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历史:何以至此》在线阅读 > 正文 “官不过问”的失败(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历史:何以至此》 作者:雷颐

“官不过问”的失败(2)

T××xt×小×说××天×堂

采取官督商办后,基隆煤矿恢复顺利。1887年,当年的生产能力就达到日产100吨,年产17000余吨。此时,煤矿的运力明显不足,制约了煤产量 的进一步提高。于是,开始修建从矿井到基隆码头的铁路,以使运力大大提高,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此时,官商矛盾已经出现,商人对进一步投资修铁路态度消 极,而刘铭传这时看到生产顺利,因此乐观地认为铁路工程已办有“十分之九”,以后不需要再增加资本,便将商股退还,重新将煤矿收归官办。

以刘铭传的思想之开明,曾长期力主商办企业,但在“官督商办”企业营利后还想将其收归官办,遑论他人。可见,要官员、政府真正将“官企”尤其是营利的“官企”“民营化”,确实难而又难。

不过,收归官办后,官办企业的各种弊端立刻表现出来,又是月月亏损,与几年前官办时的情形完全一样。无情的事实很快使刘铭传清醒过来,他转而再次寻 求商办,一是福州船政局仍大量需要基隆的煤炭,二是刘铭传急于将官本收回。不过,有实力的华商毕竟不多,一些商人很可能对他之前轻易将颇有成效的商办企业 收回变成官办的做法,还心有余悸,所以募集商股的工作并不顺利。此时,一位英国商人向刘铭传提出,愿以分期偿还官本银为条件,换取20年内台湾全部煤矿和 石油的开采权。刘铭传认为引进英资对中国有利,既可收回官本,还可得各种利税。他在给朝廷的奏章中写道:“若由该英商承办,不特官本可以收回,即以二十年 计之,可免漏卮百万。关税并车路运资,转可得数十万……”不过,此事被清廷否决。

官办严重亏损,引进外资又被朝廷否决,煤矿还不能关闭,刘铭传只得在勉强维持中继续作商办打算。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有一些商人愿意以官商合办的形式 承办基隆煤矿,为期20年,商人出资20万元,并缴还原矿本银12万两;官府出资10万元,而且是以“矿存房屋机器以十万元作官本,其余按月缴煤扣除”。 但这些商人很清楚“官”的危害,所以在合同中提出,在用人、财务方面官方免予过问。其实,对于官办企业或官督商办企业,官员最感兴趣的就是用人大权与财务 大权,有此二权,便可任意安插亲信,贪污中饱。规定官方无此两种权力,确实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按照此办法,政府既不必另拨款项,又能得到煤矿生产之利,完 全符合刘的意图,所以他认为此约对官方大大有利;同时,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官”对“商”的干涉有害无益,因此完全同意此约。所以,在1890年8月中旬 将基隆煤矿移交商人办理。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明了合约的具体内容,彼此入股、分利的情况,还如实写道:“除矿务,一切事宜由商经营,官不过问。”

但是,朝中反对民营商办的力量异常强大。任总理衙门事务大臣的庆郡王奕劻带头反对,总理衙门和户部联衔上奏反对此举,他们列出了种种反对理由,特别 针对刘铭传奏折中的“官不过问”一句声色俱厉地质问:“此事既经官商合办,自应官为主持,何以一切事宜悉授权于商人,官竟不能过问?”在官本位、官权大于 一切的近代中国,提出“官不过问”确实敏感,使反对者引申发出了“官竟不能过问”这种很能打动人的严厉责问。群情汹汹之下,亲政不久的光绪皇帝降旨对刘严 斥:“刘铭传着交部议处。该抚接奉此旨,即将现办之局赶紧停止,不准迁延回护。”吏部“议处”的结果是刘铭传“照违制律私罪革职”。或许是考虑到刘的功劳 与影响,1890年10月上旬,上谕将此改为“革职留任”。但刘知道自己在官场已无前途无意义,再三以病请辞,终于在1891年6月获准。

官办企业民营化是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中最重要的方面,战功赫赫、为大清王朝效尽犬马之劳的刘铭传却因此丢官,付出了惨重代价,由此可见转型之艰难。 这固然是刘铭传的不幸,其实更是清王朝的不幸。依然官办的基隆煤矿的衰败更加迅速,就在刘铭传辞官后的第二年,1892年11月底,基隆煤矿便不得不完全 停产。宁愿维持企业官办以致衰败破产,也不愿把企业交给民营使其兴旺发达,在这种基本思路的指导下,清政府如何能引导社会成功转型呢?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雷颐作品集
历史:何以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