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千古一帝》在线阅读 > 正文 四、人物形象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千古一帝》 作者:杨力

四、人物形象

四、人物形象

本书的人物个性都极其复杂,如秦始皇、李斯、吕不韦……个个都心怀鬼胎,一个比一个更狡猾、更聪明,他们的个性几乎都存在着典型的两面性,如秦始皇既是一个刚毅果断、霸气冲天的皇帝,又是一个贪生怕死、轻信小人的人。吕不韦既光明磊落、胸怀壮志,又阴谋诡谲、老谋深算。李斯既是忧国奉公、中流击楫的宰相,又是忌才妒能、屈节辱命的小人。赵姬既是一个含辛茹苦的伟大母性,又是一个水性杨花的风流太后。赵高既是一个隐忍负重、复国雪恨的壮士,又是一个阴险狠毒、手段残忍之徒。这就揭示了一条真理,复杂的历史往往产生复杂的人性,复杂的人性又往往能映衬历史的复杂性,这是辩证的统一。本书重点描述他们人性的两重性及转化,通过他们复杂的人性更深刻地揭示中国这段历史的尖锐。

第一,秦始皇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男性魅力四射的皇帝。

前已述及,秦始皇对中国最大的功劳不仅是统一了中国,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中央集权,从而使中国保持了几千年的大国局面。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当时已具备了统一的条件,即使没有秦始皇,别的人也同样可以。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一统六国的时间可能还要后延,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长期三国鼎立的局面。

秦始皇赢政是我国最有大帝气质的君王,他的大气表现在他的霸气、他的高瞻远瞩及刚毅果断,所以他是中华民族大帝气质的典型。

他的谋略符合历史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人民需要安宁,中国需要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愿望,正是代表了人民的愿望。所以他的战略是进步的,他及时地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正表明了他的非凡气魄。

在尖锐的斗争面前,他刚毅果晰、不畏人言而采纳了李斯废除分封制、实施郡县制的主张;他用人不疑,关键时候,他敢举倾国的兵力交给王翦去征灭强楚:他发现了韩非的法家理论,不惜以武力去向韩国索人;他不计较尉缭对他的挖苦,而拜他为国尉;他还善于改过,李斯的《谏逐客书》使他迅速纠正了排外的错误。他的大帝气质可以说不胜枚举。

霸气,是秦始皇的典型个性,本书突出写他的这一气质,这是帝王之气不可少的。他想超五帝越三皇的霸气成就了他的大业,却又因霸气而形成的独裁,使他陷于专制、专横,终于走向极端而使朝政毁于一旦。

可见,事物总是这样,呈现着两面。

秦始皇又是一个个性极其内向的人,这和他童年蒙受的苦难有密切的关系,在他没有实权的十年里,他能隐忍韬晦,蓄积力量,然后出其不意地把嫪大及吕不韦的势力一网打尽,为他一统天下扫清了障碍。然而正由于他的这种高度内向、高度暴戾的个性使他走向了极端化,而且愈演愈烈。首先,随着权力的高度集中,使他的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尤其从权力的专制走向了思想的专制。由于畏惧历史,而试图消灭历史,从而导致了焚书坑儒的恶果。其实,愈怕历史的人,愈难逃历史的惩罚,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没有民族危机和权力危机时,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行恩想专制。结果不但使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陷入黑暗,而且开了中国思想禁锢及文字狱的恶风。继之,由于法制的极端化,而实行酷刑苛政,导致秦朝统治极端暴政化,终因不施仁政,而失了人心。又由于享乐的极端化,而大修阿房宫;贪生怕死,几次巡回去海边求仙问药;还大修皇陵而横征暴敛,导致人民敢怒不敢言。任何一个朝代,只要到了人民敢怒不敢言的程度,就意味着这个朝代末日将至,结果终于爆发了农民起义。

秦始皇的失败在于他不善于应用辩证法,终因思想极端导致行为极端,而走向了历史的反面,从而引来了王朝的短命。

怎样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无论功与过对中国历史都产生了几千年的影响。所以对这位皇帝的评价决不能简单的认为他是一个暴君,恰恰相反,他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他的功与过只应是三七开,他统一中国,开创中央集权,统一中国文字、货币、度量衡……都使他无愧为千古一帝的称号。所以对秦始皇的评价,首先应该肯定他的功劳,他的伟大和他的贡献。

本书是从正面展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讴歌他的伟大,同时也对他的极端化,以及残暴戾厉的人性作了无情的鞭挞,从而让人们从历史吸取教训。

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何在?

秦始皇以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代价换来的一统江山,仅十五年便完了,实在令天下震惊。分析之,其教训主要有:

一,后继无人。

秦始皇忽略了培养接班人这一重大的问题。而是过分自负,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一旦有不测,整个国家便很快完了。假如他早立扶苏为太子,早培养好继承人,那么是不可能出现这样悲惨结局的。一句话,秦始皇忘记了“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这个根本原则。

其二,害怕历史。

历史本来是一面镜子,不但不应该害怕而应该以之为鉴。中国五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其中有相当厚重的历史矿藏,内含丰富的历史经验,是一部饱蘸中华民族鲜血写下的教科书。实践证实,凡善于吸取历史教训的国家必然兴长,不善于吸取历史教训的就容易丧失江山。秦始皇从害怡历史到消灭历史,企图以烧毁史书、坑杀仕人、压制不同意见来回避历史,结果走向了历史的反面。

据考古学者报道,陕西咸阳附近有五十厘米厚的灰层断岩发现,可见秦始皇焚书坑儒确为史实。

其三,不施仁义。

综观中国历史,桀纣为什么被天?秦隋何以短命?就是因为暴虐不施仁义,以致失了人心。根本原因是忽略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二,李斯是一代杰出的宰相。

李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由于他个性的两面性,导致了他功过相抵,毁誉参半的结局。李斯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但最后却堕落成了一个可怜的小人,最终被赵高害死。

李斯曾以著名的《谏逐客书》打动了秦始皇的心,也改变了他的命运。秦始皇终于重用了李斯,并成为了他的左右臂。

李斯以他政治家的洞察力,协助秦始皇驾御时局,攻破六国,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在历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力谏秦始皇反对分封诸侯,创立郡县制,实施新官制,加强中央集权,为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立下了大功。他力奏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为中国文化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足见李斯政治远见之杰出。

李斯又是一个小人,他妒嫉和陷害才过于他的法家杰才韩非,反映了他的虚伪和狭隘。他倡议焚书坑儒,亵渎和摧残了中华文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压制不同政见的丑恶。他屈从和参与了赵高及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的阴谋政变,篡夺了政权,把一个经过历代艰辛建立起来的秦朝毁于一旦。

本书反映了他个性的两重性,并突出表现了一令人性问题,即当私利不抬头的时候,他可以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政治家;但当私利占了上风之时,他又可以一落千丈,成为一个卑鄙的小人。李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本来凭他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他堪以名垂千古,但他参与了阴谋勾当,又足以遗臭万年,说明政治家和阴谋小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私利占了上风。所以,在国家兴亡、民族存亡之际,一定要警惕这种人的急速转化。

李斯的两重性导致了他的功过相抵,正如司马迁所评价的,假如他不是因为晚年失节,那么他完全可与周公、召公相比肩。然而中华民族从来是最重气节的,岂容变节的小人?

这就是李斯,这就是历史,无情的历史。

第三,吕不韦既是一代杰相,又是一个典型的乱世英雄。

吕不韦原本是个商人,因为发现了一件奇货——秦国在赵国的人质(名异人)而突发奇想,不愿再当商人,想在权力上玩一把。

于是倾尽家产跻身政坛,拥立了两代秦王,终于当上了宰相、仲父而权倾朝野,相当于无冕之王。如果不是因为遇上了秦始皇赢政,那么他完全可以进一步称王称帝而雄霸天下。

吕不韦的性格是双重的,他既是一位胸襟坦荡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阴险诡谲的阴谋家。他既广施仁义又心怀不轨,所以他既拥立了秦庄襄王(子楚)及秦始皇,又对秦孝文王(安国君)尤其对庄襄王的死有重大嫌疑,史载:“国人皆疑之。”

吕不韦既聪明又愚蠢,他不善于隐晦而锋芒过露。他用《吕氏春秋》“增减一字者,赏千金”进行民意测验,以显示他的势力,而恰恰这一显示,使年轻的秦王感到了他的咄咄逼人而决心除掉他。

所以,吕不韦的死是悲剧性的。

吕不韦又是一个很讲义气、很重仁道的人,所以他死后,竟有几千人在秦始皇的高压下,不顾生命危险,千里迢迢赶到蜀地去开追悼会,并把他的棺木扶运到他的封地安葬。

本书集中表现吕不韦倾尽家产拥立两代秦王的非常之举,以及掌实权后的出色的经国之才,突出了这位既是一代杰相又是一个乱世英雄的秦代奇人的非凡才华。

第四,赵高是一个阴谋颇覆者。

赵高是本书的反面人物,也是重要人物。他是一个阴谋颠覆者,赵国的复仇者。他的谋略阴险而狠毒,可以说就是赵国安置在秦始皇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他长期隐忍,长期深伏不露,直到秦始皇病重才开始显山露水。

赵高的计谋和秦始皇正相反:秦始皇是阳谋的代表,他的计谋光明磊落,高瞻远瞩;而赵高则是阴谋的典型,在秦始皇时期他使的是鬼蜮伎俩,秦二世时他又为虎作伥,坏事做绝。赵高颠覆秦国有两个目的,一是灭秦复赵,一是自己当皇帝。国破家亡,他要复仇,身体被阉受尽人性的屈辱,扭曲的心态使他不甘终身为奴。天天在皇帝身边,在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里,他见惯了,所以他并不畏惧,自己也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本书上篇、中篇都让他隐忍着,直到下篇才让他出山,终于向火山爆发一样,蕴集了几十年的能量突然喷发出来,霎时间便让一个秦国天塌地陷,遭受了灭顶之灾。赵高的阴谋全部暴露了,果然身手不凡,迅即官至宰相,不但结果了秦始皇,还杀了秦二世,诛了李斯,宰了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文武重臣……屠了秦始皇的全部儿女,可以说他的阴谋其阴险狠毒的程度,已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之最。

不是吗?一个太监,竞把秦始皇出生人死艰苦卓绝拼杀出来的大秦王朗葬送了,并且还杀了那么多重臣,这些骇人听闻的历史事实,证实了赵高是中国历史上阴谋得逞中最狠毒、最险恶也是最成功者。

从赵国的角度看,赵高当为壮士。但因为他破坏统一,企图复辟分裂,违背了历史的潮流,他不是推动历史前进,而是让中国的历史倒退,所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赵高应该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所以,一切为分裂而搞阴谋的人,都应引以为戒。

这就是本书对赵高的评价。

第五,赵姬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赵姬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性,她美丽善良,风流多情。她曾在邯郸的危难时期带着政儿,东藏西躲,含辛茹苦度过了六年之久。原是一个邯郸街头的歌舞伎,她曾经钟情于吕不韦,但吕不韦却把她当做了权力的交易品。所以她恨他,决心报复他并扶持嫪大与吕不韦抗衡。她这一生中的第二个男人是子楚,和他有夫妻

之情,但当她看到子楚妃妾成群时也冷了心。唯独对嫪大,赵姬却赋予了他真心的绝爱。他不仅相貌俊美,身材伟岸,而且和赵姬一样也是江湖艺人出身,两人患难与共,心心相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嫪大及两个孩子被杀后,她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欲望。

赵姬又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的计谋有着女人的特点,细针密缝,含藏不露。如为了保护政儿,她对子楚及吕不韦都巧为周旋,到底秦始皇是谁的儿子,只有她最知情。所以连吕不韦这样智商极高的人也竟然上了她的当。

第六,嫪大也是一个大男人

嫪大原是一个耍杂技的江湖艺人,长得很帅。后被吕不韦假阉后送入宫中,得到了赵太后的绝爱。官升至大郑官总管,大小事都由他决定,后又在赵太后的要求下,被秦始皇封为与吕不韦地位齐平的长信侯。但当他一尝到权力的甜头后,权欲就迅速膨胀起来,他也想争夺最高权力,也想让他和赵太后所生的儿子当皇帝,于是举旗反叛,最后被秦始皇处以车裂。

无疑,嫪大也是一个想在权力漩涡中一显身手的男人,但因为他是一个艺人,一个下层人,在那样的时代里是必然要遭到嘲辱的,即使史书也对他竭尽歧视,不惜进行人身辱骂,甚至连司马迁的《史记》也说他阳物硕大,乃致可以拉车云云。

嫪大虽然有江湖习气,但他也有江湖义气,试想:赵姬是邯郸第一美人,又贵为皇后、太后,如果赐大没有让赵姬难忘的真情,那么一个皇后何以值待与他结为生死恋,以致嫪大及两个孩子被杀后,赵太后悲痛得不愿活下去,最后尽管被秦王接回甘泉官,但还是郁愤而死。

所以,本书不走史书的套路,而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排除歧视,通过嫪大的历史足迹正视他的特点和个性,既表现他的江湖习气,更突出他的江湖义气及其与赵太后在邯郸的患难与共,让嫪大被歪曲的形象得以矫正。

这就是本书中的嫪大。

第七,韩非子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

韩非是法家的代表,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以法治国而使秦始皇大为赞赏,不惜出重兵把他请到秦国。但却遭李斯等人的妒害而被秦始皇赐死。

韩非到秦国后,陷入了两难,他既想协助秦始皇一统六国,但又不愿赵国覆国,为维护祖国的利益,无奈提出了与李斯“远交近攻”相反的“近交远攻”这一致命的主张,就是这一主张使秦始皇下了杀掉他的决心。所以其实韩非的死,根本原因还在于此。李斯、姚贾的妒害只不过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而已。本书着重刻画了他的两难处境,通过韩非与秦始皇完全相反的主张,从另一侧面,更加反衬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艰难和复杂。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力作品集
千古汉武千古王朝千古绝唱千古名门千古英雄千古一帝千古智圣千古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