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两位母亲——母慈子孝,母正子直(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作者:尘洛若影

第16章 两位母亲——母慈子孝,母正子直(3)

  “你刚登基的时候,不是下过一道诏书,说要废除连坐制度吗?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自己给忘了呢?满门抄斩本来就不应该了,你这下倒好,直接来个诛三族,你觉得你这样对吗?”

  薄太后一番话,让文帝羞愧万分,他不由低下了头,说:“不对。”

  “既然你做得不对,那你是不是应该改正错误呢?”

  文帝点了点头,说:“应该。”

  “知错能改,才是我的乖孩子。”薄太后摸了摸文帝的头,说,“张释之是一个难得的忠臣,他正直敢言,不畏强权,你手下能有这样的臣子,是你的福气。你呀,平时做事不要太冲动,要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这样才能当一个好皇帝,知道吗?”

  “谢母后教诲,儿臣知道了。”

  “那你快去吧,张释之还在等你的答复呢!”

  文帝“嗯”了一声,就走出门外,找张释之去了。

  薄太后看着文帝离去的背影,不由得想起了前阵子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武一起开车入朝,经过宫门的时候,本应该下车走路,但他们自恃身份,就无视规矩,径直把车开过去了。张释之见了,马上追了上去,把他们拦住,禁止他们再进入殿门,还上疏一封,弹劾这两位皇子,说他们“不下宫门,不敬”,希望文帝能够依法办事,对他们给予响应的惩罚。

  本来文帝也没把他当一回事,奏折看过之后,就随手扔到了一边。没想到,这事儿却被薄太后知道了,于是,她就把文帝叫来,问:“你怎么教的儿子,小小年纪,就不守规矩,他们长大以后还得了?”

  文帝觉得非常窘迫,赶紧把帽子给摘了下来(皇帝也有摘帽子的时候啊,真不容易),说:“启禀母后,是儿臣教子无方,儿臣知错了。”

  薄太后说:“你知错就好。记住了,以后千万要严加管教你的儿子,不要让他们太放纵了。我不希望这种事发生第二次,明白吗?”

  文帝赶紧点头,说:“儿臣明白,儿臣明白。”

  于是这事儿才算圆满解决了。

  薄太后想起前阵子发生的这件事,又想想刚才发生的那件事,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张释之,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呢。儿子啊,你可千万别怪老妈,老妈之所以帮理不帮亲,都是为了你好啊。希望你能明白老妈的良苦用心,做一个好皇帝,这样的话,老妈也就心满意足了……

  绛侯周勃,乃是高祖刘邦时期的老臣,为刘邦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刘邦驾崩之前,吕后曾经问谁可以接替萧何的职位,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又接着说出了王陵、陈平、周勃这三个名字,吕后再往下追问,刘邦就笑了:“你死他还没死,所以,这事儿你就不用操心了。”

  班固在编撰《汉书》的时候,将张良、陈平、王陵、周勃四人的事迹并入一传,称《张陈王周传》,这是对周勃的充分肯定。

  周勃深明为官之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他心里清楚得很。所以,刘邦和吕后大肆屠戮功臣的时候,他没倒;吕后大肆铲除异己,扶植吕氏势力的时候,他没倒;吕后殒命,诸吕作乱的时候,他还是没倒。非但没倒,他还把吕氏家族连根拔起,彻底铲除了这个外戚势力,最后迎立代王为帝,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周勃功劳太大,难免有些功高震主,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于是,他就激流勇退,辞去了丞相之位。过了一年多之后,丞相陈平病卒,文帝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再度起用周勃,让他继续担任丞相之位。又过了十个月,文帝决定任命太尉灌婴为丞相,就正式让周勃回家养老去了。

  由于周勃经历了太多的政治斗争,目睹了太多的血腥杀戮,所以,就算他现在已经远离政治漩涡,却还是觉得不安心,生怕自己哪天再被卷进去,丢掉了自己的老命。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有一天,他家里来了一群凶神恶煞的人,说有人控告他意图谋反,文帝为了查明真相,就决定派人把他抓起来,关进牢里审问。周勃无奈,只能苦涩一笑,然后伸出手,被戴上了手铐。

  周勃被抓了,有一个人觉得很着急。他就是薄太后的弟弟,薄昭。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给了周勃许多赏赐,周勃拿到这些赏赐之后,转手就给了薄昭。很显然,周勃这样做,是为了和薄昭打好关系,进而讨取薄太后的欢心。毕竟,金山银山不如有个靠山,大树底下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办事,多一个朋友,也就多了一条路。

  事实证明,周勃的钱没有白送。薄昭平时拿了周勃这么多好处,心里觉得很不好意思,总想找个机会报答人家。所以,这次周勃入狱之后,他赶紧跑去找他姐姐,说:“姐姐,你知道周勃被抓了吗?”

  薄太后说:“知道啊。我听说他是因为图谋造反,所以才被抓起来的。”

  “姐姐,我觉得周勃这人挺不错的,他怎么可能会谋反呢?这里面一定有冤情!”

  薄太后点了点头,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些年来,他为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朝中的口碑也挺不错,像他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没有谋反的理由才对。”

  “姐姐,既然咱俩见解相同,都认为周勃不可能谋反,那就麻烦你做一回好人,把他救出来吧?”薄昭试探性地问。

  “我倒是很想救,但要怎么救呢?”薄太后问。

  “周勃这件案子闹得挺大,一般人救不了,姐姐你身为太后,说话比较有分量,只有你才能救他。”薄昭把嘴巴凑近薄太后的耳朵,说,“姐姐,你只需如此如此……”

  过了不久,文帝去朝见薄太后的时候,觉得薄太后好像有些不太高兴,就问:“妈,你今天怎么了,有人惹你不高兴了吗?”

  薄太后说:“对啊,因为有人做了一件糊涂事,所以害得我不高兴了。”

  “是谁呀?”文帝看了几眼薄太后,突然间好像感觉到了一股压力,说,“这个人该不会是我吧?”

  薄太后竖起了大拇指:“居然被你猜到了,乖儿子,你真聪明!”

  这下子,文帝尴尬了:“妈,你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呀?”

  “你觉得呢?”薄太后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呃,这个嘛……”文帝不知该说啥才好,赶紧转移话题,问,“妈,我到底做了什么糊涂事,害得您老人家生气了呀?”

  薄太后说:“我问你,周勃那件案子,是怎么回事?”

  “周勃?”文帝想了想,说,“有人控告他图谋造反,所以我就把他抓起来了呗。”

  “你觉得周勃可能谋反吗?”薄太后问。

  “这件案子正在进一步审理中,现在还没有个最终的结果,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也许可能吧!”

  薄太后摇头,说:“我觉得不可能。”

  “为什么?”文帝问。

  薄太后说:“你也不好好想想,当年诸吕作乱,若不是因为周勃铲除了他们,你哪有这么容易就当上皇帝?当时他手握皇帝玉玺,手下还有一大批兵马,若是想要造反,他早就造反了,还等到今天干什么?”

  听了薄太后的话,文帝仔细一想,说:“对啊!他当初有兵权的时候,都没有造反,现在已经没兵权了,他干嘛要造反呢?看样子,是我错怪他了呀!”

  薄太后说:“你现在知道你做了一件糊涂事了吧?”

  文帝说:“是挺糊涂的。”

  文帝和薄太后对话之后,很快,周勃就被放出来了。他看了看久违的太阳,长吁了一口气,庆幸地说:“呼——总算是出来了。这年头,出来混真不容易啊。”

  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6岁。同年,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两年之后,薄太后驾鹤西去,享年不详。

  下面来说一下汉文帝的老婆,汉景帝的老妈,窦漪房,窦太后。

  窦太后还是皇后的时候,她生了一场病(估计是白内障),导致视力逐渐衰弱,最后完全失明。她一共为文帝生了三个孩子,长女刘嫖,被封为馆陶长公主;长子刘启,也就是汉景帝;少子刘武,是为梁孝王——他的坟后来被曹操挖了。

  当然,梁孝王的“孝”字,是在他死后才加上去的,他活着的时候,大家都叫他梁王。中国古代帝王标榜“以孝治天下”,所以不止王死后要称“孝”,帝死后也同样要称“孝”——开国皇帝属于“祖”字辈的人物,所以不用“孝”别人,要由别人来“孝”他。比如说,当你翻开《汉书》里面的皇帝纪,你就会发现,除高祖刘邦外,其他人必然以“孝X皇帝”开头,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皇帝,等等。

  一般来说,小儿子都会得到母亲格外的宠爱,比如说这位梁王,就是一个例子。

  景帝刚即位那些年,还没有立太子。有一次,梁王来京师朝见景帝,景帝就摆了一桌酒席,兄弟俩好好喝了几杯。酒过三巡,景帝喝高了,头脑有些发昏,就随口说道:“弟弟,等哪天我挂了,就把皇位传给你。”

  在正常情况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梁王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但他听到这句话之后,还是觉得很高兴,说:“哥,你醉了,还是别喝了吧……”

  当时窦太后也在场,一听景帝说要传位给梁王,她也面露喜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们都是我的好儿子!”

  窦太后正笑得合不拢嘴的时候,她的侄儿窦婴,忽然开口对景帝说:“皇上,您这么说就不对了。皇位父子相传,乃是我大汉江山的光荣传统,您怎么可以坏了规矩,把皇位传给梁王呢?”

  这下子,窦太后不高兴了,她对窦婴说:“这位同学,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桌让你讨厌的饭局,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窦婴说:“太后,我是个大老粗,没读过什么书,您说话这么曲里拐弯的,我听不明白。”

  窦太后心头火起,忍不住把桌子一拍,骂道:“我叫你滚啊!听明白没有!”

  一听说太后叫他滚,窦婴不敢怠慢,赶紧往地上一躺,滚了。

  窦婴滚了之后,窦太后余怒未消,气呼呼地说:“吃个饭还要弄得这么不开心,真他妈的烦!窦婴这兔崽子,看样子是不想混了啊!”

  “妈,您消消气,别跟丫一般见识!”梁王赶紧拍拍窦太后的背,安慰她说。

  “还是你最乖了……”

  窦婴惹毛了窦太后,知道后果很严重,就赶紧生了一场病,对外宣称自己一出门就会死,所以以后都不能再出来混了。饶是如此,窦太后还不解气,在一次家族会议上,她开除了窦婴的门籍,剥夺姓窦权利终身。

  唉!本来好好的一桌饭局,结果弄成了悲剧,怪谁呢?

  (第三章)王夫人

  当年,薄太后还在的时候,她给孙子刘启许配了一门婚事,女方姓薄。刘启即位之后,这位薄氏就成了皇后。很显然,这位薄皇后是薄太后硬塞给景帝的,景帝虽然心中不满,但碍于薄太后的面子,他还是凑合着和她过了几年夫妻生活。后来薄太后归西,景帝马上就把薄皇后给废了,才总算觉得舒服了一些。

  景帝有一个宠妃,姓栗,我们不妨叫她栗姬。栗姬所生的长子,名叫刘荣。薄皇后被废之前,由于她没有生育,所以,在公元前153年四月,景帝就立刘荣为太子,同时,他还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刘彻,立为胶东王。

  刘彻这个名字,我想大家应该都很熟了吧?他将会是下一篇故事的男一号,我在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

  刘彻他老妈姓王,我们暂且称她为王夫人。王夫人的老妈,名叫臧儿,她嫁给了一个名叫王仲的男人,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大的那个,就是现在的王夫人。

  后来王仲得了一吃饭就会死的病,有一天,他实在饿得不行,就扒了几口饭,结果吃饭撑死,不幸身亡。王仲死后,臧儿挖了个坑,把他给埋了,然后就拖儿带女地改嫁了。臧儿的新老公姓田,婚后,臧儿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田蚡,一个叫田胜。

  臧儿的长女,王MM长大之后,臧儿就把她许配给了一户姓金的人家,后来她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金俗。

  本来呢,王夫人和金公子生活得好好的,可是有一天,臧儿去找人算了一卦,算卦的人说,她的两个女儿都会大富大贵,将来她的生活就全靠她们了。

  臧儿听了算卦先生的话,心想:妻凭夫贵,我女儿以后要想过上幸福生活,非得嫁个有钱人不可。金家人好像不是很有钱,也没有什么权势,看样子,我女儿这辈子是不用指望金公子了,我再给她找户好人家,嫁了吧。

  说干就干。于是,臧儿就跑去金家,要王夫人跟金公子离婚,这下子,金公子不干了。他抓住王夫人的一只手,死活不肯放她走,臧儿就抓住王夫人的另一只手,非要把她夺走。金公子一边拉,一边怒道:“你这臭婆娘,想对我老婆干什么?”

  臧儿在另一边生拉硬拽,不肯放手,她也扯开嗓门,骂道:“你老婆关你屁事!你要老婆,有本事自己生一个!别打我女儿的主意!”

  金公子反唇相讥道:“会生孩子很了不起啊?我家的母鸡还会下蛋呢!我把鸡蛋从鸡窝里掏出来,要煎要炒随我的便,那只母鸡算老几啊!”

  “哟呵,你抢我的女儿,你还有理了你?”臧儿怒不可遏,狂吼道,“你这么喜欢母鸡,就去跟母鸡结婚啊,在这里唧唧歪歪做什么!”

  两人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又拉拉扯扯,纠缠不休,王夫人被两人夹在中间,耳朵都快被震聋了,胳膊都快被拉断了,觉得非常难受,忍不住大声叫道:“别吵啦!别拉啦——”

  金公子叫道:“老婆,你是我的人,应该跟我走!”

  臧儿也叫道:“女儿,你是我生的,应该跟我走!”

  “放开我,放开我!”王夫人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挣脱了两人的纠缠,她生气地说,“拉拉拉,拉拉拉,拉个屁呀拉!你们以为自己是卖报的小行家啊?把我拉来拉去的,你们问过我的意见没有?他奶奶的,搞得我发型都乱了……”

  “那你要跟谁走?”两人异口同声地问。

  王夫人掏出镜子、梳子、口红等全套装备,临时把自己给打扮了一下,然后不紧不慢地说:“妈,我跟你走。”

  过了不久,王夫人就被臧儿送进太子宫里了——当时景帝刘启还是太子。

  王夫人长得很漂亮,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不会忘记的类型,所以,刘启见了王夫人之后,就被她彻底迷住了,隔三差五就跑去宠幸她。宠幸来宠幸去,终于闹出人命来了:三女一男。这个儿子,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刘彻同学。

  根据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古代人并不是很看重那层膜,连皇室子孙都没有处女情结,更别说平民百姓了。又比如说到了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的甄妃,长得非常漂亮,本来是袁绍之子袁熙的老婆,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曹丕就把甄氏娶回家了,她虽然是个二婚,却颇受宠爱——由此可见,在大多数情况下,脸蛋比那层膜重要,现代社会整容的女人很多,动手术修复那层膜的女人却很少,这也是例子之一。

  本来呢,景帝所立的太子是刘荣,而不是刘彻,但后来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所以才让刘彻顶替了刘荣的位子,最终当上了皇帝。关于此事的原委,我将会在下一篇故事里给大家讲清楚,这里就不罗嗦什么了。

  其实,刘荣刚被废的时候,刘彻并没有马上被立为太子。在这个长达五个月的真空期内,无论是景帝他老妈窦太后,还是他老弟梁王刘武,都似乎从中看到了一线希望。此时此刻,母子俩想起,以前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景帝曾经说过,他要是挂了,就把皇位传给弟弟——这也许只是酒后胡言,但如果是真的,那可就太美妙了。

  窦太后爱她的小儿子,爱得不是一般的深。她很想让梁王当皇帝,于是,她就找了个合适的时间,摆了一桌酒席,等到景帝喝得差不多了,她就对景帝说:“儿子,等你哪天永垂不朽万古长青了,就把皇位传给你弟弟,如何?”

  景帝和文帝一样,都是个孝子,他不忍心让老妈不高兴,只能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说:“诺。”

  吃完饭后,景帝去拜访了袁盎等十几位大臣,询问他们对此事的意见。袁盎等人的答案很一致,他们说:“按照皇位继承的原则,只能是父死子继,而不能是兄终弟及,这是一条底线,不能过。假如违背原则,越过底线,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尘洛若影作品集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