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梁武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1章 决战邓城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梁武帝》 作者:黄复彩

第21章 决战邓城

  两年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率大军直抵南齐北方重镇寿阳,却又在一夜间突然撤兵,回到洛阳。洛阳,这座充满了汉文化气息的新都,让拓跋宏有着重回梦中故乡的感觉。在这里,拓跋宏继续他的汉化改革,不仅禁止鲜卑人穿世代相袭的鲜卑人的衣服,一律改穿汉人的服装,还禁止鲜卑人说鲜卑的语言。拓跋宏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我们整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汉语。拓跋宏的决定遭到鲜卑上层社会的抵制。有人批评他说,我们的国土如此辽阔,各地有各地的方言,每一种方言有每一种方言的特点,何以见得哪种语言是纯正的语言,哪种语言是杂音?拓跋宏知道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汉语有些困难,就规定汉语作为工作语言,如有官员违犯,一律免除官职。拓跋宏对汉语的崇拜,简直达到疯狂的程度,索性又遵从汉人的姓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元宏。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就称他元宏而非拓跋宏了。

  然而在那些日子里,元宏没有一天不在想着他梦中的江南。江南就如同一个绝世美人,让元宏魂不守舍。江南太美,太值得人向往和期盼了,太值得人去亲近,去流连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单一个谢灵运已够让人着迷的了,居然还有一个小谢(谢朓),“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为什么那么多诗人都集中在江南?集中了那么多诗人的江南到底是什么样子?江南,江南,元宏知道生命是有限的,于是他决定,拼尽此生,也要去江南看看。

  正如萧衍与他的从舅张弘策所分析的那样,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齐建武四年,公元497年)五月初七,北魏孝文帝元宏趁着南齐的内乱,再次征调二十万强兵壮马,自洛阳出发,直下江南。元宏在南下宣言中称,这一次,他一直要打过长江去,饮马长江边。其实,元宏比谁都清楚,饮马长江边的确是一句大话,一句元宏式的牛皮轰轰。他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家底,知道自己目前完全没有一口吃下南梁的实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向正在国内大肆杀戮,消灭异己的萧鸾展示一下草原雄鹰铁甲雄师的威严。

  九月,北魏大军以凶猛的攻势拿下南阳外城,齐南阳太守房伯玉只能退守内城死守。这一回,元宏将他的二十万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真的做着长久踞扎的打算。

  兵临城下,威猛而不泛浪漫的元宏向南阳房伯玉抛去一枚碧绿的橄榄枝,他希望能与房伯玉坐下来认真谈谈,谈谈这次大战,谈谈此时此刻各自的心境。房伯玉当然没那么书生气,一面派人向雍州刺史曹虎发去一封又一封求救的信件,一边命令南阳军民严阵以待,死守内城,坚持到最后一刻。元宏也不着急,每日只是让自己的人向南阳守城士兵喊话,做攻心战术。终于有一天,浪漫的北魏皇帝与南齐的南阳守将房伯玉隔着护城河相互见面。元宏让人搬来一张椅子,就坐在城下与房伯玉聊起天来。元宏说:“我此次南下,是作了充分准备的。决不会像过去一样,冬天来,春天走。现在,我北魏境内全民汉化,士气高涨,这一次南下,不打到建康,决不回洛阳。你这座南阳城拦住了我南下的道路,我必须先把你给拿下。”

  元宏列举房伯玉三大罪状,其一,南齐高帝萧道成以及武帝萧赜对你房伯玉恩重如山,你房伯玉不但受恩不报,反而助纣为虐,在萧鸾对高、武子孙旧臣的血腥屠杀中充当帮凶,罪责难逃;其二,两年前我的大将薛真度奉命讨伐逆贼,你的军队连出阴招,让他死伤惨重,太对不起人了;其三,你明知朕銮驾亲征南阳城下,你不但不自缚跪降,反而拒城反抗,你胆子不小啊。元宏的这一番奇言怪语,让房伯玉禁不住笑出声来。元宏为北魏国君,想不到有时候却像一个任性的孩童。所举三罪,除了第一条让房伯玉稍稍脸红,其余二条,明明就是胡搅蛮缠嘛。

  既然元宏习惯搞笑,那就也搞笑个来回吧。房伯玉没空搭理他,便让人给元宏写了一信,信的内容如下:大驾南征,千里劲进,尘烟四起,劳苦功高啊。小臣卑微,竟得北主亲自骚扰,今又得当面教诲,三生有幸啊。虽自不量力,但忠于职守,是小臣本分,唯有死战,以谢朝廷,对不住了啊。说到贵国大将薛真度上回来扰一事,让他完命归魏,他运气不错了啊。薛将军如果斗胆再来,定当斩他于马下,不客气了啊。

  战争是残酷的,但搞一搞笑,幽他一默,倒也减轻些压力,各自轻松了许多。元宏命北魏士兵切断南阳通往外界的一切水陆要道,得空就对城中军民小有骚扰。房伯玉也不含糊,不时派出精锐小分队,对北魏驻军来一个突然袭击,有一次甚至差点让元宏也虚惊一场。元宏是虔诚的佛教徒,南阳城外有一座寺庙,元宏得空就去寺庙敬佛。房伯玉安排了几名敢死队员,埋伏在一座通往寺庙的小桥下。元宏刚一走近,几名敢死队员突然冲出来,那一次如果不是元宏卫士护驾得力,堂堂北魏君主就真的被南齐的这几个敢死队员结果了性命。

  这样坚持了三月之久,元宏料定南阳城中储备不多,便又心血来潮,留下他的亲弟咸阳王元禧继续围攻房伯玉,自己率主力南下新野,做围城打圆战略。

  元宏的轻松是真的,围围城,敬敬佛,诵诵汉诗,就当是出门做一趟旅游。但房伯玉的轻松却是假的。正如元宏所料,城中的储备捉襟见肘,雍州刺史曹虎与他素有过节,巴不得北魏人往死里整他,只是缩在襄阳(雍州首府)闭门不出。而建康方面对这场战争的反应越来越麻木,病入膏肓的萧鸾此刻正忙着为他的子孙们扫清最后一批障碍,根本无暇顾及南阳,无暇顾及这场窝心的战争。

  与高祖萧道成以及齐武帝萧赜的早婚早育不同,萧鸾是中年得子,膝下共有十一子,长子萧宝兴庶出,而且天生废疾,太子萧宝卷刚满十六,余下的都尚未成年。他不知道一旦自己死去,他的这些年幼的儿子们如何对付正当英年的高、武子孙。他的侄儿萧遥光把叔父的心思摸得透透的,便又给他递上一份屠杀黑名单。这些日子,萧遥光每天都在做着同一个梦:一旦明帝死去,他将立即行动,明帝的子孙自好对付,此刻,他要借明帝之手,将高、武旧臣一网打尽。叔侄二人各怀心思,相互利用。

  一轮又一轮的屠杀,并没有让明帝轻松起来,他的病反而愈重。萧衍与张弘策在石头城的一番谈话是在建武三年(公元496)冬末,正如萧衍所分析的那样,第二年春天,明帝的病况被外界公开,整个建康城,包括明帝的儿子们,都在等着明帝驾崩的消息。

  萧鸾来不及在屠杀中喘口气来,前线却传来一个又一个让他背气的消息:

  齐建武五年(公元498)正月,新野失守,守将刘思忌被元宏生擒;

  二月初五,魏军攻陷南阳外城,南阳告急;

  北魏八万大军直扑襄阳,雍州十万火急……

  萧鸾拼足力气,拆东墙补西墙,派裴叔业前往寿阳,接任崔慧景,而命崔慧景率一万人马紧急开拔西南方向,去救襄阳之火。明帝许诺,如果崔慧景此次能击退魏军,就让他做五兵尚书。崔慧景正急着领功受赏,自然二话不说,即刻从寿阳领兵一路火速南下,向雍州方向而去。明帝接着又把镇守石头城的萧衍找来,让他率六千精兵去与崔慧景会合。明帝在与萧衍的谈话中用意十分明确:御敌的任务交给崔慧景,而他此行是为监视雍州刺史曹虎,随时掌握其动向,一有动静,即刻除之。萧衍知道,深受高、武二帝信任的旧臣曹虎已经被列入明帝的清除名单,就像上次对付司州的萧诞一样,明帝正要利用自己之手,再拔掉曹虎这颗他认为碍眼的钉子。萧衍何尝不知道这是萧鸾的借刀杀人之计,自己如果真会按萧鸾的意旨去做,将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极不光彩的一笔。但是,明帝许诺,如果除掉曹虎,将让萧衍代为雍州刺史。位居汉水上游的雍州,恰如一道咽喉,在军事上有控扼南北的重要作用。当年魏、蜀、吴三国为争夺天下,都曾为夺取襄阳付出过极大的代价;前秦符坚南攻东晋时,也是将襄阳作为一座重要的后防基地;而刘宋王朝的开国之君刘裕在北伐南归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次子刘义真刺史雍州。雍州这块蛋糕太诱人了,它引得历史上无数英雄竞折腰。现在,萧衍同样需要雍州这块军事重镇,他需要从曹虎那里将雍州据于手中。他决定见机行事。

  北魏孝文帝同样知道雍州的重要,八万大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先后占据雍州属下的五座城池,从而形成对雍州的合围之势,以逼迫雍州刺史曹虎签城下之盟。二月上旬,萧衍接受明帝命令后即刻从建康出发,十二日,萧衍率领他的六千精兵经过一番苦战,从北魏人手中夺回邓城。下一站,他要把离襄阳最近处的樊城从魏军手中夺回,这样,既可监视襄阳曹虎的动向,又可随时御敌。

  邓城之战的硝烟尚未平息,就得到消息:驻守在襄阳的曹虎已决定叛变,明天天亮前就要投敌。萧衍决定,留下一千人驻守邓城,其余五千人马不停蹄,前往樊城。

  萧衍的人马出城不远,就与崔慧景的一万大军在邓城郊外燕子沟会师。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此时的崔慧景营寨里一片炊烟,崔慧景正与他的部属坐在帐里猜拳行令。见到萧衍,崔大炮仍然不改往日的习性,一边邀萧衍一同进帐喝酒,一边亮明自己的观点,说:“这年头,活着才是硬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萧衍说:“崔尚书此话差矣,养兵一日,用兵一时,朝廷恩宠,派你我来救雍州之急,你我都不能不豁出命去。刚刚得到消息,曹虎天亮前就要投敌,我们需在天黑之前赶到樊城,以切断曹虎与魏军之间的通道。”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曹虎真要投敌也是被逼无奈,”崔慧景似乎对曹虎的投敌并不介意,说,“目前敌我双方兵力悬殊,萧将军还是小心为好。”

  萧衍说“北魏的八万人马分布在五座城池,我军各个击破,就没有不胜的道理。我的人马经过一番激战,刚刚将邓城从魏军手中拿下,我已留下一千人驻守邓城,其余五千人皆随崔将军去攻打樊城。”

  崔慧景对萧衍执意攻打樊城的意图并不清楚,他似乎是被萧衍感动了,说:“萧将军刚刚经过一番激战,人疲马乏,还是原地休息为好,攻打樊城的任务,就交给崔某吧。”

  萧衍说:“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我军刚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攻打樊城,正是时候。”

  崔慧景没有话说,于是两支人马齐头并进,前往樊城。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傍晚时分,两支人马刚刚到达樊城附近鹰子山时,忽然遭遇一群北魏骑兵。这支北魏骑兵来势凶猛,而且人数之多,远在南齐的军队之上,直把南齐的军队逼到鹰子山退守。

  天渐渐黑了,北魏的骑兵在山下叫喊着,人数越来越多。萧衍知道遇到强敌了。他之此行,本不为御敌,他手上的人马只有五千人,他知道如果硬拼下去,吃亏的只有自己。于是便建议崔慧景趁着天色尚明,赶紧杀开一条血路,撤到邓城,再做打算。但崔慧景却说:“这支马虏子显然并非有备而来,或许他们只是路过,便见财起义了。骑兵只善于平地作战,我等驻守山上,索虏子奈何不了我们。”

  “我军的行动已被魏军知晓,一旦魏军增援部队赶到,我们就处于被动了。”

  “放心吧,”崔慧景轻率地说,“我对北魏人再了解不过了,他们不惯夜战,天黑之后,必然退兵。”

  天渐渐黑了,山下果然动静渐稀。借着曦微的星光,可以看到鹰子山下村火点点。有鸡犬之声从远处传来,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少有的安谧之中。崔慧景得意地说:“你看,魏军已经退走了,我们趁黑下山去吧。”

  萧衍说:“既然崔将军执意下山,那就请便吧。我的人马的确是疲乏了,需要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在樊城会师吧。”

  二人握手相别时,各自的脸上都露出微笑,但那笑容却各不相同。崔慧景带着他们人马下山去了,萧衍命令他的人马原地休息,但不许埋火做饭,只吃随身所带的干粮充饥。

  崔慧景说得没错,北魏人的确不惯夜战,然而崔慧景今夜运气不佳,对于北魏人来说,破一次例也并非不可。也正如崔慧景所说,这支北魏骑兵的确是从这一带路过,他们是前往襄阳接应准备叛变的南齐刺史曹虎的,偏偏在这里与另一支南齐的军队相遇了。北魏人当然不肯放过这支救援的南齐军队,闻迅而来的北魏人越来越多,他们存心要把这支南齐军队连皮带肉,整个吃掉。于是,数万北魏大军埋伏在鹰子山下,居然人不喧,马不嘶,四野俱寂,恰如史前。崔慧景的大部队刚摸到山下,突然就听到杀声震天,声振四野。那些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鲜卑士兵骑着战马,挥舞着大刀,砍起人来,完全不讲道理。面对那些横冲直撞的北魏骑兵,崔慧景的人只有仰起头来,才能看得清那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北魏士兵是何面目。北魏士兵的战刀划出一道道白光,带着北方大地寒冷的空气,在空中呼呼作响,他们大声呼喊着让南齐人听不懂的口号,像收割麦子一样收割着南齐士兵的人头。

  毫无准备的崔慧景慌忙掉头向襄阳方向逃窜,结果在沔水岸边又遇到另一支魏军。南齐的士兵们踏着沔水,强渡对岸,淹死冻死者无数。崔慧景在几名部属的护卫下,踏着士兵们的尸体渡过沔水,择一条小路仓惶逃命,再也顾不得他的那些哭爹叫娘的士兵们。

  趁着山下的一场混战,萧衍带着自己的人马从鹰子山的另一侧悄然下山,再沿着一条荒无人烟的小路快速向樊城插去。

  北魏军队在鹰子山打了胜仗,却并未能接手襄阳。南北双方在雍州一带又相持了一月之久,孝文帝元宏眼看着雍州无望,便将他的主力东移,转而展开对司州的进攻,以挽回两年前司州失利的影响。北主元宏的意图十分明确,魏军要从东线打开一条通道,然后再沿江淮长驱直入,形成对南齐都城建康的直接威胁。元宏想,即使打不到兔子,遛遛鹰也是好的,起码能让病入膏肓的南齐皇帝萧鸾惊出一身冷汗来,让他早死早超生。元宏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总是凭着自己的激情行事,他似乎要的就是一种渲泻激情的过程,至于结果,并不重要。

  由于北魏孝文帝将他的兵力转向南面,雍州的压力随之缓解。

  邓城之战后,雍州刺史曹虎因闭城不出,被罢黜雍州刺史。曹虎抗敌数月之久,才使得北魏人无果而收,结果却做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从曹虎身上,人们更加明白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了。萧衍成了邓城之战最大的赢家,接任曹虎任雍州刺史。此时的萧衍,不仅又擢升二品,从而成为南齐朝廷一名重要的方镇大员。

  张弘策在第一时间向萧衍送来祝贺,张弘策兴奋地说:“所有的一切,都不出去年将军的预料啊,你能说这不是天意吗?”

  二人分析了未来大势:病入膏肓的明帝将不久于人世,明帝死后,天下将会大乱。远离建康,驻守雍州,进可以等待时机,趁乱起事,作人生一搏;退,则坐镇西北,割据一方,从长计议。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黄复彩作品集
和悦洲,小上海佛的故事让自己的心明亮起来菩提烟魂乌篷船禅的故事梁武帝仁德法师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