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史上最牛公务员1:美人美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寻欢作乐(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史上最牛公务员1:美人美人》 作者:刘东伟

第3章 寻欢作乐(2)

  于是,高太后下旨,罢了蔡确的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出知陈州,罢了韩缜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出知颍昌府,罢了章惇的知枢密院事。司马光进升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公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尚书右丞李清臣进尚书左丞,吏部尚书吕大防进尚书右丞,吏部尚书范纯仁为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刘挚为御史中丞,监察御史王岩叟为左司谏,范纯仁为左谏议大夫,唐淑问为左司谏,硃光庭为左正言,苏辙为右司谏,范祖禹为右正言,龙图阁待制赵彦若兼侍读,朝请郎傅尧俞兼侍讲,吏部侍郎李常为户部尚书,校书郎程颐为崇政殿说书。

  高太后令司马光与韩维、吕大防、孙永、范纯仁等人制定役法。

  高太后重用了司马光、吕公著等一批守旧派。这批人多反感新法,所以方向一致,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开始大张旗鼓地推翻新法。

  司马光素与苏轼交善,所以,少不得把这位大才子弄到自己身边,荐举他为中书舍人。司马光大权在握,党派形成,又有高太后做后台,于是,果断地废除了“青苗法”和“免役法”,本欲恢复“差役法”。

  司马光以为章惇等人被贬,朝中纵便还有一些维护新法的官员,但自知威信不如章惇等,多不敢言,却不想,还是有人敢顶撞于他。这个人便是他的好友苏轼。

  从战线上讲,苏轼应属于旧派系,和司马光一个阵营,是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只是,苏轼在推翻新法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推翻新法不易太猛,须循序而进,又认为新法中也有可取之处,而司马光力主恢复的差役法也有弊端,应与王安石的新法内容整合完善才对。司马光对苏轼是尊重的,仔细地听了他的意见,没有表态。范纯仁见苏轼发言,也劝告司马光,欲速恐不达。

  王岩叟也进言道:“求治之事不可太急,太急则恐奸人蓄意逢迎,也有体察不细之缺。”司马光道:“此事必无,不须忧也。”

  司马光虽然谦逊,却是个固执的人,他认为新法弊端如同肿瘤,须一刀割去,越痛快越彻底,像苏轼等人这样婆婆妈妈,优柔寡断,只有让新法的影响越来越大,即使日后废除,也可能死灰复燃。于是,司马光一意孤行,传令下去,五日之内,推翻免役法,推行差役法。

  绝大多数地方官员认为限期太短,难以施行。谁知,有一人却顺应了司马光的心思,在五天内将王安石的免役法推倒,按照司马光的号令,施行了差役法。这个人就是当时知开封府的蔡京。

  “使人人如待制,何患法之不行乎!”司马光对蔡京大加赞赏,认为他给自己挣了面子,为自己增添了决心。在推翻新法一事上,司马光再不迟疑,开始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随着新法一项项被推翻,司马光一派的威望和影响力在朝廷乃至各地越来越大。只可惜,司马光身体欠佳,常常卧床难起,幸亏吕公著坚决执行司马光的路线,推翻新法的步伐仍未停止。

  一日,司马光因病,欲让出尚书左仆射一职,高太后不许。

  司马光道:“万岁、太后,臣身体有恙,恐难尽力,希望让文彦博文大人重回朝班。”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第,先后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其祖先乃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之支脉,唐末五代时,其曾祖父文崇远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其氏为“文”。其曾祖父文崇远官至燕国公,祖父文锐为周国公,父文洎为魏国公,可谓家世显赫。文彦博处世老成、稳健,多为国家着想。然而神宗时期,其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迁做官。

  司马光知道如重用文彦博,则可以压服一些元老级的官员。但是,范纯仁的想法与司马光不同,他觉得朝廷需要的是更换新的血液,而非将希望寄托在这些前辈身上。他直言道:“司马大人,下官以为不妥,文太师虽然老成持重,然则年岁已长,不宜主持朝政。”

  司马光道:“文大人虽然年迈,却报国之心无一日懈怠,正可请老先生复出。”

  高太后也想倚重老臣,于是道:“司马爱卿,让文爱卿兼侍中,行右仆射事如何?”

  司马光道:“文大人贵为太师,且已是八十开外的老人,臣不过一末学后进,怎敢位列老先生之上?”

  高太后摇摇头,道:“卿不可推脱重责。”

  司马光请辞未果,仍在首宰位上,吕公著虽为次宰,实则已行使首宰之权。

  王安石在金陵听说朝廷变其法,起初没有在意,待听说免役法也被罢掉,复用差役法,长叹道:“一罢及此乎?”良久,王安石又道:“此法终不该罢啊。”从此,王安石忧心重重,闷闷不乐。

  司马光虽然与王安石路线不同,但其爱惜对方之才,实希望能同朝共事,因此,在病榻之上,他曾给王安石写信,希望王安石能够重出。王安石性格耿直,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同,因此,拒绝出山。

  元佑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郁郁而死。司马光听说王安石逝世,也觉悲伤,给吕公著写了一封信,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颇多过人,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今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覆之徒,必诋毁百端。光以为朝廷特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

  司马光一派起来后,依附高太后,少不得要对哲宗指手画脚。哲宗一则年龄太小,龙威未成,二则高太后垂帘,他在龙椅上踢蹬不开,便想在龙床上找点乐子。谁想,一干大臣对他纷纷指责,认为他年纪尚小,要以学习治国方略为主,不应亲近女色。大臣们的想法是好的,古来美色误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他们却忽略了孔夫子的一句话:“食色性也。”

  哲宗是个固执的人,套用一句俗话,就是说,他是个驴脾气的人。好啊,在朝上,我坐在龙椅上说了不算,到了后宫,在自己的床上也不得自由,我还算个皇帝吗?哲宗觉得他这个皇帝当的有些窝囊,所以,常常在寝宫外面挂上一道“朕在学习,一干大臣勿扰”的牌子,甚至让太监李宪把了宫门,一个也不许放入。实际呢,哲宗在龙床之上,和一个姓刘的宫女行那男女间的快活之事。

  后宫佳丽众多,哲宗虽然年龄尚小,但那刘宫女见多识广,一番口传身授,这风流之事是人之本能,比之治国方略易学了万倍,哲宗又是皇室根骨,所以很快便领会了。食髓知味之后,哲宗便对高太后和一干大臣感谢起来,心说,多谢,多谢,拜托,拜托,这大好江山就劳驾你们治理吧,朕在后宫享乐了。

  元佑元年(1086年)九月,司马光逝世。高太后听到消息后,和哲宗亲自去吊唁,追赠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溢号“文正”,赐碑“忠清粹德”。

  在吊唁之时,高太后和哲宗心情各自不同。高太后一脸的悲伤和惋惜之情,不住地叹道:“司马爱卿一走,试问谁将是我大宋江山的擎天柱?”哲宗表面上装出一副惋惜样,甚至还硬挤出几滴眼泪来,心里却乐开了花,暗道,走的好,走的好,你一走,就少了一个对朕指手画脚的人。

  司马光故去,京城许多百姓听到噩耗,前往吊祭,司马光在岭南封州的父老乡亲,也筹办了祭祖,汴梁城墙上画满了司马光的遗像。

  司马光是吕公著政治上的搭档,司马光一死,吕公著顿时觉得身心一片空虚。还在几天前,司马光拉着他的手说:“我把身体托付给医生,把家事托付给儿子,只有国事还没有托付,今天就把它交给您吧,愿君辅佐我大宋江山。”说着,司马光从病榻上挣扎着坐起来,让家人磨了墨,写了一份政表,遍论新法之害,提出废除提举常平司,边境策略以与西戎讲和为主,建议设立十科荐士之法等等。司马光停停顿顿,一份政表,足足写了一天,才搁了笔,叹道:“只可惜光时日不长也,不能完成这些,请晦叔(吕公著字晦叔)力行。”吕公著含泪应了。

  等司马光的葬礼结束,吕公著将政表上奏哲宗和高太后,哲宗与高太后都给以接受,并由吕公著负责施行,并封尚书左丞吕大防为中书侍郎,御史中丞刘挚为尚书右丞,中书舍人苏轼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侍读。

  哲宗所敬畏的大臣司马光逝世后,除了高太后外,当朝之中他已经没有所怕的人。当然,还有一个人让他厌烦,那就是苏轼。这苏轼是他的侍读,算是哲宗的半个老师。哲宗也不得不敬他三分,正因为这三分敬重,给了苏轼窥视哲宗的胆子。

  这苏轼非寻常人氏,通观我国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往来虽多,全才者却少之又少,苏轼算得其中一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乃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诗,词,文,画,均有常人难及的成就,与王安石、欧阳修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又与黄庭坚同列北宋四大书法家。

  那一日,苏轼与一干大臣早朝,正巧高太后染病未出,哲宗早就让李宪打听过了,于是放心地躺在龙床上之,与刘宫女嬉笑。那高太后毕竟是心细如发的人,又是后宫之主,所以也觉得哲宗到了该大婚的年龄了,便给哲宗张罗了一个姓孟的女子,并册立为皇后。前面说过,这哲宗是个固执的人,骨子里有一种反叛心理。怎么,你给我张罗?我偏不喜欢。所以,哲宗很少去亲近孟皇后,倒是对自己物色的刘宫女颇对口味。

  苏轼常观哲宗的气色,觉得他决非在宫内自学治国方略,加之几次被李宪挡于外面,耳中是嬉笑之声,料知小皇帝在贪图玩乐,于是抱着司马光的心血遗作《资治通鉴》来了。

  苏轼来时,李宪正耷拉着脑袋打盹,突然听到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李宪做为哲宗的贴身内侍,是相当年神宗皇帝在众太监中选拔出来的。当时,北宋与西夏连年交战,西夏的武士常常大闹皇宫,神宗皇帝不得不公开选拔武林高手,李宪凭着诡异的幻阴指法和玄妙的七星步法,被海选了出来。

  苏轼是个文人,又不会什么凌波微步的轻功,所以他刚刚接近寝宫,便惊醒了李宪。李宪瞧见是他,松了口气,道:“苏大人,你不去吟诗作画,到圣上的寝宫来干什么?”苏轼乜了李宪一眼,懒得搭理他,便硬往里闯,刚跨出一步,突然觉得身前像竖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劲风飒飒,难以逾越。再看李宪,两手拢在胸前,袖口鼓荡,显然正在运功发气。李宪看了苏轼的神色,便知他瞧自己不起,有心摔他个跟头,但见他头发已经斑白,又怕摔出个好歹来,也不敢造次,所以,掌上劲力形成一股气墙,只是阻住苏轼,并不想伤害他。苏轼虽然身材高大,但老来多病,体力还不如常人,试了几次已是气喘吁吁,只好道:“李公公,老夫要见皇上,烦请禀报。”

  李宪指指旁边的牌子,道:“苏大人,你没看到牌子上写着吗?圣上正在研究治国方略,没空见你。”

  苏轼气得胡子直抖,道:“狗奴才,你聋了不成?里面分明是男女欢笑的声音,难道你听不出来?”

  “大胆,苏大人,你有几个脑袋?竟敢嘲弄万岁!”李宪喝了一声,见他出言不逊,手掌举在空中,只需轻轻一拍,便可立毙其阶下。但是,李宪并非卤莽之人,何况他文武全才,平日里对苏轼也颇有几分敬仰,于是,他按捺下心中的怒火,语气一缓,道:“苏大人,您年岁也不小了,不如趁此机会,找地方乐乐去吧。”

  苏轼叹息一声,知道有李宪在,自己是见不到哲宗的,待要转身欲去,又一想,不能,本官身为侍读,给皇帝讲学是自己的职责,何况,我还要为天下苍生着想。想到这,苏轼便盘膝坐在台上,大声朗读《资治通鉴》。那资治通鉴乃司马光耗费十九年光阴编著而成,近三百卷,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记载了十六个朝代的兴衰,是一部“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著作,司马光编这部书的本意,不但贯通历史,出自史官的责任,还起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意义。苏轼朗朗读来,里面的哲宗早就不耐烦了。

  那刘宫女十五六岁,生得面若皎月,朱唇贝齿,肌肤白嫩,娇美可人,姿色远超孟皇后,哲宗几乎每天都要垂幸她一次。当然,很多时候,一次是不过瘾的。哲宗虽然年纪轻轻,无奈这纵欲之事,大伤身体,为了强补,太医给他配了一些龙虎斗。这龙虎斗是蛤蚧、牡蛎、青虾、韭花、松子、荔枝、党参、肉苁蓉、狗鞭、枸杞子共十种原料配成,实乃宫廷不传之秘。哲宗服后,每每像龙虎一样,精神倍增。这一次,哲宗药性刚刚上来,苏轼就来了,真是欲罢不能,心中这个气啊。

  只听苏轼在外面念道:“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万岁能以史为镜,我大宋江山才能千秋万载。”当苏轼说到这句时,哲宗只好从刘宫女羊脂白玉般的身上下来,用凉水洗了一下脸,冷静了一下,边系扣子边走了出来。

  “苏大人,你以前吩咐的功课朕还在自学,一次教这么多,不怕累坏了朕的龙体吗?”

  “圣上英明,自然能举一反三。”苏轼见哲宗走出,慌忙站起来,恭退到台阶之下,心中却说,这男女床弟之事,最为损精耗神,你怎么不怕累坏身子呢。

  哲宗看看苏轼怀中的《资治通鉴》,道:“想必苏爱卿此来是为了怀中之物吧。”

  苏轼本来还想劝哲宗上朝理政,又一想,皇上之所以不肯上朝,与太后专政有关,也不能全怪他,想到这,便道:“正是。”

  “既然这样,你把它留下,跪安了吧。”

  “臣告退。”

  苏轼不敢违背旨意,只好放下《资治通鉴》,跪拜而归。苏轼在前面走,李宪跟在后面,假意笑道:“苏大人慢走,苏大人小心。”

  苏轼回头瞥了他一眼,冷冷一笑,道:“不劳公公关心,老夫虽然年迈,却不是个无能之人。”

  李宪恼羞成怒,古代的太监,大多最怕的就是“无能”或“无用”等字眼。

  等苏轼走远,李宪走到哲宗身边,低声道:“万岁,这老东西自恃文采出众,在您面前也摆大架子,奴才担心您的圣威有损啊。”

  哲宗被苏轼冲了好事,心中自然有气,道:“这老小子,竟敢冲撞朕的好事。”

  李宪趁机道:“万岁,奴才听说苏轼在外面说起皇室来,从来是先太后,后皇上,他的意思还不明摆着吗,这老小子反对王相的变法,与司马光一干人关系很铁,刚才他来时,连正眼也不看奴才一眼,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他是欺万岁年少呢。”

  哲宗一听,气便从肚子里冲到了脑门上。一日,哲宗听说高太后患病未能临朝,于是摆驾大殿,下了一道旨,把苏轼调离了京城,贬到颖州去了。

  第二年,高太后得知了此事,才把苏轼调了回来,并任其为兵部尚书,两个月后,苏轼又任了礼部尚书。

  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给后世文坛竖了一块丰碑,但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在文坛之上,他独领风骚,但在政坛之上,他心机全无。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东伟作品集
站在巨人肩上感动学生的母爱故事史上最牛公务员1:美人美人感动学生的父爱故事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成功的阶梯(第6辑):青少年必读的人生故事感动学生的动物故事激励学生的智慧故事房产战争1:像狼一样思考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