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历史:何以至此》在线阅读 > 正文 大学不是衙门(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历史:何以至此》 作者:雷颐

大学不是衙门(3)

.T.xt..小.说.天.堂.

北大文科一直为桐城派古文家把持,守旧派居统治地位,新思想、新观点不为所容。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办学方针,为打破守旧派的“一统 天下”,使北大学术、思想多元化,他着重聘请具有新思想、新观点的学者到北大任教。在短短时间内,就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 等新思潮的代表人物(1920年,鲁迅也来到北大)。为了表示“礼聘”之诚,他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允许其将非学术性的思想性刊物《新青年》带到北大 出版。新文化先锋迅速云集北大,“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蔡氏支持新学派,但并不压制坚守传统的旧学派,因此北大同时还有政治或学术观点属于旧派的学者,如仍拖长辫的辜鸿铭,拥护袁世凯称帝、“筹安会”发 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以及黄侃、崔适、陈汉章等。当年仅24岁、且无学历的梁漱溟在佛学研究方面才华初露时,蔡元培立即破格延请其来北大任教,丝毫未考虑他 的学术、政治观点的“新”与“旧”。

如果说蔡元培对“新”派表示了更多的支持的话,则因此前是“旧”派主导,“新”声备受压抑。新旧兼容,使他往往不被双方理解。他的这种办学方针,首 先遭到旧派学者的强烈指责,对此,他作了公开回答,提出了著名的两点主张:“(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 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且公私之间,自有天然界限。”当激进的青年学生猛烈攻击旧派学者辜鸿铭、刘师培,并对蔡元培仍聘用他们表示不解时,他则开导劝 说,希望他们学习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他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将教师的政治观点与学术水平分离,学校只问其学术水平而不干涉其政治观 点。这种将“公”、“私”区分,“互不干涉”的划分标准,无疑能广罗人才。

中国向有将不同思想观点诬之为“异端邪说”而不容其存在、强调思想“大一统”的传统,蔡氏这种容纳各派、包括自己并不赞同的思想派别,真正鼓励百家 争鸣的做法,确开一代新风。其实,这也是办好大学的基本条件。但在中国语境中,要做到这一点委实不易,权力总想介入学术;亦总有人不敢或无力进行学术争 鸣,因而乞求权力介入学术。随着新旧文化争论越来越激烈,政府开始介入,支持强调传统的守旧派。一些议员向教育总长傅增湘示意,如果不撤去蔡的校长之职并 将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逐出北大,便要弹劾傅增湘。1919年3、4月间,总统徐世昌几次召见傅增湘、蔡元培等,对蔡施压。傅还在徐世昌的指令下致信蔡 元培,要求其对提倡新思潮的北大师生严加管束,并点名严责北大学生创办的《新潮》杂志。对此蔡元培复信反驳,并为新思潮提倡者辩护说:“敝校一部分学生所 组之《新潮》出版以后,又有《国故》之发行,新旧共张,无所缺畸。在学生则随其好尚,各尊所闻;当事之员亦甚愿百虑殊途,不拘一格以容纳之。”他再次强 调:“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正赖大德如公,为之消弭局外失实之言。”教育总长傅增湘虽有总统支持,对蔡却无可奈何。这种为维护思想、学术 自由,不畏强权的凛然风骨,的确令人钦佩。

wWw。xiaoshuo 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雷颐作品集
历史:何以至此