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四十章 摇曳的统一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 作者:陈舜臣

第四十章 摇曳的统一

    暂且搁下曹魏,让我们转头看看蜀汉。诸葛孔明去世后的蜀,最大的困扰在于欠缺人才。与其说欠缺人才,毋宁说诸葛孔明的存在影响过于巨大。而使用人才的刘禅,更是个庸碌无能的主子,这个人的平庸,甚至已到愚蠢的程度。

    由于蜀地易守难攻,因此得以平安无事;事实上,它在三国中居于最劣势的地位。诸葛孔明也知道,除非从汉中出蜀,在陕西和甘肃设立据点,不然,蜀将会自然趋向灭亡。孔明亡后,蜀国军事领袖姜维多次率兵远征,结果每次都铩羽而归。由于人口不满百万,因而无法组织大规模远征军——这是未能成功的最大原因。

    失败使人产生挫折感,天子以下参与国政的人,全都处身在心浮气躁的气氛中,因此常因一点小事而频生摩擦或争执,在人和事上不断产生问题。

    魏在等待机会成熟。他们虽欲得蜀,却不想付出突破蜀道之险的巨大代价。此外,明帝亡后的曹魏,正处于由司马氏逐渐掌握国家主权的过渡阶段,因此不太重视外征之事。

    蜀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魏之司空(副首相)诸葛诞因不满司马氏的专横,而在寿春举兵时,蜀的大将军姜维曾经由骆谷进兵至芒水。

    好机会来了!——每次魏国内部发生纷争,蜀国就乐不可支,实际上,到头来都只是空欢喜一场。于这一年五月举兵的诸葛诞,很快就被消灭。经过纷争,司马氏的势力在魏国国内变得更为强大。一旦势力强大到足以睥睨一切时,司马一族就再也不需要对外征之事有所顾虑,他们需要的,反而可能是以出征显示自己的实力。

    这个时机终于来到。

    那是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之事。距反司马运动的最后一击——诸葛诞举兵——已过六年。司马仲达死后,其子司马师曾经击溃毋丘俭等反司马军,而今司马师也已病殁。司马氏后来以司马师之弟司马昭为统帅,并且接受魏之禅让,正忙于创立新王朝。

    成人后对司马氏之横暴极为不满的魏帝曹芳,以“荒淫”的理由被废,而后由曹丕之孙、时年十三岁的曹髦即位。长大成人后的曹髦一样对司马氏极端憎恨。事实上,这位青年天子可是个血性男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意图篡夺魏之帝位,朕绝不会和先帝一样遭受屈辱!朕已决心和他一拼死活!

    皇帝曹髦扔下写着此文的诏书,就拔剑冲了出去。这时候,中护军贾充刚好进来,其家臣成济立即拦住青年天子。

    “如何是好呢?”成济问贾充。

    “司马公养你们,为的就是今天。这还需要问吗?”贾充回答。

    成济立刻以戈刺死天子。

    皇太后发出“皇帝有罪,废为庶人”的命令。不用多说,这是在司马昭的逼迫之下不得不如此。司马昭因而得以免受杀害皇帝的恶名,被处刑的是成济一族。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随即奉迎燕王曹宇十五岁的儿子曹璜,使之登基,这是魏朝最后的皇帝——元帝。

    三年晃眼即逝,魏派大军西征。与其说是魏,毋宁说是司马氏的大军。如此派出讨蜀大军,可以说是为了创立司马氏新王朝的示威行动。

    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精兵向甘松进军。甘松在今甘肃省临洮附近,是秦始皇所建造万里长城的最西端。魏国雍州刺史诸葛绪则率领三万余兵,由祁山来到武街方面,摆出要切断蜀国姜维军队退路的架势。更有司隶校尉钟会,率领十万大军经斜谷前往汉中,他于进军途上曾经前往拜祭诸葛孔明之墓,用以收揽人心。

    蜀对魏国大军的来袭束手无策。成都朝廷连日举行会议。

    “于今之计,唯有将蜀地双手奉送给吴国以抵抗魏之来袭一途。”

    有人甚至提出这等自暴自弃的意见。

    “大魏有吞吴之能,而吴无并魏之力。再辱之耻非一辱可比。”

    光禄大夫谯周以此为由,力主向魏投降。意思是说,蜀国降吴之后,吴还是有可能向魏称臣。与其两度尝受投降之耻,不如只受一次来得聪明。

    蜀汉皇帝刘禅遂向魏投降。那是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十月,也是诸葛孔明于五丈原殁故二十九年后的事。

    蜀汉灭亡的两年后,即魏咸熙二年八月,司马昭殁故。后继人选早已定为其子司马炎。同年十二月,司马炎接受魏帝的禅让,当二十岁的魏元帝被移至邺为陈留王,一切都仿效魏初后汉献帝禅让的前例。

    曹丕由献帝受让天子之位的魏王朝,仅仅是国祚四十六年的短命王朝。晋王朝于焉诞生。司马炎就是晋之武帝。他以文帝帝号追谥父亲司马昭,叔叔司马师及祖父司马仲达则各追谥为景帝及宣帝。

    魏王朝为何短命而终?新建立的晋王朝,当然检讨了前代失败的原因。

    为何司马氏能在魏抬头?其原因应在曹魏之中没有能压制司马氏的势力。监视权臣,抑制其势力,这个任务通常都由皇室屏藩的皇族担任,而魏文帝曹丕却从王朝创立伊始就将竞争对手——有能的弟弟曹植——驱离朝廷。皇族被赶至地方上,完全没有权力;不仅如此,朝廷所派遣担负监视任务的“监国谒者”,还就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做了详细报告。

    虽有王侯之号,而侪匹夫,欲为布衣而不可得。

    《资治通鉴》有此记载。意思是说:王侯的称号徒具虚名,他们宁愿成为自由的布衣(平民),却不被允许。由于皇族受到如此彻底的监视,自然不愿意为维护王朝而拼命。

    司马氏之所以能横行无阻,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皇族的力量微薄。司马氏之晋对此一教训甚为重视,于是大封皇族为各地之王,授予他们相当大的实权。然而矫枉过正的结果是:诸王的力量变得极为强大,王朝的基础也因而动摇。

    被晋武帝封为各地之王的皇族,多达二十七人。最初的规定是,王必须居留于首都,但建国十多年后,就变成王可回到自己的领地居住,并且得以自行任命文武官员。此外,为怀柔士族,又设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实际授予他们土地,不是空有称号而已。

    任何王朝的创始者,大都具有优异的才能和实行力,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却是缺点多于优点的人。因为实质上的王朝创建者是他的父亲、叔叔或祖父,他只不过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下的天子。

    晋武帝司马炎,生活非常荒淫奢侈。据说,晋后宫有一万以上的宫女,情形犹如天下处女尽入后宫。

    “侈汰(奢侈之意)之害,犹较天灾为甚。”

    这是一个叫傅咸的人奏书中的文句。天子以下高级官僚及贵族的生活何等奢侈,由此可见。

    一天,武帝驾临一位名叫王济的家臣府邸。用餐时,王济使用琉璃器,并且令百名侍女服侍。这些侍女穿的都是上好的绸缎衣裳。菜肴中以蒸猪特别美味。

    “这猪肉真好吃,是不是在做法上有秘诀呢?”武帝问道。

    “禀皇上,这只猪是用人乳养大的。”王济回答。

    据说,武帝听到这句话时,恶心得再也吃不下去。

    晋王朝可以说在创建之初前途就已蒙上一层乌云了。

    现在来看东南的吴。

    司马仲达死去的一年后,吴国大帝孙权也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寿命久长的他,妃嫔之数自然也多。名列《三国志·吴书·妃嫔传》中的就有谢夫人、徐夫人、琨夫人、步夫人、琅邪王夫人、南阳王夫人、潘夫人等。

    孙权也是性好渔色,家庭风波因此从未间断,种下无数日后引发家族纠纷的祸因。

    由于原本定为皇太子的长子孙登比父亲早死,为继位问题而产生的争执,曾经一度相当严重。后来虽改以次子孙和为皇太子,但孙权却于去世的两年前将孙和废掉,改立年仅七岁的孙亮。

    孙亮是潘夫人所生。潘夫人出身会稽,深受晚年的孙权宠爱。以亮为皇太子,当然是潘夫人再三央求的结果。对此提出谏止的重臣为数不少,但皇帝孙权大概由于年事已高,变得非常顽固。第一个进谏的骠骑将军朱据和尚书仆射屈晃被处一百杖刑,同样进谏的陈正和陈象则被杀;杨竺则于被杀后,尸体被抛入河中;全寄、吴安、孙奇等因被视为被废立前皇太子孙和的同党,也逐一遭到杀害。

    潘夫人于孙权病笃时,曾经叫人调查吕后之事。汉王朝创始者刘邦死后,曾经有过吕后掌握天下实权、君临朝廷的时代。

    “真要命!潘夫人意图成为第二个吕后!”

    “那种女人怎能成为吴国之主呢!”

    “如此一来,吴国不是没前途了吗?在这之前把她除掉,这才是为国尽忠啊!”

    “一点没错!”结果,近侍们趁潘夫人熟睡之际将她勒死。

    孙权于临死前,将后事托付诸葛恪,此人是诸葛孔明之兄诸葛瑾的儿子。但独裁者孙权死后,吴之脓水一举迸发而出。孙权死后第二年,诸葛恪企图压制孙氏一族不成,反而被孙峻杀死。

    六年后,十五岁的少年皇帝孙亮同内亲王及刘丞等人密谋诛杀实权派的孙。孙是孙峻的堂弟,是一手操纵国政的人,少年皇帝若想发挥皇帝的权力,就非排除实权派不可。结果机密外泄,孙亮反而从皇帝宝座上被拖下来,贬为会稽王。

    ——少帝荒病昏乱,不可处大位,承宗庙。

    这是孙亮被废的理由。之后,王夫人所生的琅邪王孙休被迎来就帝位,而孙则于这一年的十二月被斩。先前被杀的诸葛恪,得以平反,恢复名誉,并被改葬;相对于此,已死的孙峻棺木被挖出来,经过一番切削后再埋入土中。当时的规定是,棺木的厚度因位阶不同而有差别。削棺木代表降低其位阶。

    即位时已二十四岁的孙休,在位六年就死去。继位的是孙权次子——被废立的皇太子孙和——之子孙皓。刚即位时的孙皓,曾经致力于人民福祉政策,一度使人们以为明君出现,孰料很快就露出马脚,他原来是极端粗暴又骄慢的人,不但好色,更是大酒鬼一个。

    当时,北方已是新王朝晋的时代。晋国朝廷分为主张“讨吴以一统天下”的讨吴派和主张“攻讨南方之吴有可能受到北方匈奴之侵略”的北方派。结果,讨吴派愈来愈得势。那是由于晋国知道吴帝孙皓施政残虐,因而大失人心的缘故。吴国重臣之中,因对皇帝绝望而归降晋国的人正与日俱增。

    ——攻打的结果,必胜无疑!

    晋国舆论倾向于讨吴的主张。

    讨吴派要角羊祜认为,由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是最佳的攻击方式。准备妥当后,三十万大军于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攻入吴国。翌年三月,东吴无力再抗御,便向晋投降。

    自从黄巾之乱导致天下分裂以来,时隔百年后,好不容易达成了统一局面。然而,这个统一何其摇摆不定!

    吴之废帝孙皓受封归命侯的爵位,四年后去世。蜀之废帝刘禅则于投降八年后死于洛阳。

    统一业已完成,人们对此却疑信参半。

    吴国投降时,晋武帝司马炎下的第一道命令是:

    “江南以美女多而闻名,速选五千美女送进朕的后宫吧!”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舜臣作品集
大唐帝国之隋乱唐盛三百年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红黄相间的画笔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鸦片战争中国历史风云录青山一发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甲午战争龙凤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