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章 合的比赛结果,还用得着我说吗?(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作者:尘洛若影

第23章 合的比赛结果,还用得着我说吗?(4)

  比如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强势女主,吕后,就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女人,要论政治手腕,她比大多数的男人都更强大。能拉拢的人,都被她尽量拉拢了,比如说张良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做事非常低调,刘邦刚一称帝,他就马上功成身退,跑回家里当宅男去了。刘邦死后,他继续秉承低调原则,安心窝在家里,每天吃素,修炼道法仙术,为了争取早日飞升,他的生活过得那叫一个艰苦朴素。但是吕后心里清楚得很,张良修道并不是为了所谓的“飞升”,而是要远离政治漩涡,免遭杀身之祸,她为了打消张良的顾虑,就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

  吕后说这句话,算是给了张良一个保证:出来吧,我不会杀你。张良听了这句话,才总算安下了心,就重出江湖,结束了宅男生活,度过了他晚年的最后一段时光。像张良这种开国重臣,把他拉拢过来,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除了尽量拉拢人心之外,吕后在执政期间所推行的修生养息政策,也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是她执政之基。当然,你光是拉拢一批人还不行,你还要打击一批人,让别人知道你的厉害,这样恩威并施,才能坐稳自己的位子。死在吕后手上的人太多了,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故事的主角,邓绥,她施过的恩也不算少了,威,她倒是还没施过。虽然不施威,但必要的威慑力还是有的,这种威慑力,来自于邓氏家族——比如说她的哥哥邓骘,虽然和帝在位时期,只是一个虎贲中郎将,但她垂帘听政之后不久,就将邓骘提拔为车骑将军,只要有军权在手,就不怕别人能搞出什么风浪来。

  事实上,任何一位女主执政,她都非得让自己的族人手握实权不可,否则,她随时都有可能翻船。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引发新的问题:过大的、不受约束的权力,难免会惹出祸事,引发矛盾,到时候反而会动摇女主执政的基础。

  当然,女主可以选择用强力打压的方法来处理矛盾,比如说吕后就是这样。邓绥读过很多书,关于吕后的事迹,她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她并不想借鉴吕后的做法。同样是女主,邓绥跟吕后最大的区别,就是吕后灭火,邓绥防火——事先避免矛盾,总比事后处理矛盾要好。

  基于这种思想,在邓绥扶安帝刘祜上位之后不久,她就下了一道诏书,内容是这样的:

  我平时很喜欢读书,对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多多少少有点儿了解。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别的不说,就说外戚家族吧,吕氏家族、王氏家族、傅氏家族,一个个都牛气烘烘的,整天贪赃枉法,作威作福,天王老子也不放在眼里,以为自己是什么“骑天大圣”,实在是社会毒瘤,国家害虫啊。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变成“骑天大圣”的呢?很简单,因为想管的管不了,管得了的不想管,他们无人约束,自然就会肆意妄为。我作为当朝太后,对于这种欺压百姓的做法,感到非常痛恨,他们真是太可恶了!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让老百姓们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我决定,要严格约束外戚势力。车骑将军邓骘等人,虽然人品比较好,估计不会做什么坏事,但邓氏家族宗门广大,亲戚朋友一大堆,而且门下又养了不少宾客,怎么能保证这些人都不犯罪呢?

  所以,从今天开始,只要是发现任何邓氏家族或与邓氏家族有关的人犯罪,请当地执法部门一定要依法办事,严加处理,绝不姑息轻饶。这是太后我本人的意思,各地方官员不必担心惩治了这些人之后,会遭到什么打击报复,恰恰相反,假如你们纵容犯罪,我才真的会很生气,后果才会很严重。

  希望各部门贯彻落实本文件的精神,钦此。

  邓绥这道诏书一下,收到了良好效果,从此以后,就算是她的那些亲属犯罪,也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法律的惩罚。除此之外,对于其他官僚而言,邓绥的这个举措也有很大的威慑力:法不容情,太后对她自己的亲属尚且如此严厉,如果换作是其他人,就更加不会轻饶了。

  平心而论,邓绥为了打击官僚主义,改善官场风气,甚至不惜拿自己的亲属开刀,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作为最高领导者,她行事端正,能够以身作则,不纵容包庇,不姑息轻饶,她手下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自然也就不敢肆意妄为,做出什么太过分的事。

  在很多时候,民权和官权是互相抵触的。官权越大,越不受控制,百姓就越容易被欺压,社会矛盾就越尖锐;反之,民权越大,百姓的生活就越好,官权就越会被限制,社会矛盾就越舒缓。假如老百姓住的破破烂烂,官员住的却漂漂亮亮,老百姓挤公车上班,官员出入却都有豪华车接送,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定是有问题的;假如情况恰恰相反,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很美好的,这个社会才是真真正正的“和谐社会”。如果只会喊口号,却没有实际行动来改善国计民生,那还不如不喊。

  作为政治家,吕后可以说是优秀,至于邓绥,基本上也可以跻身此列。写到这里,我还是想重申一遍邓绥的执政理念:多约束公务员,少折腾老百姓。

  先前我曾说过,女主执政,在古代中国这样的男权社会,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反对者总是有的,或者在明,或者在暗女主要想镇得住这些人,坐稳自己的位子,非得有些拿得出手的本事才行。

  下面我要讲的故事,是关于宫廷斗争的故事。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要先给大家来介绍两位太监。

  第一位,名叫郑众。这个名字可能大家看着有点儿眼熟,没错,他就是当年帮助汉和帝刘肇诛杀窦氏乱党,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没有小鸡鸡,却有男儿血气的郑众同学。如果你实在记不得,那我也没办法,回去翻书吧。

  和帝诛杀窦氏乱党,君临天下之后,要论功行赏,郑众虽然功劳最大,却没有飘飘然不知所以,和帝所赏赐给他的东西,他大部分都推辞了,只接受了一小部分。对于郑众的表现,和帝感到很满意,所以,就把他封为“大长秋”。

  大长秋这个职位,在西汉时期,士人也可以担任,东汉时则专由宦官担任,主要管理长秋宫(皇后寝宫)各项事宜,相当于皇后的发言人。郑众被封为大长秋之后,和帝时常与他商议国家大事,因此,郑众拥有并不算小的权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帝国的走向。

  西汉时期,太监手上并无实权,当时唯一能够与皇权相抗衡的,是外戚势力。在东汉初年,太监也一直都是不受重用的,到了汉和帝时代,因为郑众的关系,情况才有所转变,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登台表演。

  东汉之所以会出现的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皇帝登基的时候,年龄比较小,比如说和帝10岁即位,殇帝1岁,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末代的汉献帝9岁(丫比较悲剧,碰上了曹操)。显然,他们这群小屁孩,不可能把持权柄,真正能够执掌朝政的,是外戚势力。

  小皇帝长大以后,当然会对外戚势力感到不满,就想找人合伙把外戚干掉,而他们整天都和太监厮混在一起,你说,他们不找太监,还能找谁?等到他们真真正正成为了皇帝之后,不宠信太监,难道还宠信外戚不成?

  在《三国演义》开篇,有这样一段话: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三国演义》这段话,可以跟我上面那段话互为佐证。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一部东汉史,就是外戚与宦官相互斗争的历史。这种局面是从郑众开始的,所以《后汉书·宦者传》才会说“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平心而论,郑众虽然没有小鸡鸡,但他的人品并不像后世的太监那样糟糕,从某些方面来说,他能称得上是真汉子,纯爷们,在历史上,他也没有什么被记录在案的罪行。所以,我们不妨把他当做一个正面人物来看待。

  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位太监,名叫蔡伦。

  正在听我讲故事的各位同学,你要是不记得郑众这个名字,没关系,但是如果你连蔡伦都不知道,那我只能建议你回初中再读三年。作为汉人,作为华夏儿女,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应该牢牢记住东汉蔡伦在历史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造纸术。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和帝时期,任中常侍,和郑众一样,他也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此人博学高才,精于制造各种军工器械,所制成的产品,在当时拥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古时候,我们中国人用竹木简来书写和记载文字。竹木简非常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秦始皇批阅奏折,每天多达十几公斤,由此可见竹木简的局限性。

  在西汉时期,宫廷贵族开始使用“缣帛”来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二者合称为“缣帛”。像这种纯手工产品,要是搁到现在,估计比制作LV包的成本还高,用它来写字,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大大的浪费啊。缣帛虽说比竹木简轻一些,但拿在手上,还是会感觉有些重,再加上制作成本太高,因此,它是注定不可能成为主流书写用具的。

  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之下,伟大而富有智慧的蔡伦,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终于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制作出了成本低廉且便于携带的纸。不过,我希望大家能注意到一点,蔡伦只是纸的改进者,而不是发明人。事实上,“纸”这个概念,是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的,也就是刚才我所提到的“缣帛”。《后汉书·宦者传》有云:缣帛者,谓之为纸。

  当然,蔡伦的这项“改进”,比“发明”更伟大。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将他所制成的纸呈递给了刘肇,经过试用,刘肇龙颜大悦,下令全国推广,当时的人都将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再后来,蔡侯纸风靡全球,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汉和帝刘肇在位时期,一直都很宠信郑众和蔡伦两人。刘肇驾崩后,邓绥临朝称制,这两人依然受到了她的重用。

  介绍完这两位太监之后,我再给大家介绍另一个人,他名叫周章,当时的职位是司空。

  对汉朝的历史知识稍微有所了解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汉朝有“三公”,是了不得的大官。西汉时期,三公一般是指大司空、大司马、大司徒,他们拥有非常大的权力,比如说王莽,他最初就是担任大司马一职,然后慢慢变成安汉公、摄皇帝、假皇帝,最后悍然篡夺汉室江山,变成了新朝皇帝。

  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皇权,决定限制三公的权力,因此,他去掉了“大”字,将三公的称呼改为司空、司马、司徒。从字面上理解,三公以前很大,现在不大了,你丫还牛逼个啥?

  刘秀所实施的这种政策,导致三公的身份地位每况愈下,他们以前还能手握实权,现在基本上成了光杆司令,没人鸟他们了。到了邓绥执政的时代,情况更加糟糕,每当有什么天灾,就直接拿三公问罪,让他们引咎辞职。第一个倒霉鬼名叫徐防,因为年成不好,粮食产量太低,结果邓绥说他办事不力,害得老天发了怒,就罢免了他的太尉一职(三公有时候包括太尉,有时候不包括)。又过了不久,司空尹勤因为刮风打雷下大雨,造成了洪涝灾害,结果邓绥就让他回家养鱼去了。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司空周章,就是尹勤的继任者。

  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公的权力虽然受到限制,但毕竟在朝中还是有点儿影响力的。比如说东汉末年的袁绍,他家祖上“四世三公”,所以“门生故吏遍天下”,组成了一张极其庞大的关系网,后来袁绍雄踞河北,称霸一方,几乎要吞没曹操的势力,靠的就是祖先留下的雄厚的人脉资本。

  周章这个人,是正统思想的坚定维护者。从正统思想的角度来说,女主执政,是不对的,宦官用权,也是不对的。邓绥把这样一个人提拔到三公的位置,基本上是等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周章看邓绥,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你丫是个女人也就算了,偏偏还要宠信太监,宠信太监也就算了,偏偏还要搞得三公没有权力,三公没有权力也就算了,你丫偏偏还要找借口整三公,整三公也就算了,偏偏还要整得这么狠,就那么一点儿天灾,犯得着把人家给辞退了吗?你以为这年头考公务员容易啊?你以为这年头混口饭吃容易啊?你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除了周章之外,朝中还有一些人看邓绥不顺眼。本来吧,和帝刘肇有两个儿子,按理说,应该立大的,偏偏邓绥说大的有“痼疾”,结果立了小的,群臣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清楚得很:哪里是什么“痼疾”,分明就是邓绥想把持朝政,才随便找了一个借口而已!

  等到殇帝驾崩,群臣一看刘胜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本以为这次总该轮到他当皇帝了,但是邓绥因为上次没立刘胜,担心遭到刘胜的怨恨,害怕刘胜长大以后报复自己,结果,还是没有让刘胜当皇帝,而是选了和帝的侄儿,刘祜。

  别说刘胜没有“痼疾”,就算是有,按照正统思想,也该让他当皇帝。邓绥的这种做法,基本上是对封建礼教制度的公然挑战,因此,朝廷里有一部分官员,在表面上,他们对邓绥唯唯诺诺,但在实际上,他们心中早已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试探之后,出于某些心照不宣的动机和目的,司空周章和这些官员达成了共识:为了维护正统,必须要废掉安帝刘祜和太后邓绥,改立平原王刘胜为帝。

  目标是确定下来了,但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大的障碍,来自于邓绥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他手握重兵,如果不除掉这个人,一切的行动都是白费。除此之外,邓绥还有几个兄弟,他们都在皇宫之中任职,手上也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一批禁卫军,若是不能在同一时间解决他们,行动就绝难成功。

  还有,太监郑众和蔡伦,也绝非等闲之辈,郑众当年就是靠宫廷斗争起家,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其政治心机之深,自然不必细说;至于蔡伦,别以为他只会造纸,事实上,造纸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制造军工器械,也就是所谓的军火,要想跟他玩砍人游戏,那简直是找死——这些人都还不算厉害,最最最最厉害的,是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太后,邓绥,她作为一个女人,却能将整个天下都掌控在手中,毫无疑问,她是皇宫之中最强的BOSS,没有之一。

  最后,周章和他的同伙决定,找一个恰当的机会,关闭宫门,将上述这些人一网打尽。周章等啊等,等啊等,结果机会没等来,却等来了一杯奶茶。

  这杯奶茶当然不会是可以捧在手心的优乐美,至于到底是啥牌子,还有里面的具体成分,以及喝下去之后会有什么后果,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也许周章知道,可惜我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了,大概能在黄泉路上看到他的身影吧。

  唉,周章呀周章,你真是个大悲剧啊!

  好了,关于宫廷斗争的故事,我已经讲完了。下面让我来唠叨几句。

  也许这场斗争,会让人觉得莫明其妙:邓绥她不是个好女人、好太后吗?郑众和蔡伦不是好太监吗?周章他们维护正统,好像也没有动机不纯啊,他们好像也是好人啊,既然大家都是好人,怎么就无端端斗起来了呢?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尘洛若影作品集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