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梁武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7章 君臣之间(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梁武帝》 作者:黄复彩

第47章 君臣之间(2)

  虽然如此,萧衍并没有冷落他的好友沈约,沈约被朝廷加封建昌侯,食邑千户。沈约知道,萧衍可以给他极高的荣誉,却并不给他真正的权力。对于萧衍所赏赐给他的一顶顶光环,按照惯例,沈约要谦让一番。此前他曾写过一篇《让仆射表》,现在又撰《谢封建昌侯表》,文中除表达谦让和感激,称自己只是“徒荷日月之私,竟无蒸烛之用”外,还对梁武帝建国以来的政绩以及萧衍本人大大颂扬了一番。文辞的华美,词章中的蕴意,都堪称那一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

  六月十六日,是沈约八十一岁老母的生日。正如范云所说,老人家在病床上躺了很久了,只怕是她人生中最后一个生日了,再加上沈约在建康北郊的新居刚刚落成,沈约决定,要给老母的八十一岁寿辰好好庆祝一番。就在老母亲寿辰的前一天,梁武帝又封沈约母亲为建昌国太夫人。这算得上是萧衍称帝以来对一个臣子的最高褒奖。南朝以来的上层社会一直是北方侨姓的天下(包括齐梁萧姓,也由北方迁徙而来),在奉行士族门第的南朝,生于本土的吴越士族一直处在被排挤打压的的境地,连当仆射的资格都被取消了。现在,生于本土的沈氏家族有此荣誉,就不仅仅是沈约一门的喜庆了。

  沈约的故居原先在建康城内都里亭的一条巷道内。这是当年宋武帝刘裕赐给沈约祖父沈林子的一处旧宅。沈林子曾跟随刘裕转战南北,立下不小的功劳,刘裕称帝后就将此宅赠予沈林子。宅本不大,很多年过去了,禁不住长久的风侵雨蚀,这座深巷内的故宅就显得破旧而逼仄了。沈约渐近晚年后,便有心要找一处地方重新建宅。而他看中的,正是建康北郊钟山脚下一个叫东田的地方。此处地处北郊,钟山脚下,依山傍水,景色十分优美,又不失田园野趣。当年文惠太子萧长懋就选择这里建有避暑山庄,文惠太子喜爱文学,于是也经常邀请文学才俊来他的山庄饮酒作诗。沈约也就是自那时起,就有心在将来的什么时候也来这一带建一座私宅,这个愿望终于在萧梁建国之初实现了。

  沈约老母寿辰当日,也正是梁武帝对其母亲奉策进封的这一天,子荣母贵家族荣耀。再加上梁武帝的策封,朝野上下引为大事,六十几位阁中同僚以及当年的文中诗友一齐来到沈约郊区别宅庆贺,更有趋炎附势者络绎不绝,那条往日冷清幽静的北郊小道被无数车盖拥塞,一时道路受阻,交通不畅。

  沈约的这处住宅完全称不上豪华,但却坐北朝南,依山面水。站在宅前的空地上,放眼之内几百亩稻田尽在眼中,真正让人有赏心悦目的快意。沈约将迄今以来他所欣赏的文人诗句用墨笔写在墙上,其中有前期文人刘显的《上朝诗》、何思澄的《游庐山诗》,有同期文杰王筠专门为他的别宅贺写的《草木十咏》以及他自己所写的吟咏山水之美的诗文,从而让他的这一处别宅充满了人文气息和浓郁的文学色彩。

  为了这处别宅,沈约精心写了一篇《郊居赋》,沈约在这篇赋中对自己建造这栋郊区别宅的用意以及他晚年的生活都做了一一说明。他说自己并非至人,而只是一个中智之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万事万物,都有其特有的本性。因此,过一个自在的生活是他晚年生活的方向。他说,没有什么政治才略的自己将避开繁华而喧嚣的都市,归隐于这片荒郊野外。

  这实在是一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沈约因梁武帝的奉策赏赐而举行这样的庆祝仪式,却反过来因为这次的庆祝仪式得罪了梁武帝。当梁武帝得知沈约《郊居赋》的内容时,十分恼火。他问徐勉说:“听说沈休文在一篇文章中发朕的牢骚,你知道这事吗?”

  徐勉说:“哪有的事?现在士大夫都在传诵这篇《郊居赋》,都认为是当代文坛的传世之作,臣都会背上几句呢?”于是,徐勉摇头晃脑,背诵起其中的句子来:“惟以天地之恩不报,书事之官靡述;徒重于高门之地,不载于良史之笔。长太息何其言,羌愧心之非一……”

  梁武帝冷笑一声说:“什么长太息何其言,羌愧心之非一,还有什么徒重于高门之地,不载于良史之笔,他沈休文要隐居乡里,也不必将自己打扮成屈原高士吧,他沈休文是屈原高士,朕不就是楚怀王了吗?”

  徐勉吃惊地说:“呵,不是陛下点拨,微臣还真没有读出沈尚书笔中的意思。不过,沈尚书对陛下的感恩之情还是难掩笔端,而且是至诚至切的。”

  这一年是沈约的华盖之年,六月刚刚因一篇《郊居赋》得罪了梁武帝,九月,他的老母就与世长辞了。就在沈母辞世的第二天,萧衍悄悄来到沈约的别宅,吊唁沈母。沈约大约没有想到萧衍会来到家里给他的老母吊唁,联想到前些日子自己与萧衍之间发生的纠结,无限的委曲涌上心头,顿时放声大哭。或许是沈约的哭,让萧衍看到沈约难得真诚的一面,竟然受到感动。当时前来为沈母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作为孝子,每一个吊唁的人来,无论长幼,沈约都必须向对方下跪。吊唁者有哭灵的习惯,每当来人哭泣,必引起沈约的伤母之痛。最后,几天下来,沈约连站立都困难了。萧衍得知这一情形,立即派吕僧珍带一帮人拦在沈宅门前的那条路上,控制吊唁人数,不准高声大哭,以免沈约过分伤痛而危及健康。

  九月十日,是太子的两周岁生日,这一天,萧衍特意带着萧统去钟山脚下的东田看望正丁忧期的沈约。太子虽然年幼,却天性聪慧,似乎知道父亲带他来见沈先生的目的,在一见到沈约,立即伏地叩拜,连呼“先生、先生”。萧衍之所以带着太子来看沈约,一是为抚慰刚刚丧母的老友,二是带太子萧统前来拜师。君臣寒暄过后,萧衍直说其意。沈约受宠若惊,连忙拜辞,说自己才疏学浅,怎敢受此重任,只怕误了太子。太子见先生推辞,以为先生嫌他不够聪明,便立即用并不清爽的童音背了一首先生的诗《高松赋》:“郁彼高松,栖根得地。托北园于上邸,依平台而养翠。若夫蟠株耸干之懿,含星露月之奇,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

  萧衍故去的发妻郗氏一生只给萧衍生下三个女儿,萧衍任雍州刺史期间认识了十四岁的才女丁令光,于是就不顾一切地娶进门。当时因郗氏酷妒,萧衍与丁令光并没有多少幽会的机会,直到郗氏死后,丁令光才为他生下这个儿子。萧衍三十八岁得子,他有着与获得帝位一样的大喜。知道这位太子将来的地位,在场的人都不惜将最人世间最美的词语争相送给这位高贵的太子。于是,围绕这位刚满两岁的太子,一屋皆是惊叹,一屋皆是赞许,萧衍也觉得无比受用。当下萧衍让陈庆之拿出拜师礼,萧统太子再次给沈约行三叩九拜大礼,师生之份就算确立。

  说到范云的离世,二人均难掩伤痛之情。萧衍说:“故人已去,不再复生,彦龙去前一再向朕提及休文的才学无人可及,对休文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朕还有一事相求,等你丁忧期过后,朕想把修撰五礼的大事交你主持,这也是彦龙临终前的意思。”这虽然是萧衍对沈约器重的又一表现,但到底不合沈约的心意。范云死后,很多人都揣测,皇上会让沈约接替范云来掌管机密,成为当今朝廷第一重臣,但萧衍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此事。沈约知道,萧衍到底还是不信任他。

  “臣过了今年,就已是花甲之年了,臣不才,能为陛下做些文字上的事情,真正是三生有幸。五礼的编纂,关系到君臣之礼,长幼之分,乃至人伦纲常。这样大的事情,臣只怕难负重任。”就像历次朝廷加封一样,沈约照例要推辞一番,当然都是些谦让之辞。但沈约这一次的推辞,却多少有着真切的成分。沈约接着话锋一转,说:“为了陛下的宏图大业,臣万死不辞,陛下只管放心。”

  “这样朕就放心了,”萧衍说,“刚才的礼品中有长白山五百年人参一支,丁忧期内虽饮食素洁,但也不要熬坏了身子。”

  沈约至诚谢过,又说:“臣听说陛下每日通宵达旦批阅奏折,饮食上则豆麦为粮,日食两餐,甚至很少食肉,陛下的俭朴令人感动。只是,陛下大业刚刚开始,为江山社稷,陛下务必保重龙体,切切不可劳累过度。”

  “豆麦未必不是滋养身体,调理肠胃的最佳食品,”萧衍说,“朕年轻时曾于桐柏山结识一些道士,依道家养生之说,豆麦蔬果可使体内病毒不侵,更具营养。若再运用吐呐来调理气脉,使周身血脉如如贯通,于长寿延年大有裨益。”

  “陛下言之有理,臣去年在茅山见到陶弘景时,见他面白如玉,状若少年,据说是服食他自己炼出的一种丹药。此丹药陶弘景不肯轻易予人,臣曾向他索要一颗,服后果然有身轻如燕的感觉,据说久服之,必能延年益寿。”

  萧衍说:“陶弘景对当今天下大势倒有几分把握,但他未必真能炼出长寿丹来。”

  “陛下求贤若渴,正是急需人才之时,陛下何不将陶弘景请来,让他为陛下炼长寿之丹,朝廷多了一名术士岂不更好。”

  萧衍笑了笑,依他对陶弘景的了解,在目前情况下,在茅山游哉悠哉的陶弘景决不会轻易下山去趟建康的这湾浑水,于是说:“他在茅山自在着呢。”

  君臣二人以陶弘景结束了这一天的会见,无论是萧衍还是沈约,都觉得这是两人交往史上最愉快的一天。

  回到宫里,萧衍心血来潮,当即给陶弘景写了一信,一者向陶弘景表达在他起义过程中能出面相助的感激之情,二者向他述及当前朝廷人才匮乏,求贤若渴的现状。信让陈庆之送到山中,过了几天,陈庆之从茅山回来,带回陶弘景一封信件。拆开信件,内有一诗:“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津津乐道于茅山之美,沉浸在他的世外桃源。萧衍知道,陶弘景只钟情于世外山林,而对做官毫兴趣。便命人拨给陶弘景五千钱,让他在茅山建正阳宫一座。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黄复彩作品集
乌篷船菩提烟魂佛的故事和悦洲,小上海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梁武帝让自己的心明亮起来仁德法师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