠妻子梁红玉和儿子都住在杭州,本来是绝好的人质。宰相朱胜非生怕韩世忠投鼠忌器,便故意怂恿苗傅派梁红玉去劝说韩世忠归顺。苗傅没有任何政治头脑,竟然同意。结果梁红玉一夜奔驰数百里,一见到丈夫就要他立即入卫平叛。等苗傅再派人去给韩世忠封官许愿时,韩世忠就毫无顾忌地对使者说:“老子只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径直向杭州进兵。

  梁红玉(1102~1135),祖籍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其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她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不过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二十石弓,射二百步而无虚发,任侠好义,毫无娼家之气,平常对少年子弟多是白眼相看。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朝廷以童贯统率大军镇压,方腊最后被一位小校所捉,这个小校就是韩世忠。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二人由此而生情,终成眷属。韩世忠原配白氏死后,梁红玉成为正妻。

  苗傅和刘正彦闻讯后,惶然不知所措。这二人最初起事的动机,不过是莽夫行为,即杀死王渊和康履,“诚可以快天下之心,纾臣民忿怒之气”。但二人既无政治手腕,也没有应变的才能,以致发动政变成功后,始终困守杭州,也不号召民心和军心,导致全城陷入动荡不安的状态。尤其可笑的是,二人竟然听从了宰相朱胜非的建议下,同意让宋高宗复位,想以此来缓解自身的危机。这样,被废黜的宋高宗重新回到行宫复辟,与孟太后御前殿垂帘听政,并恢复建炎年号,赵旉则被立为皇太子。

  此时,韩世忠、张浚等军队打败了苗刘军苗翊、马柔吉部,苗傅和刘正彦见大势已去,半夜从涌金门逃出杭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随即入城,拜见宋高宗于内殿。宋高宗复位,给参加平叛的诸功臣加官晋爵:吕颐浩任尚书右仆射(右相)、兼中书侍郎;刘光世为御营副使;韩世忠、张俊为御营左、右军都统制;张浚则破格提升,知枢密院事。此时,张浚才三十三岁,是宋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执政大臣。韩世忠也因为此次平乱立下首功,大得宋高宗的好感。所以,尽管后来韩世忠和岳飞一样,坚决主张抗战,严重违背宋高宗投降求和的意图,但宋高宗仍念着他当年救驾的旧情,对他格外优容,而不是像对岳飞那样要除之而后快。当然,岳飞之死还有更深刻的背景,这一节后面再说。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用人三十六计说话三十六计宋江山包青天大唐游侠斧声烛影璇玑图处世三十六计管人三十六计明宫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